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高中往事 -- 躲雨的猫

共:💬166 🌺902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河南比别的省份超生得多,那么竞争就越来越激烈

太偏向北京上海没错,这个太不公平我也同意。俺们四川在这个问题上也很悲惨, 我读书的时候, 清华北大在四川招生也就10-20个之间。

这个招生比例太不公平,但至少多年没有什么改变, 河南比别的省份超生得多,那么竞争就越来越激烈,多少有点自作自受的意思。

家园 那个时候河南就是觉得自己人口多,负担重,养不起科大
家园 这个和地方政府没有多大关系

我指责的不是某一个地方政府,我指责的是整个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不公平。中科大没有落户河南这和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当然有关系,但不能因为这个就否认考生录取名额分配不公的事实;即使中科大落户河南,北大和清华对河南考生的录取名额也不会有多大改变。

如果要论地方政府能给名牌大学提供多大的优惠条件来考虑的话,全国哪个地方政府所能提供的优惠条件也无法和北京的天然优势相比。

北京大学是全中国人的大学,不是北京人的大学,是举全国之力办的大学,不是北京市政府自己办的大学!北京大学因为落户在北京,北京市政府给北大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当然可以考虑给北京户口的考生多分配一些录取名额,但是和其他省市相比,这个差距也不能太过悬殊!

家园 河南又没有像北京那样的条件

国家给了北京那么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给河南的才有多少呢,与北京相比,河南的负担当然重了!

家园 河南考生竞争激烈没错

但是竞争激烈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给河南分配的招生名额太少,如果给河南的招生名额和北京一样多的话,我想河南人对考生名额的分配制度也绝无怨言!

家园 算了吧

如果清北能够将北京招生比例提高到与地方名牌大学在当地招生相同比例,多投个十几个亿(复旦、上交)也不是太大负担。

你最后一段套上任何一个著名大学都可以。

家园 可能是咱俩对这个招生制度的感受不一样

所以才造成了分歧吧!我说一下我的感受,当年我落榜的时候,和其它省份的考生相比,同样的试卷,同样的分数,结果是一个落榜,一个上重点大学,这样巨大的心理和现实落差,就是搁在神仙身上,估计神仙也hold不住,何况是搁在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上呢

家园 最近让我震惊的事

我单位教授级的同事有次会议迟到,向我解释送孩子上学迟到,我很惊讶:孩子外地上大学,国庆回来还要亲自送回去?他憨厚地笑道:闺女上小学了。我很震惊,我们很熟悉,他孩子与我孩子今年都高考上大学,哪儿又蹦出来一个闺女?他说,平时没告诉你们,一直寄养在外地,该同事河南籍的。我单位还有一个教授也是河南籍的,也是多生一个孩子,但在当地办了抱养手续一直生活在一起。我所知道我们单位超生的两个都是河南的,当然可能是巧合。前一阵子去河南某单位,说起河南人传统观念,他们说在当地生两个都嫌少,三个、四个大有人在。

家园 这个也确实是实际情况

不过这样的情况基本上都出现在农村地区,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农村也几乎见不到了。

家园 是啊, 河南超生多, 底层妇女因此的血泪几个人在乎

有人说什么计划生育亡国灭种就太扯淡了。 现在比较权威的人口预测,人口政策不变,中国人口在2020-2030年达到峰值16亿, 本世纪末下降到11亿。也就是说,到本世纪末中国都不会缺低端劳动力人口, 高端人口哪个国家都不会嫌太多, 但这个不是靠生就能生出来的。

科大外迁的时候, 本来想去河南,但那会儿河南就是觉得自己人口多,负担重,养不起科大。这么惨痛的事情,还不吸取教训, 资源那么紧张了还要不顾一切的生, 说句不好听的,生出来都去给富士康做苦力吗? 我对有些人左右合流(右派有茅于轼,左边有孔庆东)不看事实乱反对计划生育非常反感, 原因之一是我到青海藏区去做调查, 遇到河南农民工大嫂, 说高原反应不适应好几年一直头晕, 但为了挣钱不得不坚持着, 家乡人多地少实在是没出路;还说农村女人命苦, 不像城里女人生了一个就行,甚至想不生就不生也行, 农村女人至少得生两个,如果没儿子,就要不停的打胎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她有个同乡姐妹为了生儿子打胎大出血差点死掉。 这些底层妇女的血泪, 那些反对计划生育乱唱高调的有几个人知道。

