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恒星纪元前》核聚变新路线的科幻小说,历史大剧 -- azhe73
引子
天涯孤城谁怜卿?白袍奔流蹈海平。酒温筝泠英雄老,天转地覆总关情!
羲和,慈父般温和的太阳,在我们盗得天火的前夜,却意外地引来黑暗森林的降临,人类即将万劫不复。而一千五百年前的一段秘辛,跨越时光的轮回,千年累世深情的爱侣,历史因此再一次转身。
(本文在天涯国际关系版块连载,感兴趣的河友可以去交流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086152-1.shtml)
诡异的爆炸
“轰隆”一声巨响,这是江波给我的“见面礼”。也是这突如其来的爆炸事故,意外地让S所里上上下下对我任职资格的质疑被迅速打消了。本来我这个在部队呆了二十年的军转干部,跑到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所任一把手连我自己都感觉抵触,铁轨上跑汽车——明显不是一条路上的啊。
我天生就是干职业军人的料,大学一毕业就投笔从戎,很快从多次境内外反恐实战中脱颖而出,转业前已官至某甲级集团军主力师的师长。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军队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陆军首当其冲,不仅人员裁减,而且师一级的编制一律取消,以更为灵活的营团为单位与其他军兵种混编成联合作战单元。直到整编之前我才非常不情愿地意识到自己的戎马生涯即将走到了尽头。我几乎是以悲凉的心情告别奋战多年的军营回到了北京的家中。我能回归平民生活,却让苏伦喜出望外。是啊,苏伦、贝贝和我一家三口能够朝夕相伴在一起,还有比这更好的慰藉吗?我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开始规划自己新的生活。
按照我的性格和想法,本来一直打算去到企业中任职,但联系一直不太顺利,在家等待了半年后,负责军转干部安置的同志突然告诉我,科学院下属S所的老所长刚好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看了我的材料后对我特别感兴趣。一开始我一口回绝了这样的安排,找我谈话的人却为难地说,现在好的企业对安置我这样年龄的军转干部不是十分欢迎,而能到S所直接出任正职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我好好考虑一下。回去跟苏伦商量后,我在苏伦的劝说下勉强同意了。
爆炸发生那天,我刚到S所一个星期,跟即将退休的老所长,国内著名的声学权威单伯镛老先生刚刚完成了交接手续。按照我的要求所里召开了全所领导干部恳谈会,所级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包括外地分支机构负责人也都赶到了,将近一百人济济一堂地聚集在办公楼三楼的大会议室。主持会议的张副所长致完辞后,全所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翘首以盼地准备听我的“狗嘴里能吐出什么好象牙”。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冲击波带来的摇晃,墙壁、天花板和窗户上掉落的碎块、尘土和碎玻璃,女同志的尖叫声混杂在一起,会场顿时乱成了一团。反应快的躲在了会议桌下,腿脚麻利的拔腿就要往门外跑。“不要慌!”我正襟危坐地拍了拍身上掉落的尘土,大声说道“气体爆炸事故,大家放心,不会有二次爆炸,爆炸点在六楼基础学科实验室隔壁库房。”听到我斩钉截铁的判断后,现场镇静下来。
我回过头,对刚从惊慌失措转为表情错愕的张副所长说:“老张,你组织楼里的全体人员按前段时间演习的预案撤退,全体人员到楼下空地中集合,各部门负责人清点自己部门人数,行政部李部长负责统计清点结果。赶快行动!”正当大家纷纷离开时,我叫住了保卫处的刘处长:“刘斌,你跟我到爆炸现场勘察。”
“陈所,还是我带几个人去吧。”刘斌说道。
“少废话,执行命令!”我不容置疑地说。
本来上任前,科学院马院长跟我谈话时就重点强调,要我尽快完成从部队领导到科研院所科学工作管理者的转变,部队那种命令式的领导风格完全不适合研究所的脑力工作者。但这个时候在部队多年养成的作风没忍住一下冒了出来。
我的话让刘斌这个已经从部队转业七八年的小伙听得一愣:“是。”后脚跟一并,差点敬了个军礼,接着跟在我后面迎着下撤的人群往楼上跑。前几天正是这个精干的年轻人向我汇报了所里安全保卫工作的情况,我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一个星期后证实,所里的安全保卫工作按照我的高标准严要求衡量也是基本达标的,正是从他口中得知上个月他组织所里刚搞过一次全员参加的安全事故演习。
在往六楼攀爬的过程中,我大脑在迅速地判断,爆炸源能够精确定位在基础学科实验室东面的那间库房里,对此我有绝对的自信,当年我正是凭这手仅靠听觉就能精确判断爆炸类型、方位、当量的绝技在全军比武大赛中技惊四座。而且我还听出刚才的爆炸确凿无疑是两次间隔时间极短的爆炸,总体爆炸当量相当于5.5千克TNT,第二次爆炸无疑是混合气体爆炸,氢气爆炸的可能性最大。但诡异的是第一次爆炸,我有点含糊了,爆炸冲击波扩散速度极快,达到了爆轰的级别,但能量释放却很小,二者完全不相称,这样的爆炸范式,完全超出了我这个全军著名爆炸专家的经验范围。“核爆?”莫名其妙的想法浮现出来,连自己都觉得好笑,核爆之后又引起了常规氢气爆炸?这个想法未免也太疯狂了。即便是当前最低当量的核爆在这栋楼里发生,恐怕楼里的每个人早已经气化了,而这个全国闻名的科学城大概将被夷为平地。这个时候已来不及想这么多了。不过让我心安的是,这好在不是目前已知的任何人为的爆炸类型,基本可以定位为事故,而且经过这种爆轰级别的冲击波清理后,再发生次生爆炸和火灾的可能性也很小了。
大脑快速运转的同时,脚下的步伐速度更快,我和刘斌已经来到了爆炸现场。库房门口三个惊魂未定的小伙子带着哭腔朝里面大叫:“江波,江波。”
我抽鼻子吸了一口从门口弥漫出来的烟尘,证实了刚才的基本判断,除了氢气爆炸,我还不知道别的什么爆炸能有如此干净的“气场”,但第一次爆炸的类型仍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候已经顾不得想这么多了,我大声问道:“屋里还有什么人?”
“只有江波在里面。”门口的三个人回答说,他们已经从渐渐消散的烟尘中认出了我。我在走访各部门时他们应该都见过我,尽管我还不能全部叫出他们的名字。
“所长,爆炸前我们看见江波刚进去。”其中一个人说。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糟糕,难道我刚来一个星期就要出人命事故吗?”我一个箭步冲了进去,刘斌也紧紧跟在了后面。
房间内一片狼藉,外间地上趴着一个人,腿上被倒下来的门板压住,身上乱七八糟堆着掉下来的灯架和天花板的轻质塑料材料。看到里面的情形反而让我稍稍放了一下心——房间分里外两间,里间的门倒下来压在这个叫江波人的腿上。爆炸源在里间,朝外的三扇窗户全被炸得挂在了外面摇摇欲坠,外墙的墙壁也破了若干个分布规律的小洞,直往外冒着烟尘。这样的现象让我惊奇不已,这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楼居然采用了爆炸泄压防护技术,有效地降低了爆炸的破坏力。但问题是S所这种基本不跟爆炸物打交道的单位怎么会采用这样复杂设计?真是件奇怪的事。不过不管怎么样下面这个被压住的人看来小命保住了。我用力抬起沉重的门板,搬到了走廊上,刘斌清理完了江波身上的杂物,心领神会地叫了门外的人,小心翼翼地把他平移到了门板上。这时候江波才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声。
“马上搬到楼下,找救护车送医院,注意伤员一定要平放。”我仍然不放心地叮嘱了几句。然后又吩咐道:“爆炸现场一定要封锁起来”。
刘斌应着声,和其他几个人七手八脚地往外抬门板上的伤员。我离开时又向里间扫了一眼,确认再没有其他人,并顺手从地上抄起一根已经扭曲不堪的锥状不锈钢部件放在了裤兜里。房间内物品的分布情况和爆炸痕迹的位置已了然于我心中。
我一层一层确认了各楼层的撤离情况后,一个人下楼来到楼外时,院子里已经聚满了人群,消防车和急救车已经到了门口,院子外面的道路已经堵上了,挤满了水泄不通的车辆。院子外还有不少路过的人探头往里看,一边用各种便携的摄影器材拍个不停。张副院长正急得直搓手,带着其他几位所领导和李部长正要往楼里走去找我时,在门口迎面见到了我。
“陈所,你可算出来了。都快急死我们了”。张副所长如释重负地说。
李部长也挤上来汇报清点统计情况,全所上下除了已经送医院的江波外,只有几个爆炸时被玻璃碎片划破皮的轻伤员,还有一个撤离时扭伤腰的老同志。我跟几位领导商量一下,除所领导和行政部人员留下来善后外,让其他员工先行返家。
我站在台阶上向大家简单地宣布了几句:“同志们,今天初步查明是一起可燃气体泄露爆炸事故,具体原因待查,在查明原因之前请不要传谣信谣,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更要注意安全保密工作。除了行政部的人员外,大家可先行回家,等待所里的进一步通知。”
所里的领导在院子的花台边临时召开了我到任后的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经过简短的商讨,迅速安排了受伤人员的救助,事故调查,受影响部门临时办公地点,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与消防和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等事项。这时候,隔壁几个兄弟单位的领导也过来探问情况。本来李部长安排了下一周去挨个拜访,没想到以这种尴尬的方式见面,我这个新任所长算是又一次靠爆炸出名了。应付完兄弟单位的嘘寒问暖,刘斌他们几个也回来了,江波被送到了附近著名的骨科医院,经检查救治暂时没有生命危险。这时候,兜里的手机响了,一看是马院长秘书小翟的电话。
“陈所,马院长要跟你通话。”翟秘书在电话里说,电话那头马院长接了过去。
“马院长,我正要跟你汇报情况,没想到你先知道了。”我刚接过老所长工作第一天就发生这样的事,难免有点难堪。
“之奂啊,你怎么搞的,刚到一个星期就出这么大的事,你们那个所差不多全国都出名了,现在视频图片全在网上了!”马院长说道。
“马院长,向您报告,初步判断是燃气泄漏引起的爆炸事故,原因待查。万幸只有一人重伤,已无生命危险,财产损失情况待查……”
没等我说完,马院长就打断了我的汇报:“你们所建所70年以来就没有出过重大安全事故,一定要好好查查事故原因,相关责任人一定要严肃处理,调查处理结果我要亲自过问!”不容我报告更多的情况,马院长就挂掉了电话,像他这样大科学家出身的领导,粗暴地挂断别人的电话,可想而知内心的怒气了。
处理完公事,早已经是万家灯火,我回到了北京西郊那座著名的废园子附近的家。苏伦和贝贝已经吃过晚饭,贝贝正趴在地上摆弄他的那堆心爱的拼插玩具模型,苏伦吃力地弯着腰在旁边帮贝贝找各种需要的零部件。
看见我推门进来,贝贝嗖地扑过来,被我一把举过头顶,两只小手还挥舞着一件红色的物件,口里兴奋地叫着:“爸爸,爸爸,看看我今天刚装好的红色风暴机甲勇士,帅吧?”苏伦站起身来看着我们父子俩的亲热,皎洁的面容中满是笑意。结婚十几年来,苏伦跟我离多聚少,在我转业回到北京的家,等待工作安排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大概是苏伦结婚以来最开心惬意的时光。
苏伦之前在电话里已经知道了所里发生的事故。我边吃着苏伦刚热好的饭菜,还是一边大略地把今天爆炸事故情况说了一下。苏伦淡淡地安慰我说:“人没事就好。”苏伦总是这样恬淡沉静,让我有一种清夜中见到一轮明月的感觉。我有时在想,或许是她从事的考古专业赋予了她这样独特的气质。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从裤兜里拿出了白天在爆炸现场捡到的锥形不锈钢物体:“你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好像上次在你们考古系的实验室中见过。”
苏伦拿过来仔细端详了半天,说:“这是放射性测年中,用于辐射计量的探针,你从哪里弄来的?”我咽下了最后一口饭,头也不抬地说:“爆炸现场。”
“真奇怪,你们所怎么会有这种东西?”苏伦也觉得奇怪,不过没放在心上,又对我说:“对了,之奂,跟你商量个事,山西一个考古勘察现场邀请我去做现场指导工作,明天就走,大概一个星期。”
我不禁有点愕然。苏伦是北京西郊那所著名大学考古系的教授,是国内非常少见的年轻女性考古专家。尤其在南北朝时期的考古方向上已是国内权威。不过自从有了贝贝后,她就极少再参与现场工作,而是以教学研究为主了。
“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去吗?贝贝接送怎么办?”我不禁有点为难。
“我都想好了,让贝贝去古爷爷家住几天,我很快就会回来。”苏伦说的古爷爷是我在基地时候的司令员古天明,前几年刚从总部领导的位置上退下来,对我有多年的知遇之恩。不仅是多年的老领导,而且情同父子,对贝贝更象是亲孙子一样隔代亲,在我没有回到北京之前对苏伦母子俩关爱有加。
本来趴地上指挥他的机甲战士们打仗的贝贝,听妈妈说要送他去古爷爷家住几天,一骨碌跳起来兴奋地嚷到:“好啊,好啊,又要见到古爷爷,古奶奶和蓉蓉姑姑喽。”
看着苏伦眼中掩饰不住的激动兴奋神情,这在沉静温和的苏伦身上是很少见到的,我读出了不一般的信息,问道:“很重要的考古发现吧,你肯定有什么秘密要告诉我?”
