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恒星纪元前》核聚变新路线的科幻小说,历史大剧 -- azhe73
两个月后,在蓉蓉的精心照料下,江波的腿伤恢复得很快,已经能开始进行下地练习了。同时所里的地下试验室已改造完成,并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和仪器。在此基础上所里还专门新成立了一个名叫“超声波实验室”的部门,江波被任命为实验室室主任。马院长批给的2个亿经费的项目就放在了刚成立的超声实验室,对外号称是为海军研制一项重要的某型水下通信装备。另外,在人员方面,除了试验小组原来的三名成员,按照江波的要求,并经过我的严格把关,所里为实验室招聘和调配了六名有其他专长的项目成员。一个精干的“十人组”算是建立起来了,同时我安排刘斌作为项目组的编外成员,专门负责试验室的安全保密工作。
在项目组正式成立那天,我在地下实验室内召开只有我、刘斌和实验室成员参加的部门成立大会和项目启动会。当我让刘斌向大家宣布了项目组严格的保密和安全规定,并郑重其事地带领大家宣誓后,才让江波介绍了项目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其他新“入伙”的成员这才恍然大悟,大家的表情从最初的惊愕莫名到兴奋得摩拳擦掌,我一下找到了当初带部队时的那种“嗷嗷叫”的感觉。
经过江波等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在一个月前,失重环境下的冷聚变试验就完成了方案设计。并很快按照设计方案制造出了试验装置。同时在马院长的关照下,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也全力配合,按照我们的要求安排出了使用微重力试验平台的“档期”,并对相关设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在项目组正式成立那天,我这才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寄托了人类未来希望的装置的“庐山真面目”,简陋得让我差点掉了下巴:这是一个双层的壳体结构,里面的是一个大号暖壶大小的不锈钢内胆,这是装置的核心部分——核聚变反应体,内胆周围均匀地连接着数十条类似电极一样的线圈,线圈接着一个个小马达一样的器件,全部安装在外层的壳体内壁,这是超声波发生装置。外面还有一个仪表盘和8个控制按钮,用于显示内部温度、电流强度等数据,以及调节注入反应体的超声波频率、入射角度、强度等。装置的下面还有一排线缆和一个无线数据接口,用于采集试验数据。
江波坐在轮椅上一边手扶着装置一边得意洋洋地介绍说:“诸位可能没见过“ITER”装置吧,那可是个庞然大物,坐落在一个足足有六十个足球场大小的陆台上,总重超过两万五千吨,是埃菲尔铁塔的三倍以上.造价两百亿欧元,那是人类制造过的最复杂的装置。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UFO”,总重一百公斤,造价三十万元,而按照Q值指标衡量,两者技术水平基本相同。”
“UFO”是江波他们开玩笑时给试验装置起的名字,是Ultrasonic Fusion Object(超声聚变体)的缩写,“UFO”还可以让人们联想是“外星”科技的梦幻般的产物。
我想了一会说:“‘UFO’算是小名吧,既然诞生在咱中国,得给它起一个大气一点的中文名字。我们的目标是建造“人造太阳”,老祖宗们把太阳也叫“羲和”。就叫‘羲和’怎么样?项目叫‘羲和计划’,这套设备就叫‘羲和1号’吧。”大家一致赞同这个名字即响亮又寓意深刻,听起来带劲。
江波接着介绍,内胆装载的聚变反应体是“晶格陷阱溶液”和氘氚化合物的混合体,按照现有的反应速率,理论计算反应体在数十万年内都不需要补充燃料而保持同样的出功状态,也就是说在实用化以后,民用级的“羲和”可以设计成一次性的装置,在生命期内不需要再添加任何燃料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成为名符其实的“人造太阳”。另外为了防止上次的爆炸事故,江波他们还在两层壳体之间加装了高效的热交换装置和“熔断装置”——就是在壳体内温度超出阈值时,通过自动调节超声波注入强度或切断注入,降低乃至中止聚变反应。
江波还补充说,羲和装置还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射线基本被“晶格陷阱溶液”所阻隔转化成了热能,所以放射性水平很低,在使用过程中不用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也很安全。上次我在爆炸现场捡到的钢锥就是用来监测放射性水平的仪器上的构件。多年监测结果显示,在羲和装置周围测得的辐射水平与自然中的本底辐射相差无几。
在筹备试验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灾害事件。日本东京及毗邻地区遭到了史无前例的三个超级热带风暴的联合袭击。冲毁了海岸防护设施,三分之一的城市永久沉入了海底,猝不及防的灾民死伤惨重,死亡和失踪人口超过了30万人,损失远远超过了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日本举国进入了紧急状态。受热带风暴余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损失惨重,沿岸港口码头大量被摧毁,进出口陷入停顿达一个月之久,物价飞涨,燃油匮乏,引起了局部的社会恐慌。这期间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开始了悄然的转变。整个舆论导向和宣传口径逐步开始转向,生态环境、危机意识、灾难应对等内容开始增加,对时事敏感的人已经感觉到了变化的端倪。整个社会氛围从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松弛状态开始紧张起来。与此同时中央宣布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包括规模巨大的天津、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的的海岸防护堤项目;沿岸地区庞大的搬迁计划;全国农业稳产工程项目;分布各地区的重大物资储备工程;雄心勃勃的建立人工干预天气体系项目等等。同时对必需品之外的所有消费品开征了特别储备消费税,对奢侈和资源消耗过多的行为出台了禁止性规定,对外军事斗争的准备也在明显加强。
我们的微重力试验工作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始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是科学院力学所下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它座落在中关村区域的一条主干道旁边。每天过往的车辆人流川流不息。从旁边经过的人都会奇怪,这个两百多米高银灰色的细长圆柱体的建筑物从外面居然看不到一扇窗户。
贝贝每次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会问我们同样的问题:“这是干什么用的?”苏伦和我都回答不出个所以然,贝贝就把它想象成即将发射的火箭或者防御外星怪兽进攻的激光炮塔,嘴里还模仿着火箭发射或者激光炮开火的声音。
当我们带着试验装置和器材来到塔下时,微重力实验室的负责人史主任已经等待在门口了。他向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这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微重力试验平台。整个落塔设施在地面以上的有效高度是210米,地下还有150米,能够提供大于7秒的微重力持续时间,落塔内安装了我国首创的超导磁悬浮制动装置和提升装置,运作效率非常高,满负荷运转,每天可以进行数十次的抛落试验。另外整个塔体内部根据需要可以抽成真空状态。江波他们对试验条件非常满意。史主任还告诉我们,目前因为国家空间科学方面的研制任务十分频繁,该实验室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在马院长的亲自协调下,专门为我们挤出了宝贵的“时间”,我们可以在今后三个月内的周一全天,周五下午使用实验塔。
根据实验设计,“羲和1号”将采用落舱系统进行实验。落舱是一个直径约12米,高约3.5米的一个巨大罐体,内部空间十分宽敞, 对容纳“羲和1号”和其他附属装置显得绰绰有余。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忙碌,“羲和1号”被顺利安装固定到了落舱的地板上,各项仪器设备也调试完成。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落舱在塔内快速地上升,不到两分钟就被提升了360米,达到了塔顶。“呯”随着一声令下,整个落舱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开始跌落,7秒后磁悬浮装置开始制动,最后稳稳地停在了塔底。
“很好。”坐在控制室内的仪表旁观察的江波大声地叫了一声,仪表数据显示,在失重状态下,“羲和1号”中的聚变反应整整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初始结果让项目组的成员都非常兴奋,大家的情绪也感染了我。落舱触底后,大家按照最初的分工,分别进行试验数据的检查核对;对反应体的温度状态进行检查,分析超声波注入效率和模式变化;进行实验数据的时间状态变化的分析处理。另外的几个人在江波的指挥下打开落舱对试验装置进行检查调试,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轮实验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工作的空隙,江波告诉我,“晶格陷阱溶液”受超声波激发下形成极其微小的“晶格陷阱”,在静止状态下,由于地球引力的干扰,“晶格陷阱”的结构会有几个纳米的偏差,略微呈现椭圆结构,造成“晶格陷阱”内部受力不均,内爆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在失重状态下由于消除了地球引力的干扰,“晶格陷阱”将呈现完美的球形结构。结构内部偶发的聚变反应将产生理想的“内爆”效应,引起聚变材料发生连锁反应,核聚变的效能大大提升。经过连续多次的跌落试验,试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出来了,在自由落体开始阶段“羲和1号”的输出功率就出现了显著上升,在1.26秒后达到峰值,达到了静止状态的2306.446倍,整个自由落体阶段峰值功率一直保持很稳定。经过与理论计算的模型分析对比后,江波认为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经过一整天的忙碌,第一天的试验工作顺利结束,初步试验结果相当理想。
试验进行了一个多月,在江波的带领下,整个团队进入一种亢奋状态,大家采取的是“非常6加1”和“白加黑”工作模式,争分夺秒地要在三个月的“档期”内完成所有的试验计划。好几次我不得不强迫他们进行休整。试验小组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对“羲和1号”在失重状态下的运行规律越来越有把握,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输出功率都在逐步提高。据江波的汇报,“羲和1号”在失重状态下的输出功率已达到了1万5千瓦。差不多相当于一辆普通SUV汽车最大输出功率的十分之一。与最初的“五号电池”相比已有让人振奋不已的提升。
正当试验正进入关键时期,一个周一的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处理所里公务,突然接到了江波从试验现场打来的电话,挺着急地说:“陈所,史主任刚才说,接到一个军方要求的紧急试验任务,让我们必须撤出试验塔为他们试验任务让路,而且重新恢复试验的时间无法确定。”
我一听急了,立刻赶了过去。史主任正在门口等我,见到我充满歉意地说:“陈所,实在不好意思,刚接到军方首长和马院长电话,说是国家空间科技研究院承担的天字一号紧急任务,所有试验都要为它让路。”
我还没来得及张口,突然当胸挨了重重一拳。定睛一看,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眼前,一边还大声的嚷着:“好啊,‘同情兄’,上学时跟我抢女朋友,现在又来跟我抢试验设备了啊。”
这人长得健壮敦实,头顶的头发已经谢的差不多了,发亮的额头透出智慧和“官威”齐飞的光芒,即便有二十多年没见面,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杜长武,大学同级不同系的同学。在大学时我们同时追过一位隔壁学校心理系的女孩而不打不相识的。为人诙谐的老杜就按照《围城》里赵辛楣的说法,一直开玩笑地称呼我为“同情兄”。这么多年没见亲切仍如既往。他现在已经是全球著名的空间设备研制单位——国家空间科技研究院的负责人了。
我有点好奇地问他:“老兄,什么天字一号任务,让你这个大老板亲自到第一线来督阵啊?”
听我这么一问,老杜还真有点发愁:“唉,别提了,这个任务完成不了,按照总装王部长的话说,就要提头来见了,哥哥我还真遇到难事了。反正这事的起因在网上都吵开了,也不算什么秘密,跟你但说也无妨,这都跟半年前的那次大军演有关。”
大洋深处,三艘巨大的“黑鱼”悄无声息地从不同的方向穿过了第一海链的海底通道。分别到达了西太平洋海域。这是有着“大洋幽灵”之称的被西方国家称为“唐级”的战略核潜艇。该型潜艇是采用了我国首创的水下组装,水下焊接,水下维修等先进技术,从建造到退役从不浮出水面。每艘该型潜艇共配备有24枚射程超过14000公里的“龙吟2”型弹道导弹,每枚导弹能装载8枚300万吨级的核弹,具有优秀的突防能力。战时只要有一艘存活就能毁灭敌人上百座中型以上城市,是我国“二次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构成部分。与此同时,水面承担策应动作的两支航母编队也穿过了巴士海峡和宫古海峡到达了相关海域。在南太平洋承担测量任务的三条“远望号”也到达了指定位置。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略核反击演习拉开了序幕。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在东亚地区战略整合程度的深化,我国与某超级大国A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被打破,同时由于全球资源的争夺,意识形态的竞争等方面的因素,A国与我国的战略矛盾日益加深。在常规的军事遏制力不从心的情况下,A国力图在战略武器领域打破均势。三年前该国成功部署了号称具有高效拦截导弹能力的“天煞”系统。在该系统的刺激下,一些A国激进的鹰派人士,开始不断探讨核冒险政策的可能性,叫嚣要建立核垄断地位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以此一举挽回战略颓势。该国著名的《外交杂志》上发表的系列专题文章把这种情绪煽动到了危险程度,而且该国军方的系列动作也透露出了相当的危险性。为遏制这种狂妄的危险企图,经中央决定,命令二炮部队在海陆空军的配合下,准备实施这次规模空前的展示我国“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演习。演习的代号为“和平铸剑行动”,演习完全模拟我国遭遇突然核袭击的情况下,如何组织核反击的脚本来设计。三艘“唐级”战略核潜艇是这次演习的核心力量。
当各演习参演部队报告已到达演习位置,各项准备工作都已顺利完成后,位于大山深处地下指挥中心的演习总指挥发布了开始演习的命令。随着演习开始的一声令下,指挥中心突然警报大作,战略预警部队报告我国突然同时遭遇数百枚核弹的袭击,多座核心城市和若干重要的军事目标遭到致命破坏,指挥中心在判明攻击来源后,控制系统开始按照预案流程迅速生成发射战略弹道导弹的指令和密钥,向仍然保存的陆基和海基机动核力量下达了反击命令。地面机动战略导弹部队首先发起了攻击,三枚战略导弹顺利地发射升空,执行突防动作后,在半小时后成功击中了大漠深处的预定目标。但战略核潜艇这边的反击动作却出现了意外情况。
指挥中心下达的作战命令,通过大洋上空的“天目”量子通信卫星和沿海布设的超长波电台两条通信链路,同时向水下执行战略巡航任务的三艘“唐级”潜艇下达了核反击命令。在相隔2000海里的海域突然升起三股壮观的烟柱,三条火龙腾空而起。突然,战略预警卫星和弹道监测雷达报告三枚导弹同时偏离了预定弹道,按照预案立即执行了自毁程序,刚刚升空的导弹抛掉数据仓后凌空爆炸,强光闪过之后一团白烟迸发出来,残骸跌入海面。第二波反击程序继续执行,8分钟后三枚潜射导弹再一次升空,出水1分钟内又一次报告全部偏离预定弹道,演习部队只得又一次执行了自毁程序,更不幸的是其中一枚导弹在出水后不久就来个倒栽葱,一头扎进海中。不幸中的万幸,导弹发动机及时关闭,但沉重的弹体还是重重地砸在了水下的潜艇头部,差点酿成艇毁人亡的悲剧。潜艇最后不得不浮出水面,成为各国侦查飞机和遥感卫星争相拍摄的目标。
让人窒息的消息传到指挥中心,演习总指挥当机立断,立即下达了停止演习的命令,后面几个波次的导弹发射任务被迫取消。针对突发的情况,为防备不测,数架“轰9”战略隐形轰炸机立即紧急升空执行战略巡航任务;战略导弹机动发射车立即驶出驻地进行预防性机动;全军海陆空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我军的异常动作,立刻引起了其他核大国的连锁反应,一时间全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风声鹤唳紧张状态。经过各国之间热线电话联系和安理会紧急磋商才让局势缓和下来。当天的国外媒体就报道了我国演习出现重大失败的消息,导弹凌空爆炸跌落的画面频繁出现在国外的电视屏幕上,成为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
这是完全超出所有人想象的严重异常事故,我国的“二次核反击体系”出现了巨大的漏洞,从上世纪建立起来的对其他主要核大国的有效核威慑,一瞬间崩塌了大半,国防安全被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严重的国家危机。在中央的指示下,有关方面立即成立了联合事故调查组。很快,参演航母舰队携带的“深龙号”深海作业器,将跌落洋底的六枚导弹全部打捞上来,各部门立刻成立了事故技术分析小组。经过紧张的拆解,检测和对各个环节的隔离分析,很快定位出了导致发射失败的直接原因。
在打捞出的六枚导弹中取出的“北斗”卫星定位芯片中,读出的卫星信号和位置信息无一例外都出现了空白,更诡异的是导弹中另外两块备份定位芯片也出现同样的空白状态。“龙吟2”型潜射弹道导弹采用的是先进的水下点火发射技术,与过去冷弹射方式相比,优点是发射速度快,而且发射深度可变,对提高潜艇的生存能力和反击速度至关重要。但水下点火发射方式在弹体出水瞬间的姿态控制和初始位置定位非常关键,需要卫星定位信号的辅助。由于卫星定位信号的丢失导致了导弹出水后的姿态控制和初始位置定位方面出现问题,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六枚导弹上的18块北斗定位芯片同时出现问题,这样的概率几乎为零,而且重复试验后发现这些芯片都能正常工作。难道是“北斗”卫星系统的问题?在同一海域参加演习的水面舰艇确实发现船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出现了信号盲区,导致定位功能完全失效的情况,但是经过与北斗系统运营部门的确认,该时段全系统35颗卫星并未发现任何信号故障,事故分析出现了僵局。最后在国家卫星测控网络中心的帮助下发现了问题的端倪。
根据国家卫星测控网络中心分布在全球的卫星轨位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在演习准备期间,A国的GNSS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十颗卫星进行了原因不明的异常机动,经过轨迹回放分析,发现在导弹发射期间,该十颗卫星与运行到潜艇海域上空的十颗“北斗”卫星同时出现了“掩星”现象。所谓“掩星”是指两颗卫星的的视位置几乎重叠,导致在一定区域内的观测者看到一颗卫星几乎掩盖了另一颗卫星。不寻常的现象一定隐含着重大秘密。一定是A国做了手脚,原来“鬼”就出在这里!
