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央亚细亚的帝国撞击——高富帅节度使的悲催怛逻斯 -- 毘沙门

共:💬85 🌺748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央亚细亚的帝国撞击——高富帅节度使的悲催怛逻斯

唐天宝十年也就是公元751年,对于大唐是一个不祥的年份,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的大唐盛世正由顶峰向低谷慢慢滑落。就在这一年,六万唐朝大军讨伐彩云之南的南诏国,在洱海之畔全军覆灭,统帅鲜于仲通仅以身免,“逃师夜遁”。这个本来在大唐和吐蕃之间摇摆不定的西南强权,终于下定决心,彻底投入了吐蕃的怀抱。

同样在这一年,在中亚一个叫做怛逻斯的地方,也爆发了一场让后世津津乐道而又众说纷纭的战争。对阵的双方,一个是东亚的霸主、正处在玄宗盛世末期的大唐,另一个则是西亚的王者、同样如日中天的“大食”(即阿拉伯帝国)。

其实,这东西两大帝国的撞击,在许多人看来是无可避免的,但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地发生呢?

怛逻斯在史书中又有“怛逻斯”、“塔拉斯”以及“呾逻私”等称谓,对于它的具体位置,至今仍有一定争议,但一般认为它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边境上更接近哈方一侧的塔拉兹,那里现在是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首府,它以前曾被称为江布尔、米尔卓央以及奥利埃-阿塔等名字。

该地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甚至还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玄奘法师那部流传千古的《大唐西域记》里——在这本书中写道:“千泉西行百四五十里,至呾逻私城,城周八九里诸国商胡杂居也”。

尽管战争的地点在怛逻斯,但其发源地却并不在此,而是在中亚一个叫做石国的小国,它就是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该国在中原史书中又有“羯”、“柘析”以及“赭时”等称呼,根据陈寅恪等学者的考证,“石”为义译,“羯”、“柘析”、“赭时”等则为音译,它本是大月氏的一个部落,后来随大月氏西迁到中亚,成为粟特人的祖先之一。

在中原史书中,这个石国属于“昭武九姓”之一,所谓“昭武九姓”,指的是隋唐时期由粟特人在中亚建立的一些小国的统称,其总数可能不止九个,这些国家广泛分布于阿姆河流域到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之间,据说他们的国王都以“昭武”为姓,但这个姓氏的具体含义至今不详。

与其他中亚小国一样,石国在名义上也是唐朝的属国,唐高宗显庆三年也就是公元658年,唐朝曾在该国瞰羯城置大宛都督府,并封石国王为都督。但这并不意味着那里是可任由皇帝处置的领土,而是指当地首领向大唐称臣并献上象征性的贡品,皇帝则回赠官职及丰厚的赏赐,如此一来他们就算顶着唐朝官员的头衔并代表皇帝来统治自己辖区了。

尽管大唐基本上不怎么干涉这些属国的内部事务,因此国王其实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但搞笑的是,包括石国在内,中亚各小国的忠心也许并不只奉献给唐朝皇帝一个人,周边各种强大势力,比如阿拉伯哈里发、突厥可汗以及吐蕃赞普,都随时可能成为它们名义上的主人,有时候,它们同时可以有两个甚至三个宗主——也就是说,这些小国基本都是随风倒的墙头草。

石国当时正处于大唐安西节度使的势力范围之内。所谓“安西节度使”,是“安西四镇节度使”的简称,其具体管辖范围是天山以南的西域部分,大致为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部以及新疆南部,治所在龟兹也就是今新疆库车县;而天山以北的西域部分,大致也就是现在哈萨克斯坦大部和新疆北部,则由唐朝另一个军区司令——北庭节度使管辖,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