“打完电话再说。” 苏伦没有回答我,但心中兴奋之情已掩饰不住了。
我拿起电话拨打了古司令家的号码。电话那头是夫人杨芝华女士接的。“师母,我是之奂,苏伦明天要出差,我这边也拉不开栓了,能不能把贝贝在你们那里托管几天啊?”
“太好了,老头子刚才还在叨咕,又有好长时间没看到贝贝了。”杨师母高兴地说。
“哈哈哈,贝贝要过来住?让我来说。”电话那头响起了古司令那标志性的爽朗笑声。“之奂,快让贝贝接电话,明天就让小张把我小孙子接过来。”古司令都懒得跟我啰嗦,爷孙俩直接开始在电话两头叽叽咕咕说开了。
我回过头跟苏伦说;“说吧,什么事,看把你兴奋的。”
苏伦扬起脖子,平复着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好一会才说出来:“咱们的明月公主找到了。”
我心头大震,苏伦说的明月公主,真名叫尓朱明月,并不名见于史传,但她父亲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是北魏时期权倾朝野的太原王天柱将军尔朱荣。尔朱明月自幼为当朝太后所喜爱,被收养入洛阳宫中,故有公主封号。她是我们夫妇俩共同的秘密,世界上只有我和苏伦在极其偶然的机会下一睹过其芳容的古代奇女子,绝代佳人,并且可能与我们宜兴陈氏有莫大的干系。苏伦多年来一直试图拨开重重的历史尘雾找寻她的踪迹,但一千五百年的时光已湮没了她所有的信息。
我的心绪一下回到了我和苏伦初相逢的内蒙大草原。那还是十多年前战旗猎猎,钢甲洪流的演武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搞鱼雷,现在直接上核鱼雷了,还是核聚变的。
铁手果然好笑
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山谷间的一条宽阔的河流中一队白盔白甲的人马正准备涉河而渡,我正站在河边的台地上紧张地注视着山谷中准备渡河的人马,远处敌人的追赶声越来越近。突然河谷中传来摄人心魄的巨大轰鸣声,河流上游的峡谷中巨浪裹夹着树木巨石奔腾而来,河中涉渡和岸边宽阔谷底中准备渡河的队伍,一瞬间全被浊浪卷起抛落,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窒息绝望的感觉紧紧地掇住了我的心,我试图张大嘴,但是喉咙已经被紧紧地掐住无法出声。
“阿奂,快醒醒,你怎么那?”耳边是母亲的声音。
费力睁开眼睛,看见父母关切的眼睛,原来是一场奇怪的噩梦。我全身大汗淋漓,仍然在梦境和现实中游离,两岸的山峦地形仍然哪么历历在目,轰鸣声喊叫声仍然哪么清晰真切。我足足一分钟才完全清醒过来。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怪梦,梦中的一切完全超出了六岁的我任何的生活经验来源。后来听父亲说,我们宜兴陈氏每一代都会有人做类似的梦,这更加增添了我对梦境的神秘感。
听故老相传,我们宜兴陈氏祖上曾经出过一位如天神一般了不起的将军。或许是将门遗风,我从小就对舞枪弄炮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狂热兴趣,大学时选择了北京一所著名的军工院校。毕业前刚好碰到选调应届毕业大学生入伍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笔从戎。一到部队我就展现了天才般的感悟能力和与生俱来的军事素养,在多次反渗透和跨境的暗战中脱颖而出,刚刚30岁的我,就已经成为了全军最年轻的主力团团长。那时我正值年壮气盛,意气风发,指挥部队得心应手,把下属将士们带得信心百倍,团里上下都服膺于我,一时颇有古代名将之风。
这天我正指挥“我的团”进行红蓝双方激烈的攻防演习训练。突然,我面前显示屏的实时敌我态势图上,一辆红方重要位置上的99M型主战坦克突然显示失去了战斗力,奇怪的是并没有受到蓝方攻击,也没有机械故障的报告。参谋人员及时上报,该编号301的坦克遭遇突如其来的地陷,大半身躯陷入地坑中动弹不得,紧急召唤救援。当我带着几个指挥部的人员从直升机上下来时,看到坦克救援车正在拖拽陷在坑里的坦克,不到两分钟坦克便解困了。草原上出现能困住坦克的地陷情况非常少,况且这一带是我军著名的训练场,经过千百次的碾压,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
我好奇地来到这突如其来的大坑边查看,尘土散去之后,看到塌下去的切面显露出一层厚厚的青灰色粘性泥土,泥土之下看到了破损的砖石类的人工建筑的断面,再往下就是黑黢黢的洞口,一股尘封多年的刺鼻霉味直呛脑门。一座古墓!好家伙看起来体量还不小。在家乡时曾经目睹过几次古墓的发掘,对此有一定经验。于是,吩咐参谋派战士在周围保护起来,同时按规定上报了当地的文保部门,很快考古队就进驻了。我把配合考古队工作的事交代给别人后,很快就没把这事放心上了,直到苏伦的出现。
大概是发现古墓后一个多月后,我正在指挥所内指挥部队进行坦克实弹射击训练。突然,我派去配合考古队工作的参谋进来了,“报告团长,考古队的同志要求我们立即停止实弹射击训练。”
“什么?简直是乱弹琴,知道什么叫军令如山吗?”我怒气冲冲地说。
“团长同志,你必须停止实弹射击。”我正要训斥下属时,一个清脆而坚定的声音在身后出现。
不容置疑的口吻听得我火气腾地上来了,在“我的地盘上”还从来没有人敢给我这样下命令。我回头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刚好见到苏伦走进指挥所,边走边摘下包在头上防风的头巾。一张明眸皓齿,清丽脱俗,有着惊人美丽的面庞突然闯入了我的眼中。我不禁有些愕然,一时的火气被硬生生地憋了回去。指挥所里的其他人都面面相觑地看着我俩。
“报告团长这位是考古队的苏伦队长。”刚才报告的参谋及时地给我们解围。
原来自治区文保局与苏伦所在学校联合组成了承担这次发掘任务的考古队,作为有丰富田野工作经验的年轻教授苏伦出任了队长。听到介绍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我看来与枯骨朽木打交道并且经常风餐露宿的考古工作,无论如何跟眼前这位面容白皙,气质出众,让人过目不忘的的都市妙龄女郎联系不到一起,更何况考古队队长在我想象里应该是鹤发鸠面的老学究,或者最起码也得是胡子拉碴的大老爷们,苏伦跟我想象的反差实在太大了。
我强压下了火气,没好气地说:“什么情况?队长同志,给我们大家讲讲吧。”
听苏伦介绍,他们发掘的这座古墓初步显示是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大墓,从形制和文化内涵上都非常重要和特殊,整个墓葬保存完好,可能会有丰富的文物出土,很有希望成为今年国内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更重要的是大墓内室的四壁有十分精美的壁画,由于年代久远,炮弹爆炸引起的震动很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坏。苏伦清楚而坚定的叙述说服了我。我立即下令停止射击训练,经请示上级同意后,重新修改了训练计划,与紧邻的兄弟部队协调,共用附近的训练场进行轮训。
为加快考古工作的进展,我对考古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帮助,包括电线架设,土方清理,安全保卫,物资保障等。有段时间我简直成了考古队的后勤部长,经常进行现场办公解决苏伦队长的实际问题。我安排工程连给考古队在作业现场附近建起了条件尚可的活动板屋,并在饮食供应上给予了尽可能的照顾,专门给考古队派了一辆巴士车,每天接送他们到团部的餐厅就餐。一来二去,我跟苏伦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了解到苏伦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北京西郊那所著名大学的教授了,我大学时代的女朋友与苏伦是同一级的校友,所以我也曾经无数次地徜徉在那里的湖光塔影中,那里有我太多的美好记忆。多次的交谈后我还惊奇地发现曾经与苏伦应该有好多次的擦肩而过。
苏伦的出现改变了我封闭的内心,她渊博的文史知识让我折服,她对工作的投入态度也让我佩服不已。我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感觉我们似乎是已经结识了好多年的知己,有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熟悉感弥漫在我们中间。她的一笑一颦都在我心中荡漾,苏伦成了我每天最期盼见到的人。我被她深深地吸引了,感情世界出现了微妙变化。但也许是现实的障碍,也许是无法把握的矜持,我们都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情感,谁也没有勇气去掀开这薄如蝉翼的一层纱。
很快,半年过去了。我从师部开会回来,吉普车在太阳吐出最后余晖的大草原上疾驰,一连好几天我都没有见到苏伦了,我想起工程连连长报告说,考古队的工作接近了尾声,三四天内就要撤走,还专门向他们申请了工程机械援助。我在吉普车上远远看到考古队驻地的灯光,心里感到莫名的惆怅。马上就要人去楼空了,真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从此就要跟苏伦天各一方,成为对方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叹了口气,心想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去跟苏伦道个别。我特意让吉普车绕到考古队居住的板屋前,恰好看见苏伦正在门口用放大镜端详着一个物件。
“停车。”我大喊道,吉普车戛然而止。苏伦听到了动静,走出门来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明亮灵动的眼中漾满了笑意。屋檐下装有一盏大瓦数的白炽灯,明亮的灯光洒落在苏伦身上纤毫可见。草原的晚风将苏伦盘起的长发吹得有些散乱,微曲的秀发偏向一边,露出光洁的前额。飘动的单薄衣衫中显出玲珑挺拔的身材,长长白皙的脖颈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楚楚动人。长期艰苦的野外工作让苏伦越发清丽和憔悴,让我心疼不已。
我大声说道:“苏伦,听说你们过几天就要走了,也不请我这个地主参观一下你们发现的宝贝。”
“好啊,快请进吧。”苏伦高兴地回答。
这时候坐在后排的机要参谋为难地说;“团长,这文件……”
原来,近来边境形势不稳,某超级大国在中亚的基地被我们挤走后不甘心失败,又在我们部队的作战方向上的境外建立了秘密的前进基地,计划训练和策动极端分子对境内进行渗透破坏。我军根据情报制定了相应的应对计划并更换了通信密码,机要秘书正带着这些下发的机密文件,按规定这些文件在途中是不能停留的。我吩咐了司机小何,先把机要参谋和警卫员送到团部后再回来接我。
在苏伦的带领下,我走进了考古队的工作间兼库房。房间内有四大排储物架,摆满了各种出土的物件,工作台上还有部分正在整理的器物,看来这次考古工作所获颇丰。苏伦将重要的器物就名称、用途、形制等给我进行了既有专业深度又旁征博引的讲解。渊博的知识,极富感染力的解说听得我这个文史爱好者连连击节赞叹不已。对着这堆尘封多年的古物,看着身边这位花季般的女孩,我不禁有些痴了。苏伦被我盯着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有意识地避开了我的眼睛。
我忍不住问了一个一直以来想要问的问题:“苏伦,你这样看起来娇娇柔柔的女生怎么会喜欢上旁人看来又枯燥又辛苦的考古专业?”