老杜告诉我,五年前A国的GNSS系统的卫星突然将其军用定位信号,搬迁到与“北斗”系统的军用信号相同的频点上。由于卫星军用频率的冲突无法通过国际电联的协调机制解决,只能通过双方的直接交涉来协调。经过与对方的多轮谈判,在对方寸步不让的情况下一直没能解决频率冲突的问题。但由于频率冲突只有在“掩星”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信号干扰,而“北斗系统”与“GNSS”系统的星座轨道平面、运行周期都完全不同,正常情况下出现“掩星”的机会很小,同时“北斗”系统有足够的冗余设计并考虑了安全的抗干扰措施,经过模拟分析后认为对正常使用的影响很小,因此,我们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然而我们恰恰没有考虑到人为的因素可以让偶然变成必然,麻痹思想让我们吃了大亏。
由于各大国之间为防止战略误判,建立了战略导弹发射通报机制,按照规定,我们在发射前对A国事先通报了我们大致的发射区域和发射时间,利用这样的信息,A国实施了早就精心策划好的行动,在我们发射前人为制造了“掩星”现象,同时瞬间放大了卫星信号的发射功率,将我们在该区域上空的“北斗”导航卫星信号全部压制,导弹上的所有卫星定位芯片无法接收到卫星信号,定位功能全部失效,发射出水后的导弹无法确定自己的初始位置,全都偏离了预定轨道。造成了这次导弹发射演习的失败。
故障原因查明之后,中央领导非常震怒,严令必须限期解决问题。层层立下了军令状。最后解决问题的压力都集中到了卫星制造单位老杜那里。能不能在期限内解决问题,杜院长成了首长们关注的焦点。
老杜告诉我:“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推高卫星信号发射的功率,压制住A国的卫星信号,这样不仅能保证在“掩星”时我方系统的正常使用,反而还能使对方信号失效。但问题是星上的供电全部靠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重量体积都受到很多限制。我方的卫星技术与A国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不仅星上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就输了一筹,而且星上维持系统环境的功耗比A国卫星要高,能为信号转发器提供的总功率就更要吃亏。更雪上加霜的是,对方轨道位置还比我们低,信号的空间衰减比我们小。看来对方是早就瞄准了我们这个弱点,让我们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
我说:“你们为什么不整颗大卫星上去,什么都比对方的大一号,他嗓门大,你嗓门比他更大,不就能解决了吗?”
老杜摇摇头说:“不行啊,不光是成本增加的问题。卫星要换到新的平台上去,谈何容易啊,没有三、五年的测试验证工作,卫星状态根本稳定不下来,等这么长时间我老杜的头早就被拿掉多少次了。”
我点点头说:“工业基础水平的差距不是哪么容易赶上的。”
老杜深有同感地说:“是啊,我们是有切肤之痛的感受。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国内所有的配套协作单位都请来研究解决方案。太阳能电池板厂家说已经是国内最高水平了,提升空间很小;蓄电池厂家说要大幅度提高蓄电量只能大幅度增加电池重量,远远超出了我们能承受的重量限制;星上原子钟研制部门说,工作环境温度不能再高了,否则精度将大幅下降。研究了一圈只挖出了10%左右不到的潜力,也就三百瓦的功率,远远达不到要求。最后还是你们科学院的王贲俫院士出了个主意,利用三十公斤的剩余载荷,安装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作为应急电源,在紧急情况下为信号转发器提供额外的电力保证。”
“其实这是个馊主意。”老杜摇着头说:“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也知道同位素电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不仅有安全隐患,更要命的是对星上原子钟的寿命大有影响,原来卫星的设计寿命是15年,经过这么一折腾,理论计算星上原子钟大概最多只能稳定工作1年时间,原子钟精度下降,这颗星就算整体报废了。真是‘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我们到这里来就是想测试一下看看有没有能提高星上原子钟寿命的方法。”
听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老杜,你先别急着自宫,要不练练我们这门‘九阳神功’试试。”
老杜一听来精神了:“什么‘九阳神功’?说来听听。”
我笑着说:“我这‘神功’还从来没有人练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管用,你要练走火入魔了可千万不要怪我啊。”
“我现在已经是走投无路了,什么救命稻草都要拼命去捞啊,快说说吧,别卖关子了。”老杜有点迫不及待了。
我开始认真地问他:“你们卫星供电系统总功率有多大要求?”
老杜说:“达到五千瓦就可以自保了,要彻底压制住对方需要8千瓦左右。”
“嗯,很好。”我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拿掉蓄电池能省出多少重量。”
“二百公斤,加上给同位素电池的三十公斤剩余载荷,应该差不多是二百三十公斤。”老杜回答道。
我一合计,心里说:妥了。然后高兴地说:“那这事咱可以试一试了。我可以给你提供大概有1万5千瓦功率的电源设备。”
老杜不放心地反问道:“你那个电源寿命有多长?有辐射吗?”
我说:“还没实际用过,理论上讲应该超过几百年,差不多算是永久有效吧,辐射嘛,我们站在旁边不用任何防护也是安全的。”
老杜眼睛和脑门一下都亮起来了,想想却又不敢相信,他说:“还有这好事?你不是拿我老杜寻开心的吧。你要真有这么好的玩意啊,就马上拿台样机给我们回去测试测试。”
我听了哈哈大笑说:“老兄,我们这个‘九阳神功’现在还有个毛病,腿脚有点短,坐着打天下第一,站起来就不灵光了。”
老杜迷惑了,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我说:“我们这个电源在失重环境下才能使用,你也不用跟我抢这个微重力实验室了,咱俩双剑合璧同时开练吧。”
老杜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我们在这里跟他抢微重力实验室的原因。于是一拍手说:“这不是天作之合吗,这事要真能成,我到中央为你请功去。”
说干就干,我把江波叫过来,大概说了一下情况和我跟杜院长商量的想法。江波也觉得真是绝妙的机会,既能不耽误试验,又找到了绝好的应用场景。不过唯一担心的是,“羲和1号”从来没有实际使用过,刚生下来就要担当这么重大的使命,上天以后的情况谁也说不准,万一出现什么状况,岂不误了大事。
江波有点犹豫说:“我知道为卫星做配套,对可靠性要求是最高的。正常的情况新设备需要在地面进行至少几年的试验和测试,重要的设备还需要发射试验卫星进行验证,我们这个‘羲和1号’连地面试验都没有做完就要用到卫星上去,恐怕不太稳妥。”
老杜安慰他说:“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况且我们这次本来就是要发射两颗试验卫星。可以马上调整方案,一颗试验星采用你们的方案,另一颗采用同位素电池的方案,即不用一棵树上吊死,还可以互相比较一下效果。”
我也认为这个方案比较稳妥,江波被我们说服了。于是马上把双方的技术人员召集到了一起,老杜发话了:“各位,我给大家请来了尊大菩萨,专治咱们心脏不好的毛病,你们总体组的先系统地论证一下,尽快拿出测试方案。”
经过江波与对方的技术人员的交流协商,发现‘羲和1号’与试验卫星的契合度很好,各项重要指标还有很大的富余量,只需要在形状上进行少量的调整,并按上星器件要求进行封装,另外按照卫星的电源接口和控制接口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造即可。按照江波他们估计一个星期内就能完成改装工作。为稳妥起见方案中采用了两台‘羲和1号’以一主一备的方式工作,同时还是保留了一个25公斤重的蓄电池作为启动‘羲和1号’的应急备份设备。
方案确定后,老杜还专门观摩了一下我们的试验,并钻进落舱中去看了看固定在里面的‘羲和1号’,看着这么个简陋的家伙,老杜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试验中的仪表显示,这家伙确实有那么大的功率。
老杜把我拉到一边“审问”:“之奂啊,你这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我搞卫星这么多年,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过全世界谁搞出这样的设备,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电源也超出了我的常识。微型核反应堆?”他说完,马上摇摇头先把自己给否定了:“就这防护水平,我们呆在这里早完蛋了。”
我说:“具体什么原理还得保密啊,况且这还只是我们的初级产品。”
老杜高兴地点点头说:“你这家伙从来都是神出鬼没,我也不瞎猜了,黑猫白猫,逮得住老鼠就是好猫。咱测试台上见。”
一周后,符合卫星要求的测试样机做出来了,型号起名为“羲和1号S”,意思就是羲和1号的空间型产品,整个装置的总质量为94325克。卫星上器部件的重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来计算的,这通常是各配套单位争吵的焦点和总体单位协调中最头痛的问题。我们的设备比给我们的核定重量额还有较大的节余量,一下为其他星上元器件提供了不少增重空间。主动让出核准重量这在以前的卫星项目中从未出现过。
“羲和1号S”与卫星结合的微重力环境测试进行得很顺利,在失重环境下,“羲和1号S”的输出功率十分稳定。唯一就是散热问题,在满负荷工作时,散热超出了卫星要求。不过技术人员也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在外围增加一层隔热蓄热层,用来存储多余的热量,并在卫星进入阴影区后释放热量加热星体,另外在电源控制程序上设计了热敏阻断机制,同时还通过两边的卫星燃料喷口,设计了应急蒸发散热孔。经过一个月的联合测试,完全达到了各项指标要求,具备了发射条件。
安装“羲和1号S”的“北斗试验1号”和安装放射同位素电池的“北斗试验2号”两颗试验星,很快空运到了海南的航天发射基地,顺利地发射升空了。测试数据回来了,“北斗-试验1”表现非常稳定,在连续大功率发射信号的测试中,转发器功率推到极限时,“羲和1号S”的负荷还有三分之一的富余。而“北斗-试验2”功率只能勉强达到自保的要求,同时星上原子钟精度的衰减速度超出了预期,估计半年后卫星就将寿终正寝。
“北斗试验1号”卫星的测试结果非常圆满。国家立即部署了15颗新型北斗卫星的制造发射任务,要求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应老杜的邀请,我在他的陪同下来到了他们位于滨海的卫星制造中心。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卫星制造工厂。整个挑空的厂房有十几层楼高,拥有先进的我国自行研制的磁悬浮自动吊装系统,相当多的作业工序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自动作业。厂房的占地面积也相当惊人,除了紧急安排生产任务的15颗北斗新型卫星外,同时还在建造的有巨大的“东方号”空间站的核心构件,“荧惑5号”火星探测器,以及七八颗商业通信卫星。
我打趣地说:“老杜,你这儿是在生产大白菜吧?”
老杜乐呵呵地说:“全世界能够同时容纳30颗以上卫星生产任务的厂房我这是独一家了。你看到这个厂房的房顶了吗?别看不起眼,这可是费了我老大劲了,经过特殊处理,能防止现在已知的所有技术手段的偷窥。那边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真空测试厂房,亚洲最大的卫星液氮存储库房。”老杜对自己的“家当”如数家珍。
我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个大土豪了,老实交代,这次借北斗试验星的研制机会,向军方那里敲了多少‘竹杠’?”
其实老杜对我们也不薄,向预算控制部门上报的“羲和1号S”的研制费是三个亿,每套的采购成本价是三千万元。上级机关眼睛都不眨地就批准了。S所很快就收到了十二个亿的资金,顶上了全所过去一年的全部经费。一套成本不过二十万的设备卖到了三千万元,这让项目组没见过大钱的小伙子们没出息地直咂舌。
我向马院长汇报后他非常高兴,在“红机”电话的那头指示说:“之奂啊,你的研究经费这下更充足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证明你们技术路径走对了。下一步一定要加快地面设备的研发工作,同时对空间设备的功率放大的研制也要抓紧,起码要弄他个100万千瓦的空间发电站出来。经费问题和试验条件问题你随时向我报告。”
我和老杜攀上了厂房内最东面的一处平台,凭栏处从东往西看过去,脚下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空间飞行器。突然有种身处外层空间一望无垠的空旷感。
正恍惚间,老杜突然问道:“你跟灵兮还有联系吗?” 他说的灵兮是我大学时的女朋友欧阳灵兮,也是我和老杜曾经共同追过的女孩子。
我摇摇头说:“毕业前她出国深造我参军入伍,她一直坚决反对我的选择,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让她非常痛苦。出国前,我告诉她说,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分手后这么多年就一直没有联系了。”
老杜点点头说;“灵兮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没有缘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初要我是你,说不定就跟她出去了,没准现在正在为A国的航天部门效力那。”说着摇摇头说:“人生的际遇谁又能说得清楚呢?不过,我听说尊夫人也是个大美人啊,哈哈,你小子倒是挺招女孩子喜欢的,艳福不浅啊。”
老杜凝望着脚下正在有条不紊运行的工作区,突然问我:“之奂,你跟我说句实话,‘羲和1号’是不是核聚变设备?虽然理智告诉我这比那个微型核裂变反应堆的猜测还不靠谱。但我有种直觉,而且内心里也很期待这个结果。”
我对此含笑不语。老杜看着我的表情,心里已经全明白了。他哈哈大笑地说:“你小子不说我也能猜到,你说过‘羲和1号’只是个初级产品,那就是说升级潜力很大,你要弄个1000万千瓦级别的玩意出来,我就能造出亚光速的飞船来。小鬼子弄了个“丝鸟号”彗星探测器,搞了个千把瓦功率的离子发动机,还在国际上牛得不行。我要有了你那个‘大杀器’,不得惊掉他们下巴啊。”
老杜越说越兴奋,额头亮度越来越高:“我在学校的时候带领一个团队在‘国际未来飞船设计竞赛’中拿过金奖,当时设计了两个方案的亚光速飞船,一个方案是核聚变冲压喷气发动机飞船,利用飞船前端的大吸盘收集星际空间的氢元素,作为核聚变的燃料,同时利用核聚变的能量把聚变产物加速到接近光速喷射出去,使飞船获得持续的加速度。另一个方案,就是将回旋重离子加速器搬到飞船上,将飞船自带的重离子物质加速到接近光速后从飞船后方抛射出去,飞船重量减轻一半后就能达到亚光速飞行。这两个方案的关键问题就是核聚变发动机。我们当时对两个方案进行了所有的理论计算。发现除了发动机外,其他所有技术问题和材料问题都能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解决。”
老杜继续兴奋地叙述他的星际航行的梦想:“可控核聚变技术进展如此困难,能给飞船使用的核聚变发动机的前景更是遥遥无期。依靠现有化学能的发动机在宇宙空间航行,相当于一只蚂蚁要爬过撒哈拉大沙漠一样。我原本以为,这辈子是看不到什么希望了,只能在地球外面的‘蚂蚁窝’周围转悠转悠。梦想熄灭的时候,没想到你又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我这几天晚上一直睡不着,脑子里忍不住在计算,如果能给我一台1000万千瓦的核聚变发动机,我就能以1个G的加速度 ,在一年内把飞船加速到80%的光速。加上减速的时间,同时考虑到时间膨胀的效应,飞船上的人大概在三年内就能抵达4.2光年外的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而到达最近的河外星系200万光年外的仙女星系,飞船时间理论上也只要23年,当然地球上的时间是几百万年。
老杜大手一挥,豪迈地说:“人类将会迎来新的一次大航海时代。太阳系将成为人类的‘内海’,人类将探索整个银河系,甚至跨出银河系的范围。咱俩将联手开创人类宇航的新纪元。我期盼着这一天那。”
老杜的情绪感染了我,好象又回到当初那个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校园,我开玩笑地说:“哈哈,老兄激情不减当年啊。谁能想到,人类宇航新纪元是一对‘基情四射’的‘同情兄’开创的。”一席话说得老杜哈哈大笑。若干年后,书写人类星际宇航历史时,我和老杜的谈话成为重要的起点。
老杜接着兴奋地说:“就你现在这个‘羲和1号’也解决我们大问题了。实际上我所有的空间飞行器的电源设备都可以考虑换成你们的装置,甚至我还安排技术人员在设计采用你们设备的离子发动机,用来替换空间飞行器的燃料推进装置。”
老杜给我算了一笔账,以一颗大型商业通信卫星为例,尽管一主一备两套‘羲和1号’要6000万元,但它可以替换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系统、蓄电池等,同时节约出来的载荷可以增加卫星功能,大大提高卫星寿命。一进一出,他至少增加了五个亿的收益。
我忍不住提醒老杜:“你可千万要替我们保守秘密啊,在没完全成功之前,公之于众是非常危险的。你弄个没有“耳朵” 的卫星上天,不是让我们完全暴露了吗?”
