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00):第二长城 -- 本嘉明

共:💬28 🌺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汉代山东海啸尤其多!

汉代山东海啸尤其多!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852227

[URL=]汉代山东海啸尤其多![/URL]

汉代已经有关于“海溢”的明确记载。《汉书·天文志》写道: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五月,勃海水大溢。”《汉书·元帝纪》记载,第二年皇帝颁布诏书,就连续灾害表示沉痛,其中说:“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看来,这是一次因地震引起的海啸。王莽时代又发生“海水溢,西南出,寖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的情形(《汉书·沟洫志》)。《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永康元年(167年)秋八月,“勃海海溢。”《续汉书·五行志三》也记录了“勃海海溢,没杀人”的灾情。《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四年(171年)“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熹平二年(173年)“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地震引发的海啸。

  曹魏正始二年(241年),“海水溢出于青州乐陵之隰沃县,流漂一百五十二人。”(《魏书·灵征志上》)《隋书·天文志下》说,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七月,也发生过一次“海溢”。《新唐书》记录了泉州海溢、括州海溢、青州海溢、广陵海溢、杭州海溢、密州海溢、越州海溢。其中括州和青州都发生过两次海溢。《新唐书·五行志三》这样记述唐肃宗时代的一次青州海溢:“上元三年八月,青州大风,海溢,漂居人五千余家。”《宋史》记录了5起“坏庐舍,溺居民”的比较严重的“海溢”和“海潮溢”。

家园 清末修的黄河大坝还是不错的

修坝不但成本低而且便于维护,认真施工也很结实,怎么会劳民伤财呢?清末修的黄河大坝还是不错的

50年代初淮河大坝连水泥都没有

最近例子是荷兰填海造路,就是外面是石头,里面是土,10米海拔,一劳永逸

除了防海啸,兼具蓄水、交通、管道运输、国防等多重功能,比马路反复扒填强多了,实际投资也可以承受。

从日照-杭州湾,从营口-莱州湾,珠三角一圈,加起来顶多2500公里

【原创】论修堤救经济兼救中国 (迷途笨狼;字19638 花6 2013-03-03 13:28:44

笨狼建议,部分区域,沿海岸线高潮位向西几百米——几公里处,专门修条海拔10-12米的双层防海啸堤,工程重点依次是杭州湾-日照(包括长江和淮河下游大堤)、莱州湾-营口、珠三角流域、南海诸岛。建议大坝为相隔几公里的双层防护,结合河堤,每n公里有顶宽10米左右东西向连接线,建议大坝顶宽15-25米(外堤厚一点),底宽25-40米(外堤厚一点),非重点区段坝体尺寸要求可以低一些,对质量有信心,非重点区段内堤修成上方开口的空心仓库也行。建议坝顶海拔10-12米,是因为海啸潮峰好像10米左右(地球标准大气压关系?)。除了防海啸,坝顶可以作为不限超载的高速运输通道(收费),修建时内侧暗沟敷设各类油、气、水、电、通讯管道,外侧同时修建碉堡、三角石、轨道砦等。工事只修在无险可守的黄海沿岸等,军迷感兴趣,可以在《解放台湾》的伴奏声中,以志愿民兵身份和预备役一起演练登陆和反登陆。坝顶公路两侧是太阳能路灯,外侧可以视情形装上风力发电机,另每隔几百米有专门备料区兼临时停车处。两堤之间必要时可以当作蓄洪区,大堤西侧有阻水林、仓库、避难所等,哪怕海啸滔天,也可以坐看风景。坝土和备料可以来源于新修水库和河口清淤,长江、淮河等大河直接加强河堤到海拔12米当东西交通线,小河河口改造为s型+水闸,必要时关闭。海边城市岸边难以封闭的缺口周边拆迁成本大,可以先修s型阻水墙,有海啸迅速堵住。为降低工程量也为了更安全,可以准备1米见方上下开口的空心砼,上下留有螺丝工装,必要时可以结合沙袋迅速增高1-3米当胸墙。为防漂浮物冲击,外坝向海延伸栈桥之间,每几十米一根东侧有铁栅栏的15米高粗水泥柱,必要时可以挂绳网拦截,水泥柱本身也可作为管线托架。

淮海平原等处,5-10米等高线视情形修一条海拔15米的双层堤,尺寸标准等低于海堤,一是为改善国防和交通,二是蓄洪需要,结合河堤,在暴雨肆虐时蓄积上游洪水(别忘了整治污染)。假如5公里见方,5-10米深度,一处就可以拦截上亿方水,加上海岸蓄洪区,几十处每年洪水就不会白白浪费了。