苏伦沉吟了片刻,扬起脖子有点认真地说:“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其实我很小时候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自己是来自古代某个时期的人,有一种强烈而又抓不住的感觉,似乎一定要去找寻到某个人。”苏伦顿了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你不会觉得我说得太矫情吧。”
我摇摇头真诚地说:“我能理解你的感觉,内心总有股力量推着你一定要去做一件事,就像我大学毕业来到军营一样,有时候即使最亲近的人觉得你不可理喻,你也不会放弃。”我又转了个话题问道:“苏伦,听说你们过几天要撤走了?”
“是啊,发掘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是我考古工作中收获最丰富的一次,要不是你们部队的大力支持一定不会有这么顺利,本来打算临走前专程去团部感谢你们这些地主,但是撤出的时间安排太紧了,可能不一定能抽出时间,就在这里向你道别了。”空气中充满了似淡又浓的离愁别绪,两人同时都陷入了沉默。
似乎为了打破尴尬的沉默,苏伦突然说:“对了,让你看看一件前几天刚出土的东西。”
苏伦打开了一个操作台上的盒子,里面躺着一件鱼形的白玉,通体温润盈透,宛如一块洁白的凝脂,尽管经过千年的尘封,仍然在灯光下散发沁人心脾的光芒,中间空白处阴刻了篆书“明明如月”。
苏伦解说道:“这叫镂空凤纹白玉鱼形璜,是这次考古发掘中出土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南北朝时期出土的玉器本来就十分罕见,而这件玉器从用料、工艺都极为考究,而且从形制纹饰来看应该是后妃公主级别使用的物品,可以说填补了南北朝时期玉器考古的空白,但令人遗憾的是本来这样形制的玉器通常应该成对出土,但不知为什么墓葬中只发现了一只。”
我端详了半天,突然问道:“我听说这里不是一位将军的墓葬吗?怎么会随葬这么一件女性化十足的佩饰?”
“哈哈,谁知道那,这位白袍将军做事神鬼难测,这个墓葬发掘结果发表出去,立刻会引发更多众说纷纭的历史谜团。”苏伦笑着回答我。
“白袍将军?难道是‘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将军吗?”我大吃一惊地问道。
“对啊,你好像非常了解这位南北朝时期的军神啊。”苏伦从我的口气中听出了不一般来。
“当然哪,按照家谱记载他是我们宜兴陈氏的三世祖啊!” 我说的这位先祖陈庆之字子云,是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战争之神,早年是南方梁朝梁武帝的随从,史书上记载“(陈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然而就是这位身体文弱,不善弓马的书生却创造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军事神话,曾经以仅仅七千人的白袍军横扫北魏几十万大军围攻,攻占了北魏都城洛阳,打得南北朝时期另一位军神尔朱荣束手无策。在一贯北强南弱的中国古代显得更为异类。
我的话轮到苏伦大吃一惊了,她开玩笑地说到:“哟,想不到原来你是将门之后啊,失敬失敬。”
我假装气恼地说:“好啊,搞半天帮你把自家老祖宗的祖坟给挖了。”吃惊之余,但随即一个大大的疑问涌现在了脑中。我的这位先祖是南方梁朝的大将,他的墓葬不在山温水暖的江南,怎么千里迢迢跑到这朔风凛冽的内蒙高原?况且当时还处于南北激烈对抗状态。
我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问苏伦:“你们会不会搞错人了吧?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苏伦摇摇头说:“我们也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解释,但这个墓葬出土的器物和墓志铭等都确凿无疑地说明这就是梁朝白袍将军陈庆之的墓葬。何况还有墓室内的壁画……”
“壁画?”我想起来了,苏伦跟我第一次见面不就是因为壁画的事吗。
苏伦兴奋地说:“对啊,我第一次遇到你,就是因为壁画,差点跟你‘打’起来了。走,我带你去看看。”
墓葬离考古队活动板屋的距离不到一百米,我跟着苏伦很快来到了墓葬的入口。在入口处刚好碰到结束一天工作的考古队队员从墓葬里出来。领头的一位年轻人说:“苏队长,啊,陈团长您也在啊。”他看到我有点意外,接着对苏伦说:“苏队长,今天工作按计划都完成了,地面文物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了,明天开始对壁画进行数字化影像处理,再过两天这次考古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
苏伦笑吟吟地说:“好啊,辛苦大半年总算要熬出头了。大家赶快去团部食堂吃饭吧,记得给我带份饭回来啊。我陪陈团长参观一下。”说着,大家都纷纷告辞上了团部给他们派的一辆大轿车走了。整个考古现场就剩下我跟苏伦两个人。
苏伦推开墓道口临时修建的大门,打开了照明开关,说:“请进吧。”
我随着苏伦进入了墓道。苏伦向我讲解,这座墓葬为双室穹窿顶砖室墓,共分前后两个墓室,其余部分有甬道、墓门、天井、过洞、墓道等,这在帝后才能享受双室墓的北魏时期,是非常特殊的高等级墓葬了。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墓葬墙壁和穹顶部位大都覆盖了保存完好的精美壁画,主要反映的是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墓道内被安装的汽灯照得如同白昼,我看到墓道两旁历经漫长岁月的壁画仍然保持色彩绚烂,栩栩如生。由于对陈庆之主要经历有较多了解,在苏伦的指点下,我很容易看出来,墓道上的壁画的主题有“伺棋武帝”、“初战徐州”、“执节涡阳”“淮水大捷”等陈庆之早期的生平事迹。
从墓道经过一个精致的拱门,进入了一个穹顶方形的墓室。映入眼帘的是四面遮挡着帘布的墙。苏伦告诉我说,这是墓葬的前室,是墓主人的安葬位置。前室内壁画主要描绘的是墓主人带领七千白袍军连破北魏数十万众并攻占北魏首都洛阳的事迹。因为今天对墓室地面进行最后的清理,四周的壁画都用帘布进行了遮挡保护。苏伦进入墓室后,按照壁画的时间顺序拉开幕布一一给我讲解壁画的内容。
当苏伦讲解完前壁、左壁和后壁的内容,领着我来到右侧的墙壁下说:“这部分壁画表现的是陈庆之将军面临北魏名将尔朱荣率领北魏倾国之兵围攻,并失去洛阳后方的众寡悬殊的形势下率军南撤,在嵩县颍水渡河时遇到山洪爆发的内容。”说着拉开了右侧的帘布。
当帘布被打开一半时,我突然大喊了一声:“停!”,全身的血液象凝固一样,画面上看到,山谷间的一条宽阔的河流中一队白盔白甲的人马正准备涉河而渡,河边的台地上站着一位白袍将军,注视着山谷中准备渡河的人马,太熟悉不过的场景了!画中山峦起伏的地形以及树木营垒都历历在目,幼年起就萦绕在我脑海深处的那场异梦象闪电一样重新回到了我的意识中。
“这幅画我见过!”我如灵魂出窍一般,大声喊了出来。苏伦惊讶地回头看着我,仿佛看见我在说梦话一般。我上前指作还未打开的另一半帘布的位置比划说,这里有一处制高点,这里有一株虬龙状的古树,这里是废弃的烽燧台,那边是构筑好的营垒。苏伦打开了另一半的幕布时,我俩同时都惊呆了,我说的全都准确无误,壁画如同我亲笔所绘一般。
“你在哪里见过这幅画?”苏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梦里。”我简单地讲述了幼年时期的那场奇怪的梦和家族的相关传说。墓室里充满了幽冥神秘的气氛。尽管我俩都是笃信科学的唯物论者,对鬼神轮回一类的说法一贯嗤之以鼻。但眼前难以置信的事实差点击垮了我们长久以来的思想观和世界观。
苏伦喃喃地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要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还有这样的事。难道世界上真有人世轮回吗?还是有现代科学还没发现的别的原因 ?”
正在我们四眼相望,百感交集不知从何说起时,突然穹顶上开始掉落尘土,脚下开始摇晃起来。“地震!”我话音刚落,地上开始剧烈摇晃,头顶开始扑扑簌簌掉土块。我一把揽住苏伦把她挡在了自己身后,“决不能让苏伦受到伤害。”这是当时我大脑中唯一的念头。
万幸的是半分钟后摇晃逐渐平息下来。尘埃落定之后,苏伦挣脱了我的保护,马上开始查看壁画的受损情况,还好,前室穹顶上的壁画出现了一些脱落和裂缝外,其他部位基本完好。苏伦又带着我通过甬道来到了后室查看,一进门我们都惊呆了。正对着我们那堵墙壁的墙皮已经剥落下来,里面露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古代仕女图。画中女子戎装打扮,骑在一匹神骏的枣红色马上,面容白皙姣好,鼻梁挺拔,眼波流转,柔美中又显露出英气勃发之气,胸前正佩戴一对精致的佩饰,隐约与苏伦介绍的“镂空凤纹白玉鱼形璜”相似。画面正上方写作几个隶书的大字“尔朱明月戎装出行图”。右上角题有名款:“大同六年义兴陈庆之作”。左下角有几行题赞。
苏伦开始轻声诵读:“壬戌仲秋,公主遣使报问,殷勤备至。余二人对月遥问,寸心相知,幸也。然蹈海踏波万里如履平地,瑶光曜金咫尺却如天涯,憾也。录阮嗣宗旧诗以遣怀。”题赞旁边正是阮籍的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坐起弹鸣琴 。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我和苏伦互相对看了一眼,刹那间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陈庆之深情挂念的这位叫尓朱明月的公主是解开种种谜团的关键。画像之下还有几行小字,正当我们要仔细查看时,眼前这幅色彩绚丽的画突然开始黯淡变色,表面卷起脱落,不到一分钟墓室里漂落着从墙上掉下来的细絮,落在地上化为了尘土,不着一点痕迹。原来,这是一幅经过一千五百年岁月的设色绢画,经过地震的破坏,变得更加脆弱不堪,刚刚面世就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氧化变质脱落。我和苏伦眼睁睁地看着这幅古画瑰宝化为灰烬无能为力。除了我们两人的见证外,世上再也找不到它曾经存在过的痕迹。我和苏伦目睹了尔朱明月穿越了一千五百年岁月的灿烂容颜,但造化吝啬地只让我们惊鸿一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时间欣喜、惊奇、疼惜、后悔、惊魂未定诸般情感涌上心头,苏伦无力地靠在了我的肩头走出了墓道。一回到地面,夏夜壮阔的星空映入眼帘,乳白色的银河横跨天顶,漫天繁星的夜空笼罩着我们脚下的草原,一瞬间一种仿佛跨越了千年时间和空间的深情笼罩在我们心中。我将苏伦揽入自己的怀中,融化在浓浓的柔情里。
半年后,苏伦和我在驻地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全团上下都象过新年一样热闹,驻地政府领导以及周围的兄弟部队代表都纷纷来道贺,部队首长古司令欣然做了我们的主婚人,乘兴泼墨写下了“美伦美奂”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这幅墨宝至今还挂在苏伦的书房中。婚礼之上面对起哄闹新房的将士们,苏伦表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豪爽劲,替我档了无数的酒,灌到了无数的草原好汉。团里几位手下的兄弟树大拇指直夸我这位夫人允文允武,上得讲堂,下得战场。由于戎务在身,婚后我只有几天的假期,便开着越野车陪着苏伦在驻地附近的草原深处漫游,权当蜜月旅行。当时美女配英雄,洒满草原的欢声笑语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IMGA][/IMGA][IMGA][/IMGA][IMGA][/IMGA][IMGA][/IMGA][IMGA][/IMGA][IMGA][/IMGA][URL=][/URL][URL=][/URL][URL=][/URL][IMGA][/IMGA]
爆炸事故发生一个星期后,刚到办公室,负责事故调查的行政部李部长就来汇报事对事故的初步调查情况。经勘察爆炸地点确实发生在六楼基础学科研究室隔壁的库房内,爆炸类型也与我的判断完全一致,是氢气燃爆事故。由于救援及时,应急处置措施得当,事故只造成重伤一名,轻伤三名,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约八十万元,属一般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已按照处理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了安监部门和上级机关。事故的原因和直接责任人也基本调查清楚了:是基础学科实验室的江波等三位研究人员,半年前未经所里批准擅自开展的超声波振动试验所引起的。
李部长加重语气说:“江波等三人的行为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建议所里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我点点头,按照李部长汇报的情况上报,我几乎没有任何责任,因为实际违规行为发生是在我来所任职之前。但是我心中对爆炸性质的所有疑问仍然没有解答。听完汇报后,我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后就让李部长留下报告离开了。
第一次爆炸到底是什么类型?这不是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爆炸,爆炸给我的感觉太奇怪太不可思议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法解释的谜题,完全超出了我这个全军著名爆炸专家多年的经验和想象能力。另外江波等人私自做试验的目的是什么?试验的内容是什么?试验的器材是来自于何处?李部长的报告中都没有任何答案。
我拿起电话,叫来了基础学科实验室的林嘉树主任。由于爆炸事故和直接责任人出现在他主管的部门,因此林主任一进门就显得非常惶恐不安,对我这个新上任的所长会有什么反应心里没有一点底。我温和地跟他打过招呼示意他坐下,尽量减轻他心中的不安。
我说:“林主任,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李部长已经把详细情况都向我汇报了,主要责任不在你。说说你了解的情况吧,江波他们搞的那个超声波振动试验是什么情况?”