老杜点点头说:“这一层我早想到了,今后上天的卫星都仍然保留太阳能电池板,不过只有我和院里总工程师知道,那是‘聋子的耳朵’——纯粹是个摆设了。”我俩心照不宣地大笑起来。
15颗北斗新卫星很快就完成了发射组网。被迫中断的演习又重新启动。北斗卫星地面主站也作为参演单位参加了演习。在演习指挥部的指挥下,地面主站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等待A国故技重施时给予坚决的回击。不过这次A国似乎感觉到了点什么,没有任何行动,演习在风平浪静中取得圆满成功。潜射的18枚洲际导弹全部发射成功,并经过复杂的模拟拦截考验后,一一命中预定目标。
半年后我们策划了一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行动,在新型北斗卫星即将到达与A国GNSS卫星重叠的位置时,对方突然挂起了“免战牌”,要求立即启动频率协调工作,并主动迁移了军用信号到原来的频点上。这让他们国家不明就里的其他军方单位对这种瞎折腾的行为跺脚直骂娘。
中央召开了隆重的庆功表彰大会,S所由于做出了突出的关键性贡献被授予集体一等功。新闻报道中用的是“在621工程中做出重大突出贡献”。我让江波代表全所参加了表彰大会。后来这个轻率的举动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让人追悔莫及。
卫星项目成功后,我给江波项目组放了个小长假,自己也休了一个难得的双休日。不巧的是苏伦刚好有一个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于是带贝贝的“光荣任务”就交给了我。从贝贝出生以来,这是父子俩难得的单独相处机会。贝贝一直跟着苏伦长大,在妈妈的宠爱下,性格有些不够坚强,害怕面对困难。我经常提醒苏伦对男孩子应该多给他一些磨砺,苏伦总是笑着说,他这么小不点疼他还不够那,你又不能经常陪他。长大会好的,虎父无犬子嘛。我听后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从我回到北京后,就下决心要想办法多给贝贝一些锻炼,野蛮其体魄,强健其精神。特别是上次在古司令那里谈到贝贝他们这代人将面临的严峻的未来,这样的想法就更加强烈。
晚上我问贝贝:“贝贝,你不是一直盼着爸爸带你去郊区玩吗,明天爸爸带你一起去爬山好不好啊?”贝贝欣然同意。
一大早,简单收拾了一下,我带着贝贝驱车上路了。一路上的高山河谷花树鸟鸣,奇丽的美景让贝贝兴奋不已。三个小时候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部有着“北京第一峰”之称的灵山脚下。这是一座有2300多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分层明显,风光秀丽,景色独特。还没有贝贝的时候,我回北京休假时和苏伦来过两次。这个高度对有点娇生惯养的贝贝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刚开始登山的路是在树林中穿行,贝贝精神十足,看到什么都新鲜,路边的野花会跑过去研究半天,看到飞过的蝴蝶会前前后后地追逐一阵,从白桦树下捡到几朵蘑菇还如获至宝地包好塞到我的背包中,叮嘱我一定要保管好,说要带回去送给妈妈。一个多小时候后我们登上了第一级台地,树林已变得稀稀拉拉,林间空地上花草茂盛,平缓坡地的尽头又耸立着一座高山。贝贝小脸红扑扑地直往下滴汗,已经没有开始时候的兴奋劲了。
简单休息一下后继续向上攀爬,这一级山坡就比较吃力了,中间休息了好几次,一番努力后终于登上了第二级台地,眼前是一派阿尔卑斯高山牧场风光,蓝天白云和巨大山体映衬下,一眼望不到边的缓坡草地上分布着三三两两的马群和牛群,加上天地之间行走的父子俩,一起构成了一幅让人心醉的图画。
这个时候贝贝已经没有心思欣赏美景了,他沮丧地发现前面还有一座高山在等待着他。好几次贝贝都提出来要放弃,被我坚决地否决了。往上行走两、三百米后,刺眼的阳光,恼人的蚊虫,呼啸的山风和疲惫的感觉终于让贝贝崩溃了。
他声泪俱下地抗议说:“凭什么都要听你的啊?爬山太没劲了,再说爬上山顶又有什么意思?要是妈妈在就好了,反正我就不爬了。”
贝贝说着趴在路边的石头上耍起赖来。我又好气又好笑,刚好旁边有马队经过,想了想给贝贝找了匹马。这小子倒是对骑马天生有感觉,马一牵到面前,立刻一咕噜爬起来,在我帮助下“嗖”地跨上了马鞍,双手抓牢前鞍桥上的铁把手,两条细短腿虽然还够不到马镫,但紧紧地贴在马肚子上,任凭山路起伏稳稳当当地坐在上面轻松自如,还一边左顾右盼地看着风景。
骑马上到第三级台地时,已呈现出高寒荒漠的景观,周围裸露着风化的乱石,旁边是稀疏的高山植被。再往上就是石头嶙峋的陡峭顶峰了。贝贝大概在马背上休息够了,恢复了刚上山时候的精神头,跳下马鞍就开始往顶峰冲刺,脚步轻盈快捷。我跟在后面反倒有点气喘吁吁。只听得贝贝嘴里还念念有词:“坚持就是胜利,曙光就在眼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无限风光在险峰。”把我刚才鼓励他的话全搬出来鼓励我,让我哭笑不得。
到达山顶后,峰顶已经有不少登山客。正要给贝贝在刻有“灵山之巅”字样的石碑前留影时,镜头中的贝贝突然朝旁边的方向跑过去,嘴里大叫着:“蓉蓉姑姑,蓉蓉姑姑。”
远处站着的正是古馨蓉,旁边一位身形高大的年青人正是江波。两人正依偎在一起远眺风景,靓女俊男的一对璧人站在人群中甚是醒目。
蓉蓉看到了贝贝和后面的我,一时笑靥如花;“哟,是贝贝啊,被你‘骗子’爸爸给骗上来的吧。”
自从上次蓉蓉到所里求我开除江波的事后,每次见到我都开玩笑叫我“骗子”,怪我骗她把江波留了下来。贝贝甚是奇怪追问自己的爸爸怎么就成骗子了,蓉蓉每次都是大笑一场。江波也礼貌地向我打招呼,原来他们是从另一个绝险的方向爬上来的。看来江波的腿伤是彻底恢复了。
下到山脚后已是黄昏时分,一行四人来到了山下的一家客栈,江波他们好像跟客栈主人挺熟悉。主人把我们热情地迎进屋,安排停当以后,在屋外的露台上布置了餐桌椅,一会功夫酒菜也都摆上了桌,还搬上来一只烤全羊。贝贝还从来没见过这阵势,开心不已,拿着剔肉小刀,学着大人的样子,一边切肉一边用手往嘴里送。白天实在太劳累了,贝贝吃了一会就困得不行,蓉蓉安排他回房间睡觉去了。
蓉蓉从屋里出来时,天已经全黑了下来,漫天的繁星象是从黑漆漆的山谷中突然涌现出来一样,一下就布满了整个夜空,明亮的“夏季大三角” 高挂在天顶附近的天空,淡淡的银河,从牛郎织女星中间穿过,横跨整个苍穹。我回到北京以来还从没见过这样壮丽的夜空。这时主人已将残羹剩炙收拾干净,泡上茶摆上瓜果,习习凉风和山野中此起彼伏的虫鸣声,让人感到格外惬意。这大概是我跟江波第一次在工作之外的场合见面。
我微笑着问蓉蓉:“蓉蓉,你怎么认识江波的啊?我还奇怪你们怎么会在一起,怎么连你们家老太太老爷子都不知道?”
一向大方爽快的蓉蓉有点忸怩了。江波替她回答:“还记得我跟你提到过的希夏邦马雪山的雪崩吗?我们就是在那场雪崩中认识的,当时蓉蓉遇到了很大的危险。我刚好从国外休假回来,正好也在现场。”
蓉蓉点点头,补充说:“遇到雪崩后,队伍在下撤的过程中,我在冰上滑倒了,顺着冰面直往下滑落,我几次试图用登山靴的冰爪去制动都没有成功,正在绝望的时候,滑落经过江波的身边,他事先用冰镐固定住了自己,然后奋力一扑,冒险用手抓住了我的背包带,巨大的惯性又把我俩都带动往下滑落了好几米,这时我的冰靴恰好蹬住了冰面上的一小块突起物,这才停止下来,再往下几米就是万丈深渊了。”几句轻飘飘的话,听得我胆战心惊,后背直冒凉汗。
蓉蓉接着说:“后来江波回国到北京后,我们联系就密切起来,三年前好上了。我觉得他跟我身边的人都不一样。之奂哥,你知道吗?当年我小时候跟爸爸一起参加你和苏伦姐的婚礼时,我真挺羡慕苏伦姐的,心想我长大后一定要找一位象你这样的伟丈夫。我觉得江波跟你是同一类人。怎么形容呢?那就是智勇双全,有担当,胸怀特别宽广,对别人还特别真诚。”说着转过头跟江波俏皮地说:“亲爱的,我没说错吧。”
江波有点不好意思了:“呵呵,我哪能跟你陈大哥比啊,他可是出生入死考验过的真英雄。现在所里上下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蓉蓉故意撇撇小嘴说:“你们所里都是些什么人,来了这么个‘骗子’所长还这么得人心。”然后抬起头真诚地对我说:“之奂哥,我虽然不知道江波跟你具体在做什么工作。但你把他留下肯定有你留下他的道理。我能感觉到你们这样的两个人碰在一起肯定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江波抬头看着繁星密布的夜空,悠悠地说:“人类在宇宙中真是太渺小了。但是我研究的核物理科学的微观尺度,人类跟它比起来就象宇宙一样庞大。我研究过的寿命最短的微观粒子,如果把它一生的时间放大到1秒钟那样长,按同样比例,哪么我们人类的一秒钟,就会放大到远远超过宇宙现有寿命的长度。不可思议的渺小和无与伦比的宏大都在人类的尺度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可以渺小到如一粒沙,也可以宏大到如宇宙星辰。”
蓉蓉听到江波一席感慨,不禁有些痴了, 江波话锋又转:“古人说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类已经局限在地球这颗行星上数百万年了,文明的高度发展将让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难解的问题,如果不能突破地球的限制,文明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俄罗斯有位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叫尼古拉卡尔达肖夫,他提出了按照能源指数进行文明分级理论:Ⅰ类文明是行星级文明,能控制和消耗行星上的全部能源,我们现在勉强算是达到Ⅰ类文明的级别;Ⅱ类文明属于恒星文明,能控制和消耗所在恒星系的所有能源;Ⅲ类文明属于星系文明,能控制和消耗所在星系的能源。每个类型文明级别之间能源指数差不多相差100亿倍。”
我点点头,跟蓉蓉说:“江波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跟人类文明升级有关的,这个重要性无论怎么评估都不过分吧。蓉蓉,你应该理解我留住江波的原因了吧?”蓉蓉听得既神往又惊讶。
江波接着说:“其实人类尽管自认为文明高度发达,实际上自我控制命运的能力仍然很可悲。我出生在偏远的山区,对能源匮乏有切肤之痛,我还在上小学时侯,有一年夏天大旱,连喝水都成了问题,后来为保证城市供电对农网进行了拉闸限电。由于没有抽水的动力,我母亲到山下的水沟去担水时,回来路上不小心摔伤了腰椎,从此卧病在床,没几年就过早地离世了。”
江波眼里含着泪花,蓉蓉难过地在一旁安慰他。江波回过头对我说:“陈所,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我们这个工作成功以后,成果一定要给所有人平等地共享,让千千万万象我母亲这样的人永远摆脱能源匮乏和物质匮乏的困扰。”
这时候屋里传来贝贝的动静,我们赶快过去看,原来这小家伙梦魇了。一看表,时间不知不觉已是下半夜时分,于是各自分散回屋休息。当时一弯月牙正从山边升起。“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的场景多年后仍然历历在目,可惜这样的欢聚再也无法重现了。
第二天回去的路上,贝贝经过一夜的酣睡已经精神百倍了。一边欣赏车窗外的美景一边跟我聊天。这小子从小受妈妈影响,文史知识特别丰富,从汉武帝大战匈奴,到谢安的淝水之战,从碳14测年到甲骨文发现都跟我讲得头头是道,还不时问出几个让我刮目相看的问题。
我开玩笑地说:“贝贝,你长大以后是不是象妈妈一样也当个考古学家啊?”
“不”贝贝坚定地摇摇头说:“我要象爸爸和古爷爷一样当个将军。我昨天晚上还梦见自己是个古代的将军。不过,不过,差点把我急死了,我梦见自己指挥军队过河时,突然来了大洪水,把过河的人都冲走了。”
贝贝的话让我惊讶不已。那个神秘的梦境又回到了我的脑海,这里到底埋藏有什么样的秘密?是什么机制能够让同一个梦境在家族里代代相传? 我不禁摇摇头,人类已经能够上天入地,能够探测上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能精确描绘宇宙一百多亿年的历史,但对人类自己大脑中的这个“小宇宙”却知之甚少。
短短几个小时的回家路上,苏伦的电话已经打了十来个,对我这个从来没有单独带过贝贝的爸爸实在不放心。直到看到“全须全尾”生龙活虎的贝贝才放下心来。贝贝兴奋地把路上收集的“宝贝”一一展示给苏伦看,还叽叽咕咕地跟妈妈汇报爬山、骑马、吃烤全羊,以及巧遇蓉蓉姑姑等一路上开心的事。
晚上,贝贝睡着后,苏伦拿着笔记本电脑进到房间里。她兴奋地告诉我,这次交流会上,遇到了山西考古队的同事,他告诉苏伦,前段时间考古队对明月公主墓葬外围区域的墓葬群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工作,其中有不少新的发现。其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发掘出的几百个同时期的墓葬从形制、随葬品以及文字内容,能识别出鲜卑、汉、羌、氐、柔然、匈奴、吐谷浑、高车、西域胡,以及尔朱家族的契胡等当时中国北方大部分的民族成分,各民族人口和谐地共葬一地,这在南北朝的考古发现中还是绝无仅有的。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其中还出土了几位南朝的人物的墓葬,这一切似乎都跟等待发掘中的明月公主墓葬有莫大的关联。他把第一手的数字化的影像资料都给了苏伦,请求苏伦帮助识读整理分析。苏伦经过仔细阅读整理后,又发现了不少关于明月公主激动人心的新信息。
苏伦最大的发现是一位叫鱼天愍的人墓中出土的文字内容。这位鱼天愍,苏伦居然发现他在史书上还留过名姓和浓墨重彩的事迹。他是陈庆之的义兴(今宜兴)同乡,也是陈庆之白袍军中的一员得力猛将,他跟随了陈庆之北伐作战的全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在白袍军北伐最关键的一场攻克荥阳城的战役中,率先登上城墙,为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一笔。史书《梁书》中是这样记载这样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的:
“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逾堞而入,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收荥阳储实,牛马谷帛不可胜计。进赴虎牢,尔朱世隆弃城走。魏主元子攸惧,奔并州。其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僚,封府库,备法驾,奉迎颢入洛阳宫,御前殿,改元大赦。”
这样一位与陈庆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重要人物出现在明月公主墓葬周围,本身就对解开围绕陈庆之墓葬的诸多疑问,以及了解陈庆之与明月公主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更重要的是,苏伦在资料中发现这位生长于南方富足之地,埋骨北国边陲,迭经战乱而生性旷达的奇人,居然为自己撰写了以自己生平为主要内容的墓志铭。鱼天愍自从陈庆之渡颍水之役失败后就一直跟随明月公主转战颠沛于北方各地。洋洋洒洒两千多字的生平自述为我们提供了明月公主的宝贵信息。
