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郭沫若弃帽莫斯科—— 民国时期的遗闻佚事之三 -- 习之

共:💬7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郭沫若弃帽莫斯科—— 民国时期的遗闻佚事之三

郭沫若弃帽莫斯科

—— 民国时期的遗闻佚事之三

习 之

1945年6月,郭沫若由重庆乘坐美国的军用运输机,转道印度、伊朗,应邀奔赴苏联参加苏联科学院成立二百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当他乘坐的飞机途径印度,在加尔各答市作短暂逗留时,因印度当地的太阳特别厉害,便花了若干卢比买了一顶软木帽戴在头上遮挡太阳光。

到了莫斯科,下了飞机以后,他仍然没有取下这顶式样新颖别致,他看来十分中意的印度软木帽。

奇怪的是,当他在莫斯科的大街上逛街行走时,他感觉所有的苏联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头上戴的这顶帽子。他想,这可能是自己这顶具有异国风情的帽子具有的吸引力,或者是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自己还带上一顶遮挡太阳的软木帽,可能被苏联人认为不适时宜。于是,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给了替他做翻译的苏联小姐听,想要翻译小姐告诉他答案到底应该是哪一个?。结果,翻译小姐告诉他的答案,让这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大吃一惊,连忙迅速地取下了戴在他头上的这顶来自印度的软木帽。

原来,这种软木帽是英国人征服印度时,为了要遮挡印度特别厉害的太阳光而发明制造的。由于它设计新颖,造型别致,所以风行世界各地。但是,它风行的地方却总是以殖民地国家为多。苏联人早已将这种软木帽视为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而就是这顶被他们视为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的软木帽却戴在他们十分敬仰的博学多才的郭沫若先生的头上,怎么会不个个投来惊诧异样的眼光来呢?

这顶软木帽,虽然只花了区区几个卢比,但当时,他在国民政府任的公职,因张治中解散政治部文艺工作委员会而丧失,主要还是靠爬格子谋生,对于囊中羞涩的寒士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小数。但不管怎样,文人的名誉是最大的事了,他不愿意吝啬这顶用他爬格子换来的卢比买的帽子,而顶上这个不名誉的象征。他只好忍痛割爱,将它丢弃在莫斯科街道边的垃圾桶里了。

关键词(Tags): #郭沫若 莫斯科 软木帽
家园 “参加苏联科学院成立二百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220周年?

家园 百度了一下,俄罗斯科学院于1724年在圣彼得堡成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科学院成为国家科学组织,并于1925年更名为苏联科学院。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科学院重新更名为俄罗斯科学院。

至今应该过了290年了。

家园 郭沫若算不上囊中羞涩的寒士吧?

这顶软木帽,虽然只花了区区几个卢比,但当时,他在国民政府任的公职,因张治中解散政治部文艺工作委员会而丧失,主要还是靠爬格子谋生,对于囊中羞涩的寒士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小数。

1945年9月3日下午,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与各界人士在毛泽东的下榻处桂园晤面座谈。其间,郭沫若动情地从自己手腕上摘下手表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欣然接受。

这块欧米茄表是瑞士纯机械表,外壳为圆形,表径4厘米,字型“12”下有Ω符号和OMFEGA字样,表带为棕色牛皮制。

毛泽东当年打天下时有出名的“三不带”一不带枪,二不带钱,三不戴手表。可郭沫若送给他的这块手表却一直陪伴他到临终。毛泽东逝世后,这块手表曾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展出,后来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收回,于1990年11月移交给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收藏。

家园 谢谢先生的讨论意见

我这个故事的史料是引自1946年7月6日出版的上海《新世纪》第3期第34页上署名“西马”的文章《郭沫若弃帽》。该文中原文是这样的:“軟木帽雖然衹有幾個羅比,但以一個寒士的郭氏看來,卻已是一筆大數目。”我看时也觉得此处用词是否妥帖?后来,为了尊重历史,未做太大的修改。只是附加了一句“当时,他在国民政府任的公职,因张治中解散政治部文艺工作委员会而丧失,主要还是靠爬格子谋生”以作解释。

谢谢你的讨论意见!

家园 对呀!

我写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1945年。当时是220周年呀!

家园 是的。

是220周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