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只知有功臣,不知有朋党 -- 林风清逸

共:💬199 🌺1601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跑题不太远,方法论和世界观的问题可以细说一下

第一个问题。

你写的前三段,西周封建与拿破仑战争的同质化作用。

貌似在西方至上的近现代环境下,西方的事比较有说服力。先说西方的,拿破仑战争。

贝多芬写过一部英雄交响乐。一般的说法,认为这部交响乐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贝多芬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英雄》。

那么贝多芬最初为什么愿意歌颂拿破仑呢?为什么拿破仑一称帝,贝多芬就决定与之决裂呢?

这是因为以革命性为主要性质的前期拿破仑战争与以侵略性为主要性质的后期拿破仑战争,可以简单的以拿破仑称帝为划分标志。在前期,拿破仑战争意味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反法同盟害怕法国革命引起本国革命,企图镇压法国革命,恢复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以战争的手段来保卫法国大革命,法军所到之处,同时也起到了清扫封建势力、推动当地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而这个推动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其实就是使法国大革命推进到欧洲各国,使欧洲各国法国大革命化,和大革命后的法国趋同,换言之:和大革命后的法国同质化。

拿破仑战争的进步意义就是这样。

那么西周也是如此。

西周初建的时候,各地原本有着不同部落、族群、邦国,风俗、制度各异。为了屏障自身,西周最初是在中原一带建立一些邦国。由于形势的发展,后来又在东方各地封建诸侯。这些诸侯采用的是以西周为模版的体制。也就是同质。这就开启了各地与西周趋同的进程,也就是同质化。这些同质的诸侯向周边非周朝化的邦国扩张,吞并,就是西周时代的主要社会进程。周式国家吞并非周国家,就是以周为核心模版的同质化。春秋时代,诸侯在继续吞并非周国家的同时,又撕破脸皮,开始了诸侯之间的全面厮杀。经过诸侯之间的相互竞争、吞并、分合,最后形成战国七雄。所以战国七雄也是同质化的产物。

虽然是同质化,但是也有差异。诸侯所处的形势不同,在功能上有所取舍。比如卫国负责统领北方防御,周围的小诸侯就要服从他,他的一些礼节待遇就要高于其他诸侯。齐国僻处大东之地,远离周朝腹心,周边敌国众多。在按照周朝制度建国的时候,齐国就更加重视顺应民俗。于是在同质的基础上又有差异。

只看到差异,就忽视同质。只看到同质,就忽视差异。都是不对的,都不能正确认识到事情的复杂性。如果只是肤浅、简单的看待世界,就不能认识到世界的本质,不能准确把握世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也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产生的问题,也就难以正确处理客观世界的各种问题。

这是第一,答案是:挨得着。

第二个问题。

你写的第四段。表面现象和事情本质的问题。

你说陈胜直接败给了秦军。这是不对的。如果死扣细节,只看表象,那么你应该说陈胜败给了车夫,因为陈胜是被自己的车夫斩去了脑袋。然而你没有这样说,你说输给了秦军。说明你也知道,车夫反叛只是表象,秦军的胜利才是车夫反叛的本质原因。

那么秦军胜利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是陈胜被六国孤立,于是无力击败秦军。所以你看,我只是绕了个远,多剥了一层洋葱皮。我没有说谎,只是说得深了一些。

看待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肤浅得看待问题。

第三个问题。

项羽败因。只是你第五第六段的主题。

第五段,这一段你的核心观点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意思是说,天下战斗不休是因为有诸侯。说白了就是分封导致内战。问题在于你跟我说这个是什么目的呢?我又没有否定这个。结合第六段才就可以理解,你的目的是说明项羽失败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

按照你的说法,是:分封导致内战,项羽镇压内战,疲于奔命,最后失败。

这又是一个停留在表面的观点。而且,本质上就是我所说的项羽失败原因的简单化。除了浅一点,和我所说的没有什么冲突。

因为简单化、浅,所以没有触及深层的东西。比如,为什么西周的分封坚持了几百年才失败,项羽的分封没坚持几年?为什么西周没有疲于奔命,项羽却疲于奔命?