汹涌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正在渡河的两千先头部队,突如其来的灾难让陈庆之痛彻心扉。这支从江东带出来的七千子弟兵,从去年奉天子(梁武帝)诏书,扶助从北魏投降的北海王元颢北伐开始,在敌国的腹心之地掀起了白色的狂飙。从铚县至洛阳旋风般地攻占了32座城池,并在荥阳城下不可思议地以三千大破敌军二十万,创造了让敌人肝胆俱裂的“白袍军”神话。迫使魏帝元子攸仓皇出奔并州,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敌人的首都洛阳。这座早已陷落于异族之手的华夏名城前朝故都,迎来了久违百年的王师。然而大好形势却被元颢这个小人瞬间葬送,让白袍军也面临今日的绝境。令陈庆之扼腕不已。
进占洛阳是北伐作战的转折点。称帝后的元颢一幅小人得志的摸样,忙于大肆分封亲属近支,大兴土木。既不对即将到来的围攻做准备,也拒绝了梁朝增派的援军。对陈庆之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还一度密谋解除白袍军武装,以图彻底摆脱对梁朝的依赖,对迫在眉睫的危险浑然不觉。此时北魏大丞相天柱将军尔朱荣倾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往南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过来。面对越来越险恶的局势,陈庆之率领白袍军渡过黄河,抢先据守黄河北岸的战略要地北中郎城,摆开一幅要与尔朱荣大军背水一战的架势。尔朱荣亲自率军三天之内连续进攻白袍军11次,除了遗尸遍野之外一无所获。无可奈何的尔朱荣绕过白袍军据守的北中郎城,从另一个渡口偷渡黄河,而黄河南岸的元颢竟然没有丝毫防备。尓朱大军不费吹灰之力渡过黄河,旬日之间就攻入洛阳擒杀了还在做皇帝梦的元颢。陈庆之失去了后方根据地,变成了深陷敌国的彻彻底底的孤军。
陈庆之趁敌人还未完全合围之时,当机立断渡过黄河率军南归。尔朱荣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拼命围追堵截,决心要将这支让自己吃尽苦头的白袍军消灭在归途中。然而,经过数次斗智斗勇巧妙的反击战后,损失惨重的追兵只能远远跟随寻找战机。尔朱荣这位百战百胜的北朝战神面对陈庆之这位处于绝对劣势的南朝战神依然无可奈何。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眼看要回归故土的白袍军在颍水河边陷入了绝境。
“我白袍军自大通二 年北伐以来,历经大小百次恶战,只损失了区区一千人。谁曾想,小小的颍水竟然让我两千子弟兵横遭大难。”陈庆之心中如刀绞一般注视着汹涌的河水。
天已渐渐暗下来,大雨依然如注。陈庆之已来不及继续悲痛,开始迅速地查看着战场形势,此时尔朱荣大军的前哨部队已跟踪而至,然而在距离白袍军后军约大弩弓射程三倍远的距离外停了下来,远远地监视着。看来白袍军的威名让魏军不敢轻举妄动。看魏军的旗号,这领头的先锋官是上党王元天穆,尔朱荣军中显赫的二号人物。
“尔朱荣真是看得起我白袍军,竟然让如此级别的大将亲自充作前哨。”陈庆之不由得苦笑。
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魏军不擅长夜战,今晚之前应该不会发起主动进攻了。果然不出陈庆之所料,魏军已开始构筑营垒,开挖堑壕,布置拒马。但陈庆之心中越来越冰冷,敌人后续大军蜂拥而至,听动静主帅尔朱荣也已到达战场,数十万大军已构筑起来铜墙铁壁般的包围圈,咆哮的河水还在上涨,南岸已看到有包抄过来敌军的迹象。北岸敌人构筑的瞭望台上有密切监视的哨兵,营垒外散布着骑兵斥候窥探着白袍军的虚实,营垒后面隐约有备战的马队随时准备发动冲击。陈庆之明白,一旦大军移动露出破绽立即就会招来魏军铁骑的可怕冲击。
“尔朱荣攻守法度严谨,战场指挥临机应变智计百出,真不愧是当世名将,是北伐以来未曾遭遇到的劲敌。难道此地真将成为我白袍军葬身之地?”陈庆之长叹一声,让卫兵传令众将到临时搭建的中军帐议事。
众将鱼贯而入,领头的是后军主将鱼天愍,他是陈庆之义兴老家世伯之子,自幼跟随陈庆之在首都健康历练,也是编练白袍军时最早的亲随将领。北伐中他作战中勇猛无比,灵活机变深得陈庆之真传。因功被提拔为中郎将,成为陈庆之的得力助手。眼下剩余的四千白袍军已是人困马乏,弓弩等远程武器已消耗殆尽。而对面的魏军是精锐尽出,众寡悬殊。背后则是波涛汹涌的颍水,仓促之间根本无法准备任何的渡河器材。众将从来没有看到主将神色如此严峻。陈庆之简单地给大家分析了战场情况,判断明日天明魏军即将发动总攻,形势已经很明显了,这支曾经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白袍军已陷入了绝境。自从孤军深入以来将士们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倒在离边境线还有两天路程的地方,陈庆之和众将都心有十二万分的不甘,然而命运的裁决就是如此残酷,只能坦然接受。
陈庆之以决绝的语气说:“诸君,国家养兵在此一日,明日断不做侥幸之想,只求尽力予敌以最大杀伤。如祖宗庇佑有人能逃出生天,可向陛下奏明今日之情形,不使我将士英名埋没。”
“不,我有保全之策!”一声清脆的声音传进大帐,来人正是戎装红颜的北魏安阳公主元明月。
在一年前的攻克睢阳的大战中,明月被陈庆之从乱军之中搭救。陈庆之意外地发现明月公主自幼修习兵法,而且对北魏的山川形胜,排兵布阵特点,以及各地兵力的虚实,将领的能力情况都了如指掌。明月后来在白袍军中参赞军事,给陈庆之以莫大的帮助。两人日久情愫已生,本来大战之前明月已留在洛阳,在白袍军移师南撤时,明月于乱军之中历经千难万险找寻而来,决意追随陈庆之南归。
陈庆之柔声说到:“明月,我等深荷国恩,当马革裹尸。你却没有必要跟我们一起陪葬了,今夜我就派人护送你寻空挡离开,料想你是北魏的公主,对方也不至于伤害你。”然后满怀歉意地说:“莺飞草长的江南三月之约看来无法践行了。”
“子云(陈庆之字子云),天柱将军 是我的亲生父亲,我本名尔朱明月,七岁那年随母亲进宫,被太后收留。我父亲起兵时,太后本来意图挟持我做人质,被我借机逃出。父亲进占洛阳后,我准备前去相见时,却目睹了亲生父亲沉杀养母和幼帝,屠戮百官的惨剧,我激愤之下出走到了睢阳,后来就被你们救起。”明月简短地诉说自己的身世。
明月沉静的叙述让陈庆之惊讶不已,两军对垒之际,对方主帅的亲生女儿竟然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明月轻咬嘴唇说:“子云,我本决意随你到山温水暖的江南去相守一生,不再理会这纷乱纠葛惨绝人寰的阿鼻地狱 。但为今之计,只有我能救回这几千江东子弟。在所有兄弟姐妹中父亲最亲爱于我,明日阵前认父,宣告白袍军已效忠于我,父亲必将听任我处分。以后可再做长久计议。”
陈庆之正犹豫间,明月继续劝说道:“子云,今日之祸非战之罪,明日拼死战至全军覆没也于事无补,徒使无数生灵涂炭。”
陈庆之见众将均有暗自同意之意,长叹一声道:“众将可依明月之计行事,得使我江东父老能见子弟来归。我决计不受楚囚之辱,明日阵前自刎以谢天下。”
明月摇摇头说:“子云也不必如此,我军营垒东北制高点的山麓下有一华严寺,当年我奉太后之命来供奉佛像,对方丈有恩,子云可藏身寺内,我明日与父亲周旋,或可得脱,他日或能相见。”
陈庆之听闻明月悲天悯人的情怀,细密周全的策划,即感佩又感伤,心里明白明月为拯救自己和将士们又将重回那阿鼻地狱。暗自感叹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到世间如此奇女子的垂青。
天渐拂晓,雨已经停了,东方露出鱼肚白,天边斜挂着冷清的残月和明亮的启明星,这是一个肃杀的深秋清晨。魏军阵营中猎猎号角已经吹响,半顿饭的功夫,承担冲击任务的甲骑具装重骑兵已列队完毕,身后的游骑兵和步兵随时准备跟进重装骑兵的突破口扩大战果。尔朱荣在众将的簇拥下,冷冷地注视着这支被传为神话的白袍军。经过一夜的侦骑四出查明了战场态势,陈庆之的白袍军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但这支部队惊人的战斗力和过往的战绩还是让人不敢掉以轻心。
尔朱荣横行天下十几年,已达到难得一败的境地。就在过去几个月前他还刚刚创造了以七千骑兵歼灭葛荣百万大军的军事史上的奇迹,没想到却在小小的白袍军面前屡遭挫败,可谓平生的奇耻大辱。一场惊天动地的恶战已在所难免,久经阵仗的帝国骑兵们也感觉到阵阵的凉意。而对面白袍军仍然军容严整,如滔天巨浪中的巨石般巍然不动,静谧沉稳得可怕,仿佛战场上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一生戎马的尔朱荣也忍不住称奇,暗暗称赞不已。
战场上的杀气越来越浓,尔朱荣正要下令发动总攻之时,只看见白袍军的阵中分出一条路来。正在诧异之时,突然一骑红骝马从阵中疾驰而出,马上是一位衣着华丽的少年,在白马白甲的白袍军中甚是醒目。来人带着面具,后面远远跟随着几骑将官打扮的随从。
众人正在诧异之时,远远地清脆的嗓音响起:“阿爹,我是明月啊。”
尔朱荣听到身形大震。来人已到阵前,徐徐摘下面具,一张秀美绝伦的面孔显露出来,仿佛一轮清亮的明月刹那间拂照在刚才还肃杀万分的战场,北魏的铁甲骑士们不由自主地放松了紧握的兵器。眼前来人正是明月。
“明月,真的是你啊?”尔朱荣惊喜交加,做梦也没想到在战场上突然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儿明月,身边的长子尔朱菩提已快马抢出阵中,口中欣喜地大叫“阿姊,你还活着啊,真想死我们了。”一旁的尔朱兆也喜出望外地说:“叔父,真是我明月妹子啊。”
明月朗声叫道:“阿爹,陈庆之昨日渡河中溺水而亡,这支白袍军已效忠于我。”
明月是尔朱荣最疼爱怜惜的女儿,不仅天生丽质,而且从小就表现出聪明绝伦,英武果敢。尔朱荣曾对北乡公主叹息说:“此儿类我,可惜生错了女儿身。”河阴之变时,胡太后至死也未说出明月的下落,有传女儿已被胡太后加害,尔朱荣暴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屠戮了两千多文武百官和公卿贵胄,铸下人神共愤的大错。
听到明月所言,尔朱荣若有所思地看着明月胸前少了一半的日月双璜,那是当年明月随母进宫被太后留下后,尔朱荣派人专门送给明月的信物。尔朱荣又看了看山麓中的寺庙,心中略有所动,但骤然得见爱女的大喜之下,尔朱荣也没有心思细究了。挥挥手,一场惨烈的大战顿时消弭于无形。亲情弥盖了尔朱荣天纵聪明的判断力,这一弱点日后被政敌所利用,让这位一世枭雄和尔朱家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华严寺内的陈庆之目睹了眼前这一幕,看着无边的巨大黑色洪流裹挟着白袍军渐渐远去,止不住的叹息悲痛。几天后华严寺走出一位灰袍僧人手握一块玉佩踏上了南归之路。
一年后晋阳(今太原)城内的太原王府。“阿爹,女儿已决意不再嫁人,终身陪伴在父王母亲身旁,奈何要逼我远嫁柔然?”明月坚定地向父亲抗辩。
坐在一旁的母亲北乡公主在暗自垂泪。尔朱荣象一头受伤的雄狮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丫鬟佣人们连大气也不敢出,战战兢兢地站在屋外。尔朱荣的暴虐是有名的,但凡惹他不高兴就可能因一点小事丢掉性命。他暴怒之下谁也不知道哪个会是下一个倒霉的人。尔朱荣叹了口气,这个横行天下杀人不眨眼的枭雄,当今之世,连那个远在洛阳的皇帝元子攸都不敢对他的决定提出异议,却对眼前这个倔强的女儿无可奈何。
尔朱荣柔声说到:“明月啊,你是阿爹最疼爱的女儿,当年你随母亲进宫一去不复还后,让我终日郁郁寡欢,对哪个横刀夺爱的老闵婆恨得牙痒。阿爹杀入洛阳后四处寻你不得,还以为你遭了大难。你能平安回来,这一年里阿爹和你母亲不知道有多高兴。你姐姐嫁给了皇上,阿爹多想留你能时时陪伴左右,怎么忍心让你远嫁风沙之地?”一席话说得房间内的母女泪水涟涟。
尔朱荣接着说:“今天下初定,表面上看阿爹已雄兵百万,江山在握,无人敢捋我锋芒。实际心怀鬼胎者比比皆是。今柔然阿那瓌可汗为太子主动求婚于我朝,正是阿爹连接强援的大好时机啊。”
明月含泪说:“我朝宗亲公主比比皆是,真正的天潢贵胄比女儿这个冒牌公主血统高贵得多,奈何非让女儿前去和亲?”
尔朱荣叹了口气说到:“我尔朱家族实乃边陲小姓,人少势弱。阿爹只是因缘际会成就了霸业。河阴之变后,我尔朱家族与元魏皇族已成骑虎之势,一着不慎就将酿成灭族大祸。选派其他宗室公主,只怕不能与我同心,反而变生肘腋,弄巧成拙。如今既有公主之尊,又是阿爹亲生女儿的,你是不二之选啊。”
“柔然太子你也是见过的,就是前些天校场演兵时与宇文泰 、高欢 和鱼天愍等人比试骑射,名叫莫弗键为的人。”尔朱荣说道。
明月突然想起了那个叫莫弗键为的年轻人,那日在校场演兵时英气勃发,雄健异于常人,一时将父亲手下和自己亲随军中的勇士们都比了下去,而且谈吐举止颇为文雅,并不似那些粗鄙野蛮的柔然人。当时只知道他是柔然使者,给明月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尔朱荣说到:“那莫弗键为自幼随父亲阿那瓌在洛阳避难,曾入读过洛阳太学。阿爹观此人文武全才,为一时俊杰之选,他日必有大作为,并不致辱没于你。当日在校场演兵之时对你一见倾心,求婚之时辞真情切,必能善待于你。明月啊,柔然和亲之事,成,则秦晋和谐,两国交好,如若不成,则兵祸连接,战和全在你一念之间。”
“如今天下英雄鹿死谁手,还未定局。各地雄豪表面上臣服于我,实质暗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者比比皆是,你那个皇帝姐夫也是不甘仰我鼻息,谋求自立,上月竟然驳回了我任命地方官吏的奏章;葛荣余部也在死灰复燃,此为内忧。而柔然趁我内乱已成复兴之势,偏安一隅的南朝也与我互有攻守,去年竟然进占了都城洛阳。柔然阿那瓌可汗首鼠两端,与南朝也互相遣使不断,一旦形势有变将对我呈南北夹击之势。”尔朱荣的话让明月低头不语。
尔朱荣意味深长地看了明月一眼继续说:“上月徐州边境守将来报,陈庆之去年在颍水之战中侥幸得脱,已被任命为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兖州刺史,厉兵秣马大有再图北犯之势,这可是个劲敌啊。明月啊,你那支亲随军必须尽快解散,予以整编,否者留在腹心之地终是大患啊。”
明月听闻父亲此言心中有惊有喜,喜的是陈庆之终于逃出生天。惊的是父亲这么快就要对白袍军改编的亲随军动手了。明月承诺过陈庆之,白袍军只能效忠于她,绝不能参与魏梁之间的战争。明月后来请求父亲将四千白袍军改建为只听命于自己的亲随军,以避免参与对梁朝的作战行动。尔朱荣在重见明月的大喜过望之下,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明月开创了北魏从来没有过的先例,以公主的身份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精锐亲随军。但尔朱荣一直不放心这支曾让自己大吃苦头的军队,屡次跟明月提出要予以整编,正式列入尔朱大军的作战序列,明月苦思冥想了各种拖延搪塞之策,现在眼看无法再拖延下去了,如何能不惊?
尔朱荣动情地说:“内忧外患让阿爹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如今世子 尚幼,尔朱兆辈只逞匹夫之勇,要是子侄辈中有你这样精明强干能为阿爹分忧的人,阿爹何苦要用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去和亲?”
