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家两代人教育理念的比较 -- 捣蛋鬼狐狸

共:💬224 🌺1008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再发一言

教育应该分两种,必修的教育和业余爱好的教育,LZ致命伤把两者混为一谈。

以LZ为代表的观点,学画画应该只画光屁股美女,这是符合学生人性,充分鼓励创造力和想象空间的教学。画光屁股老头则是摧残学生。

语文101的教学,应该以培养记者作家语文教师做标准,不能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成为记者作家语文教师,而降低语文101的教学标准。数学101也是同样道理。

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发展,打基础的过程注定越来越艰苦。独立思考想象力创造力不应该过分强调,脑子里面没有足够的材料,如何能够独立思维,那些概念真那么管用,数学物理两千年前就应该搞完,那时候很没有条条框框。

艰苦的学习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用途,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潜力和目标,在什么方向应该继续还是放弃。这方面中国学生也比美国学生强,美国学生转专业,休学,瞎折腾,很普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不了解自己。

通宝推:洗心,三笑,随性自在,
家园 理解式学习和题海式学习

我自认为属于你说的“花时间理解数学和物理的实质并辅之以数量不很多但有代表性的精选的习题”的人。所谓

而追求理解实质 所遇到的瓶颈 则像是某种让人有勇气有毅力有决心也使不上但却能把人逼疯的东西。

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你的基础知识不够全面,或者说你对学习该理论有关的其它理论的实质还不够理解。这种瓶颈的解决不过是,耐心地继续按照理解实质的路走下去,终有一天会水到渠成。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难懂得,题海式学习和理解式学习在学习效率上是一个直线和指数曲线的关系,如图

(skydrive图)

[IMGA]https://c7yiag.bn1.livefilestore.com/y2pendqzgDn10o_EcTWKsdtrq9HcWut_s3XTi1QEYM1guI1z3az7K_gQ5otqwTJmBBoeUB0PyWAwDEuMG4zryUQbfmPn5VqInE8e5IeIXayeUs/20130615 理解式学习和题海式学习效率曲线图.png?psid=1[/IMGA]

(新浪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唯一的问题是那个时间点x在哪里?

如果以一个周,一个月,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为时间点,可能题海式学习效率(仅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可能超过理解式学习。但是只要足够长,比如两年、三年,那么后者会远远超过前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远远把前者甩到后面。

但是,太多的人是如此短视,他们无法拒绝短期成绩提高的诱惑,即使完全明白理解式学习的效益更大,但是仍然采用了题海式学习的行为方式。学生如此,家长如此,老师和校长自然也只能如此。偶尔有个别老师想尝试理解式教学/学习,但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比如一个学期或者学年,整个班级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最后老师或者校长也只能屈从于家长的压力改弦更张。

以我的感受,从题海式学习转变为理解式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能否把眼光放长远,为了长远的利益放弃眼前的诱惑。很遗憾,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只有极少数人,或者天生具有主动的偏执性的求真知的性格或者被动地需要独立面对解决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压力,发现理解式学习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从而走上理解式学习的道路。

看似容易的抉择,绝大部分人却选择眼前利益还有一个原因是:个体在绝大多数领域并不需要成为专家,只能做到浅尝则止;真正需要自己发挥成为专家,或者哪怕是相对专业的情况是很少的;因此在那些相对非专业的领域采取了那种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式。但是题海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完全错误的。题海战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不如认认真真地把这本专业书籍的基本结论和推理过程,反复看几遍、十几遍或者几十遍,再加上少量的习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这些过程唯一的目的就是加深理解,没有其它。尽管这样做可能在短期内的成绩不太理想!可是成绩和本事比起来,算什么呢!

至于楼下部分网友指出的情况,对某种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有不断深入的过程:小学、中学、大学对某种理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前期理解所基于的基础,从后期更深层次来看,并不是真正的基础,更准确地说前期的理论基础是后期理论基础的特例或者逻辑推理出的定理、结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理解式学习的正确,反倒是进一步体现了理解式学习的高效:你只有通过理解式学习,首先掌握浅层次理论的原理(公理)、定理,以及浅层次原理到定理的逻辑过程,才有利于你进一步在深层次重新构建整个知识体系。前期的知识体系是深层次学习的重要基础,而理解式学习的方法又是深层次学习能够成为实现的不二法门。

我始终无法理解题海式学习有什么好处,看着身边很多聪明的人这样做,只能很无奈。其实不止学习,人生中有多少事不是短期利益替代了长期选择,芸芸众生如此,国家大事不也一样吗?更何况有些人把美国教学中师生们普遍的偷懒都美化成高等教育理念,真是不知该说啥好!