第四个问题。

最后两段。这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以及第三个问题有关联。

本质问题是:

一,陈胜与项羽为什么都不被六国或者说诸侯认可,刘邦为什么可以获得认可?

二,在同样是“打诸侯”的表象之下,项羽和刘邦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问题,你看我原文在这一部分怎么写得就可以了,兹不赘述。

看待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要深入挖掘其本质原因。对于社会问题,深入挖掘本质,就要以马列主义的社会分工/阶级斗争学说为最终落脚点。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不能走唯心主义道路。所以,要深入理解社会运行的本质是能量运行和分配,是运动,是客观实在。既然是客观实在,就要尽可能多得掌握有关资料。通过客观实在的资料去理解客观实在。

关键词(Tags): #拿破仑#项羽#世界观#方法论通宝推:何求,
家园 您知道的话何不介绍介绍?
家园 儒家文化的新生

传统文明的根本就是等级制,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教文明,以及其他奴隶和封建制度的文明相比,中华传统文明相对而言,是最优越的传统文明,而中华传统文明的核心就是儒家,因此,中华文明也被称为儒家文明。

意识形态,要么是先知先觉的,要么是后知后觉的,要么是相生相伴的,共产主义就主要是一种指引性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则主要是相生性的意识形态,而儒家思想,则主要是总结性的意识形态。

在孔子之前,夏商两朝的意识形态几乎不存在了,周礼的维系与败落,与西周,到春秋,到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是基本一致的。

周礼,主要是贵族联盟的礼仪规则,这个联盟能够存在的关键,是对各个地方土著的统治,这方面与满清贵族对汉族的统治很相似。

一旦周朝分封的地方统治者与地方势力结合,周礼就必然败落了,因此,孔子希望恢复周礼,而实现天下稳定,就太迂腐了,但是,孔子追求秩序的思想,还是应该肯定的。

追求秩序,是儒家的根本,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等,都是在追求秩序,只是在传统文明时代,秩序必然与等级制联系在一起,因此,儒家要想新生,就必须将秩序,与等级制切割。

秩序与等级制要想切割,就必须家庭伦理与中庸之道的关系,可以说,秩序,等级,家庭伦理,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四大根本,在这四者之中,只有中庸之道才没有明确的解释,在俺看来,中庸之道,就是适合并持久,刚好与秩序的根本一致。

儒家要想新生,既要追求秩序,和适合并持久的中庸之道,又要除掉以家庭伦理为核心,和等级的架构,这方面王阳明已经基本实现了。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必然会引向专业化职业化,因此,用知行合一替代家庭伦理,等级制就自然瓦解了。

追求秩序,中庸之道,知行合一,平等竞合,应该作为儒家新生的四大根本。

总的来讲,第一,追求秩序绝对没错,人类永远都必须追求秩序,无论是自然的规律,还是社会的规制,根本上都是一种秩序,第二,等级制主要是传统文明的必然,儒家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等级制,远远胜于种姓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等级制,以及其他各种奴隶和封建等级制,第三,儒家并不是僵化的思想学说,从孔子,孟子,董仲舒,到朱熹,二程,再到王阳明,儒家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到了现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继续发展儒家思想呢?第四,对儒家应该辩证地分析,全面地否定,与全面的肯定,都不利中国的稳定与发展。

儒家追求的秩序,一开始是贵族联盟,然后是伦理纲常,今后将会是专业职业。

专业职业的既有精神,生产创造的既得利益,是共同利益和开放发展的共同精神,能够维系并发展的关键,如果完全地否定所有的既有精神,和既得利益,那么,共产主义在和平建设时代,只能是空中楼阁。

专业职业的既有精神,我们应该从王阳明那里传承,生产创造的既得利益,我们应该承认自由民主的长处。

人类文明的敌人,是寄生食利性的既得利益,而不是所有的既得利益,而专业职业的既有精神,则是科学技术能够发展的根本。

在俺看来,毛主席就是能动之神,但是,毛从来也没有不要党的领导,因此,毛主义的实质就是载体能动,能动造就载体,载体成就能动,毛主席强调的严肃,活泼,严肃源自秩序,活泼源自能动。

载体,绝不仅仅是共同利益,还必须要有专业职业的既有精神,和生产创造的既得利益。

新儒家与毛主义的结合,就是秩序与能动的结合,即载体与能动的结合,也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在俺看来,中国要想真正崛起,必须实现两个统一,分别为古今统一,与中外统一。

古今统一,主要是秩序与能动的统一,知行合一引导出的专业职业既有精神,与共同利益和共同精神的统一。

中外统一,主要是生产创造性既得利益,与共同利益和共同精神的统一。

追求秩序,而不是追求等级,儒家的新生,必须以知行合一为根本,实现专业职业主导的社会秩序,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才算是真正崛起了。

通宝推:何求,
家园 怎么还有人鼓吹儒家回归!

