主题:茗谈(145):帝国的暮色 -- 本嘉明
一方面你批儒家那么狠,连教育都要批;另一方面你几乎相信《明史》的每一句话,可是《明史》不就是儒家写的吗。初稿清朝不满,雍正,乾隆两朝根据政治需要做了大规模修改,其内容是需要质疑的。其中最重要的,最恶心的修改就是把明朝弄成一团黑,以彰显满清的正当性,其实反而显示了其内心的虚弱和不安。文字狱就是清朝最多,最恶劣。明朝的文字狱几乎是为零的。明朝禁得最狠的两本书,一本是朱元璋写的,一本是朱元璋节编的;就和现在禁得最狠的是毛选第五卷一样。开国领袖,果然待遇都是相同的。
你看朱厚照的军事系统变革,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军事人才挑选得当,建立的军事情报系统消息准确。几年时间明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就都上来,明军变得训练有素,令行禁止。从被动挨打到敢于主动出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自己也带领卫兵日夜操练,学习军事。应州之战,其实本来谋划在大同,然后在大同四周布下重兵,等待蒙古入套。发现蒙古人进军路线有变后,又及时调整策略,派遣先头部队火速拖住蒙古军队主力,再逐步派遣援军,最后亲自带兵与之决战。这个过程朱厚照有勇有谋,调度有方,甚至还亲手斩杀蒙古骑兵一名。
你去掉《明史》里的那些形容词,对着事实自己判断,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人?
应州之战后,朱厚照不再是一个名义上的总司令,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军队总司令,因为军事系统的人,财,事他都熟悉,可以如臂指使,这是一般开国之人才有的。说朱厚照雄才大略是过了,因为他面对的困难比不上朱元璋,考验还不够;但是从他对军事系统的成功变革看,还是有理由看好他对文官系统进行第二次变革的,要作为中兴之主,他至少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宁王之乱,朱厚照恐怕是觉得好笑,吃惊的是宁王太不长眼睛了吧。一帮连马都不会骑的内阁大臣吃惊倒有可能是真的。宁王的军队,王阳明用拼凑出来的部队就能灭了,如果碰到刚砍完蒙古骑兵的帝国精锐,还不得象豆腐一样散了。
(一)
1) 忙总是现实中的人物,各位以为自己的人品本事,比洋洋数卷管理宝典+辛辣点评时务的忙总如何?更加高明吗?
2) 忙总也推崇王阳明,认为王是可以证明“得道”的(唯一)历史人物,这是他自己表述的。那么,大家认为,忙总自比王阳明,会把自己摆在哪个位置?
3) 明朝律例,立超级大功的官僚(非皇族)可以封的最高爵位是“伯爵”,王因为平宁王叛有功,被封伯爵。
4) 忙总算是敢讲话/敢犯上的,王阳明是放大的忙总,当然更大胆,他上奏通报宁王反,还敢于狠批正德帝,就差说:“都是你自己惹的祸!”,大意是:您执政14年了,屡经变难,民心骚动,还在巡游不已!现在想夺此大位的,何止一个宁王?!接下来原文是:“伏望皇上痛自克责,易辙改弦。罢黜奸谀,以回天下豪杰之心;绝迹巡游,以杜天下奸雄之望。”
王阳明是明朝的当事人,实干家,体制内的内行,然后他不如你在这里看几篇古文?你是比王阳明更高明,还是比王阳明更了解大明朝?
好,正德是好皇帝,天启是好皇帝------比起他们,崇祯更是好皇帝,都是满清抹黑他们。王阳明的上述奏折,是康熙亲笔伪造的,好吧?
然后5万辫子兵,征服1.3亿人口单一民族的超大帝国,这也是伪造的?