山姆当然可以不题海,但是努力学习有什么能替代?

关键词(Tags): #学习方法#杂谈通宝推:乾道学派,咪铛,捣蛋鬼狐狸,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数学物理的实质-

数学,物理,及其他任何学科都是从人类试图认识世界开始。 以物理为例,物理实际上从研究物体的运动开始的。 然后再把这些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发明概念,推导公式实在是顺水推舟的事。 实际上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一个大问题化成若干小问题各个击破的顺理成章的事。 概念的产生是很有“道理”的,这个产生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反复强调的。 而我们的教学,一上来就做抽象的受力分析,而淡化甚至不讲为什么要把有体积的物体看成一个作用点。

学习数学物理遵循这一实质的顺序才是合适的。

1. 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做基础,(而玩--是积累感性认识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2. 学习了概念,学习公式。

3. 然后必须知道如何解释物理现象,应用到现实当中去。

比如力矩是研究物体旋转的理论。 人类用杠杆的历史悠久,估计是在开发力矩这一概念之前的事了。 开发了力矩的概念以后,应用到各种机械当中,比如汽车扭矩,和用来帮助飞机把握平衡的应用上。 学习物理应该先有这些感性认识和定性的认识做基础,才来谈公式。 公式,只不过是用来理解感性认识,和应用到实际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物理的核心。

还有一点物理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是实验科学。 几乎所有的理论是从实际测量与观察得出来的。 所以美国人用Excel来举例子琢磨数字中间的规律,研究问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中国人往往看不起这样的。 我猜想力矩平衡的公式,是先有人得出定性的猜想,然后测量臂长,力的关系用数据得出来的“定律”,然后才有微积分推出来的的“深奥理论”。 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实验只不过是课本与考试的附属,而不是物理的核心。 如果实验数据不符合理论,那一定要“凑”到跟理论一样。 为什么实验会是课本与考试的附属? 因为它无法被考试,无法帮助升学。

中国人学数学物理学得快,深,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不用在第一和第三两项最耗时间,而最为基础而实用的学习任务上花时间。 我们所学的物理,或者应试的物理,忽略第一项的感情基础,不顾第三的终极目的,只剩下第二项的“核心”,“骨头”,既无趣,也学不到实质,只是学会了套路应付考试特别有用,或者拿来讨论哲学问题。

我在这里不是贬低象牙塔中研究终极理论的人。 实际上我本人也更倾向于象牙塔。 但是对大多数人类说,学习的过程与人类开发和引用概念的顺序一致是比较合适的。

最核心的问题,很可能有人不认同我对数学物理本质和学习方法的理解。 那应该听谁的? 应该听来学习数学物理的本人的意见。 不同的人学习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如果某人认为只对概念与公式感兴趣,那他就集中学习概念与公式; 如果有人只有对物质世界有了足够的观察,足够的感性认识, 才能掌握概念,那他就不应该先看课本。 当然,你不可能在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人的倾向与学习态度是会随时间,境遇,及见识改变的,那他就应该按照在当时的倾向与态度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这些都是填鸭做不到的。

当然也有人根本就没有数学物理的头脑,而只喜欢看小说,那他就应该看小说。 如果只喜欢打球,就应该专心打球,去夺取冠军。 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么执着的,他们学习科目的分布,需要用他们的内心与市场的平衡来调节。

通宝推:乾道学派,
家园 我从来没有批评过中国课本里没有Heuristic的例子。

虽然我确实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缺少感性认识(不是说完全没有)。

是你偏离了我们讨论的思路。

我们的讨论是从我问力矩本质开始的。 你说这就象用初等数学理解微积分一样“不切实际”。 我说可以用类似面积来比喻积分一样的例子来理解力矩。 然后你在这一回帖说出了你如何对中学生解释力矩--这些课本里是没有的,而且在你以前的帖子里早已承认课本里对力矩这一概念解释不清。 不信,请回去看看我们讨论的经过。

家园 内心所需和环境要求和生存技能等等是一回事吗

内心所需的满足是快乐的基础,没有生存的技能何来想满足内心所需就满足啊?这那里跟那里啊,听来听去总有感觉你在说何不食肉糜!

家园 我没有说过不考虑生存吧?

没有生存确实就无法满足内心所需,但是没有内心的满足,活着就没有意义。

事实上原贴里谈教育的目的第一条就说培养实际的生活能力。只不过我说的实际的生活能力跟填鸭的人所说的能力不一样罢了。填鸭是为了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吧?只有上了大学或者上了好大学才能解决生计问题吗?那中国人得有多少人饿死?