毛儒合一?不如直接说抛弃毛泽东思想来的干脆一些。

要想学习儒家的精华,直接学习就是,妄图给“僵尸”涂脂抹粉,使其再次回归,糊弄糊弄外国人可以,但是欺骗国人,短时间内万难。

通宝推:天天向上A,
家园 主席高瞻远瞩

已经把儒家扒皮抽筋,只剩僵尸,要是真的回来了,只能说明共产党变质了。

家园 还是先别提马列了

拿破仑征服这个概念很明显,尽管与欧洲革命的浪潮有重合,但是拿破仑帝国的本质并非是推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是建立以拿破仑家族为核心的欧洲霸权。以一个强大的法国皇朝为基础,以拿破仑家族成员担任国王的一级附庸国为骨干,一些弱小的边缘的小国为枝叶,形成一个符合拿破仑个人意志的霸权体系。

这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欧洲联盟完全是两码事,按照最坏的说法来说,欧盟也是一个以德法为双头核心的、尊重各成员国利益的国家间同盟,以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要求来规制其成员国的相关领域政策。

我是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同质化”是个什么意思,怎么就体现了阶级分析法。

西周初期搞封建宗法制,其实就是一小撮一小撮的出去搞殖民,把一块一块的不属于周王室“管辖”的土地收归周王室旗下,非要说举世皆从周礼,至少是没有足够的证据。维多利亚女王兼任印度皇帝,印度也有好多人讲英语,难道您就因此认为英国和印度“同质化”了?

平王动迁之前,周王室王纲解纽的趋势就已经显露,鲁王之嗣搞到公开动武。春秋战国就更不必说了,七国之内,书不同文、车不同轨,讲话的口音就更别提了,七国体制更是渺不相涉,我也是不知道,周兴不同质,周亡不同质,什么时候有的这个“同质化”?莫非因为几百年后大一统了?

至于说陈王失败的原因,我昨晚手机打字懒得说那么多,和六国遗老还真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陈王要是收拢队伍找个金角银边建个根据地徐徐图之,而不是以有限的力量四面出击,还是有可能不失败的。

至于六国那些逗逼遗老遗少,巨鹿之战诸侯作壁上观的丑态,难道是因为赵国遗老特别的不上道?说不通嘛,六国是不可能聚集在一起做成一件正经事的。就算陈王天天给六国遗老磕头,也别想六国会去支持他。

项王之败,是一个战略平衡的问题,不是项王会不会坐地分赃的问题。就算按照陈平那个江湖术士的说法,我也不觉得项王有什么不对的,重行功爵邑有何不妥吗?分封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项王不想分封也是可以理解的。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这句话您怎么就看不见呢?

项王之过,和陈王差不多,在力量不足的时候强行巩固霸王秩序,稍有不妥就兴兵出征。结果打来打去,一个没注意老家就被汉军抄了。大家一起坑项羽这个游戏,如果项王知道温养国力,不强行出头,诸侯王早就互相攻杀,重演战国了。

至于项王麾下有多少英武俊杰,唯磨灭而已,您就真当他们不存在了?

刘邦和项羽,在政治上其实是一组同义词,做法稍有不同。项羽做的那些事,刘邦统统都做过。项羽封诸王,刘邦也封,封了异姓王还不过瘾,还要封同姓王。项羽扫荡诸王,刘邦也同样扫荡。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刘邦还以天下为一人之产业呢,也不知道这份家业已经分出去多少了。

区别在于,项羽是出头鸟,刘邦是跟风狗。如果刘邦真的有过什么历史责任感,他会去分封同姓王?