通宝推:千岭,加东,wooxiao,冰雪迎梅,明月照九州,住在乡下,
家园 上次回国吃饭有个凉菜做的不错,就让老板把凉菜师叫来问问

小伙86年的,河南信阳的,排行第7,家里9个孩子。

要不是真人在我面前,无法想象80后里还有这样的情形。

家园 坦率说对高考制度不公平的认识我比你早得多

我是七八年考上大学的,来自江苏,那时江苏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也很高。因为全国一张卷子,进大学后大家一交流,哪个省分高,哪个省分低很清楚。当然都进了大学了,冤气不象你们这样高。

我为我们同学感到可惜的却却是来自上海、南京的两个老大哥,班上老大32岁,老二31岁,都是420分以上(数理化语政满分500),这个分是什么概念呢?我中学死党考了405进的复旦,我们学校与复旦差一个等级,两个老大哥都是可以进清华北大的分数。他们报没有报清北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他们俩是服从分配从第一志愿落下的,我们系里招生老师说他们是别的学校认为年龄太大踢出来被他们捡到了。当时我们都替他们抱不平,黄金岁月上山下乡,下煤矿挖煤,等到高考了还被歧视。

我认为高考的公平,需要从国家、地方政府、考生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国家提供好的制度、地方政府提供足够的资源、学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家园 如同回到了过去,也写一下我的高中生活

我也是河南的,是90年上高中的,当时的高中是本市唯一一所省重点高中,中考时全市统一招生,竞争异常激烈,全市初中每年能有3,5个进入此高中就算不错了。此高中升学率当然也不错,一般每年升大学率在90%以上。这可是在90年代初,大学还没扩招前,全国总的大学招生人数也就是8,9十万。而我们又是在河南,所以这个升学率是相当不错的,学校也挺出名的。看完以下介绍,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猜出是哪个学校。

1.住:刚进去是新生,学校照顾新生,一个班有大小两个宿舍,大宿舍20人,小宿舍8人,拥挤不堪。不用说,还是40年代的楼,而且楼里面没有水和厕所,洗漱要到楼下外面的两排水龙头前去。夏天还好,冬天就难过了。经常穿个拖鞋洗完脚,回到宿舍,脚和拖鞋冻在一起了。每天早上起床,杯子里的水都结成冰了。

第三年,我们搬宿舍了,学校刚盖好了一栋新的图书馆(虽然我们从来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老的图书馆就作为了我们高三宿舍楼,这下房间大了,一个班30多个男生住在一个房间里,双层床沿墙四周还没摆满,中间是踢球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整栋楼里依然没有水和卫生间。上个厕所要从5楼跑下楼再穿过半个校园去操场上的厕所。最后,在大家全体要求下,每个楼层摆放了一个尿桶!

2。吃。学校里有个礼堂兼“食堂”,这个“食堂”只是打饭的地方。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打饭。刚去第一天,到了吃饭时间,我们新生到了食堂,当时就惊呆了。卖饭窗口就是墙壁上开的几个40厘米见方的方形口,食堂工作人员在后面收饭票、打饭,我们是看不见其人的。只见窗口挤满了人,都在奋勇挤着,很多人都是分工合作,一个人拿饭票,2个人每人拿几个饭盒贴在窗口,旁边还有人保护,防止他们被挤走。后面还有几个人专门接递出来的稀饭、馒头。这拨人买完后,马上窗口被下拨人占领,周而复始。。。。

我们新生哪见过这个场景,而且大家都不熟悉,还没办法合作。只能站在后面等着,有个强壮的忍不住冲进去,但很快发现双拳难敌四手,被挤了出来。十几分钟后,人潮退去,我们上去一问,里面的人回答,卖完了。大家大眼瞪小眼,没办法回宿舍吃方便面吧。

后面几天,情况大致如此。不过,广大新生也迅速成长,每个宿舍的马上结成买饭同盟,加入战团,还要帮同班的女生一起买饭,迅速成长起来。也渐渐掌握了挤队的敲门,如几个人贴着墙壁,等前面一波人买完,马上一起发力,把排在前面的几个独行者挤过窗口,马上霸占窗口。后来,挤公共汽车也异曲同工,对此学校出来的人,都是小菜一碟。

