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献丑原创】回望毛泽东之--回望“大跃进” -- 起于青萍之末
发个贴子太困难了!!!!!!!!
回望毛泽东之--回望“大跃进”
作为后来人,当我们回望“大跃进”的时候,目光很难仅仅就停在“大跃进”发韧的1957年,甚至很难停在“反冒进”的1956年,历史的指引,使我们的目光一直延伸到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1949年。。。。。。。。。
中国革命胜利的结果,是要在中国建设追求无产阶级解放和人人共富的社会主义,这应该是当时共产党内的主流共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人民参加革命的承诺。如果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去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那才真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采用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经济的方式,也仅是作为恢复战后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议过程中的权宜之计。刘少奇关于“剥削有理,剥削有功”的“天津讲话”在党内被非议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总结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其实我们并没有搞清楚(大意)。这句话是几十年实践后的总结,而并不是49年党内的主流共识。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全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共识明了、简洁:1、无产阶级专政;2、公有制。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被认为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剩下的是建设“公有制”的问题。
在党内,建设“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是题中之义,无庸置疑,无非是用三个五年计划来完成还是用一个五年计划来完成罢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设想是用三个五年计划来完成,这就像原来设想用5-8年打倒蒋介石一样。
经济恢复时期一结束,共产党的重要经济工作都是围绕建立“公有制”这个问题展开的,1953年党内的新税制之争,薄一波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陈云也针对新税制提出了系统的批评意见,批评核心指向一点:看似公平,可严重加大了“公有制”企业的税赋,妨碍了“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从1951年起,共产党就开始着手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毛选五卷收录的第一篇关于互助合作文章《要把农业合作当成一件大事去做》写于1951年。该文的注释表明了毛、刘对互助合作的分歧,但这种分歧表达的是党内对公有制建立速度快慢的分歧,而不是搞不搞“公有制”的分歧。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之初,共产党人不能说不谨慎,困难考虑的不能说不足,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异乎寻常的顺利,完全出乎了共产党人的预料,随后的农业合作化的风起云涌,伴随着增产增收,无不大大增强了毛泽东及党内一批人对加速建立全面“公有制“的信心,在农业合作化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论,以毛泽东批判邓子恢的“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 ,走快了。”和《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全面发行和学习而暂时平息。
到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又要反对急躁情绪》,发动反冒进运动,再一次挑起了农业合作化是不是“走快了,走急了”的党内争论,更危险的是,在社论中引用毛泽东《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第二个序言中一段话时,通过裁剪,将反右倾的论点变成了反左倾的观点,直接针对毛泽东,引起毛的震怒(见毛泽东传1949-1976 P773页),发起了对周恩来、陈云“反冒进”的批判。
“反冒进”的理论基石是革命的阶段论和条件论,这种争论一直贯穿着中共的历史。如果依此观点,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定要由资产阶级来领导,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要由工人阶级来领导,抗日战争就必须“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而这些都是毛泽东坚决反对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历史的经验不能不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在“公有制”建立过程中的混乱,不能说毛泽东没注意,但毛泽东对这种进程中的混乱,态度是一贯的,对比一下《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农民运动的赞赏与农村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的赞赏,是何其的相似,简直就是把“糟得很”和“好得很”的争论直接搬到了1956年、1957年。
“大跃进”运动就是在这种加速建设“公有制”社会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在对外抗美援朝,对内“边打、边稳、边建”,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在进行农业合作化都取得重大成就的前题下进行的,巨大的成就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似乎看到了加速完成“公有制”建立的客观可能性,兴奋过度,以至于使“大跃进”运动完全失去了节奏,其消极后果在58年中期就开始显现出来,毛泽东并不是不清楚失速、失去节奏的产生的消极影响,这有他58年后期在几份有人饿死的报告上批复核实情况的报告为证(我忘了是《毛泽东文稿》的第几集了)。
一般而言,在充分估计困难后,突然取得大胜,容易冲动,这是常情,很难避免。以抗美援朝为例,经过艰难诀择,派兵援朝,一、二、三次战役获得巨大成功,结果,第四、五次战役急躁起来,判断、决策偏于乐观,一下就失去了节奏,损失巨大。
一时的失控和失速从来都不是毛泽东耽心的重点,不说战争年代,仅以“镇反”、“三反五反”、“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农业合作化”,在进行过程中都有过头的倾向和做法,都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起步时有点过头,在进行的过程中进行调整是毛泽东的一贯思路和做法。“大跃进”的消极影响出来后,毛泽东也在着手进行调整,但调整失败,以至于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大跃进”调整失败,不能不说与59年的“庐山会议”有关。温相对“庐山会议”有精彩的文章贴出,史料丰富,让人受益非浅。我是没有什么新的史料贡献大家,不过,要回望“大跃进”,不能不回望“庐山会议”,我倒是有一点不同的解读,不知能不能自圆其说?