“这个。”林主任沉吟了一下,说:“具体情况我也不大了解,因为江波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跟我提过,发生事故后我询问了跟江波一起做试验的人员,听他们说,大概好像是研究液态氢化物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的电离现象,试验要达到的目的也言之不详。”林主任又急切地说:“所长,是我管理无方,负有失察的责任,致使他们擅自行动,给所里造成了重大损失,请求所里给我处分。”
林主任的回答让我很不满意。我摆了摆手说:“现在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谈谈江波这个人的情况吧。”
从林主任那里我得知,江波是五年前由单伯镛老所长作为优秀人才引进的,他是南方一所著名大学核物理系的博士生,所学专业与我们所的研究方向相差甚远。听说在入所之前,曾经在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法国卡达拉舍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 ITER)中从事过研究工作,在热核聚变和中微子研究方面都颇有建树。不过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放弃了大有前途的基础研究工作,到了我们这样一个以应用学科为主的研究所。林主任的话让我心中一动,对于 ITER我还略知一二,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受关注的国家科技合作项目,目的是建造一座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堆,通俗的说法是的建造一座人造小太阳。计划集中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科技和资金力量,意图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不过这跟我们S所的研究方向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林主任还介绍了江波入所后的工作情况,他表现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尽管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都比较突出,但工作中常常是刺头,与领导和同事不能很好地协调沟通。同时期进所的人好几个都已经在各科研项目中成了骨干,甚至成为项目主持人。他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还屡屡成为领导头疼的人。
林主任离开后,我又打电话叫来了刘斌,这小伙子上次陪我处理爆炸事故现场,精明强干而且工作雷厉风行认真负责,很对我的脾胃。这几天他一直在协助李部长进行事故调查工作,应该了解不少情况。
刘斌进到办公室后,没等我说话就兴奋地说:“头,你太厉害了,所里的人都说你太神了,光凭声音和感觉就能把爆炸的情况说得这么准,比我们所专门用来测试爆炸的声象仪还要厉害,简直是神了。你来我们所算是来对了。”
我笑笑说:“少拍马屁啊,问你正事,你对这次事故有什么看法?”
刘斌有点奇怪,回答说:“李部长给你的报告中应该都说清楚了吧,是江波这小子捅的娄子啊,私下里搞的什么超声波振动试验。我分别听他们几个人亲口说的,应该错不了啊。”刘斌迟疑了一下,说:“不过,有点问题,我去资产处查过,江波他们试验用的器材都是单所长签的字,因为涉及到老所长,而且江波他们都承认是私自行动,李部长也没让再找单所长核实了。”
我点了点头,问道:“江波这个人你了解吗?”
提到江波,刘斌来劲了,说:“江波在所里可是个有名的技术大拿,很多人遇到解不开的技术难题都喜欢找他帮忙。所里搞技术的都很喜欢他,但就是不讨领导喜欢,他的部门领导和几个副所长一直对他不大感冒。听说经常跟领导闹意见,去外面参加评审会时还乱放炮,屡屡让别人下不了台。我跟江波这小子还比较熟,也私下里提醒过他,可是这家伙还满不在乎。”
我对江波来了兴趣,决定去会会他。刘斌他告诉我,江波上次事故中双小腿胫骨骨折,经过手术后目前已出院在家养伤,他就住在所里的单身职工宿舍。于是下班后我让刘斌开车带我去见江波。路上刘斌一边开车一边跟我聊所里的人和事。说着说着就来到了江波宿舍门前。
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有几个人的声音在争论着什么:“在我看来,这次爆炸需要好好挖掘一下背后的机制,说不定突破的方向就在这里。”
另一个人的声音说:“试验数据都没保留下来,可惜啊”
刘斌敲了敲门,大声地说:“江波,陈所长来看你了。”说着推门进去了。
里面有四个人,除了江波就是上次在爆炸现场见到的三个年轻人,房间中间还放了一块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公式。其他人看着我们进来,都连忙打完招呼后告辞出去了。我看见里面轮椅上坐着一个人,双腿打着石膏。大概这几天没怎么梳洗,头发长长的,有点胡子拉碴看起来不怎么精神。不过眼光流露出非常敏锐,还有点桀骜不驯的意味。整个人看起来高大结实,站起来应该有1米8以上。尽管坐在轮椅上,但能看出来经常参加锻炼的体形,这算是跟江波正式见面了,跟我想象中的不通人情的“技术控”的形象相距甚远。看到我和刘斌进来,江波神情即愕然又漠然,也没有主动跟我打招呼的意思,好像并不欢迎我这位不速之客,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刘斌忙打圆场说:“江波,那天多亏陈所奋不顾身冲进去救了你。你还不快谢谢陈所。你跟陈所聊聊吧。我来泡茶。”刘斌的话让气氛缓和下来。
“这次爆炸到底是什么引起的?”我单刀直入地问道,直觉告诉我跟这样高智商又傲骄的人也没必要兜圈子了。
江波坐在轮椅上,腿上打着石膏。他双手环住后脑勺,有点嘲笑又故作奇怪地问:“是超声振动试验引爆了储气罐中的氢气。我跟李部长和刘斌都报告过了啊,而且听别人说你在第一时间就准确判断出爆炸类型了啊?”
“不对。”我肯定地摇了摇头,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你不要跟我打马虎眼了,事故是间隔非常短的两次爆炸,第二次确实是氢气爆炸,但第一次爆炸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什么氢气爆炸,而且也不是任何我所知道的爆炸类型。总的爆炸当量大概是五点五公斤TNT。”
江波有点傻眼了,知道这回算是碰到大行家了,忙问道:“两次爆炸当量各是多少啊?要能知道这个数据就太棒了。”
“你那个小储气罐爆炸,顶多是一公斤TNT当量。第一次爆炸差不多四点五公斤TNT当量吧。”我不动声色地说。
江波急切地问:“嗯,陈所,不好意思,我对TNT当量的换算公式不熟悉,相当于多少能量啊?”
“差不多两万千焦吧。”我大概换算了一下。
江波听后沉吟了半响,突然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地大声说道:“太好了,简直太好了,这个数据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估计范围。”这回轮到我有点“丈二和尚了”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超出估计范围还能叫好?
江波这回真没把我当外人了,说:“陈所,你可帮了大忙了,刚才我们几个讨论的时候还在头疼没有爆炸事故的试验数据。一切都要从头来过。陈所,爆炸现场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情况要告诉我的吗?”
本来是我来调查爆炸事故的,这下反而变成了被调查对象。刘斌在一旁都听傻了。我想了想,突然问道:“你们那个试验装置放在什么位置的?”
“在试验台上啊。”江波有点奇怪了。
“试验台有多高?”我说。
“一米半吧。”江波回答道。
“你那个实验装置在爆炸前发生了跌落,因为我在现场发现墙上的痕迹,第一次爆炸大概在离地20到30厘米的位置。也就是说爆炸是在装置下落过程中发生的。”我说出了自己判断的理由。
江波突然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忘记了还打着石膏的双腿,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下大腿,痛的直呲牙,但仍然兴奋异常地说;“陈所,你简直是我们的大救星,我想你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这回你应该告诉我关于你们试验的秘密了吧?”我仍然不动声色地说。江波让刘斌找了颗烟,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抽烟。江波哆哆嗦嗦地点上,吐出一大口烟之后,才平复了激动的心情,慢悠悠地从嘴里冒出我从未听说的三个字:“冷聚变。”
“人类已经站在了恒星级文明的门槛上了,而我们这里的三个人是最早知道这一切的人。”江波坐在轮椅上,郑重其事地以先知般的口吻说出了这石破天惊般的话。
江波的言语已经超越了我最疯狂的想象,要是平时从别人口中听到,不是把他看作疯子就是当着可以一笑置之的玩笑,然而眼前的江波既没有疯,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我和刘斌半天没有从江波的话回味过来,而让我和刘斌都没有想到的是若干年以后,这句话真的被作为人类开启恒星文明纪元的标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预言。
“冷聚变就是开启大门的钥匙。”江波话音刚落,房间突然停电了。
自从五年前爆发严重的世界石油危机,以及三年前世界各国同时签署了有极其严格的减排指标要求的《2030地球拯救计划——莫斯科议定书》后,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顿时紧张起来。过去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充足能源供应成为历史,就连首都北京也开始不时出现停电限电情况。这简直是太可笑了,开启人类恒星纪元的谈话只能在黑暗中进行了。
我和刘斌都没有动,一边回味着江波的话,一边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江波深吸一口烟,调整着自己的思路,在考虑如何把复杂费解的技术问题,用我们能听懂的话话向我们解释清楚。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变得炽热明亮,江波的脸部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轮廓分明。短暂的沉默后,江波突然说:“你们经历过雪崩吗?”
这家伙的思路跳跃得太快了,让人有点跟不上节奏。他自问自答到:“几年前我在攀登希夏邦马雪山的时候遇到过。崩塌的积雪象千军万马般轰隆而来,越滚越大,排山倒海无可阻挡。巨大的雪堆呼啸而过的时候,你会觉得整个大地都在移动,飞卷起的雪花冰屑压迫得你根本无法呼吸。平时看着平静如水的积雪居然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远远超乎你的想象。你们知道吗,在攀登雪山时有一件事是绝对禁止的?”
“大声说话和喊叫。”刘斌抢着回答道。我点点头,这是我们在部队野外生存训练时应牢记的常识。
“太对了。”江波提高了声调说:“声音振动会引发雪崩,你们想过没有这有多么不可思议,说话声音的能量微乎其微,为什么能带动山崩地裂般的雪崩?原因就是积雪本身积累了巨大的势能,声音只不过是在关键点上打破了地球引力和积雪摩擦力的平衡,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巨大的势能被释放出来,理解冷聚变的关键也就在这里。”
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江波解释道:“在原子核中将质子和中子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的是强相互作用力。要知道在原子核尺度内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强度是万有引力的10的40次方倍。真是难以想象,10的后面要拖40个零。如果把人体放大这么倍,那么人的体积将超过整个宇宙的万亿亿倍。多么不可思议的数字!雪崩中释放的势能与原子核中蕴藏的能量比起来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这就是亘古不灭的太阳能量的来源。”
江波接着说:“释放原子核中的能量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梦想,现在已经应用非常成熟的核裂变是其中一种方式,但能进行裂变反应的重元素非常稀少,而且带来的放射性污染是一个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氢等元素的聚变反应,反应材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放射性污染问题微乎其微。但遗憾的是,人工制造的核聚变反应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典型的就是氢弹,好比一座巨型水库发生溃坝一样,巨量的能量瞬间释放,带来的却只能是巨大的灾难。如何让水库细水长流地发出电能,这就是所谓的可控核聚变,也是我在法国时服务过的‘ITER’计划的目标。”江波又补充道:“可控核聚变可以说是科技领域的圣杯,因为一旦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就为人类释放了无限的永恒能量。人类掌控整个太阳系的资源不再是梦想。这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技术进步的意义。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也将进入恒星文明时代!”
