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猎鹰又出问题了 -- epimetheus

共:💬16 🌺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猎鹰又出问题了

之前有姿态调整不正确的、燃料耗尽没法调整的,这次是发射就解体了

一枚火箭竖着发射出去,还要竖着“坐”回来。

发射时候凭借着一股子猛劲,有什么误差还能在空中微调;而坐回来,则是完全在玩细腻。

那些增加的姿态控制火箭、管道、阀门,还有回收时候需要的燃料,复杂程度、重量代价还真是不小啊

但愿我的想法和太空中的铅笔不是一类:若是想要回收火箭,何不携带几个大降落伞呢,重量代价不会比现在的猎鹰更大吧?再入大气层中降落伞从小到大从一个到几个逐渐抛出,调整姿态。像是神舟飞船的逃生发动机一样,火箭上部设立小型调整发动机,在着陆的最后阶段调整位置与减速

还有,火箭的回收能节省下多少钱呢?燃料罐、主体结构重用不会有寿命损耗吗?

---------------------------------

ps:

我猜想,可能是准备月球基地

第一,有场地限制,不能像是地球一样飞机追降落伞

第二,也不能像是阿波罗一样降落一次扔一个舱段

第三,月球还是有重力,不同于与空间站对接

家园 航天飞机助推火箭回收就是用降落伞

但落地速度还是很快,每次都摔得够呛,SpaceX主要的突破就是搞定点回收,在回收平台上空伸出腿,火箭反冲实现平稳降落,而降落伞受风影响太大,没法预测到底会飘到哪里,所以定点回收肯定不能用降落伞。

这次炸是好事,没经历过失败的航天企业不是好的航天企业,炸炸更健康。不过炸了以后,回收这主意就不好卖了----新的尚且如此,谁还敢用旧的,先想办法把质量稳定下来再说。。。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家园 很不理解美国人的想法

若是想要省钱,那回收可以理解

但是非要以特定的方式,回到特定的篮球场大小的区域,才是奇怪,钻牛角尖似地

这是第一次发射失败,而回收失败已经有过先例了,折腾下来不知道成本是不是真的低了

家园 一个铁皮罐子扔下来肯定摔坏了

汽车以很慢的速度撞车震动也很大呢,就算用了降落伞,接触地面的速度也很快,想回收使用只能软着陆降到个平台上面,这比载人飞船回收都难,载人飞船座椅可以提供缓冲,还不要求落地时的姿态,返回舱就是个球,最后哪面着地都行,歪着或者大头朝下都很常见,火箭就是根筷子,还得稳稳立住不能不倒。。。。

家园 整个就是火箭发射回收拖船的技术验证

火箭从拖船上发射,在拖船上着陆回收,充满燃料,再次发射。四步路走完,才能大幅降低宇航发射费用。现在卡在第二步,其实可以先走1.5步的轨道舱控制着陆,但就是要整体回收。估计就是整体回收的噱头,才能吸引资金。

家园 我以前也有这种困惑,后来明白了,省钱部分是忽悠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英文叫pro和con,好坏的理由,正反的理论,等等,都能举出一些,问题是你想不想干,想干就强调pro的部分,基本上不提con的部分,不想干就强调con的部分,基本上不提pro的部分

美国民主也是一样,喜欢谁就基本上全是好,不喜欢谁就基本上全是坏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有很多好处,简化的生活,关键是这种思维是从基督教来的,西方人的思维还是基督教思维,西方社会还是基督教社会,美国特别是基督教国家,政客天天说god bless america,神在美国一边的感觉非常重要

所以,美国经常需要奇迹给美国人神在他们一边的感觉,欧洲当年也是,只不过欧洲早就不是第一了,欧洲人对神在不在他们一边也比较淡定了,美国还很在意神在美国一边的感觉,结果就是奇迹必须不断出现,说好听的叫创新,比如等月等等等等,奇迹多了就必然会有几个成功的,即便是不成功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发展一些技术,因为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失败,失败的东西也总有成功的部分

家园 在炫耀
家园 降到沙漠去,何必跟个平台较劲?