毫无疑问,这是项投资浩大的超级工程,正因为此,可以极大地拉动内需,缓解建筑业危机,吸收劳动力。除了防海啸,兼具蓄水、交通、管道运输、国防等多重功能,比马路反复扒填强多了,实际投资也可以承受。

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取相对直线,再去掉海拔10米以上部分,也就8000公里左右,这8000公里内还有海拔0-10米之间部分,非重点区域工程量可以调低。真正的重点区域,杭州湾-日照(包括长江和淮河下游大堤)、莱州湾-营口、珠三角流域、南海诸岛,加起来也就2500公里左右长度,平均4道大坝,平均每道300平米截面积,外加50%基础和连接线工程量,总工程量30亿方内,视建筑业剩余产能分几年修就是。重点区段以外10-20年修成即可,那些贷款多的东部富裕地区,款项自己筹措。

为策万全,防御战争期间鱼雷水雷攻击和驾船冲击、飞机轰炸等,重点区段外坝两侧100-200米处修外坝护堤,有栈桥和外坝连接。建议外护堤高5米,顶宽15米,每隔500米一处装备机关炮和107炮的制高点(民兵预备役掌握),外护堤向外留出锚雷装填位置,另和坝体向外一侧装轨道砦,外护堤顶左右两边是2米高1米见方空心砼,上面有铁路或高速公路两侧的3米高铁栏栅,结合轨道砦,堤顶应可容纳两辆吉普车相对行驶,外护堤顶空心砼可以有工字形缺口,外护堤也可以有工字形缺口,无论驾船冲击还是鱼雷水雷等攻击,先过外护堤这关,还有削弱海啸威力作用。建议内护堤3-5米高(往上是仓库墙体),1-3米厚即可,应对个别地段大浪,起安全隔舱作用,还避免影响(西侧)所蓄淡水,日本8.9级地震引发海啸多数10米左右,最高处30多米,后者应该是浪花而不是连续的潮水平面,另外同一县别处就10米左右。即使海平面上升+海啸+军事攻击,堤坝隔舱也可以有效防护,个别位置受破坏也容易修复。反击的时候,敌方老拱坝是很好的战术核武器攻击点,好像原子弹不怕中子弹爆炸拦截(氢弹不行)……

大海深处岛屿一般不怕海啸,不过怕海面上升,利用空心砼修堤造陆也不是浪费。

http://www.cchere.com/thread/3852227#C3852227

链接出处

6

头像本嘉明

乐善7321

声望58656

发短信 趋加追订 屏蔽

2013-03-06 10:05:41

3853299 复 3853124

修高路基的公路

就跟“笨狼”说的,立刻上马修大坝没啥区别了,甚至成本更高。这就劳民伤财了。我们不要有“马其诺防线”思想,处处设防等于处处不防,资源被平摊后,就没有机动的预备队了。

家园 经过学习,我是这么理解的。

一,我没有能力查那么多史料,不知道除了汉,魏,宋以外,其他各代如何。山东海患不常见,这是事实,因为齐鲁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盛地,史料比较齐全。其他地方,如吴越,早期是断发纹身的蛮夷,史料没那么规整是可能的。但秦汉以后,天下一统,除了兵荒马乱小国林立的时期,太平年景一般史料也已经正规化。可见中国沿海的海患,确实不算频繁。

这可能是因为,“海溢”需要多种极端的,不常见的天候/地质现象,“三碰头”,“四碰头”,才构成必要条件,而几大魔头出现的周期不同,很难凑一堆。古人留下的资料既不科学也不完整,我们没法猜出是哪几个因素,也没法像哈雷彗星那样推算发作周期。为了一个不甚明确的威胁,要修2500公里的大堤,那是说不去过的。因为大堤也是要年年维护的,过100年水泥也会烂的,你修完了100年不派用场,要200年后才来真的,咋办?这我们还没说大堤分堤左堤右,又占地又挡路,老百姓不暗里扒口子才怪呢。

二,但这个威胁一旦成真,危害又特别大。海啸一来,你也就眼睁睁看着,飞机大炮可以打跑鬼子,能打跑海啸吗?就算有一两天的预警,管用吗?路上挤满难民,谁都不让谁,大打出手。中国的精华,都在沿海,伤不起啊。

