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民工身边的鬼子(5) -- 关中农民
解放前,河北小麦亩产仅仅百斤上下。陕西肯定也高不到哪去,七十年代高产田则已经达到五百斤,没有水,肥,良种,机械化,靠那点积极性能多打几十斤麦子么?
我老爹的口头禅是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先生
今年其实中国人还干了一件掌脸的大事:在非洲把伊波拉病毒给控制住了。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啊。
多谢
和非洲朋友聊天,中国人就是天使。骄傲之情满满。
下面仅是一个报道而已。
http://www.hkcd.com/content/2015-03/29/content_919187.html
可能没脸讲。可是国内媒体也不说,为啥呢?
special education吧?有针对智力超高的,也有针对智力低下的特殊儿童的 special education。一般对智力迟缓的特殊儿童,学校里会有学过 special education的老师来教。一般老师还不一定能胜任special education,到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老师对她的要求低一些。
这都是数字的问题,10个学生的班上塞一个需要特殊关怀的进来老师还有精力照顾,20个大概勉强能应付,40个人的班上就是扯淡了...
光指望情怀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家都靠情怀来教育就好了,干嘛上学校啊,呵呵
我个人经验,好老师不光比学不会的学生少,比学得好的学生都少。
每次一咬人就让开除,后来把整片地方的幼儿园转遍了,只能去看自闭症的大夫,差点让扔进special education。幸好后来开口说话,不咬人就好了。
国内special education不发达是个问题,直接往一般学校塞可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老师说不定影响一生
回到油田三小这娃娃应该是多动症?上课说话,做动作。 大人陪读就好了啊不让上学就太过分违法了
跟情怀缺失关系不大。国内相同数量的小学生享受到的老师数量是远远低于美国的,每个孩子头上分配的平均教育经费也可能不到美国的1/N
脱离了这个人均教育资源远远不足的情况下谈情怀缺失是有失公允的,例如这个学生的老师可能白天上课要应付50个学生的各种调皮捣蛋,维持秩序,下课以后还要批改作业和备课,美国的老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远远低于中国老师的,在比较繁重的压力下要求老师还能额外照顾需要特殊教育学生对于老师也是不公平的。对于学校来说,也不能因为多招到一个特殊学生而能多拿到一个教师指标,或者额外的教育经费。
站在其他家长的角度也很好理解,如果自己孩子班上有个同学总是不好好学习,常常影响课堂秩序导致老师的教学进度无法完成,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都受到影响,一般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种班级里上课吧。只要不在自己孩子的班里,大部分肯定支持给所有智障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的。
我在美国开车的时候,碰上横穿马路的行人都会把车停下来,挥手让他们先过。但是回到国内是绝对不会停车让人过马路的,碰到要穿马路的行人还会加大油门抢在他们前面开过去。我还是同样的我,只是因为在两个地方我拥有的道路资源不同,我只是适应了当前的环境而理智的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模式而已,和我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无关。
同理,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也只是适应这种教育资源缺乏的环境而已。这种问题的唯一解就是加大教育资源投放,让单位学生对应的老师数量翻倍,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可是这钱又该从哪儿来呢?
那时候夏天晚上的场院(生产队里集中打麦子的场地)是最热闹的。小孩子都在那里玩。现在想想,那时候是那么强烈的快乐感!不可理解的快乐!也许是小孩子的天性?!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长大了有没有那种强烈的快乐感?!我想应该是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快乐感!很简单,那些强烈的快乐感基本都是来自于跟小伙伴一起疯玩的场景。现在的孩子没有那种那么多小孩子一块疯玩的机会了。
农活我也干了不少,因为我们那地方地少,看似干活的总量比起关中农民来好像少了些,但是什么活都干过,刨地、整地、种地、锄地、收割等等。小时候也推车,那时候好像感觉能推车是很有成就感的事,证明自己是个大人了。所以我也很小就推车,山东的那种独轮车,掌握平衡很关键,两边各有一个粪篓(我们那个地方叫粪篓,就是两个近似长方体的筐)。14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推了一满车的玉米棒子,自己一个人,没有拉车的,在一个上坡的地方我想自己冲上去,就提前加速上冲,无奈毕竟力气还是小,冲到距离坡顶两三米的地方冲不动了,僵持了几秒钟,看实在不行了,只好一歪车,坐等救援,呵呵!现在想来,好有意思!
经历过农村的苦难历练的人。我以为他们的生命力就像野草,坚韧而顽强,可能会倒伏,但不会轻易那么的完结。他们吸收了大地的精华,生命更加的厚重和宽广。农村生活尤其是地里的农活绝对是值得去体验和花费一段时间经历的。完整的、宽广的人生经历才能有完整的、宽广的人格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