今天就不写了,哪天有兴致,抽空再写一个业余水平的“回望59年庐山会议”,让大家批判批判。
回望毛泽东----假如毛泽东在1956年死去。。。。
本来想先回望一下1959年的庐山会议,可一想,如果要说一点彭总的不是,估计得收好几筐鸡蛋,嘿嘿,那就先免了,等哪天把收蛋的容器备好了再说。
文革结束后,有多少人假设,如果毛泽东在1956年死了多好呀。这其中不乏爱护毛泽东的人。
如何看历史问题,李捷有一个观点:看历史的是非要还原历史条件和历史场景(大意)。这话说得多好呀。
要我看,假如毛泽东1956年死去,历史上不过留下了一个文治武功十全的圣君,却给中国人留下了一个前景迷茫的中国。
历史不是简单的二分法。温相的历史剧总是让人感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毛挺着一个巨大的身躯站在一边,刘周朱陈邓彭?S站在另一边,毛用权谋把正义力量一一拍散,于是,中国就民不聊生,痛苦万分。如果毛完成了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早早死去,于是正义力量弹冠相庆,早日步入了兴旺发达之路。。。
可惜,历史不是这么写的,原生态的历史比这世上的最高明的妙笔的描绘要复杂的多。
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让政权初定。胜利者里面,人精儿扎堆,将星云集,山头林立。正应了毛泽东那两句话:“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这么一大帮人精儿怎么就攒到一起的呢?还是邓小平邓大爷总结的好呀:我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正确地选择了毛泽东作为我党领袖。
所以说,在老一辈共产党领导集体里,毛泽东是超越派系的最高领导,无可争辩地成为化解党内矛盾的稳定器和调节阀。在我看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毛泽东主要的工作是平衡派系力量,维护党内团结。在打江山的功臣都还活着的时候,毛泽东非但不能死,还要活得好,活得长,还要去得罪开国功臣。从已经过去的历史中看出,高饶与刘、粟彭、彭毛、刘邓、毛刘、毛林之间的党内矛盾并不会因为毛的早逝而消弥,毛在,矛盾集中在毛身上,毛不在了,这些矛盾搁在其他人身上,矛盾发展成什么样子还说不定呢。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是打下来的江山,开国之初,就形成臣强主弱,群龙无首的局面,然后,国泰民安的未之有过。
毛泽东建国后,硬生生地挺了26年,其中整人无数,其实也是活人无数,当然也有死于非命的,不管如何曲折,但终归是维护了党内的团结和维护了国内政局的基本稳定和发展,其间是惊多险少,可以说用时间和斗争达到了削藩的目的。
毛的反右派、反右倾、文革,几乎把所有有政治歧见的活着的党内政治人物都逼到了一条战壕里。即便是这样,在毛死后,因为党内纷争,1989年共产党差一点就塌了架子,这比毛泽东搞得任何一次政治斗争凶险多了。应该说这是共产党自掌权以来,至今遇到的唯一一次真正的危机,这个危机的影响至今仍未消散。从这个意义上看,毛的折腾并不算是坏的历史选择,其中还有不少正面的意义。
如果毛泽东真的在1956年死去,可以想见最大的感叹是:要是毛泽东多活几年多好呀,事情一定不会是这样子的。
老毛就大的错误, 不是发动各种运动来消除异己, 而是他用了最大的努力,消灭了民主(哪怕是党内民主)的空气,从而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所以,如果有健全的民主(哪怕是党内的)机制, 没有了伟人又能如何? 以当时的建国群英,把万分之一的政治斗争尽力投入到建设上, 会有文革和其后的普遍理想迷失, 会有89年的风波?