江波侃侃而谈,他把可控核聚变的前景说得如此诱人,但是我知道江波说的一切还存在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它仍然还停留在纸面上。尽管近百年前科学家就提出了核聚变的原理。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一代代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为之倾注心血,绞尽脑汁。但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了,核聚变的梦想仍然是看起来近在眼前,想抓住却又遥不可及。
“我从报道上了解过,ITER计划好像进展不太顺利吧?” 我问道。
江波点点头说:“的确如此。实现聚变反应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上亿度的温度和极高的压力,一锤子买卖还好说,但要稳定达到这样的条件,简直会让人发疯,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容器能承受这样的温度和压力。从上个世纪中期就有无数科学家为这个目标绞尽脑汁,最终有两种方案看起来比较可行,一种就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用“挤”的办法,几百束高能激光均匀地集中到比针尖还小的反应材料上,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引起微型氢弹爆炸,重复这个过程就获得了稳定的聚变反应。但困难在于,反应材料必须绝对光滑,激光发射的位置和到达时间必须达到极其高的精度。”江波为方便我们理解,又做了一个比喻,他说:“你可以想想一下用几双手同时去压缩一个气球,必须要各方向完全均匀,否则就会朝一个方向鼓出去。完全均匀压缩这基本上是无法做到的。美国按照这种方案搞了个“国家点火装置”,实际证明短期内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江波接着说:“现在世界各国唯一的希望就是ITER计划的“炼丹炉”方案,利用原子核带正电的特性,用超级强大的磁场这双无形的手约束住疯狂奔跑的原子核,将高温高压的反应体控制在磁力线托起的虚空之中。这就是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著名的‘托克马克’装置。但遗憾的是这个唯一的希望也只限于科学家们承诺的一个遥远而不可捉摸的预期。”
江波喝了一口水接着说:“本世纪初我国和欧、美、日、俄、韩、印度等国家一道启动了ITER项目,后来又有十来个国家参与进来。这个项目可以说寄予了全人类的厚望。然而整个项目跌跌撞撞地推迟了10年才于2025年勉强完成,总投入达到了惊人的240亿欧元,比当初预算超支了1倍多,令人沮丧的是Q值只达到了2.5,远远低于设计目标。考虑到发电机效率和各个环节的能量损耗,整个系统只能勉强达到了自我维持状态。”
为方便我们理解,江波给我们简单解释了一下:所谓的Q值又叫能量增益因子,是核聚变装置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比值。这是评价核聚变技术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江波说:“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好比农民种地,如果种下一粒种子能收获一百粒果实,那么他的Q值就是100,然后除去化肥、人工等成本就是真正的收益。Q值越高当然效益就越好。”
“第一代ITER不成功的记录,让各国政府对新的计划望而却步,但却又是骑虎难下,经过多年的争吵后,在能源危机和减排的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才勉强于去年启动了第二代ITER。我在法国参与过第二代ITER的理论计算和设计工作,整个计划预算达到令人咂舌的1200亿欧元,理论的装机容量却只相当于80亿欧元造价的裂变核电站。而且根据我的计算,为进一步提高Q值将会带来不可控制的成本陷阱,在可预见的很长时间内,成本仍将远远高于各种常规能源形式。该技术路线是不是走入了死胡同我不能轻易下结论,但对眼下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江波说的这些我从媒体的报道中也大体了解。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属于热核聚变的方法,用我们小组成员的话说走的都是刚猛无伦至阳至刚的外家功夫的路子,目前看来并不太奏效。”江波开始变得激动起来:“大自然关上了一扇门,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以柔克刚的窗。声音是能级很低的物理现象,水又是天下至柔之物。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谁能想到两个至弱至柔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却是打开天下最强大能量的钥匙。”江波摇摇头笑着说:“大自然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声波致核聚变,也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冷聚变。”
前面铺垫半天,我知道下面才该进入正题了。江波继续说:“这一切还要从我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做博士论文说起。”江波停顿了一下,开始给我们描述他工作的实验室的情况:“那是一个建设在大亚湾核电站旁边的庞大实验室,在山体内部人工开凿了巨大的洞厅,里面存储了上万吨的纯净水,借助山体几百米厚的岩石层来屏蔽各种宇宙射线干扰,在储水池的底部和周围安装了数以千计的光电放大器,用于捕捉中微子的蛛丝马迹。”
我好奇地问了几个关于中微子的几个问题后,江波摆摆手说:“中微子什么的这些都不重要,我对冷聚变的发现其实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当时我的任务是负责对实验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数据时我发现,偶尔会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反常光电现象,这在平时都作为噪音不予理会。刚好那天我值夜班,百无聊赖之际将多年来积累的反常试验数据与周围的地震台观测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举动,但出来的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异常光电现象与地震波观测数据有非常强的相关性。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这背后一定藏有什么惊人的秘密。”
“有时候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来源于不经意的举动,这在科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江波又摇摇头笑着说:“我算是瞎猫遇到死耗子了。查阅资料后,我发现这是一种人们早就认识到的一种声波发光现象,但具体的原理和机制则莫衷一是。文献资料中有一种最让人难以置信的理论是声波致核聚变假说,就是声波震动引起水泡均匀破裂,在非常小的空间中极短的时间内形成高温高压的极端状态,从而引发少量氢元素发生聚变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冷聚变现象。这种假说大大突破了我的常识,因为声波的能量和引发核聚变需要的能级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后来利用难得的试验条件,将几种可能的假说设计了巧妙的排除试验,实验结果证明,声波核聚变假说是最可信的解释。尽管不符合经典的核物理理论,发生聚变的数量频次也极为稀少,而且象幽灵一样难以捉摸,但聚变现象确确实实发生了。我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章要发表时,才发现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江波苦笑着说:“其实冷聚变并不是什么新的课题,很多年前就吸引了部分科学家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起,有不少人就声称获得了冷聚变的确凿证据,还有人报告在‘咖啡壶’中实现了聚变反应,号称造出了能连续工作的桌面冷聚变装置。但是冷聚变就象幽灵一样,这些人都不能进行有说服力的可重复试验,也没有可信的理论支持。”江波喝了口水,停顿了一下说:“更麻烦的是,冷聚变还被一帮科学骗子盯上了,利用这种现象和假说,大肆进行欺诈,骗取了大量的钱财,爆出好多起与此有关的巨大科学丑闻。这些情况让冷聚变慢慢被主流科学界打入了伪科学范畴,与欺诈和骗子相联系。但是大亚湾实验室不容置疑的试验数据让我相信这种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很有可能为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开辟出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从江波的叙述中我又了解到,他结束了大亚湾的工作后,到法国ITER工作了两年,工作期间对冷聚变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发现了冷聚变现象和量子隧道效应 以及溶液中的一种“晶格陷阱”现象相关,但要进一步申请经费进行验证试验时却被上司叫停了,原因很简单,他们担心冷聚变的进展会对第二代ITER的成功立项有重大不利影响。后来,在一次我国驻法使馆组织的专家联谊会上江波遇到了S所的单伯镛所长,交谈中,江波意外地发现单所长在上世纪90年代也从事过冷聚变的研究,而且刚好S所在声学研究和声波设备研制方面具有专长,这正是江波下一步进行试验所必须要的基础条件。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江波就跟从单所长来到了S所从事冷聚变装置的研制工作。
江波继续说:“一方面由于冷聚变在科学界已经变得声名狼藉,不可能正式立项获得科研拨款,另外一方面单所长认为该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军事价值,必须进行严格保密,因此试验一直在单所长的支持下秘密进行。他专门指定了所里的三位年轻工程师支持我的工作,就是你们进门时看到的几位。整个项目除了我们参与试验的四个人和单所长外没有一个人知道。今天,你们一位是新任所长,一位是所里负责保密安全工作的处长,试验的情况我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我心想:“原来如此。单所长在与我交接时说,所里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跟我交代,但是恐怕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等他想好后再找时间跟我交代。我原来还以为是所里人事方面或者单所长个人要求方面的问题,看来我是有点小人之心了。”
江波接着向我报告了冷聚变实验的进展情况:“我到所里的五年来,用第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原理样机的研制,我们稳定观测到了核聚变现象,并检测出了十亿分之一的Q值,你们不要小看这十亿分之一,它证明了理论上沿这条路是能走得通的,剩下的就是如何提高Q值的工程问题。我们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将Q值提高到了1.0002,达到了理论上的正能量输出。直到爆炸事故前,我们的装置实现了自我持续的稳定运行,尽管剩余能量输出只相当于一个五号电池。但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超大号的“五号电池”。用Q值衡量,采用“托克马克”装置的方法达到这一步足足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耗费了数以百亿计的成本和无数绝顶聪明的脑袋。而我们五个人只用了五年时间,数百万的成本。事实证明在效率、成本方面我们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江波又向我解释了这次爆炸事故的原因,他说:“爆炸是我们在试验一种新型的“晶格陷阱”溶液时发生的。由于试验数据被爆炸摧毁,使我们无法判断爆炸与冷聚变反应的关系,对重演事故现象也无从下手。陈所,您提供的信息简直太重要太及时了。如果您的数据正确的话,冷聚变效应得到了显著放大,而且比我们先前估计至少高了一个数量级,这证明新的溶液材料效果非常显著。另外,您提供的一个细节也非常重要,就是爆炸是在装置跌落过程中发生的,据我初步判断,这证明了一个我们一直无法用试验来验证的推测,那就是在失重的环境下,冷聚变的效率会显著提升。如果这些推测都能够得到证实,那么我们的冷聚变技术将很快达到实用化的水平。”
江波补充道:“我刚才说的人类将进入到恒星级文明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们将轻而易举地获得太阳般巨大的力量。”
江波与我们的谈话实在是太惊人了,我完全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这年头骗子满天飞,打着科学的旗号行骗的案例层出不穷,更何况江波说的这件事这么匪夷所思。但是,这次诡异的爆炸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除了江波说的冷聚变外我不知道还有其他合理的解释。直觉告诉我,江波的话是可信的。
在离开前,我叮嘱江波先专心养好伤,我来负责安排所里的事故后续处理工作,对于今后的试验工作和失重实验条件我会与单所长商量后妥善做出安排。同时又叮嘱刘斌对试验相关的保密工作一定要按照最高级别的要求来进行,绝对不要再扩大知情范围。
消费两通宝推荐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3;铢钱:4。你,乐善:4;铢钱:-24。本帖花:3
赚钱罗
回到家推门进去时,发现苏伦已经回来了,又看到她熟悉的面庞,明亮而沉静的双眼。苏伦真是我心底最温暖润泽的美玉,不管在外面经历了多么翻江倒海的变故,大喜大悲后的落寞,还是生死一线间的考验,回到苏伦身边我都能立刻找回平安喜乐的心情。见到苏伦的一瞬间让我从开启人类恒星文明时代的兴奋中平复下来,仿佛又回到了我们最初定情的草原和明月公主刹那芳华惊鸿一瞥的那个夜晚。
我微笑地问她:“你把我们的明月公主带回来了?”
