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的直辖市审批应该加速 -- bluefleet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瓶颈,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诸侯经济,各自为政。比如像汽车,钢铁,工程机械,。。。比亚迪汽车想在广东以外的省份想发展好就受到限制。 别人那里也有汽车厂,当然照顾自己的厂家,增加GDP,可以增加税收,还可以有政绩。 这种各自为政的情形,使得中国的自主车厂是诸侯林立,但是没有一个大的民族品牌可以和外国品牌分庭抗礼的大厂。中国钢铁产量在世界上一骑绝尘,但是却每一个钢铁厂的规模在世界上排名前三。
要解决诸侯经济,一个办法就是分拆省级行政单元。但是县又太小,中央如果都直辖的话,过于繁复。 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就是分拆省,一分为二,一分为三。 但是你平白无故就分拆一个省也不好。 刚好借着很多地方申请直辖市的由头,中央可以大行分封。 一个直辖市成立,中央应该乘机把他划得大一点,周边的地区都放进去,俨然一个小省。 名为建立直辖市,实则是将省拆分。如果出现5,60个左右的省,直辖市级别,省级行政权力将会大大减弱,则诸侯经济现象则会大大减弱。
比亚迪现在还可以在整个广东省发展,如果分拆了恐怕以后只能在某个市发展了,那不是更糟糕。
找别的理由吧。这个理由说不通。
当年轿车生产牌照可不好拿,就是因为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的秦川汽车厂。
去年的世界钢铁企业产量前十有六个中国企业,其中沙钢是私营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啊
1 米塔尔 2 河北钢铁 3 鞍钢 4 宝钢 5 武钢 6 浦项 7 新日铁 8 沙钢 9 首钢 10 JFE
借着下层想提升到中层的机会,一起发力,把中层给消灭………对下层来讲是升了一级,对上层来讲是将一个强力中层变成了多个无力下层,于是皆大欢喜。^_^
作为一个大省,有足够的能力排挤一个品牌。一个省只要有一个类似的大企业,就可以想法在全省范围内排挤其他省的企业。
而一个大区,则根本没有能力干这样的事——一方面是一个大区未必有类似的企业,那就无所谓排挤他人的问题了;另一方面,即使这个大区有这样的大企业,他也只能在区内排挤,与动辄全省排挤的影响范围不同,而他临近的大区,说不定正想要一个类似的企业来抵消他的影响力呢,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有利于其他地区企业的进入。
简单的说,当地区分割得越小的时候,地区保护的威力也就越小。
没有记错的话,比亚迪前不久和天津客车厂联合生产电动巴士。
楼主的观点有些道理,但解决方案比较搞。
目前搞的减免交通道路桥梁收费的政策,可能有助于降低物流费用,也有利于诸侯经济的解决。具体看效果吧。
大部分城市都不会有汽车生产企业,将成为广大车企业自有搏击的乐园。
我数据看的是以前的,看来现在规模上已经赶上来了。但是道理还是那个道理,看这个分布,每个省来一个。
比如讲很多省份都引进外国汽车公司共同合资组建生产厂,那么如果国内别的省份的汽车技术比较好,就可以到各个省份建立联合生产厂,那不就跟各省外资合资汽车厂一样的道理吗,只不过这次是不同省份的内资合资。
如果没有各个省对自己省内汽车厂的保护,国内汽车厂家更加没有出头之日了,市场都被外国汽车品牌的合资厂抢光了。
如果市场零散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市场将会被通用大众丰田等汽车厂一统天下。中国自己的品牌根本打不过人家,现在有点儿省际保护,还稍微有些活路。
广汽的自主品牌,就指望吃广州的窝边草,结果因为广州搞限购把市场弄没了,广汽的合资伙伴都是日企,如今也完了
你说的可以由国家统一保护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国家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在逐渐增强,并且还可以更强。
像现在的华为中兴进入美国,人家也不是电信设备商所在的州找你麻烦啊,直接国家上了。
但凡对国内车市有点了解,就不会说出这话。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就是在5-15万这个区间,之上的是合资和进口车的地盘。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竞争。
就这点儿能耐,如果没有了省际保护,恐怕连窝边草都吃不到了。现在靠着政策,还能出点儿吉利买沃尔沃,比亚迪电动车上国际新闻之类的发展。
现在国内30+的省市自治区,也不是每个省市都有自主品牌汽车,为什么有些国产自主品牌车就可以卖到别的省市去,那些不争气现在卖不到别的省市去的,不行就是不行,再放开竞争,只能更惨。
可以在河南建立吉利分装厂,或者采用收购合并能方式跟当地汽车企业合作。那么虽然名义上不是外资合资,但是这内资合资,就算不能享受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至少不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排挤。而这样种方式扩张也比较迅速便捷,甚至可以利用原有的销售链条。在美国国内的公司,采用收购合并方式扩张是最常见的壮大一个公司的途径了。
这方面,外资还能知道利害关系呢,比如讲大众想在江南卖车,就在上海建立合资厂,又想在北方卖车呢,那就在北方再建立一个合资厂。人家也没指望一个合资厂吃全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