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谈毛泽东的治国思想 -- 温相

共:💬103 🌺6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在妄言,再多嘴一下

手段固然重要,但是手段是实施方针的基础,就像邓颖超说周恩来一样:政策对了他就对了,政策错了他就错了。这些话说得很无奈,但是也说明白了周恩来的局限性。

在文革以前,虽然毛泽东自7大以来声望如日中天,但是政治斗争并无太大的把握。1959年庐山会议不太一样,那时的毛泽东还处在没有证明他错,只证明了他对的阶段。而文革以前,大跃进的失败就导致了人们开始询问毛泽东的正确性,这是毛泽东不能接受的一个方面。发动文革,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很多的东西,很多的方面,毛泽东也不是那么的自信的,看看他在开展文革时的举动和行踪就可以说明点问题。

伟人之所以伟大,主要不是才能,主要是机遇和历史将他们放在了那个位置上,有点被动。

说明一点,我是一个所谓的“左派”,在西西河里,这也是一个历史。

家园 毛泽东的这种留有余地和普通涵义上的留有余地是不同的:

这种所谓的留有余地是富人点钱的感觉,而非穷人算计,然则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就应该拿出斤斤计较的水平出来。我现在能够记得李锐当时的回忆说的大意就是,毛泽东看到粮食报上来的数量十分之大,他就说粮食多了怎么办呢?我看还是要按照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半干半稀。而事实上,毛泽东的这个标准恰恰又是建国以后几乎27年之中中国普通居民或者说普通农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我用基本定格来形容它。

另外,你说的粮食增长率,这只不过是一个笼统的东西,就像我们不能用目前的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来衡量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一样。以前的粮食增长率我不知道,可是,目前的经济增长率我倒是多少知道一些编制的内里。1977年,安徽省287328个生产队,只有10%的能够维持温饱,67%的人均收入低于60元,人均收入在25元以下的占25%。于此可见,粮食增长率的背后不是没有计较的,况且,毛泽东在七十年代中再度发起洋冒进,浮夸的风气再度抬头,1970年2月定立的草案要求粮食平均增长率在5.5%左右,而实际达不到,以后调整为3%左右,即便是这样,以陕西省为例,1957年陕西省能够调拨1.6亿斤粮食出省,但是,到了1970年反而要调入五亿斤粮食。

以后中央的决议称,1973年5月调整的1970的草案,把粮食产量调整为5600亿斤仍旧是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所以,这个时期的所谓粮食增长率不能代表客观实际的情况。

家园 我给你已经去信:

又有了一点新思路,请你查收。

家园 继续反对

你用“半干半稀”来定格当年的基本生活我没意见,当你说这是毛泽东的本意我不能接受,特别你又举了个例子来否定这点:70年代浮夸又有抬头,要求粮食平均增长5%,如果毛泽东希望全国人民过“半干半稀”的生活,他死命要求农业增长干什么?

另外,你举的陕西的例子也说明不了问题,陕西在56年是个空前的丰收,粮食产量超过前后两年100万吨。

家园 疑问?

"老百姓在毛泽东时代就是远离温饱、小康,是不是我们在六七十年代达不到这种水平呢?显然不是"

这样的话,基本上任何一个皇帝都比毛强?

远离温饱,还搞食堂?

家园 "号令一致、雷霆万钧"是毛泽东治国治党的主体思想?

"号令一致、雷霆万钧"是毛泽东治国治党的主体思想?

我看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看完此文还是明白温相认为的"毛泽东的治国思想"到底是什么.

家园 我支持您的观点,“半干半稀”只是当时的应急措施

我觉得我们考虑问题不应该脱离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大环境。以我们国家的人口以及发展状况来讲,温饱问题始终都是一个大问题,要不然为什么搞大跃进呢(虽然搞得不对)?后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为什么会得到支持呢?他从64年开始,到73年、74年出成果,基本上就是在文革期间取得的成就。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最初几年大概还是可以的,主要是57年到77年这20年间),假如说国家的发展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当然大跃进和文革这条路是比较不好的一条,但是即使我们能够选择一条最正确的发展路线,我想仍然会经过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一方面是国内的基础(要搞工业要搞国防要搞建设钱从哪里来怎么分配);另一方面还有国际大环境的问题,加入联合国、和美日建交都是70年代的事情吧,这些事情总得有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也是要有条件的。更何况凡事有利有弊,走别的路,没有这样的问题,也许会出那样的问题呢?就拿现在来讲,建国56年、改革开放27年后,不是仍然存在一些落后的地方,贫困的人需要为生存而挣扎吗?