“你吃完饭再说吧,看把你急得。”苏伦笑着给我卖个关子。
我一边吃着苏伦端上来的饭菜,一边听苏伦讲述她这次出差的情况。这次发现的是一个大型墓葬群,位置离陈庆之墓葬有三百多公里远,是一个大型风电场施工时发现的。经勘探确定年代是在北魏晚期到隋朝初年之间。在其中一个墓葬中出土了一块砖刻的墓志铭。从墓志铭的内容了解到,墓主人生前是明月公主的侍卫,而且墓志中还说明了明月公主墓葬的位置,按照这个墓志指引的方位确实发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墓葬。因为明月公主不见于史传,为慎重起见,他们碰巧找到了苏伦请教,这就是苏伦这次去出差的原因。苏伦过去后,对墓葬进行了初步的勘察,通过地面超声波探测和试探性挖掘,发现墓葬保持完整,没有盗掘的痕迹,而且从年代来看,与墓志铭出土的墓葬是同时期的。因此基本可以断定明月公主就是古墓的主人。由于现在是雨季不利于出土文物的保护工作,同时正式发掘还需要上报批准,因此现在暂时封存保护起来,初步确定半年以后再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苏伦等人发掘的陈庆之墓被评为了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但围绕这个墓葬的种种不解之谜却成为考古界争论的热门问题。争论最多的无疑就是它所在位置:这么重要的一位南朝人物为什么出现在了相隔几千公里远的北方边境地区,而且史书上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这是以往考古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难题。于是众多考古学专家和历史学家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投降说”、“求援说”、“连接柔然说”、“护送和亲说”、“造反逃亡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也引起了众多文史爱好者和网络考古人士的极大兴趣,也纷纷加入战团,一时间论坛上对陈庆之之迷的争论热闹非凡,成为了网络上的一大热点。然而世界上只有我和苏伦知道明月公主才是谜题的关键。但是这位迷一样的明月公主惊鸿一瞥之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苏伦多年以来一直多方查找关于明月公主的文献资料,却只能从失传的古书轶文中辑录出关于明月公主的寥寥数语:“太原王尔朱荣幼女,为胡灵太后所喜,养于宫中,号安阳公主。”生平事迹一概付之阙如。让别的学者不解的是,苏伦这位考古现场的主持人,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后来对陈庆之谜题却没有提出任何的见解和解释,甚至对别人的观点也没有任何的评论。只有我知道,尽管苏伦心里清楚这个埋藏了千年的深情缘由,却苦于拿不出任何证据,只能听任别人胡乱猜测而不能置喙,这样的感觉一直让她又好笑又难过。或许只有找到明月公主的墓葬才有可能揭示谜底,只是这样的希望简直太渺茫了。
在山西的惊人发现让苏伦和我都欣喜不已,尽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但是我们都明白这简直是上天最大的眷顾。看着苏伦笔记本电脑上展示的那方墓志铭,清晰地看到了魏碑体大字写就的“尔朱明月”——这个多年来一直萦绕心头的名字,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苏伦对我说:“你想不到吧,这次还有更意外的发现。”
说着苏伦拿出了一个包着蓝布的书匣,打开一看是一套发黄磨损不堪的线装书。苏伦说:“这是前段时间考古队的同事在当地的旧货古玩市场上淘的旧书,是一套明代编修的当地的方志。让我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关于明月公主生平事迹的内容。我按书中记载的内容编录了一下,完全与陈庆之的年代事迹契合得上。”
按照方志记载大致勾勒出了明月公主的生平:尔朱明月出身显赫,父亲是北魏时期权倾一时的天柱将军、太原王、大丞相尔朱荣,母亲是出身北魏宗室的北乡公主。幼年时随母亲进宫被历史上有名的胡灵太后收养在宫中。后被册封为安阳公主。公元528年胡太后为控制政局毒死了亲生儿子北魏孝明帝元诩,明月公主的父亲尔朱荣乘机起兵攻占了首都洛阳,扶立了孝庄皇帝元子攸做傀儡,将胡太后和小皇帝沉杀于河阴的黄河中,并不分青红皂白屠杀了王公大臣两千多人,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明月公主在生父和养母制造的屠戮漩涡中幸运地得到了保全。同年,趁北魏的乱局,陈庆之受南朝梁武帝委派率7000白袍军护送北魏宗室元颢北归洛阳称帝,开始了史诗般的北伐,按照方志的记载,明月公主失陷于陈庆之的北伐军中,一直到陈庆之渡颍水失败后,才被父亲尔朱荣救回。失陷陈庆之军中这两年的经历就语焉不详了。明月公主其后的经历更加颠沛流离,先是姐夫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设计杀死了明月公主的父亲尔朱荣,很快堂兄尔朱兆起兵杀死了孝庄帝,尔朱兆又被其他军阀围攻败亡。整个中国北方陷入了大动荡大混乱大分裂状态。明月公主在尔朱家族与北魏皇族纷争的漩涡中,在各方混战的乱局中,依靠一支小规模的部队,奇迹般地在方志所在的区域站稳了脚跟,并保住了一方平安。苏伦告诉我,这片区域当时是北方柔然、突厥和东西魏四方势力的交汇地带,可谓四战之地。明月公主作为一个弱女子在极乱之世,如何安身立命,保族人和地方的平安,这需要怎样的坚韧和智慧真是难于想象。她在存亡一线之间如何决断,在各大势力中如何折冲樽俎,这些都湮没在历史的迷雾中,已经不能被我们后世所了解。
明月公主是一位有着绝世容颜和让人感佩身世的古代奇女子,她与苏伦和我因一面之缘而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与我们的白袍将军有着怎样的奇情轶事?在颠沛流离之际有着怎样的坚持?在刀光剑影之间有怎样的惊心动魄。这些疑问的答案或许都埋藏在那片荒野中。苏伦和我对将要揭示的谜底充满了期待。
“哎呀,坏了,我答应今天晚上去接贝贝的。”一整天这些突如其来的情况快把我砸晕了,差点把宝贝儿子给忘了。
苏伦抿着嘴嘲笑我:“你才想起来啊,贝贝这几天每天都跟我打好几次电话,想我们想得不得了了。放心吧,我已经跟师母打过电话了,明天一早就过去接他。”
一大早,苏伦和我就来到了古司令住的将军楼前,勤务兵小张开门把我们引进了小院。贝贝正帮师母在院子里松土浇花,看见我们进来了,扔下小铲子跑过来,象小猴子爬树一样手脚并用环抱住了妈妈的腿,两只小脏手直接印在了苏伦的连衣裙上,还要站立不稳的妈妈低下头亲亲他的小脸。
一旁的师母打趣地说:“贝贝昨天晚上还吧嗒吧嗒掉眼泪,说是想妈妈了,一大早起来就问了好几遍怎么妈妈还不来?”
大家讪笑中贝贝不好意思了,拉着妈妈的手去看他移栽到院子里的盆花。苏伦一边走一边问候道:“师母,您和古司令身体还好吧?”
“都挺好的,就是蓉蓉让人操心,一大早就跑出去说看朋友去了,老大把年纪了还不知道为自己操心。”说着直摇头。
蓉蓉是古司令和夫人杨芝华的独生宝贝女儿古馨蓉。以前在基地时的黄毛丫头,如今已是亭亭玉立风风火火的北京大妞了。师母转过头对我说:“之奂啊,老头子在客厅里,你先进去陪他聊聊吧。”
我推门进去的时候,古司令正在客厅看电视,沙发边还放着一摞秘书整理好的资料和文件。古司令有一早起来看新闻和文件的习惯。他突然猛拍了一下沙发护手,声如铜钟的声音响起:“真是无能啊。”不熟悉的人一定会被吓一大跳。
“古司令好,什么事让您发这么大的火啊?”我笑着向古司令打招呼。
“啊,之奂你来了。快看电视新闻吧。”古司令说道。电视里中央台早间新闻正在播放一条浓烟滚滚的巨型油轮着火的画面。这是昨天下午发生的突发事件,我国35万吨级的“昆仑号”巨型油轮,在途径印度洋孟加拉湾时,被海盗劫持,负责该区域航线安全的日本海军自卫队在实施救援行动时,最后关头没能阻止孤注一掷的海盗引爆埋设的炸弹。油轮着火后于北京时间今天凌晨3点沉没于印度洋海面。
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明显,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惊人地提高,大大超出了各国科学家最大胆的预测,造成沿海低洼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生态难民,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呈现无政府状态。尤其是孟加拉、印度南部,缅甸沿海地区,安全形势骤然紧张。从马六甲海峡往西至波斯湾东非一线海盗事件层出不穷,加上某些大国在海盗势力背后兴风作浪,严重地威胁了东亚国家的能源生命线。中日韩三国海军建立了海上安全联合护航机制。分区域进行海上联防。尽管我国两支航母编队为主力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海面力量都投入了护航行动,各种先进的无人机,卫星监控技术都用上了,但茫茫大洋,漫长的航线上还是疲于应付,防不胜防。
古司令叹息地说:“这是今年来我们损失的第三艘油轮了,新闻里说,联合国碳排放控制委员会已投票决定,海盗事件损失的原油都不能从原油所有国的碳排放额度中扣除。这些油是有钱也买不回来了。唉,日本海自的策划、协调、行动能力都不敢恭维啊。跟你们当年处置边境国际列车人质事件的差距简直是惨不忍睹。还好,小鬼子们还算识时务,最终签订了两个联合公报,算是把钓鱼岛问题和历史问题基本按我方的思路解决了。”古司令回头跟我说:“之奂啊,可惜你当初入错了行,要是加入海军,按照你的天分和能力现在至少也是航母联合编队司令了。在这个非常时期,让你这样经过血与火淬炼过的精钢弃置不用,简直是自弃干城。虽说军队变革要支持,但我就不相信对你这样的精兵强将就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安排。唉,老汉我退下来也不好干涉部队的事务了。”
古司令见我默默无语,他大手一摆,说:“回来也好,苏伦贝贝早就盼着这天了,不说这些了。之奂,前天中央开了扩大会议,把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头子也扩大进去了。虽然还没有公开报道,但很快就要逐级传达下来,先给你讲讲吧,好有个心理准备。为应对当前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央决定将对今后的工作中心进行重大调整。”
这可是个重大消息,我心里一凛,还没来得及张口,古司令面色严峻地说:“你听说过复活节岛吗?”
古司令的谈话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这跟中央开会有什么关系?我疑惑地回答说:“以前在书上看到过,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前段时间陪贝贝看电视的时候,还看到岛上有好像叫什么‘莫埃’的石雕头像闻名于世啊。”
“对喽,你先看看这些材料吧,中央做决策之前组织大家进行了三天的集体学习。”古司令把沙发护手上的一摞资料递给我,最上面一份是发改委、国务院控碳办、农业部、环境生态部、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科学院等九大部门联合上报的一份内参材料《全球”复活节岛式“危机及趋势评估报告》。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最与世隔绝的小岛。离它最近的有人的地方都在三千公里外。今天的复活节岛植被稀少、土地贫瘠、一片荒凉凄凉的景象,岛上只生存着少量的土著居民。但是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最初土著居民登岛时,复活节岛曾经覆盖了浓密的亚热带阔叶林,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理想养料,森林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生产生活材料,岛上还生长了大量能提供肉食的鸟类和海兽,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人间天堂。
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最初登岛的居民得到快速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出现了复杂的社会系统和宗教形态,甚至创造了南太民族中唯一的文字书写系统,呈现出高度的发展状态。在登岛数百年后人口发展到了顶峰,达到了2万人。但岛屿生态的人口承载力很快超过了极限,雪上加霜的是滥用资源和破坏生态的行为更为泛滥,为维持大量的人口生存,岛上的鸟类被扑杀殆尽,树木失去鸟类的传播花粉和种子,森林逐步凋零。生态的崩溃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崩溃,岛上开始充斥战争和杀戮,这又造成了更大的自然破坏,进入恶性循环的后果就是整个文明的崩溃,短短一百多年,岛屿上的人口就仅仅只剩2千人。为躲避连绵不断的相互攻击,所有剩余的居民点都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洞穴,成为了原始的穴居人。数百年过去后的今天,岛上仍然保持荒凉贫瘠状态,看不到任何恢复的希望。
报告指出,工业化革命以来,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全球化的发展,实际上地球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一体化的封闭体,从太空的视角看来地球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复活节岛,一个比“复活节岛”还要更加封闭更加孤立无援的“地球岛”。人们对全球的资源消耗早已经超过了承载极限,近几十年来地球的修复能力在急剧恶化,整个生态开始进入负反馈阶段,“复活节岛式”的悲剧正在“地球岛”上重演。迫在眉睫的危机是全球升温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根据全球海平面联测控制网的测定,近几年来每年全球平均上升幅度超过10公分,而且还有加剧的趋势。这远远超出原先估计,也远远超出了沿岸国家的应对能力,例如三年前发生的孟加拉大风暴潮冲毁了沿岸所有防护设施,造成了史无前例的2000万生态难民,孟加拉陷入的无政府状态,汹涌而来的难民与印度和缅甸爆发了大规模冲突,对我国西南边境也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这还仅仅是这幕大戏的开始。
另一个巨大的麻烦越演越烈的石油危机,从八年前全球石油产量达到了峰值,下降趋势不可扭转,造成能源价格暴涨了三倍。直接后果就是严重依赖石油产品的现代农业大规模减产不可避免。粮食减产,沿海耕地面积减少以及大规模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等多重压力的影响,必将导致世界范围内大饥荒的出现,国际形势的急剧动荡难以避免。目前在世界上的局部地区已见端倪。
更让我沉重的是,报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更加触目惊心。由于西伯利亚冻土层的加速解冻,释放的甲烷等高效的温室气体加速进入大气层,全球升温将更加明显。根据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超算中心联合建立的模拟分析试验表明,由于南北极冰盖融化加剧和大洋水体热膨胀效应,50年后海平面将比今天上升25-30米左右。全世界数百座沿海大型城市和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被淹没,涉及移民25亿以上。各种高温、干旱、洪涝、风暴等极端灾害天气的规模和频次都将成倍上升。全球经济活动将呈现全面萎缩状态,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影响难以估计。另外根据测算,地球环境要达到新的平衡至少需要三百年的时间。这简直是一幅不堪设想的未来图景!