明月思前想后,沉吟良久含泪说:“女儿本当为阿爹分忧,为族人弥祸。不过明月有一事相求阿爹。”
尔朱荣转忧为喜,说:“无论什么事阿爹都答应你,但说无妨。”
明月说:“和亲之时我要带走我的亲随军。”
尔朱荣听到明月的请求,不禁一怔,不料明月提出了这个要求,这无异于放虎归山。但想了想,权衡轻重还是和亲更重要,于是笑着说:“这支亲随军本来就是你从颍水河畔带过来的,随你出塞既能时刻护卫你,也好显我朝赫赫武功。阿爹就答应你。”
明月出嫁之日,晋阳城里万人空巷。本朝公主、皇后亲妹、当今天下实际主宰——尔朱荣的亲女下嫁柔然太子,送亲仪式成为北魏最隆重的国家大典。当今天子专程派出皇室中最德高望重的皇叔祖汝南王元誉随行护送。晋阳城里的文武百官都到十里外的长亭去送行。
明月公主与父母作别时,北乡公主哭成了泪人,尔朱荣背过头去挥挥手说:“走吧,女大不中留啊。”菩提弟弟骑马陪着姐姐走了很远,才在明月的劝说下挥泪告别,临别时明月叮嘱他今后一定要多加小心,尤其要留心阿爹身边的安全。在气势恢宏军容严整的亲随军护送下,在卷起漫天的尘土里明月踏上了和亲的路途。而几天后,尔朱荣带着北乡公主和世子前往洛阳探望即将临盆的皇后女儿,踏上了不归之旅。
和亲队伍逶迤北行,按照柔然的习俗沿路上还要举行各种祭祀山河湖神的典礼,送亲大军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柔然边境。在边境驻扎下来后,明月公主传令鱼天愍等几位亲随军的心腹将领到帐中议事,向众人说起了从父亲口中听到的陈庆之的消息,大家又惊又喜,从颍水之战后,就与梁朝方面断了消息。突然间听到陈庆之能突出重围,孤身一人返回梁朝的消息,让众人都为之一振,但亲随军的将士们回归江东的路却是越来越遥远,大家也都不由得黯然起来。
明月说:“我阿爹本已决议解散亲随军,所有人员分别编入各军中效命,我万般无奈之下,借和亲之机带大家远畅。今日召集大家一起商议将何去何从。”
鱼天愍突然说:“我有一计或可一试。当年我随子云将军出使柔然时曾走过海路,从这里沿边境线往东行约两千余里可到海边,到时寻到船只就可从海路回归江东,那用去和这劳什子亲。不过这个船只却是个麻烦。”鱼天愍此言一出,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人觉得希望渺茫摇头反对。
明月听后眼睛一亮,想了一会,却又黯然摇头说:“仓促间那里寻得如许多船只,而且一路上面临阿爹和柔然大军的围追堵截,四千人能回归的恐百不足一。”
正争执不下之时,突然一骑快马飞也似地冲到帐前,来人滚鞍落马,不及通报就闯了进来,见到明月后放声大哭。明月定睛一看,来人竟然是堂弟尔朱世明,带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九月初十日,皇帝元子攸利用父亲尔朱荣看外孙心切,将他骗入宫中后,为伏兵所杀,同行的菩提弟弟和元天穆也一同被害。骨肉相残的大变故让明月疼彻心扉,顿时站立不稳晕倒在地,众人手忙脚乱地把她救起。
就在明月哀哀痛哭之际,柔然使者也匆匆赶来,突然宣告了莫弗键为太子殿下因病突然逝世的噩耗。柔然使者向明月详细报告了情况,一月前莫弗键为太子殿下突患怪病卧床不起,多方医治祷告祈福无效后,十天前宣告不治。两大变故骤然而至,反倒让明月冷静下来。眼下这几千人的亲随军和送亲队伍已陷入进退两难之中,前途莫测。
明月立即向尔朱世明询问了目前的形势发展情况,尔朱荣被杀后,尔朱兆立即在晋阳扶立了宗室元晔为帝,尔朱家族在各地的将领纷纷起兵围攻洛阳,各地有实力的军阀均在观望中。明月对局势走向洞若观火,元子攸力量有限,尽管极力挣扎,估计洛阳很快就将陷落。但父亲昔日这些野心勃勃的部下们必将借机乘势而起,天下又将陷入混战状态。而尔朱兆目光短浅,能力有限,不足以与群雄争长短,尔朱部落必将大难临头。明月长叹一声说:“阿鼻地狱又将重现人间。”眼下最要紧的不是争议回归江东之事,而是谋划这几千人队伍的立足之地。
明月立即命令全军缟素为父亲和莫弗键为太子服丧,并以太子未亡人的名义给阿那瓌可汗上表致哀,并表达了愿为莫弗键为太子守丧之意,派人随柔然使者加急送到可汗王庭。一个月后有了回复,阿那瓌可汗痛失最器重的爱子,对明月的态度是大为感动,认可了她故太子妃的身份,划定方圆数百里的范围作为故太子妃守丧的汤沐之地,并随后送来大批牛羊等物资。
接下来的形势发展果然不出明月公主所料,洛阳城破后元子攸被俘,不久为尔朱兆缢杀于晋阳。但尔朱兆也很快在军阀混战中败亡,北魏王朝分崩离析,整个国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尔朱部落也遭到了几乎灭族的空前劫难。明月在鱼天愍率领的亲随军帮助下度过了重重危机,这片区域成为当时北方地区仅有的一片避难地,在大离乱的惊涛骇浪里如一叶扁舟,庇佑了大量逃难而来的各族民众和尔朱部落残存的人口。鱼天慜铭文上的记载与苏伦上次发现的地方志记录可互相应证。
苏伦还告诉我,鱼天愍的墓志铭中还提到:“大同五年(公元539年)迎故将军于海上。”苏伦说:“大同是梁武帝的年号,史书上记载的陈庆之去世的年份刚好在大同五年,我推测这位故将军很可能就是陈庆之,他应该并没有去世,而是取海路绕行到达了北方。至于他到达北方地区的目的和后来的经历,以及是否与明月相见等,铭文里都语焉不详了。明月公主墓葬发掘后或许会有答案。”
从灵山回来后的第二天,我就和江波商量了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安排。尽管“羲和1号”在北斗卫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功率的限制用途非常有限,要想成为恒星级文明的主要能源形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在“羲和1号”的基础上大幅度扩增功率。
为加快工作效率,我们把人员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开发地面型设备,命名为C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开发空间型设备,命名为S小组。由于前一阶段进展非常顺利,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让项目组的每个人都充满了乐观情绪。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实际情况却让大家大失所望。两个小组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方案,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试验改进,却进展甚微,扩增两种型号的设备功率的各种改进方案都以失败告终,项目组陷入了一筹莫展的焦灼状态。
这天下午,我带着刘斌通过S所办公楼地下一层的一个不起眼的电梯入口,来到了离地面将近二十层楼高的地下深处,下了电梯后又坐上了工作人员驾驶的一辆电瓶车,通过弯弯曲曲的地下通道,来到了江波他们利用地下防空洞改建的实验室。
地下实验室的主体是一个有十多米挑高,上万平方米的的巨大地下洞厅,当年在建设这处防空洞时,是打算把这儿当做一个重要的战备物质储存仓库。连接洞厅的还有两条铺设有铁轨的出入口,现在均已被沉重的大闸门进行了封闭,据说出入口通道接入了北京市的地下秘密战备交通网,能进入分布在市内和郊区的各重要战略据点。在改建这个实验室第一次下到这里时,尽管还算见多识广,但还是被这个巨大的地下人工建筑吓了一跳。毫不起眼的办公楼下面居然还隐藏了这个地下世界。实际上按照电瓶车行进的距离推算,我们已经位于S所外面那条主干道对面一座公园的正下方。上世纪末在修这条主干道时,由于需要采用下沉式设计,有关方面考虑到对地下设施的影响,一度叫停了道路施工,当时这条北京交通主动脉的大环线,就是这几公里的路无法贯通,几年中成为城市交通的大梗阻。后来经过各方协调,经过对设计方案的调整和反复的测试试验后,才得以放行,单伯镛老所长作为声学方面的权威参与了新方案的试验和评审工作,因此对地下的情况很熟悉。后来又在他的争取下, S所正式成为了该地下设施的托管单位。当初大家都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行为,但为我们后来冷聚变试验室的建设打下了伏笔。了解这段经过后,我不由得感叹单伯镛老所长当初的深谋远虑。
巨大的地下世界为江波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施展空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实验所需要的溶液制备车间、金属加工车间、电装操作室、样机装配测试车间、以及数据分析试验室等一一具备。试验所需的绝大部分材料和设备都可在实验室中完成。为北斗卫星生产的30台“羲和1号-S”设备也全部在这里完成生产和测试。
我走进实验室的样机装配测试车间,看见江波和项目组的全体人员都围坐在一起等我的到来。针对目前试验工作遇到的困难,我两天前提议今天下午召开项目组全体人员参加的头脑风暴会。在众人的旁边就是一台有五米多高,体形庞大的设备,这就是“羲和1号-C” (地面型)设备的原型机。这是C组这大半年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与羲和1号-S”(空间型)小巧的外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组这边试验的方向是在地面构建一个人工的失重工作环境来达到功率扩增的目的。实际就是个微型微重力试验塔,核心是一个活塞式的工作室。冷聚变反应装置被置于其中,通过超导磁悬浮装置提升到顶部后释放下落,在自由落体阶段进行超声波激发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然后通过磁悬浮装置减速再重新提升,完成一个反应循环。通过四个并行的装置进行周而复始的“提升-跌落”获得连续的能量输出。但核聚变反应装置在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整个活塞式工作室至少要超过5米,四台并行装置才达到了单台装置在太空中的输出功率,除去维持超导磁悬浮装置的工作能量,这个高达5米的庞然大物实际净输出功率只有500瓦,只够点亮几盏大灯泡,显然还不具有任何的实用价值。
S组的工作同样也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中。原来设想扩大聚变反应体体积来扩增输出功率的方案根本行不通。试验发现,超声波能量在“晶格陷阱”溶液中衰减得很快,增大反应体的体积根本达不到扩增反应效率的目的,单个装置做到3万瓦的输出功率就已经到极限了。
江波向我汇报了目前遇到的困难。这段时间以来两个小组,穷尽了各种常规的方法,但反应装置的输出功率并没有显著的提升。试验陷入停滞时,理论工作也陷入了困境。大家似乎都陷入了一个看不见的陷阱中,项目组中负责理论计算的人甚至沮丧地提出,冷聚变这种非常规的聚变方式,似乎已经走到了物理理论的极限了,能够取代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空间飞行器的常备电源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本来头脑风暴会应该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思想互相激发,火花四溅的会议。但江波讲完后,会场却陷入了一片沉寂,这段时间连续的失败让大家的情绪跌落到了低点,思路似乎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我安慰大家说:“任何结论都还为时尚早,也许需要打破常规思路的限制,寻找一些突破性的方法。”
江波接过我的话说:“是啊,去年试验陷入困境后,单所长也是这样跟我说的,后来在你的帮助下发现了失重环境效应,让反应装置功率扩增的工作迈进了一大步。”
江波的话好像突然让我想起了点什么,但又抓不住。我忙问江波:“你重复一下刚才说的话?”
江波奇怪地看着我说:“刚才说的是失重环境效应啊。”
我摇摇头说:“不对,上一句。”
江波说:“说到单所长了啊。”
“对,就是跟单所长说的话有关。”我心里在快速地活动着。我记起那次在单所长家喝酒结束后,他送我出来时拉着我手说的话:“你是爆炸方面的大家。核聚变本质上就是最高级别的爆炸,你一定比我有办法。”突然脑中电石火花一刹那,我突然有了想法,说: “大家知道于敏构型吗?”
江波问:“你说的是氢弹的结构吗?”其他人还茫然地看着我。
“对,就是对我国氢弹研制成功至关重要的于敏构型。”我说:“氢弹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最高级别的爆炸形式。现在掌握核弹技术的国家很多,但掌握了氢弹的秘密的目前只有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原子弹到氢弹是巨大的跨越,在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就决心要打破美苏的核垄断,而氢弹是建立有效核威慑的必要手段。当时在研制氢弹时面临的困难是我们现在所不能想象的。但我们从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中速度最快的。而且起点非常高,美国第一颗氢弹重达62吨,而我们的第一颗氢弹只有不到1吨的重量,一上手就是采取空投的实战标准。这简直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成绩。而这一切都归功一位当时只有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我国的氢弹之父于敏”。
我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沉闷的会场气氛一下被打破了,尽管大家还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都津津有味地听着我娓娓道来的共和国往事。我喝了口水接着说:“这个世界上,独立参透了氢弹结构天机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美国的泰勒,一位就是这位于敏。另外三家常任理事国基本可以确定是靠‘传、帮、带加偷’来的。因此世界上原创的氢弹结构只有‘泰勒构型’和我们的‘于敏构型’两种。
我接着说:“原子弹之于氢弹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小小的起爆雷管,有了起爆雷管仍然是远远不够的。氢弹爆炸的关键是核聚变材料获得充分的反应时间,尽管原子弹爆炸引起的高温高压能引起核聚变反应,但冲击波的破坏瞬间就失去了反应的条件,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氢弹的爆炸当量就上不去,实际上于敏他们在研制氢弹时就面临着我们今天类似的困局。”
我话音一转说:“我在部队学习爆炸学时,内部材料介绍过,‘泰勒构型’和‘于敏构型’,实际是异曲同工。都是分级结构,都是利用核爆产生的高能辐射压缩核聚变材料,高温高压点燃聚变反应。区别在于“泰勒构型”是利用氢弹壳体的特殊材料反射辐射能作用于聚变材料上,而‘于敏构型’是利用透镜原理聚集辐射能作用于聚变材料上。氢弹成功的关键就是‘逐级放大’,因此理论上氢弹的当量没有限制。当年前苏联就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1亿五千万吨的氢弹,实在找不到试验地点,最后减少装药搞了个疯狂的五千万吨的氢弹试验,直接后果是,方圆8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夷为平地,苏军整个通讯失去联系的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并波及到了美军在阿拉斯加的通信系统。我想我们也能利用这一原理来逐级放大冷聚变装置的功率。”说着在身后的黑板上写下了“逐级放大”四个大字,和氢弹的逐级放大示意图:
雷管→高爆炸药→核裂变(原子弹)→核聚变(氢弹)
江波一点就透,他对新的设想非常兴奋,他思索了片刻后,认为从理论上利用氢弹的构型原理来逐级放大冷聚变装置功率是可行的,说着在我写的示意图下面写下了下面一行字:
超声波→隧道效应偶发聚变→晶格陷阱聚变→逐级放大
大家经过讨论后,都认为这条思路在原理上应该没有问题,一个个兴奋得只搓手。江波马上安排理论组的成员进行理论计算和模型设计。一个星期后计算有了结果。江波和理论组的成员到办公室一起向我汇报进展情况。
江波说:“理论计算的结果非常有效,采用该方案至少能够将“羲和”的反应功率提高6个数量级,但要工程实现起来却是异常复杂。这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模型设计,各种构型计算和选型对比,以及大量的试验和验证工作,而且我们对辐射透镜材料还一无所知,要完成这些工作无异于重新进行一次氢弹的研制工作,工作量简直无法想象。”
江波还说:“要是能拿到“于敏构型”的详细设计方案就好了,能大大缩短我们的研发过程。”
江波的话无异于异想天开,在任何一个具备氢弹能力的国家里,氢弹的设计方案都是受到最高级别保护的国家核心机密。大家七嘴八舌地谈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但这高度机密的“于敏构型”都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刚刚点燃的希望似乎又碰上了一面厚厚的墙。
莫衷一是的讨论会结束后,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贝贝早已进入了梦乡。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看见贝贝手里还抱着他的红色机甲勇士,俊俏的小脸上似乎还挂笑容,让我忍不住亲了小脸一口。苏伦怕吵醒贝贝硬把我拉出了房间。苏伦告诉我,晚上师母打电话来说,古司令好久没见到贝贝了,明天是周末,要我们明天带贝贝去家里玩,而且好像古司令有什么事情要问我。
我心想,这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于是,对苏伦说:“太好了,我还正有事要登门去见古司令。明天一早就过去。”
苏伦笑着说:“你们一个马放南山,一个解甲归田,好像还要商量什么秘密似的。”
我兴奋地说:“还真是有个天大的秘密。”
古司令退休前是负责全军武器研制的领导,现任领导王部长就是他的老部下。于敏构型的难题或许通过他这条道还有点解决的门路。要没有古司令这层关系,别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比登天还难。在去古司令家的路上我不禁想,前几天听马院长说,当初我转业等待分配时,科学院将我的情况通报给下属各单位,是单所长主动提出要我去接替他的工作。单伯镛那个“老狐狸”是不是当初就是看中了我有浓厚的军方背景,从马院长那里要了我去,他恐怕早就预想到了有这一天了。下次见面一定要当面跟他问问。要真是这样,这老先生还真是个“妙人”,时时占着先机,处处留有伏笔,真可谓深谋远虑啊。
到了古司令家,按常例,老头子一大早在客厅里看电视新闻和阅读文件。电视里正在播放今年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的新闻,看见贝贝跟着我们进来,古司令一贯严峻的表情立刻眉开眼笑起来,放下手中的文件,一边跟贝贝逗乐,一边让古师母去拿来准备好送给贝贝的礼物——一艘精美的航母模型,这是我国刚下水的10万吨级“广东”号航母,这让贝贝高兴的合不拢嘴。这段时间我和苏伦都比较忙,古司令有一阵没见到贝贝了,祖孙俩聊了好一会,古师母和苏伦才带着贝贝去旁边房间玩去了。勤务员小张端上茶也退了下去,客厅里留下了我和古司令。
古司令开门见山地跟我说:“约你今天来是想跟你了解江波的情况。蓉蓉这个丫头,前两天突然说要准备结婚了。她说未婚夫叫江波,是你们单位的,跟你还挺熟。我和她妈妈事先一点都不知道哇,真是女大不由爹啊。”
我一听就乐了,这不跟我想说的事说到一块了吗。忙笑着说:“好事啊,我看他俩挺般配的。江波的个人情况大概蓉蓉也跟你们说过了。我就跟你说说他的工作情况吧。”
我问:“您听说过621工程吧?”
古司令点点头说:“前段时间核反击演习时,为解决A国对北斗导航卫星干扰而实施的专项工程。这个你也知道啊?”
我接着问:“您应该也知道,621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吧。”
古司令又点点头说:“据说是一家意想不到的单位提供了最新技术的星上大功率永备电源,这跟你们搞声学研究的单位有关系吗?”
我大笑说:“还真被您说中了,这套关键设备就是我们所研制的,主持人就是您未来的女婿江波啊。”
古司令一听来精神头了,说:“我还正疑惑呢,不依靠太阳能,什么电源能够为卫星提供全寿命大功率的持续供电。我所知道的任何能量形式都无法做出满意的解释。来汇报的人也说不清,原来你们就是始作俑者啊,那得好好给我说道说道。”
我就将江波的冷聚变试验过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古司令。古司令越听越兴奋,说:“你们也许开创了全新的全球能源格局,或许应对全球‘复活节岛’式危机的关键就在这里。”
我听后,立即顺竿往上爬,说:“是啊,马院长也是对此寄予了厚望。不过现在功率扩增遇到了巨大的瓶颈。”
接着,我又把目前的困难和通过辐射能逐级放大反应的思路给古司令做了讲解。古司令听后立即抓到了关键点:“这不就是于敏构型的翻版吗?”