其实您不应该鼓吹刘邦会分赃,而是应该鼓吹刘邦足够厚黑。于是您就可以光荣的重回传统,玩刘兴骂项了。

秦末汉初这一段儿,也没必要拔高,就是华北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水平发展到了可以统一的阶段,然后为了探索统一的形式,整个社会进行的自我调整。这个调整从秦灭六国一直到推恩令,算是一个小结。之后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层次而已。

是此而非彼,很是符合您轻薄无聊的一贯作风。

通宝推:任爱杰,
家园 绕来绕去不就是为阶级固化狡辩吗

“追求秩序,是儒家的根本,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等,都是在追求秩序,只是在传统文明时代,秩序必然与等级制联系在一起,因此,儒家要想新生,就必须将秩序,与等级制切割。

秩序与等级制要想切割,就必须家庭伦理与中庸之道的关系,可以说,秩序,等级,家庭伦理,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四大根本,在这四者之中,只有中庸之道才没有明确的解释,在俺看来,中庸之道,就是适合并持久,刚好与秩序的根本一致。”

《礼记》中《中庸》一篇很详细

罗嗦半天不如多找几个注释版本咂摸一下

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平等,哪来等级当根本?

“总的来讲,第一,追求秩序绝对没错,人类永远都必须追求秩序,无论是自然的规律,还是社会的规制,根本上都是一种秩序,第二,等级制主要是传统文明的必然,儒家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等级制,远远胜于种姓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等级制,以及其他各种奴隶和封建等级制

谁告诉你儒家支持“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等级制”?另外种姓制度也好、逊尼派也罢,难道等级跟出身无关?

绕来绕去不就是为阶级固化狡辩吗

不过最好认真一点

家园 哑然失笑

原来你是手机打字很麻烦呢,真是感谢。其实我最近受了伤,只能用几个手指打字,不比你轻松。有没有道理,跟你方便不方便没有太大关系。

至于轻薄无聊什么的,既然已经送囧了,也就不多说了。

关于你写的这些东西,我为什么会笑呢?因为就你的问题我当时专门写了一段:

只看到差异,就忽视同质。只看到同质,就忽视差异。都是不对的,都不能正确认识到事情的复杂性。如果只是肤浅、简单的看待世界,就不能认识到世界的本质,不能准确把握世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也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产生的问题,也就难以正确处理客观世界的各种问题。

第一句就是治你的病的。

我想你大概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中国中学政治教育以及大学哲学教育,因为这一段其实都是来自于中国正规全日制中学和大学的政治课程里面所必备的哲学内容。

你对拿破仑战争的叙述,已经清楚明白地提到,拿破仑战争是与欧洲革命的浪潮有重合的。

各国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这不是趋同吗?这就是同质化。不仅是政治上如此,在制度上,拿破仑法典也成为欧陆模版。影响所及,甚至影响到了中国。

你说西周不过就是殖民,又说和英国殖民类似。就算类似吧,我占个便宜,因为殖民体系其实也被视为全球化的一种形式。而全球化的特点就是同质化与差异化并行发展。说白了,就是在一个体系内各有分工。而这就是阶级分析。阶级分析,最最简单的说,就是,首先你们是一个经济体系,然后你们有阶级分化。殖民,首先就是将不同的体系合并成一个同样的体系,用同样的方式去运行,然后在这个庞大的体系内部,再进行分工。这是多么明显的事情,全球化,同质化和差异化。西周当然是没有搞全球化,他们搞的是华夏化。情形是一样的,也是同质化和差异化。我在前面的帖子里面说了,诸侯是按照一个模板建立起来的,同时诸侯也是有分工的。同样的事情,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了吗?