(二)
我来告诉你,我的矛盾在哪里。
我个人以前的立场,是完全打倒孔家店。现在稍稍后退,承认儒家有其巨大优点,这些优点,以后会说到。
心学仍然是儒学,比起理学,突破的步子不大,还是不能满足明朝资本主义/城市经济萌芽的现实,当然已经比理学简化了,快餐化了,讲求“致良知”,简单三个字,涵义很多。心学是一对一教育,因人施教,极为依赖教主王阳明,王去世后,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教材。他的弟子王艮,甚至发明了“驴打滚”,在地上乱滚求良知的------练大法很上了档次啊。
现在,中国硬的已经比较硬,还在更加硬;而软(实力),就跟不上了。由于跛脚越来越厉害,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不然将来可能会翻车,走到军国主义的邪路上去。
所以比较可操作的方法,是”从儒家(再)出发“,博采世界哲学之长,源于儒家,高于儒家。
明朝的执政,歪风阵阵,阴风阵阵,到了不可思议的变态程度,这是我们汉人自己的错。明朝的经济蓬勃,出口强势,文化繁荣,很多好作品,《西游记》,《三言两拍》啥的,不多举例,这也是我们汉人自己的骄傲。我们现在更关注明朝的失误,不是单纯要抹黑明朝,而是以史为鉴。看过去的成绩,没意思。
而明朝的失误,很大程度上是儒家的失误,不单理学,心学也有责任。所以,今天要走出孔子/朱熹他们划的圈子,也要走出王阳明划的圈子,不完全抛弃儒家,但也不迷信儒家(不论是孔,朱,还是王)。中国的哲学史(包括来华的佛教),是一部美学史,是以感性的言辞,非体系(甚至非逻辑)的表述,来发散性地表达本意,这在田园诗意的(陶渊明)农业时代,是可以的,在今天寰球工业化的时代,是不够用的。
所以,我既希望我们现代中国人,能成功地改造儒学,用好儒学,再次以儒学为基本平台(如同电脑里装的Windows),来光大中华文化;同时也怕儒学不堪再用,兼容不了世界文化,反而邯郸学步不伦不类,辜负这个”重度科技时代“的重托。这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0版,成功的概率有多大?我看不到40%,当然比张之洞那时候,已经高得多了,因为今天的“中(国之)学”,已经糅杂了大量外来文化,比120年前单纯的“儒家中学”,要多元得多了。
只有当北京上海,各个大城市的官僚/干部里,有大量非中国人的人员参杂其中,像唐朝那样有大批“外籍干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0版,才能有50%以上的成功希望。
我是用狐疑的目光,挑剔地审视儒学的,我自己或许不大懂儒学,但不大懂未必是坏事。主席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在禅宗和心学里,都出现过。
金元之际的河北人李冶是年纪最大的,成书之时南宋的杨辉才十岁,请搞清楚到底谁传承谁啊,当时北方数学一点都不比南宋差。。。
在现行国际秩序下,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按民族自决原则建立起来的民族国家,拿这些国家做个标准来衡量,就会发现中国是很难被视为其中一员的。大部分民族国家的特点,除了存在明显地占压倒多数的国族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国族和少数民族在空间上以大致相似的比例分布,不存在少数民族占明显多数的区域,否则后者就可以按民族自决的原则要求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而中国的情况是,虽然汉族在总人数上居于压倒优势,但是居住的范围主要集中于腾冲-黑河线以东,西部区域中存在着大量少数民族聚居区。TG想出来的办法是把大家都称作“中华民族”,这种做法对于共同生活时间长、语言风俗相近的民族或许可行,但宗教信仰不同如藏、人种上存在明显不同如维,在境外存在民族政权如俄、朝鲜、蒙、哈萨克、京族人,则无论如何都很难装到一个筐里。事实上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在一些这样的民族中确实一直都存在分离主义倾向。
那么问题就来了,是否允许他们独立?如果中国确实是民族国家,就很难否认境内的其他民族具有同等的资格要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这其实就是在前南地区发生的情况)。
换个角度看,中国现在的版图承自民国,而民国又承自清朝,清朝按现代标准肯定不能算民族国家,其统治阶层旗人与治下主体民族甚至都不是一个民族,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帝国。你说继承下大部分领土的当代中国不是帝国是什么?
近代两百年被害史,建国六十年革命史,计划赶不上变化,只争朝夕,长期大家都死了。
你引用的王对皇帝的批评
主要批评皇帝外出巡游,所谓奸人,估计指的就是帮助安排巡游的少数人吧。这些活动对国政有影响吗?能改变国家政策吗?
