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给沉默的大多数-朱令案 -- 西行的风

共:💬592 🌺2716 🌵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鼠药是无色无味,溶水以后看不出,闻不出,喝不出的吗?

从案件细节看,朱令2次中毒,什么时候被投毒的她自己都不知道,直到毒发的时候才显现。而像这次复旦黄洋案,他刚喝下被投毒的水以后马上就感觉到味道不对了。

老鼠药有这个特点吗,我记得民用毒药一般在颜色味道这些方面有一定要求,避免人误服,而且老鼠药里有其他成分,他是无色无味,看不出闻不出喝不出的吗?好像只有孙维接触的纯的铊是最符合的。

家园 谢谢,终于看到童爱军组的96年研究报告

计算是对的。

具备当时中国研究论文的通病:过于简短。不过我们不需要深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所以还是有一点新信息。他们实验前大致需要准备三种试剂的纯溶液,硝酸亚铊为其中之一,浓度至少数倍于混合后浓度(比如50mM)。每一工作溶液在定容以后,总体积正好10毫升。而为了优化实验条件,需要配制好几个不同硝酸亚铊浓度的工作溶液,且认定最大浓度为100mM,这样,如果实验顺利,估计每次消耗硝酸亚铊差不多正好一克。实验目的终归是建立一种微量方法,当时童爱军组计划订购硝酸亚铊数量时,应该不需要太多。我估计大约几十或一百克。总量10克的固体试剂即使减少1克也比较显眼,总量100克就好多了。类似地,从1000毫升的溶液瓶里取走100毫升,这个体积变化会很扎眼,如果只拿10毫升,事后就不一定被注意。

我觉得对于凶手来说,由于硝酸亚铊在致死剂量上的要求,不论固体还是溶液状态,并不易于隐蔽。(相比之下氰化物要容易得多。) 凶手恐怕更需要下工夫欺骗误导被害人,而不是刻意隐藏投毒动作。

从三联报道的信息分析,朱令第一次就医时,医生已经考虑并专门询问中毒的可能性,但包括朱令本人在内,没有人提到铊。如果凶手有言语或行动暴露线索,最早可能在94年11月底12月初即已出现。

家园 洗漱用品丢失不是太正常了吗?

我上大学时经常不住宿舍,两个星期过去,很多东西就找不到了。

有些人很不讲究的,有些人的老乡过来玩,就睡在我铺上,就用我的洗漱用品,用我的饭盒打饭。别的宿舍老乡来了,也来用我的东西。很多人没什么道德的,用完了之后根本不会送回来。

朱家既然怀疑是投毒,怎么自己不把女儿的洗漱用品收存起来?说起来证据灭失的责任还在于朱家。

家园 你能确定毒是下在水里的?

下在咖啡里、饭菜里、补品里、中药里。任何一种都可以掩盖味道。

而孙维接触的是溶液,任何人没尝过,她要想把近100毫升的溶液放入朱的水杯,想想难度哪个大。

至于你想说孙维放的铊盐,那么铊盐就不是孙维合法接触的。如果要讲非法接触,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孙维身上吧。

家园 这个恐怕还真没有

从警方的所做作为来看,指向其他人的证据恐怕还真没有,也许一开始怀疑过男朋友,以及和朱令有矛盾的人,但是调查不出什么线索和凭据也就算了。

至于我么,从06年到现在,看过真真假假那么多材料,脑子里可不是只有孙维,她只不过是我心中的一号嫌疑人而已,其他嫌疑对象还有王琪、金亚、徐冉、刘丽敏、张园园,特别是王琪。

家园 真服了你的无脑论断了

“贝同学等人的造谣行为,实际上是以引起大众关注为目的,与讨薪民工的跳楼秀本质是一样的”

你是来秀下限的么?

家园 06年

那时看了一个真实案件的记录节目,讲的一个女人在家门口被人杀了(枪杀),这个女人和她老公关系一直不好,曾多次在日记中提到如果有一天她死了,那一定是她老公做的。而且她被杀的那个时间段,她本来正在上夜班的老公恰好借口买烟出门,去向不明。

这老公自然成了第一嫌疑人,而且事后这老公的一些举动也不正常,比如不许前妻的妈妈,接近他们唯一的女儿。而且还让正在城里读小学的女儿转学到这男人老家的乡村小学读书,比如和同事的闲聊中也流露过讨厌妻子的想法。比如事发之后一直不见岳母……

结果过了九年,案子破了。是在侦查另一起案件的时候追到了当年作案的凶枪之后破的。原来是个很简单抢劫杀人案,案犯是死者一个小区的住户,当年弄到枪之后就去抢劫那个女的,没想到那女的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一看到枪就不动了,而是一边喊救命一边向楼下跑去,那案犯一着慌就开枪了。