你看到了这些现象,但是你不能理解。临门一脚,却划门而出。根源,就是对马列主义的基本方法论,掌握的不好。在学校里面学习,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去学那些所谓的主科。其实我掌握得也不好,不然以我这样“浅薄无聊”的风格,恐怕就直接给你上哲学课了。

至于说陈胜,你说的那法子,可能吗?他本来就是出头鸟,怎么去徐徐图之?你读的书不少,也知道金角银边,可是没什么用。因为金角银边,都是六国的。陈胜只能正面面对秦军的兵锋。就连周天子,到战国末期都可以建立起诸侯联军去讨伐秦国,陈胜为什么不可以?因为诸侯不愿去讨伐秦国吗?显然不是。你说巨鹿之战,诸侯作壁上观,好像诸侯只会作壁上观。垓下之战的时候,一开始诸侯也是作壁上观,但是刘邦把他们招集起来了。那这就是统御能力的问题了。刘邦的统御能力真的比陈胜更高一些吗?我们读的是同一本史书,应该都知道,这就是因为刘邦列好了条件。所以,什么金角银边,徐徐图之,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就是个名词而已,与现实无涉。你想的那些东西,完全停留在想象上,脱离了基本的客观事实,跟事实根本搭不上边儿。就算是纸上谈兵,你也得符合预设条件吧?

至于项羽,你也说了,是战略平衡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你就这样忽略过去了吗?强行巩固秩序,你也知道是力量不足而强行做这样事情,那么为什么就不能面对现实呢?唯物主义难道讲过说,一切从人的愿望出发,而不从事实出发吗?

分封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什么是历史潮流?事后诸葛亮吗?事后诸葛亮也没有做到啊!历史潮流就是,秦始皇,没有做分封制。他一死,天下马上就乱了。项羽,也做分封制,自己也死在分封制上。刘邦,也搞分封制,然后自己再慢慢的梳理,最后经过几代人,才彻底解决。你说分封制不是历史潮流,那当时该怎么办?人总是会死的,这也是历史潮流,你能把人直接埋了吗?西方有句谚语,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你却想一天建成罗马城。中国也有句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学语文课本里面,也有荀子的一句话,叫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劝学篇里话。说到这里有一个事情我就不明白了,我跟你说的这个都是中学的东西。要说政治课不是主课也就罢了,这可是语文,绝对的主科。

马列主义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唯物,而不是唯心。

你的倒数第二段写的很好,问题是,你前面的内容主要是在反驳这一段。

什么叫做“华北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水平发展到了可以统一的阶段”?什么叫做统一?趋同进化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统一。政治经济水平,什么是政治,什么是经济?可以统一的阶段,为什么可以统一?按照你的说法,大家都不一样,怎么统一呀?只有大家都在往一样发展的时候,才是统一。只有大家具备了足够多的相同性质的时候,才可以统一。猴子和蚂蚁什么时候统一过?当我们列举动物的时候,猴子和蚂蚁因为有这样一个相同的性质,这样一个同质,才可以统一。

说他们同质化,并不否认他们的差异性。问题在于,你因为他们有差异性,就否定了他们同质化。

你这个倒数第二段和你前面的文章其实就是对立的状态,逻辑上充满了矛盾。

最后一段我就不说了,反正已经投过囧了。

家园 可惜,当时只有主席看穿了这一切

主席走之后,没人指路了,于是他们除了跪舔美国人,就啥也不会了。

家园 秩序与能动

载体能动的思想,也可以看做秩序与能动的统一,真理与幸福的统一。那么,秩序与能动,真理与幸福产生冲突的时候,什么更重要呢?唯能论者的回答是能动更重要,幸福更重要。

狼兄的帖子,读了很多,在立场方面,咱们大致一致,但是在俺看来,狼兄主要是为反对而反对,并没有提出一套自己的想法,俺更重视体系架构,即使观点立场与俺完全相反,甚至极为荒诞,但只要能够有一些自圆其说的理论架构,俺反而觉得更重要,因此,与西西河主流不相容的f兄交流了很多。

狼兄对俺的批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这些年俺读书很少,又懒得查资料,随手写些的东西,错误之处必然很多。

针对狼兄的批评,查了下资料——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中庸之道,最流行的便是二程的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其实,没必要在这些资料上纠缠,关键在于言论自身的语境,与逻辑架构。

孔子推崇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等级制,在那个时代并没错,因为,不能发展的能动,主要是战乱,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这种时势造就英雄的战乱时代,不过是枭雄争霸的竞技场,而对大多数人却毫无意义。