望着窗外在阳光下跟妈妈嬉戏的贝贝,突然了解到的新情况让我心情异常沉重:“难道贝贝他们注定要从阳光灿烂的童年进入到一个风雨飘摇,甚至是黑暗的成年时代吗?”我简直不敢想象。然而可怕的是,此时此刻恐怕绝大多数世人都没有人为即将到来的艰难时世做好任何的心理准备。
看着陷入沉思的我,古司令说:“中央将做出决策,以经济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要做出重大调整。应对生态灾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成分将上升到最重要位置。在对外方面,一手要抓国防安全,一手要抓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两手都要硬。之奂啊,这决不是中央在杞人忧天,这是有坚实科学基础和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集体决策。实际上,根据我们的内部信息,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对此都进行了各种秘而不宣的转变和准备。当然这样的转变中央也是有一个持续的过渡安排的,不会转弯太急,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你作为重要单位的领导要对此心里有数。”
我点了点头。古司令接着说:“今后,国家将面临这样一些重大课题:比如如何保护上海、天津、香港等重要沿海城市的安全;如何进行其他沿海地区大量人口的有序撤退;石油匮乏条件下如何保证国内基本粮食供应的安全;加快替代能源的研究和推广;应对周边国家和国内局部地区社会体系崩溃的危机等重大事务。另外在军事外交方面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国际社会安全体系崩溃带来的挑战和极端情况下个别大国的军事冒险行为。”古司令大手一挥说:“今后以提高生活享受为目的的生产科研活动都将受到抑制甚至禁止。你领导的单位的工作重心也要尽快向服务于这些重大课题的方向转变。之奂,我们面临的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几千年未有之变局啊!”
古司令说着叹了口气,望着窗外说:“我这把老骨头倒也罢了。但是贝贝他们这一代人将面临什么样的一种局面啊?前段时间我向苏伦要了几本关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书,仔细研读了那段社会体系崩溃的黑暗历史,不寒而栗啊!”
我想了想说:“也许没有那么悲观,也许还有别的办法。”
古司令点点头说:“是啊,做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是我们一贯的方针,我们文明绵延了几千年,屡经磨难挫折又能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度过危机,甚至带领全人类找到出路。”
激动人心的恒星时代和复活节岛式的黑暗悲惨前景竟然在相隔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叠加在了我的面前。
不管怎么样生活还要继续。第二天我和苏伦带着贝贝来到了著名鸟巢旁边的科技馆,我早就许诺要带贝贝来了。他一直想看馆内的大恐龙骨架化石,一路上兴奋不已。来到门口买好票正准备进去时,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单伯镛所长打来的。
“单老,您好啊,您找我啊。”我说道。
“陈所长,不好意思啊,星期天还打扰你,我昨天去看望了一下江波,想跟你聊聊,不知道有时间吗?”单所长在电话那头说道。
我立刻明白了老先生的意思。连忙说:“有时间,有时间。我到您家里来吧。”
挂完电话我抱歉地看着贝贝说:“儿子,不好意思啊,爸爸有事必须要离开,让妈妈陪你吧?”贝贝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苏伦在一旁劝了好一会,我答应晚上给他讲两个自己打仗的故事后才勉强放我离开。
单所长家就在附近的公寓里,二十分钟后我就坐在他家的沙发上了。单老是我国声学方面的权威,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他瘦高清癯,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一口江浙口音的普通话,为人非常儒雅。马院长对他的评价是“学有专精,知识渊博,思路开阔,勇于担当”。从我与他交接工作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了他十分严谨和认真的工作作风。
当我坐定之后,单老也不跟我废话,开门见山地说了:“昨天江波把跟你谈的情况都告诉我了。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怎么跟你交接江波他们项目小组的事,看来我的很多考虑是多余了。江波他们都很佩服你的能力和为人,我想我在这项工作里面已经发挥完了我所有的作用,你的到来非常及时,一定能更快地促进这个项目获得成功。在这个项目上我是有非常强烈的使命感的。我要把我所知道的一切,以及今后工作的考虑和建议统统交代给你。”
单所长谈话让我惊讶地发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家支持下,S所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协作正式开展过冷聚变的研究工作,而单老恰恰是当时项目的负责人。当时从单所长他们开发的设备中确实观察到过冷聚变迹象,但实验不具有可重复性,强度和频次没有发现任何有统计意义的规律,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迟迟没有进展。当时国内外名噪一时的“水变油”、“E-CAT”、“聚变电池”等大量号称与冷聚变相联系的“发明”,最后都无一例外被证实为骗局。人们对冷聚变的热情冷却下来,日益边缘化,甚至被视为“伪科学”,主流科学家都避之而恐不及。单所长主持的试验最终也无疾而终,但这种不可捉摸的神奇现象一直让他不能释怀。
江波在ITER期间出色的理论工作让单所长看到了希望,考虑到该课题蕴藏的极端重要价值,在江波研究成果未引起国外同行更多注意的情况下,单所长抢先一步将江波“抢”回了S所。
接着单所长给我详细解释了江波跟我提过的“隧道效应”和“晶格陷阱”理论。
“隧道效应”是科学家早已发现的量子现象。单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想象自己骑一辆自行车翻越一座大山,当力量达不到山顶时,自行车是永远也翻不过山坡,但某天你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大山的对面,似乎大山中间突然出现了一条隧道,你毫不费力地通过了山体。这在现实生活中是绝不会发生的奇异事件,但在量子的世界中却可能以一定的概率发生。因为在量子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由于“隧道效应”的存在,即使温度达不到核聚变的理论临界值,但相互碰撞的原子核也有非常微小的几率引发核聚变。
江波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研究冷聚变现象时,提出了 “晶格陷阱”理论。江波提出某些参杂稀土元素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晶格陷阱溶液”在受到高强度超声波冲击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强力溢出现象”,在极小的范围内形成完全封闭的空间,被称为“晶格陷阱”。在晶格陷阱内由于“隧道效应”发生的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和高能中子都被封闭在极小的空间内,引起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进而引发“晶格陷阱”内其他新的聚变反应,从而放大了核聚变效应。
单所长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我年轻的时候接触过爆炸方面的工作,‘隧道效应’引起的核聚变好比是起爆用的雷管,‘晶格陷阱’是就是安装炸药的药室,溶液中的反应材料氢元素就是炸药。”
由于,冷聚变已经在科学界变得声名狼藉,基本不可能获得国家正式的立项支持,江波回到S所后,单所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江波的试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五年中,江波试验小组将超声系统激发“隧道效应”和“晶格陷阱”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最初单所长只是把他们的试验当作是主流方式之外的一种有益探索,并没有奢望达到实用化程度。但是江波试验组的进展速度远远超出了单所长的预期,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达到了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花了整整五十年才达到的水平。这极大地鼓舞了单老和试验小组的全体人员。似乎看到了人类进入核聚变时代的曙光。
单所长提醒我,尽管进步巨大,但是一个大号“五号”电池还不具有任何的实用价值。而且江波试验小组已将冷聚变试验的各个环节发挥到了现有技术水平下的极致,在现有理论框架下前进的空间已经比较小了。实际上近一年来江波他们陷入了胶着状态,进步非常有限。单老认为要获得突破就必须有全新的理论和方法。单所长说:“江波他们可能过于乐观了,看起来冷聚变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实际有可能这一步是永远也跨越不过去的天堑。只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镜中月水中花。科学的发展其实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
单所长说:“陈所长,我在声学方面的毕生所学都已经挖掘完了,能对试验下一步进展提供的帮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听江波他们讲你是一位有传奇般能力的爆炸专家,这次爆炸事故江波他们感觉到蕴含了很多非同寻常的信息,也许突破的路径就隐藏在爆炸的细节当中,但苦于没有记录下任何有价值的数据,让分析和重建事故的工作无从下手。你提供的关键信息让他们如获至宝,昨天开始已在进行模拟计算工作。”
单所长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江波告诉我的,说你还发现了爆炸是在装置跌落的过程中发生的,江波的直觉告诉他,这很可能印证了他一直以来的猜想,在失重状态下溶液中的‘晶格陷阱’呈现一种完美的球形状态,能够产生完美的内爆,进而将核聚变反应的效能进一步放大,这或许就是下一步试验的关键方向。”
单所长进一步解释:“太阳就是一个可控核聚变的完美例子,它拥有巨大的质量,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在太空中呈现一个完美的球体,这保证了太阳内部反应中心的各个方向上均承受巨大又均等的压力,因而在太阳中核聚变只需要几百万度的温度就能点燃。而要在地球上实现这一条件非常困难。这也是困扰‘ITER’和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最主要技术问题。江波发现的‘晶格陷阱’实际上是在一个极微小的范围内实现核聚变材料均匀压缩的途径,但由于地球上存在重力的干扰,‘晶格陷阱’的形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形,影响了压缩的效能。而在失重条件下能形成的完美球体,在理论上聚变效应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爆炸事故提示了失重状态能极大地放大冷聚变的能量输出,这是下一步试验的重点方向”单所长分析说:“这是江波原来一直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试验,在目前其他路径潜力挖尽的情况下,这也许是唯一的一条出路。要实现失重试验,有两个路径可以考虑,一个是发射试验卫星,在太空环境中去做试验,这恐怕短期内难以实现。另一个方案就是利用与S所一路之隔的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建立试验所需的失重环境。” 一席谈话让我茅塞顿开。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说:“单老,我有事想请教一下,咱们所办公楼在九十年代是你主持修的吧?为什么采用了比较少见的爆炸泄压防护设计,据我所知咱们所的工作并不涉及爆炸物啊?不过好在救了江波一条小命。”
单所长听后哈哈大笑:“当初那个办公楼就是我主持冷聚变项目时,用从军方申请的技改经费盖的,当时就是为今天这样的爆炸事故预备的。不过那时候实在是太乐观了,试验的最好结果也就是监测到偶发的射线和闪光现象,离爆炸还差着远呢。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救了江波。”单老接着说:“对了,这次爆炸事故提醒了我,在办公楼的地下,有一个修建于上世纪中期的巨大的地下防空洞。可以简单处理后作为将来的试验场地,一方面保证安全,一方面方便保密工作,这是下一步实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单所长还提醒我:“江波在ITER的研究成果当时已经引起了某大国政府官员和物理专家的关注,本来他们已打算高薪聘请江波去他们国家的实验室工作,没想到被我抢先一步。实际上他们这几年一直在关注江波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我参加的几次国际会议中,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向我打探他的情况,我在途径该国转机时,还曾经被他们海关借口有违规物品扣留过,事后检测他们对我的电脑和手机都做了手脚。所里的计算机网络也经常发现境外的可疑攻击迹象。这也是我对江波试验的情况在所里也秘而不宣的原因。这次爆炸事故后,肯定会让国外的机构获得蛛丝马迹的信息,我估计保密安全的压力会陡然上升。”
单所长呷了口茶接着说:““冷聚变的前景太诱人了,一旦实现突破能源将象空气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完全免费。困扰人类几千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环境、粮食、能源、水资源匮乏等统统都不再是问题。但是它对现有经济体系的破坏力也是极其惊人的,全球的所有能源产业将全部归零,巨量的财富和数以亿计的工作岗位将变得毫无价值。仅这一条就会将把你们置于风口浪尖之中。”
我们的谈话从试验原理说到应用前景,从工作说到各自的人生经历,越说越高兴,越说越投机,单所长非让老伴准备了一桌好酒菜留我吃饭,盛情之下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老先生原来也有好酒量,酒过三巡之后,发现单老也是性情中人,借着酒劲,拍着椅背,抑扬顿挫地唱起了古意十足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一曲歌毕,我连声叫好,一时兴起也唱起了在部队学会的蒙语祝酒歌:“阿丁-唷-洪达干丹,阿萨如勒满-赛恩, 赛路尔-外冬-赛恩……”
单所长兴致颇高,拉住我的手说:“哈哈,之奂啊,我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我们山重水复又黔驴技穷之际,派来了你这位爆炸方面的大家。核聚变本质上就是最高级别的爆炸,你一定比我有办法。”
“陈所长,外面有位叫古馨蓉的女士说要找你。”门口传达室的大姐打来电话,
蓉蓉?这丫头片子怎么找到这里来了。我暗自奇怪,忙说:“快让她进来吧。”
说着,一位二十六七岁,扎着马尾辫的高个时髦年青女子跟随工作人员进了办公室,一手拎着个红色的坤包,一手还摇晃着墨镜。来人正是古司令的宝贝千金古馨荣。见了我就嚷:“之奂哥,你这衙门比我爸的办公室还难进啊。”这丫头别的都好,就是继承了她爸的大嗓门。
我忙说:“哈哈,蓉蓉,难得稀客啊,那阵风把你吹我这小庙里来了?”