以前提倡艰苦朴素,什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甚至搞一些极左的东西,把讲吃讲穿都归于“资产阶级思想”来批判,但是这些跟温饱还是不矛盾的,没有说为了这个就不让人吃饱饭的呀!因为国家还比较落后,还有人吃不饱饭,所以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也不应该追求享受――我认为那个时候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思想。

至于留余粮的问题,贴一篇毛泽东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文章作参考。我认为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措施在客观上是有必要的,在主观上也决无恶意。

家园 【文摘】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一封信(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二日)

少奇同志:

  三月十一日信[1]收到。小计委[2]派人去湖北,同湖北省委共同研究农业机械化五年、七年、十年的方案,并参观那里自力更生办机械化的试点,这个意见很好。建议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也各派人去湖北共同研究。有七天至十天时间即可以了。回去后,各做一个五、七、十年计划的初步草案,酝酿几个月,然后在大约今年八九月间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才有可议。若事前无准备,那时议也恐怕议不好的。此事以各省、市、区自力更生为主,中央只能在原材料等等方面,对原材料等等不足的地区有所帮助,也要由地方出钱购买,也要中央确有原材料储备可以出售的条件,不能一哄而起,大家伸手。否则推迟时间,几年后再说。为此,原材料(钢铁),工作母机,农业机械,凡国家管理、地方制造、超出国家计划远甚者(例如超出一倍以上者),在超过额内,准予留下三成至五成,让地方购买使用。此制不立,地方积极性是调动不起来的。为了农业机械化,多产农林牧副渔等品类,要为地方争一部分机械制造权。所谓一部分机械制造权,就是大超额分成权,小超额不在内。一切统一于中央,卡得死死的,不是好办法。又此事应与备战、备荒、为人民联系起来,否则地方有条件也不会热心去做。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内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所以,农业机械化,要同这几方面联系起来,才能动员群众,为较快地但是稳步地实现此种计划而奋斗。苏联的农业政策,历来就有错误,竭泽而渔,脱离群众,以致造成现在的困境,主要是长期陷在单纯再生产坑内,一遇荒年,连单纯再生产也保不住。我们也有过几年竭泽而渔(高征购)和很多地区荒年保不住单纯再生产的经验,总应该引以为戒吧。现在虽然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是最好地同时为国家的办法,还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3]的老话)的口号,究竟能否持久地认真地实行,我看还是一个问题,要待将来才能看得出是否能够解决。苏联的农业不是基本上机械化了吗?是何原因至今陷于困境呢?此事很值得想一想。

  以上几点意见,是否可行,请予酌定。又小计委何人去湖北,似以余秋里、林乎加[4]二同志去为宜。如果让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也派人去的话,似以管农业书记一人计委一人去为宜。总共也只有大约七十人左右去到那里开一个七天至十天的现场会。是否可行,亦请斟酌。

  毛泽东

  三月十二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指刘少奇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一日给毛泽东的信。信中说:中共湖北省委关于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设想的文件和主席的批语,已印发给政治局、书记处各同志,并发给包括计委、经委在内的各有关部委及华北局有关同志研究。在有各在京副总理参加的中央常委会上谈了这个问题,大家意见,要小计委就这个问题对有关各方面情况先摸一摸,提出一个方案,中央再来讨论,并要提交下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以使各地方的努力更加符合实际。周恩来同志已要小计委派人到湖北,同省委共同研究他们提出的方案,先在湖北进行试验。

  [2]小计委,是一九六五年初毛泽东决定成立、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一个工作机构,主要任务是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问题,拟定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方针任务等。后来在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过程中,由小计委实际主持国家计委的工作。

  [3]见《论语?颜渊》。

  [4]余秋里(一九一四――一九九九),江西吉安人,当时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小计委负责人。林乎加,一九一六年生,山东长岛人,当时是小计委成员。

家园 哎,从历史看,再分析现在,很多事不也是出发点是好的,但最后呢

不是还搞了个什么解释――好心办了坏事么

家园 我还是觉得没有留过学和毛的晚年治国方法很有关系

毛的皇权思想很重,搞经济特别重视农业,对知识分子的鄙视等等这些行为与周恩来,邓小平等留法人士有着鲜明的区别,我觉得这些在毛身上的封建残余不应该是偶然的,很可能就是跟他没有留学经历,眼睛只盯着古代统治者的统治术有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起码是个秀才.
家园 del
家园 我们家文革也很惨,现行反革命,可我父母从来不怨恨毛主席

我妈妈初中上完就上山下乡了,爸爸高中毕业,成分问题上不了大学,可他们从来不携私怨来看待文革,如果评价事务时总是怀揣私货,带着有色眼镜,那这种评价就是在误导别人,这种误导,非常可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