发展,在非科学技术主导的时代,主要是侵略扩张,而在科学技术时代,则主要是生产力的进步。

中国,本来主要是指中原之地,四周的生活条件都不利于扩张,因此,孔子的克己复礼,温良恭俭让,这种自我阉割的思想,其实也是为了踏踏事实地过太平日子。尽管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威胁,但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结构,也基本上能够对付。

总的来讲,俺认为儒家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主要还是起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小农生产,宗族自治的等级社会,却严重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五四和毛的反孔批儒,也是很有道理的。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儒家,用发展的眼光看儒家,才能古今统一,继往开来。

国家的崛起,实质就是创造一种新秩序,不但是国内的新秩序,也是国际的新秩序,只是强调能动,而不能创造新秩序,实现新发展,那么,主要是破坏,而不能建设的破坏,是没什么意义的。

西方的崛起,创造出了自由民主的新秩序,那么,中国的崛起,应该创造怎样的新秩序呢?

在俺看来,中国创造的新秩序主要有两个方面,也就是统一与多次元,统一主要是宏观方面的中性独立,多次元主要是微观方面的专业职业化。

只有统一又多次元的载体,才有利与互动能动,与循环能动。

中性独立的权力结构,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如果整个世界的各国政府,都能实现中性独立,那么,人类文明将会进入新时代。

专业职业的微观秩序,是可以无限细化的,不但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社团,这是多次元互动的根本。

中性独立,与专业职业的社会秩序,主要源自儒家和毛主席。

在革命战争时代,为人民服务,主要是做先锋队,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主要做中性独立的服务队。

中性独立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稀缺垄断性资产的公有制,而专业职业化,也是强调实践,强调调查的具体化,实践即职业化,调查即专业化,这些都是来源自毛主席。

但是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思想实践,主要源自革命时代,因此,更强调能动,甚至激烈的能动。

矛盾,斗争,造反有理等等都是激烈的能动,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与和平建设,不怎么兼容。

中性独立,与儒家的中庸之道,还是很接近的,而专业职业的理论基础,就是知行合一,因此,抛弃贵族联盟等级制的周礼,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而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作为秩序的根本,那么,儒家就能新生。

总结一下,秩序与能动的关系,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秩序与能动实现统一,即载体能动,这是人类实现健全发展的根本。

二是能动与秩序背离,如果能动能够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那么,能动更有意义,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与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就是这种能动与秩序的关系。

三是能动与秩序背离,能动不能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而只是对外进行侵略掠夺,那么,这种能动只是对少数人有意义,大多数帝国都是属于这个范畴。

四是能动与秩序背离,能动既不能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也难以对外侵略掠夺,那么,遏制战乱性的能动,克己复礼,则是不得已的选择,或被动消极的最优选择,儒家思想主要就是意识形态。

俺极为反对寄生食利,并认为寄生食利阶层是人类社会一切罪恶的祸首,怎么可能维护阶级固化呢?追求秩序与能动的统一,可以说俺一厢情愿,白日做梦,但也绝不是维护阶级固化?如果能动与秩序背离,只要能动能够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俺还是会支持能动,因此,对于资本主义时代,俺还是基本肯定的。甚至能动不能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能够对外扩张的能动,俺也是支持的,因此,俺很推崇秦朝,《大秦帝国》的小说和电视剧,都看的激情澎湃。

在俺看来,毛主席就是能动之神,但能动能够实现胜利,实现发展,实现扩张,才有意义,而胜利,发展,扩张能够持续下去,则能动必须与载体尽可能地统一,这便是载体能动的根本。

家园 不方便

大部分华为员工手里的并不是“股票”。某年龄后工资奖金缩水。

一个军事型企业,这种特质也是双刃剑,一将功成万骨枯。

家园 批不批孔是次要的

儒家的问题是在于没有操守,很容易就把东西吸收进来然后挂上孔子的名头再卖出去,这样极其没有下限的做法很得统治者的喜欢。同样是诸子百家,谁都没有儒家的服务好,任何意图都能够从儒家经典中找出与之对应的解释,你说统治者喜欢不喜欢。春秋战国时期儒者还是有点操守,至少面子上的东西还是有点坚持的,但是之后的儒者就完全不要脸了,统治者要什么就给什么,政权合法性、血统合法性、夷狄入主中原的正确性等等,反正可以算是服务周到,最后一切理论的根源从孔子身上来。