“还不是因为江波的事。”蓉蓉撇着嘴说。
江波?我更糊涂了。“江波,就是给你捅了大篓子的你的属下啊,我男朋友。”蓉蓉解释道。
我恍然大悟,想不到还有这层关系。我示意工作人员先出去。然后问她:“什么时候的好事啊?前几天去你们家,老太太还为你的事发愁那。”
蓉蓉说:“说来话长,先不跟你啰嗦了,跟你求个情啊,求你把江波给开除了吧。”
我一听乐了:“还有这么求情的,你跟他得有多大的仇啊?”
蓉蓉说:“跟你说真的,你就算帮我这个忙吧。你们所能给他什么啊?专业又不对口,就这待遇什么时候才能在北京混套房啊,要不我一直不跟我妈说这事,我总不能结了婚还赖家里吧。我有几个朋友开了家公司早就想挖他过去做合伙人,说凭他这能力出来做早发达了。”
我故意试探她,说:“江波在所里不是干得好好的吗?”
“好什么啊,混了五年还是个打杂的。趁这次事故让他死心塌地跟我走吧。”看来江波口风还挺紧的,连蓉蓉都不知道他工作的内情。
我假装说:“行啊,下午就讨论江波他们事故的处理意见,别的领导不留他,我也不保留意见了。”
下午召开了所领导办公会,讨论完所里的日常工作安排后,开始讨论对爆炸事故责任人的处理问题。张副所长把事故调查的情况讲了一遍,最后加重语气强调说:“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打破了我们所建所以来的安全记录,给新到所工作的陈所长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而且事故原因完全是江波等数人未经所里审批擅自行动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必须给予严惩。我建议给江波予以开除处理,其他人员视责任轻重给予记大过和警告处分。”张副所长说完后,其他人的眼光都看着我,等着我的表态。
我顿了顿,点点头不紧不慢地说:“张所长牵头对这次爆炸事故进行妥善的处理,随后又带领综合部李部长和保卫处刘处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工作。首先我个人要对你们的工作表示感谢,特别是我初来乍到还不熟悉情况就出来这么严重的突发事件。这次爆炸事故的确象张所长所说的,不仅造成了人身伤害,还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影响非常恶劣,这在整个科学院系统内也是不多见的。我们的确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从制度建设上要建立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机制。”
我话锋一转说:“至于对人员的处理问题,我建议还是慎重考虑。我也对事故有关的人员进行了了解,他们都是业务部门的骨干,尤其是江波,本人的能力和资历都是相当难得的人才,而且他们试验的目的和初衷也是好的。科学研究中出现意外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对他们科学创新的精神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我作为一所之长也要承担相当的责任,我会请求上级给我处分,至于江波等人我建议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吧。”
张副所长对我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态度既大出所料又非常不满,他说:“ 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江波等人的错误主要在于擅自行动,无组织无纪律,而不是科学创新精神的问题。他们行为造成了国家财产和设施的严重损失,如果按章办事,已经够得上刑事责任了。我们建议的处理意见实际上已经是极大地保护了他们。如果不能严肃处理,不能严格纪律和规章制度,所里今后的工作也将陷入被动。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涉及到国家重要项目的重点科研单位,更需要严明的纪律要求。”
其他人看到一把手和二把手意见出现了分歧,都不好再发表意见了。我看了看其他人说:“我从单老所长哪里了解过,单老所长对江波他们的试验是知情的,也给予过支持,所以江波他们也不能完全说是擅自行动。我们主要目的还是要放在提高科研中的安全管理方面。张所长的意见也非常有道理,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所内的安全保卫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是所里安全保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此也进行一下自我批评。”由于还涉及到前任老所长,其他人也就更不好说什么了,最后按照我的意见出了办公会纪要。
第二天一早,我刚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马院长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之奂啊,你们那个事故报告我看到了,怎么我听说你对直接责任人有轻纵轻放,是不是涉及什么人情问题啊?”
我笑着说:“马院长,消息传得真快啊,我正好有重要事情向您汇报,上午您有空的话我过来当面报告一下吧。”
“好,你直接过来吧,我等你。”马院长说。
我让刘斌开车把我送到了那个位于部委机关云集地段的科学院办公大楼。等了半个小时,马院长送走了一批外宾后,翟秘书把我引进了马院长的办公室。
马院长名叫马韫德,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的电子学专家,国家两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马院长是我大学时的系主任,与我也算有半师之谊。当年我投笔从戎时,他还曾经试图挽留我攻读他的博士。
马院长的办公室所在的这栋建筑年代久远,屋里设施看起来有些陈旧。但非常宽敞明亮,屋里挑空很高,四周墙边是一圈古色古香的高大书柜显得非常气派。中间摆放着宽大厚实的老式办公台,办公台右手边摆放着一圈宽敞的旧皮沙发,一个硕大的地球仪立在办公桌的另一边。
坐定之后,马院长也没有与我客气寒暄;“之奂,说吧,你有什么重要情况要向我汇报。”
我也跟他直来直去:“跟我们所的那个爆炸事故相关。因为关系重大,那个事故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在报告中反映。”
“哦?”马院长有点狐疑了。
我接着说:“爆炸的实际起因是单伯镛老所长支持下秘密开展的超声波冷聚变试验。”
“超声波冷聚变试验?你能确定?这个差不多在科学界已经是被完全否定的领域。”马院长皱了皱眉头接着说:“之奂啊,这方面曾经出过很多的科学骗子,你对科学界的很多情况还不熟悉,要当心啊。”
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说:“爆炸事故那天我就在现场,爆炸的模式与我熟悉的所有类型的爆炸都完全不同,甚至我有直觉,这不是任何化学反应导致的爆炸。这是不是冷聚变或者是不是一场骗局我不知道,但我敢肯定这是具有很高科研价值而且不同寻常的现象。单所长的人品我也还是相信的。”
马院长对我的专长和为人也是了解的,他沉吟了半响,我正要接着往下说。马院子突然打断了我,说:“等等,到保密室去。”
马院长让翟秘书打开了书柜旁的一扇厚厚的金属门。进到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后,翟秘书关门退了出去。马院长向我解释道:“现在间谍手段天上地下无孔不入,电磁波声波激光无所不用其极,前几年某大国还建造了一种利用量子干扰现象的卫星“鬼影”遥感技术,不采取特别措施连躲在地下的秘密都无法遁形。可以肯定地说我这间办公室是各国情报机构盯住的重点,不小心谨慎不行啊。你现在可以向我详细汇报了。”
在保密室中我原原本本地把爆炸的现场情况,江波的理论基础和试验突破情况,单所长跟我的谈话内容,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以及我的认识和分析,事无巨细地向马院长做了汇报。马院长一边听还一边不时地问了几个问题。听完后,马院长也觉得事关重大,感叹地说:“这个单伯镛真是个人才啊,不声不响弄出这么大一个动静。”
我不失时机地说:“马院长,我回去立即让他们重建这个试验装置,您也到所里去考察指导一下工作。”
马院长摆摆手说:“暂时不必了,单伯镛的判断非常准确,你们所刚出了个让人怀疑的爆炸事故,我又上门去,这不是不打自招吗?一旦捅出去,你们就成众矢之的了,各国间谍机构就得蜂拥而来,那些能源巨头们也能把你们给活剥了。这样吧,你们这个试验要进入应用开发阶段,不能再这样小打小闹了。你需要适当充实你的科研力量,完善你的试验条件。单伯镛说的那个地下防空洞,我也知道,非常适合改造成地下试验室。另外,它还能连接北京地下核心防空网,必要时也方便转移和保卫。这样吧,之奂,我从我的专用项目基金中拨给你两个亿,专门用于这项试验工作。不过试验情况一定要保密不能公开,你要直接向我报告,我再给你们所装个‘红机’保密电话,方便联系。”
我对马院长的大手笔又惊又喜,忙追问道:“两个亿的项目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是不是需要准备项目建设书?怎么办理手续?”
马院长回答说他会跟工作人员打招呼,让我们用别的项目名义申请,他会让人用最快的速度给我们办手续。马院长用严肃的语气告诉我:“有个情况你需要了解,在我主持下,国家各部门联合给中央上过一份报告,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讨论后,前段时间中央开会决定,下一步将对国家的中心工作要做重大调整。你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在全球面临全面的生态危机,整个国家要逐步转变为危机应对体制。”
我点点头说:“我听说过,复活节岛式危机。”
马院长有点愕然后接着说:“既然你都清楚了,我也不用费口舌了。这次会后一号首长专门留下我进行了谈话,询问了目前重点的科技项目进展情况和前景预测,特别是ITER的情况。我们内部分析认为,按照现在的开发进度和危机进展速度,第二代ITER很可能成为复活节岛上那个既耗费资源又于事无补,只能提供心理安慰的‘莫埃’石雕像,‘莫埃’恐怕真的要变成默哀了。”马院长摇摇头加重了语气说:“为此一号首长指出,按照传统的思路,科技进步不足以应对目前面临的危机。我们科学研究部门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于有突破性思维,对一些超常规的技术手段和方向要重点关注。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干吧。微重力实验室那边我会专门跟他们打招呼。必要的话卫星也可考虑。”谈话结束告辞时,马院长还一直叮嘱要特别注意保密保卫工作。
回来的路上我让刘斌把马院长的一部分意思转告给江波,让他们做好准备。一回到所里,我立即找来江波部门的林主任,告诉他,刚与马院长谈好了一笔两个亿的项目资金,让他尽快跟院里的负责部门接洽立项和拨款事宜。
林主任有点发蒙,嚅嚅地说:“什么项目?项目建议书写什么内容啊?”
我告诉他找江波他们去准备就好了。三天之后,两个亿资金全额到了所里的银行账号上,前所未有的办事速度让所里的其他人员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