唯一的办法,是一部分人由政府组织起来往后跑;一部分人自助,撤到就近的山头;一部分青壮年筑堤抗洪,这样,路上不挤了,人心也定了。但要求很简单也很苛刻,就是在短短的50个小时里,一条大堤要从无到有地立住。

三,所以我建议在海边修“蓄能山头”。一,可以有效吸纳“潮汐发电,海上风能发电”所得的电力。风能发电时,由于次声波对环境的污染,已经不适合再增设在人口稠密的陆地了,但设在近岸的基座上就很合适。二,可以形成平原上的山包,一旦需要,放空水库改成山顶,大家进水库避洪水。三,蓄能水库的原理,是把电能转换为势能,需要架得高,储水量大,这要求大量的土木施工量,正好用来储备修坝材料。古代抗洪修坝,都是扒民房抽房梁,如今商品房是水泥板子,扒了也没用,不如扒一座人造山头。

四,天荒坪水库的优点,是因地制宜,削山为库,地质上能够承受储满水后这个重力。坏处一是占地大(天然的锥型山),二是地点是老天爷定的,你不能改。如果解决了人造山头水库的质地承重隐患问题,在海边修一串蓄能水库(形状像筒子楼,直上直下少占地),值得。如果冲积平原不适合承受这么大的单位压强,那就只好改建为景观假山,用大积木堆好,覆盖泥土草木,造得矮一点,舒展一点,多占点盐碱地罢了。过100年就算大积木的水泥板烂了,里面封的石子泥土都能用来修堤。

五,这样“引而不修”的另一个好处,是棋子没落到实处,保持了机动性。即便有海啸,也不可能是全面来袭,2500公里全线受压。只要是在某段狭小海域发生,我们利用卫星远程预警后,有针对性地在正面海岸,调动远近所有储备的大积木(铁路,公路,直升机吊运),像反登陆作战一样,建立纵深梯次防御,逐次削弱登陆之敌,可以把第一道大堤有意识地(比原规划位置)前置或后移,可以堤后有堤,堤外有堤,见缝插堤,九宫八卦迷魂堤,搞它个汪洋大堤,堤堤梯。这样,我们辛苦建设的沿海发达地区,就能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下来。

家园 海啸速度和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形决定了根本来不及跑

1、东晋以后特别南宋开始,江南史料不全,那别处更别提

2500公里大堤最重点是日照-杭州湾,包括了淮河长江下游大堤

次重点是环渤海湾,因为两个半岛天然护卫,标准可以比前者低两米

再次是珠三角

而且集合道路、水库、国防等功能于一身,缓解了建筑产业(及上下游)和金融压力

2、如果利用小行星撞击冲绳海槽,海啸速度和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形决定了根本来不及跑,更别说放空水库什么的

3、蓄能电站也应依山而建减少成本,出于安全和成本考虑,如果有钱,内地重工业扎堆附近修建最好

家园 江南父老,并没海患的民间传言,连相应的神话和神灵都没有

1,即便是小行星,我中国也能预警,航天事业也不是白搞的。天荒坪水库的水,都是晚上积白天放,然后又积,一天足够放干。我说的人造假山,规模又比天荒坪小了很多。

2,大积木可是“主席用兵,灵活机动”。你怎么能保证三峡大坝一定不会受到日印等国的核攻击呢?到那时,下游地区搭积木绕城筑坝,可以应对长江上游的来水,至少减少损失。这个东西只要还没落到实处建成大坝,就四面皆可守得。

家园 有的时候就晚了

有的时候就晚了

觉得江南安全,可以先在环渤海湾修建

小行星如果是人为引导入轨角度和地点,预警什么用?

加上400公里海啸传播时间顶多半个多小时,哪怕发出预警,半夜三更大平原能跑到哪去?

三峡受到核攻击又能怎样?对着干就是

另除非多枚精确命中-钻到深处爆炸,否则没什么用

实心重力坝

家园 如此巨大复杂的结构,到时候来得及吗?

