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高中往事 -- 躲雨的猫

共:💬166 🌺902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这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家园 花一个.

花一个.

你的经历一般般.30多个男生住在一个房间.还好.我的床位是窗前,旗杆下,嘿嘿,每周一的时候,全校师生向我的内衣敬礼.

高二高三在校外跑步2,3千米,这个是小意思了.

家园 谁说中国大学靠拨款?

以清华为例:教育部拨款占到整个支出经费的20%

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时,《中国经济周刊》有个封面报道叫做《清华财富报告》,标题很传神。如果中国大学里有哪所称得上财富帝国,非清华莫属:

1.国家拨款之最。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清华每年能够拿到的拨款大概有18亿元左右,和北大比肩,因为这两所都是“世界一流大学”。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过,教育部拨款占到整个支出经费的20%。

2.科研总经费之最。

2010年,清华大学各种课题立项有3000余个,另外,清华大学涉外科研合作大幅增长,新签项目537项,合同额3.1亿元人民币、到款额2.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分别增长31.2%和24.8%。科研总经费在2008年突破20亿元大关后,2010年又破30亿元,达到36.02亿元。

据顾秉林说,这部分收入占40%左右。

3.校办产业之最。

清华同方、清华紫光这些企业大家都耳熟能详,而它们都是由清华大学控股公司来控股的。这是一家清华大学出资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9月30日由北京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整体改制设立,旗下有控股企业20余家,参股企业40余家。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08年,清华控股总资产达353.24亿元,经营总收入达260.38亿元。2003年至2008年6年间,清华控股及所投资企业与清华大学签订横向科研合同总计已达93026.58万元。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曾经透露,每年清华大学能够从中得到的分红有10亿。这家公司还支持清华的研发十几亿,另外还有50多亿税收上交国家。

4.继续教育培训之最

清华,是继续教育的“航母”,网传2007年各主要高校继教(不包括MBA教育)盈利情况:清华大学6.9亿;北京大学5亿元;中国人民大学3亿元……企业老总、官员则是参加培训的主体。据“清华干部培训网”资料,仅2005年至2008年四年间,该校累计为中央部门和31个省区市培训党政官员5万多名。

曾经有一位总裁学习班的学员,因为交了3万9的学费而学不到东西(承诺的条件不到位),怒把清华告上法庭,虽然败诉,这个案子也揭示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被承包的问题。一位北大的中间商出来说话,表示自己只能拿到28%,其它收益归学校,无论如何学校都拿大头。

5.捐赠之最。

国内大学的基金会只有十余年历史,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国内高校第一家发起设立的基金会,规模为十几亿元。这个数字虽然跟国外知名大学比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我们注意到光是2010年,为清华捐资的个人和机构的名字就有12页。

家园 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2020~2030年达不到16亿人口

不需要麻烦专家

当前每年出生人口稳定在1600万已经有6、7年了,而从1990年代后就没有过出生人口比既往大幅上升的事情了,而死亡人口当前每年800万,而且以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抗战结束后这波人口高峰出生的人逐渐会逝去

如果到2030年达到人口峰值,所以2030年新增人口为0,当前新增人口为1000万,按线性简单计算,20年间出生人口为1000万*20/2=1亿

当前总人口按14亿计算,峰值人口也就15亿

通宝推:格荧幕,
家园 这个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了

80年代出生的,一般家里最多也就三四个。

家园 你把问题给搅混了

河南人的超生和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不公平没有必然的联系,那完全是两个独立的问题!

家园 反对计划生育的

主要是反对强制一胎化,一刀切的做法吧?

改开以前开始推行的自愿计生是没几个人反对的,又不是教徒反堕胎,哪有那么极端的。没有多年来强制一胎化造成的种种问题,甚至威胁到种族延续,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反对计生委?如今现实是强制一胎化造成了未富先老,计生派不敢正视一胎化政策被利益集团绑架的现实,反倒画起大饼,要从印度非洲越南引进劳动力。连高考独木桥都要扯上反计生,还要加上底层妇女的血泪为一胎化背书(莫非被计生委强制堕胎结扎的农村妇女便没有血泪?),究竟是谁在不顾现实唱高调呢?

莫要怨神马左右合流,体制派之所以不得人心,是玩弄民意罔顾民心的直接后果,谁也不是傻子。

通宝推:何求,浣花岛主,种植园土,格荧幕,马哥,李根,
家园 能进富士康,也是卷进工业化大潮了

我老家是伏牛山余脉的一个山区村,同年龄段的确实还是不少生三个及以上的,这跟社会环境是有关系的。2000年之前的社会是纯正的农村社会,都是种地收麦种菜,要么自给自足要么村内物物交换。

但2000年之后回去再看,基本上都卷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大潮中了,种地的基本上不用人工了,收了粮马上就卖,每家每户不再存粮;种菜的都是去市场上买,不存在物物交换了。基本上年轻的壮劳力都进了附近镇子的工厂,做一些体力劳动。这样环境中的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只生两个。

而且,我相信卷进工业化大潮之后,我的乡亲们以后再也不回不去了。

说实话,有些感伤。

家园 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在不久的将来都要消失的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国家政策共同导致的结果呀

家园 好好的温情回忆帖被几个人搞成了地域帖

本来想读读大家的回忆,自己也添砖加瓦的,看到后面,几个ID因为地域问题炒得热火朝天,心情马上坏了。

我自己也是河南人,也走过复读之路,复读班时候最多一个班挤了157个人,进大学时同样考题我比同宿舍人分数高了150多分。这是不公平,但这种不公平是时代潮流中的一部分,卷进去了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幸运或者不幸了。时代往前走,总是在进步的,以前河南省录取率低,现在录取率不也是上去了?去年80%考生都有了去处。

北京也好河南也好新疆也好西藏也好,过些年录取问题都不会再成问题。成问题的只不过是大学的优劣不同罢了。即令地域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大学录取,但从长期的人生来看,结局跟性格才有关系。大学匆匆的在人生中走了一下而已。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

家园 说得好,花一个

人生所能取得的成就大小真的和上什么样的大学关系不大,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做

家园 没有前800那么夸张吧?您孩子高中09级吗?

我是非典那年的高考,排北京前500.基本上已经比北清的提档线高不了太多了.

家园 不过外地选进来的基本都是精英了

当年我在北大时候的那个班,45个人,基本分布大约是北京的15个,黄河以北的15个,黄河以南的15个.不过一般情况下,俺们北京孩子的平均成绩在班里的中下游,我算好的也就是混个中上.....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外地孩子很多都是奥赛金牌进来的.我们班有4个奥赛奖牌报送....

家园 "背越式跳高", niu!
家园 只谈人口最高峰值,不谈年龄构成;只谈生娃苦,不谈被计生苦

只看一个总数,不看里面的年龄比,性别比,人口金字塔构成;不算每段时间的社会总劳动人口和福利人口比例;把中国看成孤立的,不考虑人口的迁出和进入,这都是常见的一胎政策拥护者的搞法啊。

“现在比较权威的人口预测”,是哪个单位做出的啊?不会是计生部门吧。神马叫做既得利益啊,你懂的。

通宝推:种植园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