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什么中国发展容不得慢——《大目标》 作者访谈之一 -- 马前卒

共:💬276 🌺930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前30年才叫高积累、高投资、低消费

现在?那是高剥削、乱投资、疯消费。我就不信啃老过后这种消费还能维持。

家园 多新鲜哪

所以毛子也不可靠。

听到有句话说“毛子靠得住,母猪会上树”。如果不靠自己而是一直靠别人,不管这个别人是美帝还是毛子,时间一长,都是会出大问题地。所以还是要自力更生啊。

家园 今天翻了翻《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发现汪晖的路子确实还是有点毛病的。他是描述了科学话语与公理世界观的结合,但是通过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否定了“科学”,最后否定了这种新公理世界观的有效性。他对科学的认识并不高明,简单地依从了“非理性主义”以及从权力角度审察科学话语(其实是福柯的东西)。这个认识不够全面完整,陷于流俗了。不过这个努力是出于把中国人对“真理”和“道德”的信念从西方的话语霸权中夺回。高全喜说他最后陷入虚无主义了,这个评价不无道理。靶子其实打科学打得不太准,因为其实就算在西方那里科学也和真理没什么关系了(学理上讲,而非生活中的俗常信念),西方人真正有杀伤力的其实还是以契约论为奠基的,以自由主义为面皮的现代法权体系。科学技术不会成为导致政治上的崩溃因素,而这种法权学说的长久渗透则是在一种持续性地、系统性社会过程中,以国际接轨、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等等口号下,不断引起人们对这样一种口号的法权基础进行回溯。并在这样一种反思的努力中,达到对这一法权体系的深信不疑。这实在是一种高明的欺骗手段,以一种间接的方式(付出努力所获得知识应当是值得信服的),造成了这种法权观念的普遍传播。而科学反而是好东西啊,是支持飞机大炮黄油面包工业化成果和生活消费品的重要一环。

家园 感觉是专业歪楼的说
家园 严重质疑

先说事实清楚的。首先长春国军只有10万,不知道30万是哪里来的?要知道整个东北的国军不过五六十万。其次,长春国军没有饿死,实际上到投降的时候国军手里还有粮食。第三,在共军战锦州的时候,是用了大概7个独立师,也就是地方部队,围困长春的,共军进攻长春可能困难(打下锦州后再打长春应该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但长春国军已经没有出城野战的能力了,大不了继续围困就是了,美军空投能管什么用。最后,长春国军投降是因为锦州的大门关上了。

然后说说KGB将军讲的故事。首先这是几十年以后突然冒出来的没有旁证的孤证。这些年俄罗斯解密了不少历史文件,这么重要的东西没有被发现吗?还有保密的必要吗?PBS拿陈锦华写的回忆录做类比,是不恰当的。陈锦华引用毛泽东的话,只是一个不重要的细节,真实与否无关大局,因为1)引进设备是事实,2)毛的那句话不是什么惊人之语,不过一句感叹而以,周恩来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叹。而KGB将军讲的故事,是一个重大事件(柏林事件时米帝的B29带着核弹在欧洲战备飞行),而且是闻所未闻的,没有佐证,当然是要怀疑的。

再来用常识来分析一下。首先,6月搞柏林事件,9月才打辽沈,是不是拉得太长了?其次,如果斯大林能如此周到地帮土共,为什么苏联的大使会跟着孙科跑到广州去?要知道连司徒雷登都留在南京了。第三,美军如果要干涉中国内战,只要往长江派几条军舰就是了,哪里用得到往长春空运的规模?

最后,柏林危机是对美英法支持建立西德的反应。这是一般公论。

家园 你的理解不够准确

首先,科学和科学主义不是一回事。在你的表述中,这两个概念有所混淆:

而科学反而是好东西啊,是支持飞机大炮黄油面包工业化成果和生活消费品的重要一环。

你这里说的是科学技术,而非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在汪晖哪里的表述,根据论述对象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这里很难说汪晖“否定”了“科学主义”,汪晖倾向认为“科学主义”存在“解放”和“控制”的两重性,而评价现代中国思想中的科学因素,并不是明确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而是要根据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因素进行历史的考察

其次,《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这套书,首先是作为一本思想史来面向读者。科学主义必须还原到现代中国思想史中的。正如汪晖自己的阐述:

中国现代思想与戴维描述的科学主义运动之间是存在相似性的,但这种相似性不足以解释“科学”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意蕴,科学主义范畴也无法解释现代思想人物各不相同的政治理念。现代中国思想呈现了将科学及其方法运用于政治、道德等领域的现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解放作用。即使有关科学的信念最终产生了相反的历史后果,那也不能就此认为科学方法的社会运用本身就是专制的起源,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科学及其精神和方法在历史过程中曾经具有的那种解放作用。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中国思想对科学概念及其方法的广泛运用植根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完全不同的文化原理,并不是单纯追随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后果。现代中国思想和政治经济实践当然都与“科学的历史观”相关,但是,如果不能从更为复杂的、多重的历史情境中解释这种历史实践,在历史写作上也极有可能陷入另一种目的论的泥沼。

这里顺便说下,福柯正是在思想史这一角度被引入汪晖的写作中,自从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出现以后,思想史的写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思想史写作,包括中国的学案,更多的注意理清思想的传承脉络,这一点熟读中国思想史的人应该很熟悉,基本就是辨别谁是谁的门生弟子,谁是今文谁是古文之类,而福柯更专注于厘清话语与历史场景之间的关系,而非概念的更迭。这样的思想史写作方式影响很深远,除了汪晖,其它像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与他此前的著作就有所不同。

第三,资本主义的法权体系,其实汪晖着力批判的东西。比如在给《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一书写导言的时候,汪晖就有洋洋万言的评述。

家园 多谢大叔指正,

看来其中部分的任务还是要厘清“德先生”这一政治话语背后的实际历史境遇。汪晖的框架对我还是很有帮助的。按照我过去的理解,我主要是把五四以来的科学话语的接受把握为慑服于实证科学体系所支持的西方技术优势(船坚炮利)。现在看来是不够全面的,至少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一系列学人的努力下,科学话语实际上是部分地也是以“公理世界观”的方式与中华传统调和之后成为一种政治话语的。

这套书篇幅太长,牵涉太多,我目前中学底子还不行,以后还得慢慢研究。

家园 是啊,汪晖还把话写得那么拗口

他大概是含着核桃学说话的吧。

家园 呵呵,是不是能这么理解

不仅仅是被打服了。是仔细想想,人家确实有道理。然后就心服口服了。。。

忽然想到,科学既然最初被称为“格致”之学。那么有没有人从八目的基础这个角度来展开讨论科学在中华传统政治学说中的地位呢?

家园 具体说到传统和科学话语是怎么勾连的

我中学底子不行,说不清,目前只能借着汪晖的眼睛来观察。

汪晖的那本书是分上下卷,看目录结构,其写作意图是清晰的

上卷是讨论中华传统思想的脉络,以两个层次来梳理:一为理论哲学层次(理与物);二为实践哲学层次(帝国与国家)

下卷就是中华传统和现代性(也包括了以资本主义现代性为载体的西方文化)是如何冲突并相互融合的。其中也包括了两个层次,按照我的理解,谈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传统中学以“公理”的名义对现代性的接纳与排斥;二是科学话语和科学主义在“东西文化差异”框架下的争辩。

我觉得可能你感兴趣的内容会在他对严复《天演论》的分析中。

这套书新浪爱问有的下。

上卷第一部

上卷第二部

下卷

家园 "他大概是含着核桃学说话的吧。"

含着核桃学说话倒也还好,谁要跟着葡萄学说话,那才真叫要命呢!

家园 《延安日记》就一定是你眼里的珍贵史料。

人家作者可是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前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驻缅甸大使,怎么说也比你的前KGB来的靠谱多了。

哦,照这个逻辑,其实美国总统都是犹太银行家的马甲,《货币战争》里写的真真的,作者可是房地美,房利美的高级顾问。不信?你也写本《货币战争》一样的地摊文学出来比较一下?“你要是不信,看什么书都没用,可以怀疑一切,有人连相对论,板块学说,阿波罗登月都不承认,也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家园 《延安日记》这本书是什么年代出版的?

家园 中苏论战最严重的时候出的。

中苏刚闹翻的时候,苏联出了不少类似的书。

比如那个7000门大炮(还有几百架飞机)就是在中苏论战期间出的苏联军事百科类书籍里面出现的。

这些资料要是可信,母牛真的能飞起来了。

一本日记居然错误百出,连中国的地名都是根据不同的翻译(英文或者俄文)出来的,真实性可想而知。

家园 关于房子的成本,可能比想象的高。

事实上,最贵的房子,每平米需要的钢筋水泥电线加起来也就1000多块。

绝对不止啊。每平米的装修成本都可以轻松超过这个数字,而且不是什么豪华装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