我立即赞叹说:“古司令,您真是大家风范啊,我们项目组摸索了一年才想到的问题,您几分钟就想通了。”
古司令一下就弄明白了我的意图,大笑说:“好啊,你小子原来是在套我这句话啊。”然后沉吟片刻说:“于敏构型的资料是国家的最高级别的机密,泄露出去风险极大,但是你们这个试验也是不容耽误。这样吧,我帮你们安排向总装王部长做个汇报,通过他上报国家最高保密委员会,经批准后向你们提供。”
古司令听了我对江波工作的描述,又了解了我所知道的蓉蓉与江波交往过程的情况,对蓉蓉的婚事也心里有谱了,说:“蓉蓉一直是个有眼光有主见的孩子,她看中的人一定错不了。还有你这个做大哥的关心爱护她,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关于蓉蓉婚事的谈话告一段落后,古司令又跟我忧心忡忡地谈起了国内国际形势。他告诉我,极端天气的影响,世界性的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内参上的报告说,联合国粮农署秘密评估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粮食产量比正常年份下降了30%以上,南亚、东非、西非、中东等地区可能将爆发史无前例的大饥荒,这些本来局势动荡的地区很可能出现社会体系完全崩溃的可怕局面,联合国秘书长已致信各主要国家,要求国际社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署的估计,实际上能够筹集的救援物资与实际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有的传统的产粮大国实际上已经自顾不暇。我国的情况也比较严峻,粮食连续五年减产,加上去年大规模援助日本、韩国以及南亚国家,粮食储备已经见底。
“中央已在讨论,重新实行粮食配给制的方案。唉,原来以为一去不返的粮票,在我有生之年又重新回来了。形势恶化得甚至比预期还快,饥荒的重新降临其实就近在眼前啊。”古司令心情沉重地说。
古司令说的这些情况我也有所了解,但从这么高层的领导口中听到,还是让我愈发感觉到形势的严峻。尽管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物质严重匮乏时代,但上辈人关于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的可怕回忆还是有所耳闻。
古司令接着说:“中央召集各部门研究的各种应对方案中,其实对当前面临的各种重要问题都有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最终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都是能源问题。就拿粮食来说,我上个月去参观了一个农科院的粮食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叫 ‘神农1号’”
古司令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那是建设在甘肃沙漠中的一座占地十万平米,有一百层高的大型建筑。那里完全通过人工方式解决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水肥、气肥等条件。总计一千万平方米的生产面积大约每年能收获五季,全年粮食总产量能达到十万吨,足以养活二十万人口。按这个产量推算,北京四环以内的面积就足以供养六亿人,上海市那么大的地方供养全世界人口还绰绰有余。”
古司令停了一下,又摇了摇头说:“我听基地负责人说,水、肥等都不成问题,唯一遗憾的是能源消耗相当惊人,为此国家专门配建了一座四百万千瓦的核电站,如果折算成煤炭的话,差不多相当于一百吨煤才能换1吨粮食,以现有的能源形式要组织大规模的推广根本无法满足要求。你们这个冷聚变方案要能突破的话,这些都不成问题了。之奂啊,我会全力帮你的,回去代我这个老头子向江波问好,感谢他为国家为人类做了这么大的贡献。”
三天后,我就接到古司令秘书的通知,让我明天带江波随同古司令一起去给王部长做个汇报。我马上转告了江波,让他做好准备,明天给总装领导做汇报,主题是关于申请获准接触于敏构型资料的内容。听到这个消息时,江波还一时不敢相信事情的进展有这么快。
我笑着说:“还是托你和蓉蓉婚事的福啊。”然后原原本本地将过程跟江波说了,江波这才明白自己的婚事还帮了大忙。我哈哈大笑地说:“古人对过一幅绝对叫‘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用在你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第二天,我和江波准时来到了约定的地方,古司令上下打量了一下江波,然后招呼我们上了他的专车,江波在车上非常有礼貌地向古司令问好,古司令也爽朗地回应了一下。这是古司令第一次见到这位未来的乘龙快婿,看样子江波还挺对他的脾胃。
下了车,我们跟着古司令进到了戒备森严的总部大楼。会议室里王部长已经等候在里面了,大会议桌旁围坐了十几位军官。一大半是将官级的领导,满眼将星熠熠生辉。
王部长看见古司令带着我们进来,立即起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首长好。”其他人也纷纷起立向老领导问好。
古司令乐呵呵地说:“今天老汉我就倚老卖老了,劳烦大家来听个汇报。这位是S所的陈之奂所长,跟你们这几位也是老熟人了。”
我环顾了一下,在座的人中,王部长以下大都是我当年的战友或共事过的熟人。古司令说完,我又站起来和大家一一见礼。虽然不少人已多年不见了,但袍泽之情溢于言表。
王部长接着古司令的话介绍说:“陈所长他们研制的新设备,在621工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我们核反击演习的成功进行立下了首功。我们原来一直没弄明白陈所长他们的设备是什么工作原理和机制。前几天听古司令介绍后才发现这里大有名堂,我感觉这个技术,对解决目前各军兵种设备研制中普遍存在的‘心脏病’问题,促进我国军事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具有极大的价值。所以今天把各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请来一起来讨论讨论。陈所长你们就请开始吧。”
江波立即调出投影开始进行报告,他口才极好,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后,向王部长和众人都对冷聚变的原理、我们的进展情况,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前景了解得非常清楚了。这些在座的人都是见过大世面大阵仗的领导,但大家的兴奋情绪都被江波的讲解调动起来了。在问了几个颇为专业的问题后,大家的兴趣开始转向各自专业应用方向。
空军装备局的马天祥局长率先发言了,他是我同期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战友,在新兵连训练时就非常熟悉了,是个热情洋溢敢想敢为的实干派领导。他兴奋地说:“之奂他们搞的这个东西将给我们空军装备迎来革命性的变化。现在601所搞的那个“天龙号”空天飞机,完全是个半吊子,动力装置是涡喷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三合一的无比复杂的玩意,起飞时用涡喷发动机,两倍音速后启动冲压发动机,六万米高空时启动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飞机复杂的气动性能要求能让工程师发疯,对机体材料的要求变态到接近了理论的物理极限。虽然号称全球到达全球打击,实际的效用其实跟一次性的洲际导弹差不了多少,制造维护成本还高得吓人,可靠性却离实战差得很远。”
马局长喝了口水接着说:“我们空军有个前瞻性的预研项目就研究过高能电离喷压推进装置,在大气层中急速压缩电离空气,使之产生急速膨胀提供推力,在太空中电离加速携带的重离子材料获得动力,这样的发动机能够同时在大气层和太空中使用。概念原型装置在地面试验效果非常好,能大大降低空天飞行器的复杂性和对材料的要求。但是唯一的问题是对能量的消耗非常惊人,在没有解决能源问题之前这个方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有了冷聚变装置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飞行器可以从地面任意角度起飞,一加力就推到太空中去了,太空中通过电离自身携带材料推进,返回时,可以多角度制动,平缓地下降地面,那些再入大气层时的黑障、高温、强冲击等恼人的问题都不存在了,而且飞行器的起飞重量还不受限制。呵呵,大家看过科幻电影里的飞碟吗?对,就是这玩意!各位,这将是革命性的作战平台!价值无可限量。现在国际形势越来越危险,大国之间表面上的和气随时有撕破的可能,所以我完全支持之奂他们尽快实现实用化的开发工作。如果经费方面存在问题,我们空军发动机研制经费里可以全力帮助解决。”
马局长的发言激起了其他将军们的热情。海军装备部的刘濬涛部长也说开了:“马局长真不愧是空军代表,天马行空的发言很有启发性,我先前的思路还一直在如何利用这个装置提升航母和潜艇的动力这些传统问题上。马局长这么一讲,我突然想通了,冷聚变装置的出现对军事领域带来的革命影响,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常规思路的范围。既然起飞重量不受限制,完全可以开发出‘潜海陆空天’五位一体的作战平台来,配置的武器也将淘汰现在所有的化学能武器,电磁炮、巨型激光炮这些目前实验性武器将很快实现实战部署。可以讲,所有国家的现有的任何武器系统在这样的作战平台面前都将是不堪一击!”
马局长听了大笑说:“刘部长你们捞过界了吧。潜水艇、军舰一家伙能飞上天,甚至上到太空中,那不是抢了我们空军的地盘了。那还分什么陆军、海军、空军、天军啊?”古司令、王部长和在座的众人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
两位将军的发言后,会场气氛非常热烈,其他各专业军兵种的代表都纷纷发表了冷聚变装置的应用设想和不可限量的军事价值。甚至全频段电磁压制,极端天气武器,地质灾害诱变武器等革命性的武器系统和战法都被提了出来。
王部长非常有兴致地听了大家的发言,一边吩咐会议记录人员一定要把发言资料好好整理出来,一边回头对我说:“陈所长,我之前已经跟国家最高保密委员会的其他几位成员沟通过了,他们原则上同意将于敏构型的资料向你们核心技术人员开放,要我负责把一下关。这次会议的结果我也会向他们通报,你们过几天办理一下相关手续就可以开始工作了。不过我要提醒的是,这可是国家的最高机密,一定要象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守它。你们单位的安全保密级别也要按国家保密委员会的要求进行提升,研究成果也被列为国家的最高机密。你们就加快研制工作吧,有什么困难随时向我报告。”
最后古司令作了总结发言:“同志们今天讲的都非常好,大家都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新技术如何帮助我们能打仗、能打胜仗做了精彩的构想,这很好,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必须去完成的神圣使命。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冷聚变的成功将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发明,大家的眼界也要放开一点,不要仅仅局限于军事上的用途。在应对自然挑战,探索未知领域,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上有更为重大的意义。套用一句俗话来总结就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会议后不久,我们就接到科学院转来的正式通知,让我们选调三名人员到核某院去进行业务培训,核某院正是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单位,我明白我们已经获准接触于敏构型的资料了。与此同时还接到国家保密委员会通知,已将S所列为最高级别的保密单位,由武警内卫部队接手S所的外围安全保卫工作,并派出保密安全专家指导和协助我们进行全所的保密安全工作,要求S所对保密安全体系和保密安全设施进行全面升级。
接获通后,我决定由江波带两位经过严格审查的技术骨干人员参加核某院的业务培训。临行前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保密安全教育。这期间江波还抽空去了蓉蓉家,按照古司令老家的风俗,这算是“毛脚女婿”正式登门了。古司令和师母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不过婚事的安排只能延后了。三天后,江波一行人就踏上了飞赴西南某地的飞机。
同时我召集所领导开了所务办公会,通报了国家保密委员会的通知,会上决定所里正式成立保密安全部,刘斌升任部长直接向我负责。从江波参加621工程庆功表彰大会以后,刘斌就向我反应,所里受到的境外网络攻击明显增加,所里工作人员经常接到的境外学术交流邀请和莫名其妙的咨询电话,另外根据国家安全部门的反馈,S所周围的异常探测活动也变得相当频繁,另外通过内线传来的情报,S所已经成为境外主要间谍机构重点工作的目标。刘斌向我反应越来越“压力山大”的同时,但资源人手有限,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现在国家保密委员会的决定真是及时雨,让我和刘斌感觉到有了一点底气。
江波一行三人很快就有了进展,于敏构型的精妙之处让他们如同武林高手得到了一本旷世秘籍,顿时打通了“任督二脉”,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最佳模型的筛选和计算工作,理论计算的结果让他们非常振奋。同时在核某院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对辐射透镜材料的选择也有了方案。
江波在“红机”电话那头汇报了进展情况后,又告诉我他的一个很大的担忧,就是辐射透镜材料必须使用高放射性的物质,按照这个技术路线走下去原来最初设想的桌面型的聚变装置是不可能实现的了。而且考虑到防护设备,整个装置的体量、复杂度和成本将大大增加,加上放射材料的快速衰变,使用寿命也将大打折扣,将来报废装置的处置也会非常头疼,总之核裂变反应堆的麻烦同样会遇到。我安慰他说,先把原型机做出来,再一步一步改进。
江波同意我的看法,说:“看来自然界很难有白吃的午餐,有获得就必有代价。要想获得功率逐级放大的好处,就必须要承担放射性材料的代价。”
由于涉及到高放射性材料的处理,江波他们在完成方案设计后,仍然留在核某院进行原型机的研制工作,我与江波商定,新的原型机研制出来后就叫“羲和2号”,意思是“羲和”系列的二代产品。
就在江波他们紧锣密鼓进行“羲和2号”研制的时候,明月公主墓葬的发掘工作正式获得了批准。苏伦欣然接受了山西省考古队的邀请担当了发掘工作的主持人。那边准备工作完全就绪后,苏伦就动身去了现场,贝贝只好又托放到了古司令家了,妈妈临走前小家伙眼泪汪汪地跟妈妈道别,苏伦答应一个月后回来接他。
时间过得很快,苏伦按约定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回来了。晚上跟苏伦通了一个电话,能听出苏伦的兴奋状态,她告诉我说发掘工作进展顺利,墓葬保存完整,收获也非常大,过几天回来会带给我很多惊喜。
与苏伦通完电话后,由于白天的劳累我倒在床上呼呼睡着了。今年的天气异常反常,时间已进入了十一月份,但北京的天气仍然酷热难当,躺在床上还不停地冒汗。下半夜我突然被冻醒了,窗外望出去,大吃一惊,下大雪了!狂风卷起漫天的飞雪敲打着窗户玻璃叮当作响,开着的窗户下的地板已经积上了雪。外面地面和房顶上的积雪也被吹得四散开来,远一点的地方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楼下的行道树已倒伏了好几棵,路灯在风中摇曳晃动,好像马上要掉下来一样。“白毛风”!这是我驻防内蒙时当地最可怕的天气现象,气象学上称为“雪暴”,是大雪加上风暴的灾害性天气,经常给草原上的牧民带来巨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我在北京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天气,何况几个小时前还是酷夏天气,事前没有一点预兆,如何不让人震惊?
我立即打开了电视,并拨打苏伦的手机号码,电话里的提示音是:“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糟糕,移动通信中断了”我心里暗暗有些着急,又连忙查找手机里的通信记录,按照几个小时前苏伦刚打过来的固定电话号码回拨,还好,电话通了。苏伦熟悉的声音在那头响起后,我才稍稍放了一下心。苏伦简单地告诉我,考古队驻地外已积起了厚厚的雪,风很大根本无法出门。但她又告诉我不用担心,因为按照计划,发掘工作要跨越整个冬天,因此过冬的物资准备比较充分,防寒的衣物和燃料都已经到位了,昨天还刚补充了大量的食物,坚持到雪过天晴没有问题,不过可能不能按约定时间回来了,让我多安慰安慰贝贝。说完后又匆匆忙忙挂了电话,听出来她在给考古队人员布置什么任务,似乎供电已经中断了。
电视里已打破常规,在播送关于暴风雪的紧急新闻。新闻上说这次暴风雪的影响相当广泛,西伯利亚强冷气团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与正在承受高温炙烤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低气压地带形成了巨大的气压差,急速南下的强冷空气使东亚、欧洲、北美地区都受到了突如其来的袭击,尤其以中国最为严重,长江以北都出现了强降雪和暴风天气。由于变化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形成的,而且各国的气象预测模型都从来没有面对过这种极端状况,因此都没能及时做出预报和预警。
对于如此极端天气的成因,电视里临时抓来的几位睡眼惺忪的气象专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连连惊呼是从未见过的极端情况。有观众打电话进来,提到本世纪初上映的美国灾难大片《后天》真实版是否上映了,却被专家们否定了,因为那部电影中的极端气候的成因是北大西洋暖流突然中断导致。现在洋流监测数据显示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形,而且即便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对我国影响较小才对。同时安慰观众说,按照以往的经验,超强冷气流过去后,气压差很快会达成平衡。暴风雪天气会很快过去。
电视上的字幕已打出:“由于暴风雪影响,北京市政府已决定全市放假两天”。我立即给单位的值班电话联系确认一切无恙后,又陆续跟几位所领导联系安排妥当,这才想起给古司令家打了电话。蓉蓉接的电话,说贝贝挺好的,还在酣睡中,已经盖上了厚厚的棉被,让我放心。
接下来几天尽管北京暴风雪已逐渐平息,交通也勉强恢复正常。但全国的发展情况让人轻松不起来,这次受灾面积空前广泛,国家已决定启动一级灾害响应,各地正在利用各种渠道评估灾害范围和损失情况。新闻报道,山西、内蒙、陕西、东北等大片地区都还处在强冷空气控制下,受灾区域气温并没有象预期那样回升,反而还在下降中。由于猝不及防,各地的损失非常惨重,救灾工作进展缓慢。有相当部分地区交通、通信、电力供应中断,陷入孤岛状态,苏伦所在地方正处于极重灾害区域。
没过多久苏伦那里固定电话也中断了,不过考古队配备了一台卫星电话还能隔天联系一次。苏伦告诉我,暴风雪时断时续。气温已远远低于当地的历史最低极值,与外部的交通和正常的通信联系已全部中断,为节约取暖材料,当地政府已通知他们全体集中到附近一所小学的体育馆避难,看来需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过,苏伦还比较乐观,叫我不要担心,相信很快就会过去的,只是特别想念贝贝,要我多去看看贝贝。
一个多月过去了,情况还没有好转的迹象,极端低温仍然在持续,整个重灾区积上了深达几米、甚至十几米的雪,所有火车、汽车甚至常规直升机都无法使用,只有大型运输机能够联系若干个大城市,另外不到十架为极地气候专门设计的直升机,面对大海一般广阔的受灾区域,完全于事无补。孤立分割的受灾区域陷入了自生自灭的状态。在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狂妄和自信一下被打回了原形。苏伦电话里已显得十分疲惫,虽然不住安慰我不要担心,但我能听出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物资缺乏的担心也与日俱增,而且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但没说上几句,卫星信号质量下降,通话就中断了。
苏伦的境况让我真正开始担心起来,我在部队时曾有过多次指挥救援“白毛风”灾害的经验,一般这样的天气真正危险的是那些在野外孤立无援的人,对有充足物质储备的居民点的危险并不大。但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灾害面前我一下觉得心里没有了底。
几天后接到马院长亲自打来的电话,让我立即去他那儿一趟。到了科学院后翟秘书把我带进了一间会议室。马院长已在里面,会议桌周边坐着十几个陌生的面孔。马院长看我进来后,向我进行了介绍。坐在马院长旁边的是国家减灾委的严主任,另外一些人来自国家气象局,以及科学院系统内的大气物理所、极地环境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
马院长说:“人都到齐了,应国家减灾委的要求,这次应对极端天气紧急会议开始吧。”
首先是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李济民院士介绍了这次大范围极端雪暴严寒天气的成因。他说:“根据我们对各方面信息的研究分析,以及与国际同行的会商,基本判定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甲烷大爆发所引发的。由于地球持续升温,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永久冻土层逐步解冻,一个多月前突然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千万年以来冰封在地层深处的巨量甲烷突然爆发出来,大家都知道甲烷挥发是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因此,造成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空气在极短时间内急剧降温,据俄罗斯的测量数据,当地12个小时之内气温骤降了40度,平均温度比正常年份低了20度,形成超级的极地高气压,与中纬度地区持续高温引起的低气压形成了强大的气压差,超级雪暴天气从天而降。由于各国的天气预报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到甲烷爆发的变量,所以天气预报全部失准!”
马院长问到:“你们这个结论有依据吗?”