毛主席批孔就是要把儒者顶着的乌龟壳给砸了,不把孔子批臭,让其走下神坛,谁还敢动儒家一根毫毛。至于现在的政府开始扶持的新儒家,只不过还是老样子,跪舔统治者这一祖传绝技没丢而已。别把他们当回事儿,只是政府不要再把孔子再请回神坛就行了。

通宝推:假设,楚庄王,
家园 不懂乱下结论,似乎是世家政治吹鼓手们的通病

狼兄的帖子,读了很多,在立场方面,咱们大致一致,但是在俺看来,狼兄主要是为反对而反对,并没有提出一套自己的想法

首先,本人一直反对出身决定地位的等级制,没看出与阁下大致一直在哪里。其次,本人主题贴很多,有破有立的占了相当比例,未见阁下置评,这是个人自由,但乱扣帽子不好。另外很想看看阁下系统的逻辑严谨的“自己的想法”主题贴。

狼兄对俺的批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这些年俺读书很少,又懒得查资料,随手写些的东西,错误之处必然很多。

针对狼兄的批评,查了下资料——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中庸之道,最流行的便是二程的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其实,没必要在这些资料上纠缠,关键在于言论自身的语境,与逻辑架构。”

无论社会主义还是儒学,你想当然的东西太多,什么是“克己复礼”、什么是“中庸”并没有真正理解。还有社会主义消灭阶级差别的目标都不知道张口就来的文风很不好。

你论据不严谨,何谈逻辑架构?靠巧言令色能胡弄几个?

《中庸》原文几千字,读起来肯定比长帖回复快多了(读不懂就难说了),逻辑架构我现在远没哪水平。

孔子推崇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等级制,在那个时代并没错”

我请教一下你具体从孔子哪些原文看出他推崇等级制了?

“中国,本来主要是指中原之地,四周的生活条件都不利于扩张,因此,孔子的克己复礼,温良恭俭让,这种自我阉割的思想,其实也是为了踏踏事实地过太平日子。尽管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威胁,但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结构,也基本上能够对付。

1、如果四周的生活条件不利于扩张怎么越来越大呢?

2、“孔子的克己复礼,温良恭俭让,这种自我阉割的思想”,克己复礼和温良恭俭让哪点自我阉割了?这里“克”是超越,“礼”你先查查“小康”标准,知道的话欢迎做出合理解释。

3、孔子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威胁”在哪里?另先秦思想统一还是宋明思想统一?后者的话怎么得出——“但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结构,也基本上能够对付”结论?

小农生产,宗族自治的等级社会,却严重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五四和毛的反孔批儒,也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主张小农生产吗???

五四提出“打倒孔家店”,很多人反儒,反的是扭曲篡改的儒学,钱玄同、鲁迅、胡适等国学功底深厚,现在的部分“国学大师”贻笑大方。

毛“批孔”针对的是孔子还是周恩来?

而专业职业化,也是强调实践,强调调查的具体化,实践即职业化,调查即专业化,这些都是来源自毛主席。

但是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思想实践,主要源自革命时代,因此,更强调能动,甚至激烈的能动。

矛盾,斗争,造反有理等等都是激烈的能动,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与和平建设,不怎么兼容。

1、尧时代就有百揆、共工等,至迟周时代划分“百工”,这个职业化专业化怎么说?

2、毛时代强调“又红又专”,反对“白专”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毛时代建设成就大不大?

“四是能动与秩序背离,能动既不能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也难以对外侵略掠夺,那么,遏制战乱性的能动,克己复礼,则是不得已的选择,或被动消极的最优选择,儒家思想主要就是意识形态。

1、什么是克己复礼你根本不理解

2、春秋末期中华文明的扩张和科技的进步,《左转》很清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乱下结论,似乎是世家政治吹鼓手们的通病。

俺极为反对寄生食利,并认为寄生食利阶层是人类社会一切罪恶的祸首,怎么可能维护阶级固化呢?追求秩序与能动的统一,可以说俺一厢情愿,白日做梦,但也绝不是维护阶级固化?如果能动与秩序背离,只要能动能够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俺还是会支持能动,因此,对于资本主义时代,俺还是基本肯定的。甚至能动不能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能够对外扩张的能动,俺也是支持的,因此,俺很推崇秦朝,《大秦帝国》的小说和电视剧,都看的激情澎湃。

“乡愿,德之贼也”

如果阁下真的反对寄生食利和阶级固化,希望融入实质讨论中,就像实际推动民主比偶尔说支持民主重要

秦国统一天下及原因,儒传《尚书》末篇已经暗示或预测的很清楚,肯定与阶级固化相悖!