反正沙漠很大,可以先用降落伞减速。

家园 说的就是降到地面上就摔坏了

就算用了降落伞,降落的时候速度还是很快,必须有缓冲才行

家园 目标是当天再发射

马斯克说过按他们自己的估计,运载火箭的燃料成本基本可以忽略。如果计划中的重猎鹰火箭能实现反复使用,那么从头建一个当前规模的国际空间站,只需要往低轨道连续打一个月重猎鹰,物资就基本到位了。所以SpaceX试验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只有根本解决入轨成本问题,才能实现有规模的商业宇航运营和在轨工业生产,即马斯克所谓的“一级优化”。

本次猎鹰九发射失败原因,很多人猜测是二级箭体受到破坏,因此尚无理由怀疑SpaceX版的可重用火箭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从猎鹰九前两次试验看来,SpaceX在一级箭体的可靠性、再入和落点控制精度几个方面都不成问题,主要难题是落地姿态控制不好。注意公布的录像里,虽然一级箭体的质心在下部,但是在落地之前的片刻,箭体摇摆幅度相当明显。感觉SpaceX对喷气推进在航空(而非航天)领域的理解和把握仍然是相当不足的。

家园 即使好好的落了回来,

恐怕首先要检测,然后安装上面级,还需要一系列合测,似乎不会那么快吧?是不是他们还是看轻了可靠性问题?如果二十次里有一次出点岔子,整个节奏就全乱套了。

另外在海上安装上面级,恐怕也降低了可靠性吧。

家园 大家被美国人的说法搞糊涂了

其实,美国人说回收是一种误导,也可以说是一种委婉。

火箭第一级回收成功,也要对其进行各种严格检查才能确认是否可以二次发射,而这种检查的可靠性显然不如全新的让人放心,况且整个过程上成本也不低。这个费效比的问题可以从航天飞机上看出来,航天飞机当然是更复杂,因此才有回收的必要。回到第一级火箭,从来没有什么人感到有回收再用的必要,即使tg在特别苦难的时期都不太会动这个脑子的。

那么,为什么美国人一定要搞这个回收实验呢?关键的问题在实验,实验的目的不在回收,在自控技术。说的明白点,就是实验更复杂的大重量航天器的控制能力,如同中国嫦娥发射中表现的各种复杂控制类似。

争论美国回收第一级是否合算,就是没有意义的话题。

讨论都实验了什么项目,对美国的航天航空有什么重要影响,比较好些。

家园 回收箭体可靠性是下一阶段问题

从前航天飞机的固体燃料火箭掉海里再回收,先清洗再检修测试,麻烦比现在大多了,然而同时就有很多经验可以沿用,不必从头开始建立一套方法体系。所以一般的预期是箭体复用的可靠性问题不构成严重障碍。

然而大型火箭再入大气层后,自主动力软着陆,的确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猎鹰九在陆上发射工位做软着陆试车的时候,展示了一级火箭发动机有着优异的动力调节范围,稳稳上去稳稳落地,漂亮极了。结果接下来三次实际定点着陆都是惨败。极可能存在某些未被认识的关键技术细节。所以我觉得软着陆才是最重要节点。比如我猜由于箭体的翻滚和震动,燃料在储罐里处于不确定的运动状态,直接影响姿态控制的效果。传统的储罐设计只需要保证上升段的稳定可靠,大概没人考虑过火箭自由下落而且翻过好些筋斗之后,带着咣当响的储罐能否恢复稳定飞行。

家园 花!

无疑是极漂亮的技术,所以我才说是炫耀。

航天飞机也是极漂亮的技术,但技术路线似乎未能适应当前的技术条件,加上犯了低级错误,所以夭折了。

航天设施这种东西,每一步骤对错误率的要求都是极苛刻的,用如此漂亮炫酷的新技术,或者按我们航天某大佬的话,采用了过多的新技术,每个环节的可靠性都没得到足够的验证,恐怕不宜认为这东西已经成熟了。

您指出的罐内燃料震荡,够毒的(不是坏话!),如果真是如此,难矣哉。首先要掌握罐内动态,再预先设法抵消,两者似乎都不容易。

另外,我感觉虽然是“稳稳地”落了下来,到底罐体有何变化,就假设没问题了?似乎不太妥当,尤其是在对故障概率要求极高的情况下。陆地犹可,海上的话地基是在运动的,是否需要检测,如何检测,都是问题。

刚看了观察者网一篇报道,似乎美国军方也对该公司对可靠性不够重视有了点意见。

家园 原来他们就根本没有做海上软着陆实验呀?

有一次失败了,还说是没有考虑到火箭落下的时候对水上船只的作用力

这个海上实验似乎也不难做呀,直接弄一直升机吊上去,断开绳子整呗

大概还是嫌花钱直接就从实际上整,要是整几把失败了再走回头路可就搞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