我说填鸭不考虑内心所需,填鸭与照顾孩子内心是矛盾的。填鸭的人请问问自己吧,有没有考虑? 不用告诉我,自己对自己诚实就可以了。

如果你说不用考虑内心所需,那我们就没有必要讨论了。--价值观完全的不一样。

另外,我并不觉得填鸭能对生存有多大帮助。 这一点跟你讲理又得长篇大论,就省了。 只跟你说一个例子,我家在国内有个亲戚的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在学校里被填的痛苦不堪。 结果听了我们的话,下了决心,made the leap, 干脆不念了,直接找事情做,现在活得生龙活虎,生存问题不比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难解决吧?

家园 你最后这句话,就是大家常说的“蒙”吧
家园 昧国人仅仅是中小学松一点大学以及研究生应该比中国勤奋很多

所以不能认为昧国人偷懒,显然大学阶段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的勤奋才最重要。

所以我一点都不认为中国人更勤奋。

勤奋当然是必须的重要的,但是应该在什么时间,在哪些课程上勤奋?

在大学里我也很想勤奋,但是身心交瘁,感觉根本不可能记住一个单词一个公式的那种,还好每次都能够考60多分。

而我当年在初中高中的时候是很勤奋,初中的时候为了争名次,每天傍晚在操场上背诵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甚至是词语解释等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高中则是一边吃药一边做着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化学题,包括解析几何的题目等等,结果高考一考完,我就命令自己必须把化学给全部忘记掉。

该勤奋的时候勤奋不起来,初中高中为了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课程耗费大量的精力,所以我的中学对我而言实在是一场大悲剧。

家园 关于这个

在不长的时间内 掌握运用自己不完全理解但本身并不十分复杂的知识体系的能力。除了通常所说的记忆,效率,逻辑思维,阅读理解,直观想象等方面的素质,这还要求良好的全局判断力
长寿兄能不能展开说说?

比如如何有目标的培养这种能力?

女儿今年升初中。小学阶段学的很轻松,除了家庭作业没有任何的额外努力,也没有参加任何的所谓兴趣班,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在读书和看电影上了。资质一般,学习积极性一般,不过我对她也没有很高的要求,接受高等教育,扎扎实实的学一项技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

现在她的家庭作业大约半小时到一小时完成,精力比较集中。我主要是考虑初中课程增加,现在初一学生的家庭作业比较优秀的学生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来完成,怕她一下子接受不了,最近谈了几次,最后感觉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提高效率。但是如何提高效率,我这个不爱学习的人可真是没谱啊。

敬请指点。

通宝推:空格,
家园 我听说过勤奋的方法很重要,没听说过勤奋的时段很重要

很显然什么时候勤奋都比不勤奋好得多,只要大学时勤奋就可以的说法基本上属于白日梦。牛顿的例子,只能说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算晚,但绝不是说只要大学努力就可以。

美国人上大学或者研究生就能勤奋,还比中国人勤奋。这种话说给美国人,他能不害臊吗?或者你说的大清国时候的事?

至于您自己的例子,只能说明您是错误的勤奋方法——不懂得分清主次、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只会死记硬背、不懂理解式学习的受害者。

关键词(Tags): #杂谈
家园 同样关注这个问题,宝推一下。
家园 这句话印象太深,完全对,起码按照高中那个标准,绝对没错。

最顶尖的学生最突出的能力可能是 在不长的时间内 掌握运用自己不完全理解但本身并不十分复杂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如果一个高中生不具备这个能力,基本上就别想去搞竞赛之类的了,高中不会给你那么多空闲,去思考物理和数学的本质。而且本身教高中的老师,也没那个本事,否则他们就不会教高中了。

家园 这些能力恐怕不是师长培养出来的 而是一个人自己在长期

自学中锻炼出来的。如果要说具体的建议的话 我的建议是 在老师讲课讲到某一节前很久(至少两个月前) 就要自学这一节。最好等老师讲到这里时 这已经是你第三遍第四遍接触这东西。另外要形成好的判断力和把握全局能力 难免在某阶段要经历尝试-失败走弯路-再尝试。。 。这一流程。

家园 拜托,我能解释的力矩也是对高中生

但很不幸,力矩是初中讲的,高中不讲。俺觉得对于初中生真没啥好的解释法,如果非要解释的话——当年阿基米德就是这么发现滴

家园 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