日本沿海大部分地区都修了防波堤。有水门通向外面的海滩和码头。水门平时是开放的,一旦有台风或海啸的警报,由当地的消防队员负责将水门关闭。

这次东北大地震,海啸警报是半个小时前发出的,消防队员依惯例,冲到海边去把水门关上,并指挥居民撤退。结果很多消防队员都牺牲了。

于是,日本政府修改章程,以后再有海啸发生,消防队员没有义务去关闭水门了。

楼主的这个设想,且不说花费巨大,真到了要派用场的时候,能来得及吗?万里海疆,只要有一处疏漏,就是全功尽弃啊。

家园 半小时肯定不够

像日本311海啸这样,来势快力道猛的,不能指望“拒敌于海滩”,只能放进来打。我的意思是:

1)择地储备修坝物料,但不修坝,引而不发。如果能暂时“挪用”这些物料就更好,修不修“蓄能人造山”则另议。

2)一旦要修坝,召集全国储备的相应人员,施工机械,物料,集中在一个局部地区形成优势,在略靠内陆的纵深地区抢建临时大坝,前提是有24--50小时的预警时间。假如只有半小时,就放弃一部分陆地后撤,救人不救财。日本的预警时间不够,是地震来得突然,中国要碰上,也只能认命。

像电影<deep impact>里一样,小行星来袭,这些预警时间是有的。

3)人力的极限是扛一个麻袋,所以从前穷,只能用麻袋装土抢筑大坝。用“大积木”能提高几十倍效率。大积木这种方式,在以后很多建设中都可以用到,变成全国统一的一种工具。

4)临水为凶,适当地警惕防范是必要的,但没有科学根据的情况下大兴土木开修,是不能说服人民接受的,有这资源不如继续修铁路。有余力,适当地预备一下就够了。

家园 24--50h的预警时间?

估计震中要到夏威夷以东了。穿过第一岛链后,还有多大能量?不知道。不过去年智利沿岸发生地震,海啸传到日本,预报是1m级,实际是0.4m,没有造成多大损害,可还是把养扇贝的网箱冲得稀里哗啦。

去年夏天,我开车去东北灾区实地看了一下。发现,受灾严重的几个集镇都是位于喇叭口形的海湾的底部。海啸在海面形成时,不过2、3m,冲进海湾后,被两边的地形不断压缩,所以等冲到底部时,就被挤压成超过10m的巨浪。

所以,以后在考虑防波时,对这样的地形区域应该重点考虑。

对了,想起来了,钱江潮好像就是这么形成的。

家园 这个预警时间50小时

不是指海底地震引起的突发性海啸,我已经说过,这个遇见了只能认命。但如果有小行星飞向地球,我们还是有一段时间的预警期的,甚至是数月。

大积木筑坝,真的能挡海啸?我也没把握,但这是一个心理安慰剂。小行星越来越接近地球,全世界一片慌乱时,中国说,我们莫慌,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均在掌握,赶紧起坝。于是大家都有活儿忙了,就不会胡思乱想,趁乱打劫了。希望,是世界上最好的镇静剂。即便我们自己都觉得没有太大指望了,为了子孙后代,也要拼命争取一把,是吧?

但是你有一点说得很对,就是应该首先在喇叭形海湾的两翼沿岸,准备大积木堆场,至于这个堆场是普通的景观假山,还是蓄能水库,那就因地制宜好了。这样有重点地准备,花费也不大。

至于上海宁波,周边的堆场倒不一定要很多,一旦事急,把港口里的空集装箱填满水泥块和土石,就可以当大积木用了。

家园 人为引导小行星入轨角度和地点,预警时间极短

人为引导小行星入轨角度和地点,预警时间极短

要是有小行星临近地球就预警,还干不干别的了?另,汶川地震早有预警,最近的预测是一周,但只敢准备不敢发

还是一劳永逸好

为了经济和生命安全,沿海政府和人民应该呼吁修堤链接出处

https://www.here4news.com/article/3852227

以后优化一下再发

家园 颠覆航母的海啸

这是本人一点天马行空的胡想,供大家批判之,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如果我是日美,要偷袭青岛航母基地,首先,我不会考虑空中打击;也不会考虑用小型潜艇和鱼雷从水底攻击;也不考虑沉一条船堵塞航道------这些,中国海军早就想到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会先用磁异探测器无法探测的陶瓷外壳小型潜艇(由日本海军敢死队驾驶)携带小型核弹,去炸毁军港防波堤的“门堤”(就是图中黑色圈出的那道短堤)。如果门堤太厚重,可以选择在长臂式防波堤上选一个地点,炸开口子,效果是一样的。炸门堤的好处,是后面那个口子比较大。