据说曾经大权在握的首辅徐阶,就是王的再传弟子,还不是一个蠹虫,兼并了大量土地,成为推动明王朝完蛋的主要推手之一,也是名垂青史的海瑞的主要斗争对象之一。
让皇帝躲在皇宫里,不去了解下情,让官僚们摆布,就治好国了?后来明朝的皇帝也确实被官僚们这样摆布了,大明朝也就一直昌盛到今天了?
正德的“巡游”,可是超级阵仗啊。
正德早就想南巡,得此宁王的由头,喜不自禁,赶紧把自己封为“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是的,正德是史上唯一把自己封为大将军,宁可不当皇帝的,皇帝),我也不知道他这个“奉天”,奉了哪门子天。
然后出兵,刚走到良乡,王阳明的捷报到了,仗打完了。大将军大怒,命令“秘不发丧”(不是,是“秘不发报”),不许走漏消息,不然大臣们知道,又要死谏。
王阳明知道,这个是”鬼子进村“,走到哪儿祸害到哪儿,赶紧上奏,说“宁王早就在南北通途上安排亡命之徒,大将军您就不要冒这个险了吧?”
镇国公更加打鸡血了:“我靠,这不是证明匪患未除嘛?我来我来哦!”
王阳明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启程,献俘。果然不出所料,大将军的心腹张忠,许泰,跑前站想把王阳明追回来,把宁王释放于鄱阳湖,然后大将军驾到,装模作样打一仗,生擒宁王,爽不爽?
王阳明脚不沾地,夜不敢寐,疯狂转进,张忠等人屡屡扑空,总算王抢先到达南京(正德落脚处),把宁王交给了比较信得过的大太监张永。
张忠,许泰没有抢到人,非常不安(这2人跟宁王勾结甚深),说动正德,此2人带大军进驻南昌,一边对宁王旧部秋后算账,一边找主持南昌工作的王书记的晦气。大军用度浩繁,北兵随意抢掠,南昌人民苦不堪言。转眼到了冬至,王阳明假借本地风俗,让老百姓祭奠死者,由于几乎家家有死人,结果满城哭声一片,早晚不懈。皇军陷于四面楚哭之中,精神几乎崩溃,只好回撤南京。
就是这张忠,许泰,当着王阳明的面,逮捕了王的秘书冀元亨。王毫无办法阻止。
这整个的黑色幽默,就是正德无数次“巡游”中的一幕。
影响不了后世。再说,这个南巡的祸害到底有多大?
你这是得了儒家真传了。是不是没有士大夫的身份,就不许发言?
明朝之亡,大家都要反思。可是我是看你一直循着《明史》的观点,一味贬低明朝的皇帝,却放过了真正的责任人,才和你讨论到现在。反思依据的事实错了,反思能有正确的结果吗?甲生病,你却喂乙吃药,能治好病吗?崇祯是比较幼稚,可是哪个青年不幼稚呢?看他的所作所为,他不就是在勤奋努力地工作,尽其所能做挽救工作吗。可是整个官僚系统已经腐烂透顶,这是他能扛得住的吗?刚一上台,就听官僚系统说好皇帝是不用太监干政的,于是违背天启遗嘱,马上干掉魏忠贤,招回各地的太监。这下官僚系统再也没人监督了,为所欲为,整个形式急转直下。后来清军几次入关,官僚系统竟敢隐瞒不报!袁崇焕就敢背着皇帝,和满清谈和!
读后期明史,总有一种悲惨无助,胸口发闷的感觉。官僚系统腐败如此,王朝除了灭亡重洗,再也没有别的出路。新中国建立不久,官僚系统就敢虚报产量,非得毛主席派自己的秘书直接去种地,才能得到真实情况。这和隐瞒欺骗崇祯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毛主席发动文革,要斗腐败的当权派,是基于历史的大视野,是在还不严重的时候就治未病,我是彻彻底底的赞成的。
朱厚照本来是儒家好少年,当了皇帝后几次搞下来,觉得儒家实在不行,终于摆脱了,人的个性也显示出来一点。你口口声声批判儒家,结果评论皇帝的标准又不自觉地完全用儒家标准。
皇帝难道坐在宫殿里,看看报告就能治理好国家吗?出去实际调查难道不是他的应有工作?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知道长得怎么样,就是一个好皇帝?
你有没有想清楚,你表面上反对,潜意识里你可能实际上是处处支持儒家的?