买到了饭,菜的质量可以不用提了,就是2,3个大洗澡盆,装了些煮的菜,简直难以下咽,很多人宁可吃家里带来的菜和咸菜,所以买菜的人不多,不用挤。

至于吃饭的地方,这个既然是所谓的食堂。当然没有桌子了,而且里面光线昏暗。所以,吃饭晴天在食堂外的花坛边,雨天回宿舍。很多家长实在看不下去,而且大家都在长身体的时候,每周都会送一次菜来学校。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干嘛不去校外买点东西吃?不好意思,学校不开大门,而且学校地处市区最东面,校外没有任何可提供饮食的地方。不过这个情况在后面两年得到改善,校园放开,马上周围的小饮食店如雨后春笋出现,食堂再没人去吃了。我们也是最后一届体会过吃饭如战斗的。

3。学习。能考上这所高中的,不用说都是初中时,各个学校的佼佼者。在这里,学习全靠自己的自觉。这里的老师分为两种,老教师都是80年代中之前从各个学校调来的,水平自然不用说,讲课也真是精彩。到80年代后期,学校里开始有年轻的示范毕业生分配来此,经验比较欠缺,但学校教师的大环境在那,年轻老师也都很努力。所以,总的来说,师资是很不错的。

但学习还要靠自己,老师不会逼着同学去学习,不会用填鸭的方式,基本是教完课就走,每周每门课都安排有自习时间,这时候,相应课的老师会到教室坐着,这自习课上,你可以看本课内容,有问题可以去问老师,也可以看别的课内容,没人强迫,所以,学习主要靠自己,首先自己能发现问题,才能去问老师不是?象本人这种不出众的学生,高三毕业后,去班主任办公室拿录取通知书,班主任还不知道自己名字。

到了高三,大家学习真的很勤奋,每天自己定午休时间半个到一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教室里自习。晚上,在教室里点蜡烛学习到11点半。到了最后高考,全班学生大半都超过了本科线,10个最后去读了大专。比较搞笑的是,第一天高考结束后,当天全班几乎所有男同学都翻墙出去打电子游戏街机到12点,翻墙回来时被学校老师抓到,老师苦笑不得。第二天早上考数学,反正最后大家数学成绩都没什么影响。

4。体育锻炼。学校很注重体育锻炼,一直强调“有好的身体,才能有好的学习”。

每天早上,5:50起床,15分钟集合,然后高一在校内,高二高三在校外跑步2,3千米。在滴水成冰的冬天,大家恨死那个天天早上吹哨的体育老师了。当时体育老师的几句话至今印象深刻 “你们现在不每天锻炼,身体根本撑不到高考的时候” “现在你们心里天天骂我,到以后你们回感激我的”。 是啊,现在都一一验证。

平时,学校的体育课也很有特色,体育老师也很有水平。高中三年,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学了一遍,虽然体育成绩不怎么样,但动作都学会了,因为所有的项目,体育课都要考试,包括理论知识。上大学后,还没发现其他同学的高中体育学过这么多的内容。至今还能记起来的有:篮球三步上篮,排球,跨栏,背越式跳高,三级跳远,背推式铅球,铁饼,标枪,单杠,双杠。。。理论知识中,知道了比蒙在墨西哥高原上创造的神一样的跳远纪录,知道了布勃卡每次1cm的提高世界纪录,知道了丰田杯的由来,学会了怎么排小组赛的赛程。。。。

总之,整个高中经历终身难忘。一个遗憾就是,大家都学习得太刻苦了,所以感觉一起出去玩的机会比较少,当然也没有什么男女同学之间的小火花了。

通宝推:如有神助,冰官儿,
家园 我们的世界早已经过了靠不断增加人口来解决问题的时代了!

动不动就来个亡国亡种的话来骇人听闻!

家园 太偏向北京上海不同意

而是太偏向北大清华.

如果像国外一样,大学靠的是自身的筹资能力,那么它要招哪个地方的人还不是大学自己说了算.更何况有很多大学给留学生大把奖学金,这又算偏向了谁?

但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大学是靠拨款的.北大清华的钱是全国人民交的税,国家对不同大学的拨款是不一样的,凭什么北大清华就能多拿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