在基本炸塌门堤后,突出式码头及码头边停靠的各舰就直接暴露在一个狭长的海域范围内(两道红线所夹的海域)。在这个喇叭口海域的左侧底端,在水下我引爆第一颗核弹。

用常规炸药装药的爆炸装置(比如炮弹/地雷),可以做到定向爆破,那么核弹也是可能的,当然技术难度非常大。一颗定向爆破的海底核弹,会激发一股狭窄的“定向涌浪”,几乎全部冲进刚刚失去门堤的军港。这股涌浪的能量不大,即便在高潮位时段,估计也只能剧烈地摇晃各舰,把睡梦中的水兵唤醒。涌浪拍打码头和海岸后,向大海退回,但受到长臂式防波堤的束缚,又向码头回弹。此时,我引爆第二颗定向核弹,第二股“定向涌浪”正好赶到,叠加后再次冲击各舰。由于军港内正常是无波浪的,因此各舰只会下轻锚细缆,遭到这样大的涌浪拍击,小一点的辅助舰船开始挣断锚链缆绳,随波撞击码头,或互相撞击。由于不论大小各舰,都没有升火,甚至因为不在战备状态,在舰的舰员都不齐,动力系统无法马上发挥效能,因此只能在一片惊呼混乱中随波逐流,自88舰以下的小舰,更是任浪宰割。

军港的详细尺寸,是对世界公开的,而且防波堤形成一个较单纯的封闭环境。因此以大型计算机事先做好涌浪攻击的模拟,并不困难。按照模拟得出的数据,我按时引爆第五颗,第六颗核弹,直到逼入军港的海水大举越过岸线,把一众小舰全部“送”上岸为止,当然这时候辽宁舰虽然不一定上岸,但和码头多次相撞,至少螺旋桨也毁得不成样子了。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能炸开门堤,直接用埋伏的潜艇对准辽宁舰发射核鱼雷就行了,不必那么麻烦。但我是偷袭者,就不会冒这个险。如果我是中国海军,会在各码头的外围设一条防雷地带(图中黄线),通过设在海底的液压桅杆,在军舰靠岸后拉起一道防雷网,海面上还看不出来。除此之外,中国海军还可能有多种反鱼雷的秘密武器,这个就只能拼运气了。而海浪涌来,那是任何岸基/舰上武器都毫无作用的,只能干瞪眼。

这里,我不是依靠核弹的能量造波,而是“造水位”。就是利用军港的“木桶效应”,用连续的小型核爆破,在海上形成一个一次性的超级“水泵”,把海水持续地泵入军港,同时也阻止军港里的海水从这个唯一的缺口泻出,直到海水自己漫上岸为止。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也足以让海水挟带军舰,漂上海岸或严重擦撞。

家园 美国俄勒冈州的海啸警告报告

1700年,太平洋上卡迪亚断层带(Cascadia Subduction Zone)曾有一次超强地震,专家估计下一次快来了,甚至是已经延误(over due)了。

此震再来,则太平洋东岸,北到加拿大,南到南加州,都会受大海啸摧残。由于美国人民乐观向上,从来没有像日本那样做抗登陆准备,所以损失肯定比日本的312更大。

外链出处

美联社报道:

SALEM -- More than 10,000 people could die when -- not if -- a monster earthquake and tsunami occur just off the Pacific Northwest coast, a new study predicts.

Coastal towns would be inundated. Schools, buildings and bridges would collapse, and economic damage could hit $32 billion.

The chilling report by the Oregon Seismic Safety Policy Advisory Commission was presented Thursday to Oregon legislators.

In 2011, the Legislature authorized the study of what would happen if a quake and tsunami such as the one that devastated Japan hit the Pacific Northwest.

The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 just off the regional coastline, produced a megaquake in the year 1700. Seismic experts say another monster quake and tsunami are overdue.

"This earthquake will hit us again," Kent Yu, an engineer and chair of the commission, told legislators. "It's just a matter of how soon."

When it hits, the report says, there will be devastation and death from Northern California to British Columbia.

Many Oregon communities will be left without water, power, heat and telephone service. Gasoline supplies will be disrupted.

The 2011 Japan quake and tsunami were a wake-up call for the Pacific Northwest. Governments have been taking a closer look at whether the region is prepared for something similar and discovering it is not.

Oregon legislators requested the study so they could better inform themselves about what needs to be done to prepare and recover from such a giant natural disaster.

The report says that geologically, Oregon and Japan are mirror images. Despite the devastation in Japan, that country was more prepared than Oregon because it had spent billions on technology to reduce the damage, the report says.

Jay Wilson, who works for the Clackamas County emergency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is vice chair of the commission, visited Japan and said he was profoundly affected as he walked through villages ravaged by the tsunami.

"It was just as if these communities were ghost towns and for the most part there was nothing left," he said.

Wilson told legislators that there was a similar event 313 years ago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nd "we're well within the window for it to happen again"

-- The Associated Press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