李院士回答到:“有,据我们的全球大气监测数据,超级雪暴天气前后,短短两天中全球大气甲烷含量急剧升高了20个百分点,折合成甲烷有二十亿吨。”说着通过投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张示意图,这是一个多月前超级雪暴天气爆发前后甲烷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和西伯利亚气温变化曲线图,二者严格的相关性让与会者都不再有任何的异议。
马院长接着问:“西伯利亚急剧降温为什么没有中止甲烷的爆发?反而西伯利亚地区气温还在持续下降。”
李院士说:“甲烷爆发的主体是从地层30米以下深处产生的,大气温度降低影响到地层30米以下至少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何况地下三十米。”
马院长点点头说,那你们估计这次极端天气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李院士回答说:“根据我们的测算,完全稳定下来还有两个月时间。”他边说边开始播放视频:“大家看,这是我们加入甲烷挥发降温因素后模拟计算的大气云图变化趋势动画,这是实际的卫星云图变化情况,目前为止符合度相当高。大家再看,这是未来两个月的模拟情况,在两月以后控制我国区域的强冷气团才开始消散。”
听到李院士的话,我的心里对苏伦的危险处境开始前所未有的恐慌,两个月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她们能坚持的极限。“不行,我必须去把她救回来,贝贝和我决不能没有苏伦。”我的大脑开始迅速考虑自己的行动计划。
李院士继续补充道:“大家请注意,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西伯利亚冻土带是一个有数万亿吨甲烷的储存库,甲烷又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温室气体。这次巨量的甲烷释放到大气中,全球升温趋势将更加不可控制,一两年内更大规模的甲烷爆发将卷土重来,更大规模的雪暴天气将应运而生,形成恶性循环。”李院士顿了一下,以非常严峻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结论:“长期大范围的升温趋势,和短期的极端低温天气将成为新的天气模式,全球水热循环方式会彻底改变,极冷极热天气在短时间内交替出现,中间的过渡是超级热带风暴和超级寒潮等剧烈极端天气。全球原有的天气系统将完全崩溃。面临的是炼狱般的前景,可以说达到了生物灭绝事件级别,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原先的估计。” 与会的人全都惊呆了。
马院长与国家减灾委的严主任交换了一下眼神,转过头用极其严峻的语气对大家说:“李院士介绍情况的严重性大家都听明白了,这已涉及到了人类文明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国家对我们科学界寄予了厚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极地环境研究所的黄厚基所长提出的一个控制甲烷爆发的方法让大家感觉到了一点希望,就是通过飞机喷洒一种高分子树脂溶液,与空气反应后会在地面形成一种膜状覆盖物,这种膜状结构具有热的“半导体”性质,温度低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温度高时就成为热的不良导体,能够有效地保护地层以下的冻土层,延缓解冻进程。他说:“这种方法原理很简单,就好比是夏天把冰块放到泡沫箱里保存,冬天又让它暴露在外进行冷冻。我们在青藏高原冻土带的试验非常有效。过去考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大规模实施是不可接受的,但现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面前,却是最佳的应急方案。只要解决工程造价和国际协调问题就能立即实施。我们测算过,要给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铺设这样的保护膜需要约3000亿美元,集中2000架大型飞机大概在一年内可完工。工程完工后可以暂时缓解甲烷大爆发威胁,为人类争取到10-20年左右的时间。”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严主任同意立即报告上级,尽快通过联合国协调机制启动工程实施。
针对频发的极端天气,国家气象局的吕天青院士谈到了他们人工干预极端天气的研究成果,他说:“过去针对大范围的极端天气还是以预报加提前防范为主,尽管非常被动,但还是行之有效的。但近年来极端天气的频次和破坏力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防范能力,在世界上屡屡造成巨大的浩劫,例如去年日本东京的超级热带风暴事件和前年孟加拉湾超级风暴潮灾害。”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讲道:“因此主动干预和防范能力的研究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重点,目前也开发出了一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周边建立的“驭龙一号”平台,平台由大量的集束能微波天线阵和大功率激光发射装置组成。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在关键位置用飞机播散能大量吸收微波能和激光能的纳米材料,调节关键区域的气压和水汽条件,从而改变极端天气行经的路线或者消减其强度。去年上海就成功地将来袭的超强台风引导到长江口以外的海面上。而这次超级雪暴天气中,北京相对周围地区影响较小,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灵山以西和密云一带进行了人工干预,大家注意看这些卫星云图,等气压线图和等温线图,降雪量图,明显在北京这一线形成了小气候区域。”
吕院士的一席话让大家的情绪明显兴奋起来。但是他话锋一转说:“原理和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遗憾的是,这种方式对能源要求是巨大的,我们计算过,在我国主要城市和粮食主产区全部设防的话,大概需要耗费现在全年全国电力总量的十倍以上。所以从能源供应角度上看是不可行的。”
马院长说:“如果不考虑能源的限制,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吕院士回答说:“如果不考虑能源的约束,其实我们与北京大学纳米技术中心,以及日本精密制造公司合作开展过前沿研究。有一个“纳米地衣”方案非常有前途。就是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结构的可自我复制的硅碳质机器,我们将它命名为‘息壤’。‘息壤’通过接受大功率集束微波能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提取砂石和空气中的碳硅元素进行自我复制。由于几何指数效应的影响,‘息壤’自我复制的速度非常惊人,如果能量供给充足的话,100个分布合理的‘息壤’种子理论上能在一个月之内覆盖全球。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调控集束微波能的供应来控制‘息壤’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范围。大量的‘息壤’可根据无线电指令相互组合连接形成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具有反射太阳辐射、吸收太阳辐射,或者加热大气、固碳等不同的功能。 并且可根据需要,在控制中心统一指挥下,在不同的结构中进行变换。我们计算过,只要在地球上南北极、沙漠、荒漠和关键区域覆盖约3000万平方公里的‘息壤’,就能对地球的气候形成充分的人工控制能力,可以说 ‘环球同此凉热’不再是梦想,极端灾害天气将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已开发出了‘息壤’的原型机,并且完成了0.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验证试验。遗憾的是布设这样的全球阵列,并维持其正常工作,需要的能量是现在人类每年生产能量的一万倍。因此技术的可行性与实际的可能性有巨大的差距。”
马院长点点头说:“今天大家的发言都非常有价值,总结来说人工控制天气和气候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问题的瓶颈集中在能源上。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能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可能就近在眼前了。大家要敢于有突破性的思维,对跨越式的技术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会议结束后,马院长特意把我留下来,询问江波等人新装置开发的进展情况。我说:“进度情况基本符合预期,原型机大概在三个月内能完成。不过由于使用了强放射性材料,在安全性、易用性和成本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我和江波计算过,如果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羲和2号’全寿命生产的能量成本大约是目前能源成本的千分之一。还不能完全满足吕院士“纳米地衣”方案的要求。”马院长听了很高兴,说:“这已经是个巨大的成绩了,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已经够用了。我相信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加紧工作吧,你们可以说肩负了全人类的希望。”
我点点头说:“夙夜不懈,全力以赴。不过我有非常紧急的事,想跟您请几天假,离开一段时间。”
马院长不禁愕然了。我把苏伦极端危险的处境告诉了他,并以坚定的语气说:“马院长,苏伦已经失去联系几天了,今天李院士的预测,让我心急如焚,我必须去救回苏伦,她比我的生命还重要!”
马院长露出为难的神情。我理解他的心情,补充说:“我有过丰富的雪暴天气救援经验,不会莽撞行事。即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江波的能力也足以完成这个工作。况且,救不回苏伦,我谈何拯救人类?”
既然话已说得这么明白了,马院长无奈地说:“你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以一人之身系天下安危。但情理上我又不能阻挡你,你好自为之吧,我给你携带一部最新的卫星电话,遇到危险时好跟外界联系,祝你成功。”
古司令曾经评价我“每临大事有静气”。但苏伦的安危让我还是出现了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就出发。尽管如此长期的职业习惯还是让我的头脑冷静下来,开始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我查看了苏伦被困位置区域的地形图。从北京到达那里的常规路线有两条,北线和西线,大概有6、7百公里的距离,但问题是都要经过地形起伏极大的区域,在大雪完全封盖的原野上,经验告诉我车辆和徒步过去都是不可能的。我的目光从苏伦的位置往东看,地形图上显示地势平缓,一直往东北方向延伸,经过一片开阔地带后,两边的山势收紧,最终经过一个垭口处,进入到广阔的草原地带。北京到达这一带尽管要绕行好几百公里,但从地形和灾情的情况看反而是最可行的。救援路线找到了!但同时我也被惊呆了,这个垭口位置我再熟悉不过了,陈庆之墓葬就在附近,这是我和苏伦初相识的地方,也是我驻防多年的区域,突然间我明白了一件事。
从地形图上看,苏伦的位置到这个垭口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三百多公里东西向的狭长河谷盆地,当地称之为“纳若川”,由于分别划归两省区,这个地名现在很少使用了,但军用地图上还保留了这个名字。纳若川南北两边的山势非常险峻很难通过,明月公主和陈庆之的墓葬分别扼守在狭长盆地的东西两端入口附近,实际上是分别守护着进入这片区域的两条咽喉通道。以我职业军人的眼光,这两处位置的确是守护纳若川的战略要地。当年明月和陈庆之遥相对望的距离成为今天我和苏伦之间生死救援的生命线。
路线确定了,我开始进行后勤工作的准备。首先是交通工具,通过马院长借到了极地研究所用于极地越野的四履带皮卡车,然后又找到了一辆雪地摩托和一幅雪橇,其他防冻燃料、食物、野营帐篷、随身装备等一天之内都准备齐全并全部装车完毕。与此同时抽空给所里和江波打电话安排了我离开期间的工作事宜。一切就绪后就立即准备出发。
临行前,我去古司令家跟贝贝告别。苏伦一连几天都没有消息了,灾区惨痛情形的消息也逐渐多起来,这让古司令一家都心急如焚。我进门时贝贝刚刚因为想念妈妈大哭了一场。听我说要去救妈妈,马上抄起自己的玩具枪和机甲勇士玩具,拖着我就要往外跑,好说歹说半天,在我一再保证会把妈妈平安接回来后,才眼泪旺旺地跟我道别。我蹲下身,爱怜地看着他哪张吹弹可破的小脸,心里说不出的难受,这孩子从出生以来一直是苏伦和我们大家的心肝宝贝,从来没有接触过生活中的任何艰辛和忧愁,原本以为他们这一代将有一个繁花似锦的未来,谁知道小小年纪却要承受与父母生离死别的考验。
我说:“贝贝,你是爸爸妈妈的小男子汉,一定要坚强起来。”
师母看着我们父子俩告别躲在一旁抹泪,古司令破天荒地送我到门口,我跟他握手道别时,本来想说一些托付的话,但想想还是不要搞得跟交代后事一样,说:“古司令,我过几天就回来,贝贝就麻烦你们了。”
古司令仍然是当初送我们出征时的严峻神情,点点头说:“你每次出征我都很放心,这次也不例外。”
当我走出院子后,蓉蓉追了出来,交给我我一部导航仪和一条登山索。她告诉我这部导航仪带有COSPAS/SARSAT(国际卫星搜救系统)信标机功能,能发出国际搜救组织全球统一标准的求救信号和位置信标,登山索是当年江波在雪山上救她时使用的,救过两人的命,送给我图个吉利。说着一边掏出一个从西藏带回来的藏天珠玛瑙吉祥手链给我套手腕上,一边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下来了。
我安慰她说:“蓉蓉,放心吧,你之奂哥比这危险得多的事都经历过,这次真算不了什么。”
开着借来的小货车出城到约定的地点拿到了雪地皮卡,这是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美国产四履带8缸大型雪地皮卡车,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台,曾经陪考察队征战过南极,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我把携带的所有的东西都卸到了后面的货厢中绑扎妥当,经过简短的适应后就出发了。一路上几乎看不到车辆,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四周,履带压过路上冻成冰壳的积雪嘎吱嘎吱作响。还没出北京地界,手机响起了。
电话是刘斌打来的,他说:“头,你向2点钟方向看,我就在你的右前方。”
果然看见路边的空地上停着一辆大切诺基越野。穿戴严实的刘斌在一旁向我招手,示意我开过去。我很诧异,他怎么知道我会走这条路。这是往东的方向,与苏伦的位置是南辕北辙。车停稳后,刘斌上到车的副驾位置,兴奋地说:“头,一看到这么拉风的雪地皮卡就知道是你。你真是制定行军路线的大行家啊,我猜你一定会走这条道。”
“为什么?”我不动声色地问道。刘斌说出的理由和我想的如出一辙。我又问道:“所里是不是有什么急事让你到这里来截道?”
“不是,我想跟你一起去走一趟。”刘斌回答说。
他说得很轻松,不过我急眼了说:“你这不是瞎胡闹吗?这是我自己的私事,从任何角度说,我都不能让你跟着去冒险。”
刘斌跟我争辩道:“这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私事,按照国家保密委员会的要求,你现在是重点保卫对象,我对你的安全负有责任。另外,你也知道我曾经是‘雪狼营’成员,接受过极地环境的生存训练。”
我最初从档案里已经了解过刘斌过去的经历,而且也知道“雪狼营”是我军为极地环境作战准备的一支特种小分队,刘斌的经历让我刮目相看。他接着说:“你虽然战斗经验丰富,但对付眼下这种极地环境还是个业余选手,我查看过路线,到达苏伦老师的位置至少有200多公里的徒步距离,这样严酷的天气下你不但救不出苏伦老师,自己也有去无回,你不会忍心让贝贝从小就失去父母吧?”
刘斌的话说服了我。我说:“好吧,我过去带的团叫‘老虎团’,现在加进来一匹狼,真成了虎狼之师了。”
刘斌见我同意了,就开始检查我的装备情况,清点完毕后,比较满意,他用钦佩的口气说:“你是我见过的最专业的业余选手。只是装车次序和绳结方式需要调整。”
说着,刘斌开始将自己携带的物品转移过来,并对所有装车货物进行了重新的调整,我看见他分拣出一部分货物放在了雪地摩托车相连的拖斗内,将拖斗叠放到雪地摩托上绑扎在一起。然后一起安放在车厢上部,并用一种我从没见过的绳结方式捆绑固定在车厢内,最后从自己的车里取出一顶特殊帐篷换下了我携带的帐篷,并拿出一大包蜡烛放进了雪地摩托的储物箱中。
他看着我露出奇怪的眼神,笑笑说:“这可是救命的东西,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经过一番折腾后,我们开始重新上路,往东出了北京地界后,再开始转头向北,路况开始严峻起来,发现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考验接踵而至。
出了北京后,积雪明显加厚,气温也下降了很多。积雪实在太深了,不时还需要停车下来清理,行车的速度只能已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爬行。北行了四百多公里后,路上已见不到任何的其他车辆,手机信号早已完全中断,我用卫星电话跟苏伦的领导和古司令家联系了一下,又两天过去了苏伦还是没有消息。我拼命压制自己不要往最坏的方向去想,但眼前不时出现的惨况还是让我不断分神,好几次都将车开离了车道,靠导航仪的指引才找回道路上来。
路上看见不少弃置的车辆,我和刘斌都明白,这些弃车逃命的人多半都难逃厄运,但留在车上也是死路一条,想想真让人难受。即便侥幸找到避难点也支撑不了多久,我们在路边一处废弃厂房附近发现一辆空无一人的长途大巴,厂房内一堆燃尽的灰烬旁倒伏着一群衣衫单薄的乘客,一位年轻的母亲还紧紧地搂着年幼的孩子,场面让人不忍目睹。灾难降临得太仓促了,路上的人成为最孤立无援的牺牲者。路边的村镇被几米厚的积雪笼盖寂静无声,偶尔闪过的人影如同鬼魅一般。凌厉的寒风卷起的雪霰搅得四周雾茫茫的一片,不时还看到有刚烧抢过的痕迹,看来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社会秩序还没有效的恢复,我和刘斌不由得提高了警惕。
再往前行就完全分不清道路了,好在已进入起伏平缓的草原地带,履带皮卡车的优势显现出来,辨明大致方向后,选择风口附近积雪较薄的路艰难地往前行进。为节省体力,一开始我还和刘斌轮流驾驶车辆,他在雪地娴熟的驾驶本领让我佩服不已,皮卡一次也没有陷入积满深雪的沟壑和陷坑中,仿佛他有特殊的能力能看清积雪以下的路面。后来就完全交给他驾驶了。
两天后,按照导航仪的显示,我们已接近进入纳若川的垭口位置,但现在四周被白雪所笼罩,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参照物,尽管曾经这一带的地形地貌我闭着眼睛也不会弄错,但我知道这一带沟壑纵横,在积雪的覆盖下到处是陷阱,完全依靠导航仪是非常危险的,稍不小心就有车翻人陷的危险。我努力辨明方位,从山势的起伏的形状中找到了进入垭口的道路。