把希望寄托在伟人的人治上, 不如把希望寄托在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上,这一点,才应该是教训.
玩政治手腕,谁也玩不了毛
有他自身的权谋,也有长期形成的权威,别人想象他那么玩,不见的玩的了,当然更玩不过.毛消灭民主的时候也同时消灭了异己,哪次运动不是人头落地,百姓遭殃?
56年没死的话,66年也不错.可惜,一直拖到了76.
说实在的,我觉得中国是越来越民主了
不说当时党内有大量的民主空气(你想呀, 能让老毛为大跃进认错,民主的人少了能行吗?),党外的人士更是空前热情呀, 看看后来被引蛇出洞多少右派就知道了.
而且, 最重要的是, 民主不是天生的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只要有好的机制, 用教育用启蒙, 循序渐进的普及和引导,如何不能搞出中国特色的民主来呢? 这也是偶强调一个好的制度或机制, 要远比靠伟人的人治强的原因.
不敢说当时会比现在的民主气氛好, 但认为当时的群英没有民主意识, 实在是不敢苟同呀.
估计现在我们的人口要少些,日子要好过些,但社会不公平的程度也将比现在更大,本质上还是深陷于循环论中,也就是说,毛带来的是急性死,换了刘等人就是慢性死,看看前苏联是怎样从一个庞然大物慢慢坍塌的过程就知道了。
如果老毛早早倒下了
反而好,因为党内的个个派别集团,都没有优势地位,既便两三个联合起来,也无法一手遮天,无法彻底消灭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反而会坐下来把所有事情放到政治局的台面上来协商
不需要什么民主意识,只要大家发现这种情况下使用倾轧政客手段损人不利己,自然会坐下来谈判。
民主政治就是在妥协中成为惯例的
不知道您说的精英指的是哪些人?那些党外的人士吗?还是党内的人。
不要以为先帝认错就是民主,以前皇帝还自谏呐。可以说,只要是从军队里打出来的,就很少有拖拖沓沓的民主作风,而这些人,才是当时的精英。
要说好的制度,我看民主集中制就很好,既有民主的好处又有集中的好处。
偶是觉的, 能让一大部分代表敢于跟老毛唱反调, 一方面是因为大跃进实在是造成了太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也说明党内对老毛还没崇拜到神化的地步.所以, 偶说当时党内还有点民主空气, 不是说老毛如何如何, 而是指当时的党内同志. 这回解释的满意否?
另外, 西方的民主制度,老丘吉尔曾经说过,是最坏的制度里最好的.虽然哪种制度都不可能没缺点, 但人治的缺点, 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上可以说是显示的淋漓尽致了(老毛也算个典型吧).
人,终究是人,没有完人.把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寄托在"伟人不犯错误比什么都好"上, 恕偶直言,实在是尽是糊涂呀
您说“人治的缺点, 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上可以说是显示的淋漓尽致了(老毛也算个典型吧).”,但是我也可以说“人治的优点, 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上可以说是显示的淋漓尽致了(老毛也算个典型吧)”
没有先帝相对集中的民主集中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一空谈。
老丘吉尔之所以说,是最坏的制度里最好的,是因为他没有体验过民主集中制度。再说,老丘则么在自己国家还君主立宪。
俺在这疙瘩妄谈的,都是如何让中华富强不衰的梦想,所以才斗胆想用完善的制度来取代人治.这可都是中国的内政呀,敢情还跟别人家有关系?俺又没希望今个儿民了主, 明个儿就超英赶美, 也没琢磨着来个全盘西化什么的, 不明白怎么就什么什么腐了呢,俺可没机会腐败呀
"没有先帝相对集中的民主集中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一空谈", 没有先帝, 中华一样会起来, 只是早晚的问题,这小小寰球,没谁都一样转.要不然, 老毛一走, 大家还不活了?
靠人治,难免其兴也勃其衰也忽,指望神仙伟人来就自己, 不如靠大家一起来建立制度来自己救自己.
看老大也能大谈共产主义思想什么的, 怎么就忘了国际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