“在俺看来,毛主席就是能动之神,但能动能够实现胜利,实现发展,实现扩张,才有意义,而胜利,发展,扩张能够持续下去,则能动必须与载体尽可能地统一,这便是载体能动的根本。

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能实现胜利、发展和扩张,搞修正主义只怕自取其辱。美国十几年内从实力绝对第一到内外交困,根本原因是阶级固化太严重,就别往坏的方向学了!

这些年鼓吹世家政治的太多了,笨狼一直当笑话看,改天专门为吹鼓手们写点。

国际新秩序一篇旧文——《兵不血刃瓦解西方金融霸权》/thread/4000326#C4003652链接出处

家园 有些值得商榷之处

要说刘邦懂得分成,项王复六国社稷,封反秦功臣,又何至于天下怨望?

项羽分封天下后,首先起来造反的,就是被他侵犯了利益的齐王田横,他自己就灭了齐地另外两家——原本田横奉侄子田市为齐王,独占齐地,项羽将这个改为三分齐国,迁田市为胶东王,并且缩小他的封地,割掉的土地封跟随自己灭秦立下大功的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

田横杀了侄子自己为王后,扫平了田都和田安,然后串通陈余和彭越造反——这两位都是没有跟随项羽灭秦,因此被项羽忽视没有分封为王的。彭越于是顶上了项羽,陈余辅佐被侵犯了利益的原来的赵王现在的代王武臣跟侵犯他利益的常山王张耳干上了架。于是山东大乱。

北方的臧荼本是燕王韩广部将,因为跟随项羽灭秦,获封燕王,原来的倒霉蛋韩广被撵走边地,成了辽东王,于是两人大战是注定的,加上张耳陈余武臣大战,黄河以北这边全乱了。

项羽为了维护自己安排的秩序,重兵进攻齐王田横,趁着这个时候,汉王刘邦击灭章邯,逼迫司马欣和董翳投降,独占了三秦关中之地,然后出击关东,首当其冲的就是项羽安排在这里的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魏王魏豹,这三家很快就败了投降刘邦。

到彭城之战前的局面我简略介绍如上,咋看也不是天下怨望啊,顶多是有人怨望,有人维护项羽体系:

张耳、臧荼、田安、田都、申阳、司马卬、魏豹、章邯、董翳、司马欣、共敖,加上项羽,共12个王都是项羽一边的,占项羽所封18王的三分之二,

吴芮、英布打酱油,但是至少开始明面上是听从项羽命令的。算上他们,项羽这边就更多了。

田横(以及跟田横联合的彭越)、韩广、武臣(以及依附武臣的陈余)、刘邦以及依附于刘邦的韩国相国张良才是反对项羽体制的,这几家只有四个王加一个韩国相国,算是五个王,占项羽分封的18王加一个义帝(楚怀王实际上是个光杆司令,可以去掉不算)的极少数。

项羽的问题,是没有控制住局面,东面齐王、西面刘邦、背面陈余武臣韩广同时夹击项羽体系,导致项羽体系岌岌可危,后来彭城被汉军袭破,项羽反击却有不能彻底击灭刘邦,甚至最后接受了鸿沟为界,这就自己承认了项羽体制彻底失败,将自己的地位从诸侯仲裁者的霸王降格为普通诸侯,这个是政治上的极大败笔,此后就没人再买他的帐了——此人真是天生的政治白痴。

通宝推:林风清逸,王小棉她妈,
家园 接受鸿沟为界离乌江自刎也没多久,不涉及啥败笔问题

能打赢却接受和局,那是败笔;

明明打不赢了,不得不同意和局去准备卷土重来,这不能算处理失误

算也是战略失误,当时局势已经恶化了,不得不接受现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