我在《我看对台政策》https://www.talkcc.com/article/4154242 中也聊过这个话题。
忙总在《理学读书笔记》里提到的问题(意识形态重建),我倒觉得忙总可能乐观了,或者说,忙总讲的是“短平快”类的凝聚人心的意识形态重建,而孔孟、程朱、王阳明的一系儒学,带有明显的“道统”性质。忙总自己也在读书笔记里讲到了儒学作为政治学说的延续问题:两汉的经典儒学,随唐中断,两宋引入佛教的逻辑性,再接上两汉的儒学传统,形成有严密逻辑支持的体系——程朱理学,再到理学固化,王阳明心学改造。
这贯穿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如果对照的话,我认为,今天这个局面,可能比两汉经典儒学中断之后遇到的危机更大。一是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完全不同的经济社会结构,工业时代如何合理构建新儒学,挑战大;二是目前的马列学说在中国作为官方政治学说长达半个多世纪,对14亿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这没办法绕开;三是西方主流的民主自由学说也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所以,我倒觉得目前的情况类似两汉经典儒学之后的局面,隋唐可是经历了四五百年,到南宋末才形成了有共识的程朱理学。今天的中国要形成一个即指导工业文明又能兼顾以上三种政治学说的“新儒家”,恐怕并不是容易的事儿。今天的情形,可能是处于隋唐这个阶段,也不是处于北宋时期。
这只能是一个过程,渐近的过程。
我觉得,到“新儒家”定型时,应该有这样的特性:
1,儒家修齐治平的底色不变,刘少奇的《修养》也是这个路子。关键是提出如何达到“致良知”或内圣的方法论,这个要创新。
2,怎么把马列的学说弄进来。特别那个阶级斗争、唯物论。辩证法好解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的,找到契合点很容易。那个唯物论与儒学冲突还是蛮大的,阶级斗争就更是如此了。
3,西方主流的自由民主学说,俗称“选票制”,这是绕不过去,必须正面回应。我想,某一天,中国人肯定要探索一条人人拿选票的路子,不可能永远像这样拖着装鸵鸟。
不能把这三个玩意儿溶为一炉,要弄个大家都接受的“中体西用”2.0,难。即使弄出来,也会很快被当厕纸丢掉。
但是,现在看到的几乎是这三家老死不相往来,相互否定。提倡儒学的,就说后两者是崇洋媚外,搞马列的,一扯就要画骨——剥削愚民的本质,搞自由民主的,就更不说了。
其实,孙中山以前在传统文化中瞎侃民主自由,虽然胡说八道者多,但路子倒是可以借鉴。
现在,我们在政治实践上,基本沿用了儒家的政治规范,但吸引了一些西方的分权制衡,选举民主的制度性东西,但对学说、理论上,还是排斥的多。
比如,在大屋顶上,我们仍然是“皇帝”管天下所有权力,集司法、行政、立法于一身。如,常委、政治局的权力等于过去的“皇帝”,但是,在实务上,却又事实上将这三大权力分散到不同的具体人的身上,但集中于一个组织上。这是有三权分立制衡的影子,但又独具中国“皇帝”的特色。辛亥革命虽然名义上推翻了帝制,实质上搞的还是帝制那套,老蒋还是搞天下传子的把戏,如果没有美国的干预,蒋二世,蒋三世,蒋四世……就这样下去了。
又如,在政务官员的任命上,我们也搞类似选举的制度。差额选举,民决测评,党员评议,包括入党时,还有个群众调查。这些都是古代制度上没有的。现在的尝试,可以看到察举制、科举制、选举制等各种影子。
************************
补充一点。
中国自1840年以来开启的大革命,到1976年戛然而止,事实上是部分失败了。新的“中体西用”2.0意识形态必须要为这200年来的革命划上句号,做一个总结,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在政治实践上也肯定会有一个再一次剧烈变革。
现在的情形,只是因为“民族复兴”压倒一切的权宜之计,不代表中国人接受目前的政治安排。
类似的历史循环,可以参考法国从喊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强烈人文关怀的理想主义口号开始,到法国大革命,再到拿破仑帝国,波帝王朝……一时走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的一个方向。
时代已经不同了。几个航母编队在远洋奈何不了它,敢跑到中国周边来,那真不算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