而那个丈夫的反常行为也很简单,他是个沉默内向的人在单位人缘本来就不好,老婆死了之后更是人人都认为他就是凶手,没被逮捕是因为警察无能。尤其是在他岳母心中,他更是唯一可能的凶手,没有之一。为了让女儿摆脱这种环境,所以下狠心让女儿回乡下读书。因为没法洗去嫌疑,所以坚决不让女儿见外婆。因为……

如果这个案件不是因为手枪这个线索被侦破的话,基本就是个无头案,这个丈夫将一辈子被打上杀人犯标记,那个岳母将会一辈子憎恨自己的女婿和不着为的公安机关而死不瞑目。那个可怜的女人将一直沉冤难雪。这和朱令案将没有什么差别。

重要的是无辜的人

家园 这张好像就是现场的。

我说的是另外的一张,你可以搜下关键词,京温 仁心解码2.我现在找不着我说的那张图片了!

家园 中药的味不是一般的大。

话说老鼠药有味儿么?我怎么记得小时候家里买的老鼠药闻起来没啥味儿啊。

家园 氰化物中毒迅速而明显,即使医生没见过,法医肯定不会不留意

的,怀疑中毒的必检的几种毒物之一。另三联的文章里转述陈震阳的话说清洗过杯子就无法检测到铊可我记得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很灵敏的啊,普通清洗不大可能吧?童的文章也只是做个不强的间接证据,

家园 我听说非法的鼠药正是你说的这样的,

老鼠的感知觉比人强很多,要骗过它们就得来点狠的。因为不符合规定,所以是非法的鼠药。听说国内在那之后还有很多起铊中毒,基本上都是用的非法鼠药。

铊是一种金属,一般不会溶于水吧,铊盐才有这个特性。

家园 只是用来比较

歹徒使用铊盐时会有诸多麻烦,而这些麻烦于氰化物就没有。注意三联描述的北大投毒案,王晓龙的作案工具里有研钵一项。王晓龙为什么要用研钵?没有剧毒化学品使用经验的人,才会想当然地认为实验室的铊盐偷起来方便、用起来容易。

三联报道的可是一“成功经验”,搞不好今后有样学样,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一直不想说得太详细。正因为铊盐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在外观上与食盐砂糖的差别不大,所以常用这些试剂的人为了自我保护,会训练特定的操作习惯,培养特别的条件反射,旁人却不容易看出来。这些细节是没有必要让每一个普通人都知道的。朱令案长期悬而未决,凶手仍然藏在暗处,更不要说其他心怀歹意的人,不一定关心毒性强弱,但恐怕会很留意实际操作中的细节。

当时没有检查朱令个人物品中有无铊的痕迹,现在看来是不应有的疏忽。这正反映了大多数人在当时的确没有严肃考虑投毒的可能性。

家园 问个问题

陈震阳的给的数据--血液,尿液,脑脊液以及头发和指甲中铊的含量--头发和指甲的含量单位用的是ug/l,这个单位不能很好的表示其中的浓度,因为这和当时把多少头发和指甲溶解到多大的体积有关.

在类似的分析报告中,头发和指甲都是用这个单位吗,专业内是不是有规定,溶解头发指甲的时候,重量体积比应该是确定的.

家园 只有几百人能接触铊纯粹是扯淡

俺在清华投毒案以后读的化学专业,第一学期就做过铊离子跟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试验,这是无机化学里很基础很普通的试验,铊溶液的试剂瓶就在试验台上摆着,当时已经听说过清华的案件,同学们还议论来的。这么算来,光我们系能接触铊的就得近千人。。。

家园 头发和指甲的结果的确有问题

不过我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猜测一下,对头发和指甲样品,当时陈震阳没有很好的定量方法。也许找不到那么灵敏的天平,或者样品处理过程引入的误差比较大。看上去,原来的化验方法是针对超微量和痕量的铊而设计的,灵敏度高而动态范围窄,不适合朱令的情况。这个方法经过陈震阳临时改进才得到合理结果。最重要的是在体液中检出显著量的铊,朱令因此才得到正确的治疗。

如果换了我,大概会记录头发和指甲样品的具体处理和检验过程,据实报告数据,即使微克每升这个单位在此没有比较上的意义。指甲样品中铊含量出奇地高,或因样品投入量过大。

另一方面,积存在指甲尖的铊含量,应该反映了朱令中毒早期的情况,虽然定量性差,但或可由此推算中毒的时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