顺利通过垭口后,眼前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苏伦就在纳若川的那一头,看到了希望,我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下。路过陈庆之墓葬时稍事休息了一下。多年前这里已经建立起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馆,博物馆里早已空无一人,门口伫立着一尊陈庆之将军立马远眺的雕塑。雕塑是由一块巨大砂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整体设计得气势非凡,这是当初由苏伦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定的。记得当时我对材质的颜色提出了异议,认为既然是白袍将军就应该选用汉白玉类的材质才合适。
苏伦解释说:“白色是阳光的颜色,炽热的白光经过折射又呈现出红色,代表热情和力量。而汉白玉是一种柔和清冷的白,那是属于明月公主的色调。我一直有一种感觉,陈庆之将军是太阳神的化身,代表力量,有气吞山河,雷霆万钧之势。而明月公主是月亮女神,代表和谐包容,有化育万邦的柔和。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和阳两种力量的化身。”
雕塑完成后果然效果奇佳,让人过目不忘,成为白袍将军的经典形象。我不由得暗暗叹服苏伦神奇般感悟力和超人的艺术眼光。
我指着雕像对刘斌说:“这位陈庆之将军是南北朝时期的军神,按家谱记载还是我们宜兴陈氏的三世祖。”
接着我把陈庆之和明月公主的事迹,我们夫妇俩和他们之间的渊源关系等统统告诉了刘斌,然后说:“白袍将军与明月公主遥相守望,庇护着这片世外桃源和逃避战乱的各族人众。你看,雕像远眺的方向就是明月公主所在的地方。苏伦这次就是为把他们的历史事迹发掘出来,才去到那里,让自己陷入危险的。”
刘斌听后大受感动,点了三颗烟供在雕像前,祷祝说:“吉人自有天相,苏伦老师的一番苦心想来白袍将军和明月公主都能体察,你们是这方土地的守护神,一定能保佑苏伦老师平安归来。”
接下去的路更加困难,进入了这次灾害的核心区域。整个原野好像亘古以来未曾有人踏足的冰冻星球,居民点全都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和冰盖,大地已经完全看不出人为的痕迹。只有出露一小截的电线竿提示道路和居民点的位置。为了防止车辆陷入冰雪中,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一边探路一边前行,但是仍然屡次陷进积雪中,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脱困出来。三天才行进了一百公里,我俩差不多快精疲力竭了。好在车况很好没有出过任何问题,燃油也很充足。
刘斌找到一条迎风面的背斜地带,风已经把大部分雪吹开了,剩下的都已冻成了冰盖,履带车行进速度加快了。突然,“喀喇”一声冰层断裂的声音,车身一震直往下滑落,“坏了”,还没容我们反应过来,车辆滑落了几步的距离,又晃晃悠悠停住了。往车外望去,一侧已经悬空,我和刘斌小心翼翼地从另外一侧离开了驾驶室。刺骨的寒风卷起的雪雾立刻迎面扑来,一下我们都睁不开眼。
一会儿适应以后,才发现我们一直是沿着一条窄窄的十来米深的沟在行进,两旁的植被被冰雪覆盖,完全遮挡住了沟壑的位置。半边履带压上去,冰雪的穹盖支撑不住塌了下去。万幸的是一棵小碗粗的树档了一下,把我们挽救回来。饶是如此车身的三分之一已悬空,树干在车身的压力下嘎吱作响,车辆在大风的吹拂下更是摇摇欲坠。凭二人之力无论如何是救不回来了。我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抢救车上的物资。我和刘斌死命地抓住皮卡车货车厢两侧控制住下坠之势。稳定下来后,刘斌试试松开了手,叮嘱我坚持一会,自己过去将货车厢后门的金属环扣扳松开放倒后门,然后一手抓住车上雪地摩托后面的拉手,一手抓住固定绳索的一端,用力一拉,所有绳扣一瞬间都打开了,雪地摩托与皮卡车脱离了连接,刘斌特殊的结绳方式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我小心翼翼地过去抓住了雪地摩托另一边的拉手,“一二三”两人一使力,将雪地摩托连同绑扎在一起的货物拖斗拽了下来。皮卡车失去了力量平衡,一下就滑落跌下了深沟,发出轰隆一声巨响。
“侥幸。”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万幸的是装备还都齐全。两人一道解开绳索,清点好物资。休息片刻后,刘斌驾驶雪地摩托,我坐在后面,又出发了。轻车简从反而前进的速度加快了。刘斌又显示出了极好的冰上驾驶能力,他告诉我识别冰雪路面的诀窍,但我看了半天除了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出来,
我摇摇头说:“太深奥了,到了冰雪地面上我还是自叹不如啊。”
刘斌开心地说:“你虽是百兽之王,不过到这儿还是雪地狼的天下啊。”
天渐渐暗下来了,黑暗中在雪原上行进是非常危险的。刘斌找了一处背风的向斜地带,就在冰雪地面上安营扎寨。帐篷是刘斌带来的,结构与常见野营帐篷的都不一样,整个帐篷成锥形,分里外两层。内部空间比较宽敞,两人在里面也不嫌拥挤。忙活完了后我们烧开了雪水,补充了一些高能食物。
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帐篷外已是寒风呼啸,气温降得更低了,取暖的汽灯已随皮卡车跌落深沟,帐篷里如同冰窖一般,我暗暗发愁这怎么睡觉啊。刘斌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支蜡烛点上了。并向我解释,说这是跟爱斯基摩人学习的生存智慧,在北极地区野外露营时,他们使用特制的双层驯鹿皮帐篷,由于隔热性能良好,在帐篷中用一根蜡烛燃烧的热量就能提升并保持帐篷内温度。这顶帐篷是他们部队仿造爱斯基摩人的方法研制出来的装备,隔热性能优异,防火并且透气。过了一会,帐篷内果然如刘斌所说温度如春了,与帐篷外的严酷冰原俨然是两个世界。
我摇头苦笑着说:“号称要引领人类新能源革命的人,现在却要依靠这样原始的方式取暖。古老的智慧也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啊。”
我们夜伏昼出,雪地摩托在冰天雪地中迤逦而行,避过了无数的暗沟冰窟,三天后导航仪显示离苏伦的位置还有五十多公里。通过卫星电话联系家里后,仍然没有苏伦一行人的任何消息。刘斌驾驶的雪地摩托飞驰,按照速度估算明天就能到达了,尽管越来越近,但我心中却越来越胆怯,最坏的念头让我不敢想下去。突然间,感觉自己身体高高地腾空而起,重重地摔了出去,多年训练的本能让我在落地的瞬间做出了保护动作,顺势在雪地里滚了出去,饶是如此也摔倒七荤八素。原来刘斌这几天开得太顺了。速度放得太快,没有留意到前面浅浅的雪下藏着巨大的玛尼堆。雪地摩托直接撞上了上面的一块巨石。
我站起来环顾四周,发现刘斌趟在不远的地方呻吟。我赶忙跑上前去查看刘斌的伤情,身上其他部位都无大恙,但是脚腕部位骨折了。尽管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伤情,但在这冰天雪地中却是致命的。我立即找来急救包给刘斌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包扎,并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雪地摩托已经彻底损坏了,我帮助刘斌躺在雪地摩托后面的拖斗中,然后将四散一地的物资收集起来,挑选出最要紧的物品堆放到刘斌周围,其余带不了只好统统丢弃了。收拾停当后,我登上了雪橇,开始牵拉着拖斗艰难地在冰雪地面上滑行。天空阴沉下来,挂起了刺骨的“白毛风”让我前行更加困难,很快就体力透支。我只好找了个避风的地方搭起来帐篷,在温暖的帐篷内,我查看了刘斌的伤情,由于处理及时方法得当,没有出现明显恶化的迹象。
休息一夜后,我又拖着载有刘斌的拖斗继续前行,经过一天的拼搏只行进了不到7公里的距离。第三天成绩更差只前行了5公里,身体负荷已超过了极限。刘斌的状态却越来越差,出现了发烧的症状,整个下午都处于昏昏沉沉中。我知道再不及时处理,刘斌可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晚上在帐篷里喂他喝点热水后,刘斌清醒了会,低声说:“头,这么拖下去咱俩都得报销在这里。明天你把我留在这里等待救援吧,我不能拖累你。”
我安慰他不要胡思乱想,我会想办法把他带出去。现在将他留在这里必死无疑,但再这么拖延下去确实两人都将陷入绝境。通过卫星信标机和卫星电话求援的方案?也被我否定了,此地离周围任何前进基地都超出了直升机的飞行距离,何况天气状态根本不能允许飞行和起降。此地离苏伦只有四十公里的路,平时步行也只要半天的距离,此刻却象天堑一样似乎永远跨越不过去了。陈庆之等人当年在颍水旁边十二万分不甘的心情让我有了切身的体会。
绝境中反倒让我清醒起来,几天来因极度疲劳而麻木的大脑开始活动开了。一个念头从我心中闪过,忙打开导航仪,太好了,一个熟悉的地名映入眼中:“高亭台”,这里处在山西和内蒙的省界,是我原来驻防区域的最南端,离此地往西北约1公里多的地方有一个团部驻地,现在的团长正是跟随我多年的于春霆,那是一起在特战队中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事不宜迟,我在帐篷内点上两根蜡烛,并在帐篷顶上系上了LED信号灯后,借助清冷的月光辨明方位,留下昏睡中的刘斌,向西北方向滑行而去。跌跌撞撞1个小时候后我停了下来,团部驻地应该就在附近了,可是白茫茫的一片去哪里找那?我打开了求救的频闪信号灯,拿出一支准备好的口哨,开始三长一短地用力吹起来,这是我们特战队的紧急求救信号,尖利的哨音立刻划破夜空。
一会功夫左边一百多米外的地方有了反应,跑出来十来个人,有人说话的声音传来:“团长,人在那边。”一行人朝我奔过来,为首的正是于春霆团长。
他们快到跟前的时候我叫了一声:“春霆,是我。”我一副鬼魅般的摸样让他们都惊呆了,不过还是从声音中认出了我。
“师长,你怎么会在这里?”春霆惊讶地问。其他几位也是熟悉的老部下,一下都围了上来。我简略把情况说了一遍,他们几个听说苏伦老师被困在几十公里外生死未卜,都急眼了,马上张罗着要去救人。我忙说:“那边还有位兄弟需要紧急救援,救援苏伦的方案商量好了再行动吧。
去接刘斌的路上,春霆心情沉痛地告诉我,这场灾害实在远远超出了预料。当时部队正在野外训练,幸亏收拢得及时,只出现了少量伤亡,但所有机械车辆由于超出了设计的最低工作温度,再加上没有储备足够的防冻油料,基本不能动窝了。刚开始几个星期部队按照上级要求执行救援命令,但过程中出现了重大伤亡,不仅无法完成救援任务,部队自身反而陷入了重大危险中,按照上级命令,处在极重灾区内的驻军全部由组织救援转入就近避难等待救援。苏伦所在区域,由于是山西的地界,不属于他们辖区范围,情况了解不多,但据说比这边还严重。
回到团部,军医给刘斌进行了紧急处理,脱离了危险。春霆和我商量好救援方案,一边上报上级批准,一边开始准备行动了。机械师用点火烤的原始方式折腾半天发动了两辆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和一辆工程车辆,全部加上仅存的紧急备用防冻柴油,春霆派出一个工兵排开路,由团参谋长带队随我连夜出发。
出发前春霆抱歉地说:“师长,春霆职责所限,不能随同前往,救回苏伦老师后我一定当面赔罪。当年你们婚礼上我们大家被她灌醉的场子还没找回来那,灾害过了后我们一定要跟她再比试比试。”我点点头,自家兄弟还有什么好说的那。
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我们硬是在十多米深的积雪中挖出了一条几十公里的雪墙路段。第二天下午终于突进到苏伦所在的小学,大雪几乎完全覆盖了整个学校,好不容易找到入口,我抢上前去,进入学校大门, 目睹的情况让我差点窒息过去。
映入眼帘的是地狱般的情景,操场上尸骸枕籍,有的尸体还明显有切割的痕迹。“人相食”,可怕的念头冒出脑海,我全身都象掉入了冰窖一般。我强撑着自己进入到学校体育馆的大门,里面是一座宽阔的大厅,已空无一人,地面上一片狼藉,燃烧的灰烬、拆得七零八落的设施、打斗的痕迹、血迹、排泄物,甚至烧焦的残肢,整个大厅污秽不堪,让人作呕。绝望的心情笼罩了我,差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突然耳边听到一阵争吵的声音,“滚出去!不然我开枪了。”是苏伦的声音!我发狂似地循着声音的方向跑去,经过一个连接的回廊,发现声音是从里面学校图书馆内传出来的。我一个箭步冲了进去,看见朝思暮想的苏伦正拿着一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05-2式自动步枪,脸色苍白而坚定,身后站着七八个抄着凳子棒球棍的年轻人,与二十几个行尸走肉般的大汉在入口处对峙,外面这帮凶神恶煞的家伙都拿着刀斧铁锨,眼看就要往苏伦身上招呼,情况万分危急。我抄过身边卫兵的枪,拉开枪栓,打开保险一气呵成,朝天“砰”地开了一枪。大喝一声“不许动”。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所有人惊呆了,我喝令这帮人退后并扔下武器,一个还想顽抗的家伙被我一枪托砸倒在地,其余的人在武器和我气势的威逼下,乖乖地照办了,我让士兵们把他们全押到旁边的房间中看管了起来。
苏伦在绝望中看到我从天而降,再也支持不住了,摇摇晃晃倒了下来,晕倒在我的怀里。我抱着苏伦进到了他们避难的图书馆里,楼道口和窗户边还守着好几个拿着木棒的人,他们都是苏伦考古队的同事,大家面对危急的情况本来已不知所措,看着我和士兵们进来才松了口气。跟着他们上到二楼大厅里,我惊讶地看到地上挤坐着上百个七、八、十来岁的孩子,大都被吓得瑟瑟发抖,甚至有的都哭不出来了。
我看了看孩子们的情况,尽管还未从恐慌中恢复过来,但看着身体状态都还算正常。于是立即开始布置把这里的人都通过装甲运兵车转移到团部附近的安全地方。经过一天的忙碌,转移安置工作都安排妥当了。带队的团参谋长问我,隔壁房间关押的十几个人怎么办。我厌恶地摆摆手说,统统留这儿,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这时候,苏伦已经清醒过来,拉着我的手说:“不,把他们都带上。”
回到团部,春霆腾出了房间,并让军医给苏伦做了检查,除了血压偏低、营养不良症状外并无大恙,让我放心下来。苏伦整夜都昏昏沉沉地睡着,但抓住我的手一直不敢松开,稍有动静就醒来,真是一夕数惊。我也疲惫到了极点,靠在床边的沙发上迷迷糊糊睡着了。直到第二天下午,苏伦和我同时醒过来,对望半天都有一种劫后余生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感觉,苏伦依偎着我眼泪扑簌扑簌掉了下来。
苏伦拿起卫星电话要跟贝贝通话。我昨天晚上已经把大概情况给古司令通报了,几天来我和苏伦都没有消息让他们一家焦急万分,听到我们都很安全的消息高兴极了。当时已经睡下的贝贝听到动静也冲出来跟我说了几句,他懂事地同意明天再跟妈妈通话。现在苏伦的电话接通时,贝贝已经在电话机旁守了大半天了,苏伦的声音响起后,贝贝在那头“妈妈”还没叫出口就哇哇大哭起来,苏伦也泣不成声。
心神稳定后,苏伦断断续续向我讲述了她这两个月来的经历,
寒潮来临时,苏伦正在考古队的驻地连夜清理出土文物,所以发现情况变化比较及时,立即布置大家对发掘现场进行了封闭保护,安排妥当后暴风雪就降临了,拼命往驻地撤退时,已经刮起了可怕的“白毛风”, 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差点迷了路酿成全军覆没的悲剧。
最初几天,考古队困守在驻地,好在物质准备充分,通信联络还没有中断,考古队的人包括苏伦都对将要面的极端灾害毫无思想准备。有的人还把眼前的罕见的天气现象当成难得的奇观来欣赏。
接下来的形势发展让大家都觉察到了不一样的气氛,天气并没有象往常那样雪过天晴,气温回升,反而气温持续下降,暴风雪没有停歇的意思。考古队临时驻地差不多都要被积雪淹没了,要不是不时安排人清除连门都出不去了。在暴风雪的间歇,考古队二十多个人按照当地政府的安排,带着储备物资全部迁往附近的一所小学避难。
这所小学是周围数个村镇的中心小学,设施设备非常完善,也是当地规划建设的应急避难点。苏伦她们转移进去时,已收容了好几百周围村镇的灾民。有些人还是苏伦她们考古队临时雇来帮助清理外围现场的村民,前几天大家还在一起工作,看见考古队过来都非常热情友好,还主动帮忙搬运物资,帮助在体育馆内张罗安身之地。
苏伦告诉我说,刚搬进去时,避难所内秩序井然。由于事先就储备有应急物资,而且前几天政府派人冒着危险抢运来一批救灾物资。因此人心稳定,安安稳稳地等待灾害过去。但极端恶劣的天气持续不断,温度还在继续下降,这时候谣言四起,人们恐惧日益增加,加上长期拥挤在狭小空间互相之间的摩擦开始多起来。这时候又与外界联系基本中断了。对物资储备不足的恐慌开始浮现,现场的灾民们按照不同的地域和亲疏关系分成几个派别,对每日物资发放分配的意见不一,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主持避难点工作的副镇长在协调不了的情况下,只好让各自派出代表执行和监督物资发放工作。而那些被困在学校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孩子们在强势的灾民面前受尽了欺负。
苏伦和学校的校长这时候开始感觉到形势不对了,他们一起与现场负责的副镇长商量,决定将旁边的图书馆打开开辟新的避难场所,把滞留在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集中进行安置,由苏伦统一负责。同时苏伦以文物保护的名义要求考古队人员和考古队携带的物资也一起搬进去。对腾空地方其他灾民们都没有意见,但在物资分配上,那些灾民的代表们以孩子们消耗少等等理由克扣了应得的三分之一。苏伦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忍气吞声地答应了。
苏伦搬进图书馆后,立即召集考古队队员和留守的老师们布置了安全防护措施,规定了每人的职责分工,并制定了保守的物资消耗计划,做好了长期困守的准备。考古队原来因为保护出土文物需要,当地公安部门特意批准配备了一支枪,现场其他人都没有摆弄枪支的经验,只有苏伦在部队的时候随我练过几天枪法,所以现场人员决定由她来保管,这就是苏伦手中步枪的由来。也成为他们危急时刻救命的稻草。
又过了两个星期,图书馆外的秩序已完全乱套了,储备物资被哄抢一空,前去制止的副镇长混乱中被人打死,校长被打成重伤后悲惨地死去。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则加入了各自亲属的阵营,避难点完全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这时候,苏伦的卫星电话也耗尽了电源,彻底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为抢夺宝贵的生存物资,派系之间的争斗仍然无休无止,打斗抢掠甚至杀戮屡屡发生,到最后甚至发展到派系内部的争斗残杀。生存的本能和原始的兽性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后来居然发生了“人相食”这样无法想象的惨剧。事后清点,留在外面的人最后十不存一,只有几十个身强力壮狡诈残忍之辈存活下来。社会体系崩溃的恶果触目惊心。
苏伦说,幸亏他们带着的枪,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苏伦硬是闭着眼睛撂倒一个硬要冲进来的家伙,这时候其他人才知道这个外表文弱的女人不是吃素的,暂时不敢对图书馆轻举妄动。苏伦他们也加强了戒备,时刻提防外面野兽般人群的袭击,一天天地苦熬时日。苏伦说:“外面的人越来越疯狂,每天都在寻找突破口,我们日夜戒备,但还是防不胜防,一个调皮的小孩晚上溜出去上厕所时被掠走,竟然被,被……”苏伦已说不下去了
我拳头“砰”砸在桌子上愤怒地说:“这帮野兽都该下地狱,多余救他们回来,一定要让他们上法庭接受严惩。”
苏伦摇摇头说:“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法庭,而是心理治疗。”顿了顿说:“这次考古的收获,明月公主让我对人类文明对社会对人性有了不一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