时任大唐安西节度使的是一个名叫高仙芝的将军,后世许多人认为,即使以最严苛的标准来看,此人也完全有资格进入古代名将的行列。高仙芝并非中原人士,而是来自高句丽(唐代以前时活跃在今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一个地方政权,后来被唐朝灭亡),自幼便随父亲到安西加入了唐军,史载他“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二十多岁就当上了将军,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说句题外话,尽管现代朝鲜人(包括韩国人)一直为高仙芝而自豪,但是高句丽和现代朝鲜人是否有继承关系,却并没有定论。许多学者并不认可朝鲜人是高句丽人的后代,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朝鲜史专家杨保隆就认为,起码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高句丽人被内迁至内地,并且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就在怛逻斯之战爆发前四年的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创造了一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他率少数军队突袭并占领了吐蕃人在中亚的重要据点、素有天险之称的连云堡(后人考证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的兰加尔),唐军的大胆与勇敢让后世探险家斯坦因感佩得五体投地。此役在战争史上相当有名,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后人认为仅凭连云堡之战,高仙芝就无愧于名将的称号。

对于怛逻斯之战的起因,《旧唐书》的记载相当明确,它肯定地说是唐朝理亏——卑鄙的高仙芝用花言巧语欺骗了少数民族同胞(石国居民多是粟特人)的纯真感情,然后突然发动了背信弃义的进攻,不仅如此,这厮还将人家几乎灭了门:

“初,仙芝绐石国王约为和好,乃将兵袭破之,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马等,国人号哭,因掠石国王东,献之于阙下。”

而按照《新唐书》的记载,事情略有不同,但高仙芝干得同样不地道——“讨石国,其王车鼻施约降,仙芝为俘献阙下,斩之”。总之都是背信弃义。

至于偷袭石国的原因,高仙芝给朝廷的解释是石国国王“无人臣礼”,大概是说他对唐朝皇帝不太尊敬,因而高将军不由得义愤填膺,发誓要为帝国人民和他们的皇帝拔除这个隐患。

但是,如果参照其他史料,高节度的动机也许并不那么单纯和忧国忧民,却很可能和最俗气的钱财有关,比如《旧唐书》的记载就透露了一些信息:攻破石国后,高仙芝“获石国大块瑟瑟十余石、真金五六骆驼、名马宝玉称是。”所谓“瑟瑟”,指的是绿色的玉石,也就是翡翠或碧玉,不仅“十余石”,还“大块”,真可谓有质有量,这一单做得真可以。

正所谓人无完人,身为名将的高仙芝也并不完美,他起码有一大缺点,那就是是贪得无厌,即史书所说“仙芝性贪”。不过另一方面,靠军中敛财成为百万富豪的他却并不抠门,无论谁借钱都相当痛快地答应——“家财累巨万,然亦不甚爱惜,人有求辄与,不问几何。”

可惜高将军灭门业务不精,这次竟然有人逃了出去,而漏网之鱼就是石国国王的儿子,“其子逃难奔走,告于诸胡国”。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件本来就不怎么地道的事儿,经过一心想上演复仇记的石国王子添油加醋,唇亡齿寒的西域各国——也就是所谓的“群胡”——于是又恨又怕人心惶惶,最后他们一咬牙一跺脚,老子和丫拼了!

但他们也明白,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与强大的唐军抗争,为此,这些胡人不惜引狼入室,将同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拉下了水,《旧唐书》写道:

“群胡忿之,与大食连谋,将欲攻四镇。仙芝惧,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

(待续)

通宝推:采诗,云意不知沧海,梓童,SleepingBeauty,铁手,忧心,纳米小洞儿,京华烟云AMIP,中关村88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石国后裔最有名的一个就是:石敬瑭

事实上,当时姓史,姓安,姓石,姓曹很大部分都是硕特昭武九姓的。

另外,为何韩国不认为高仙芝是他们的名将?

家园 当时的这些胡人,现在全都灭了种吧

看看现在的中亚,都是外来迁入的民族。原来的土著,哪里找来?

另外,从现在看,唐朝在中亚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来客。一直到清朝,中原才重新进入中亚了,而且是长期地站住脚跟了。

家园 亲爱的楼主,所谓“瑟瑟”,未必是宝石。

具体的考证见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a3246

顺便问问,楼主你和京华烟云是同一个人吗??

家园 这些胡人也是外来的吧,原住民都是些飞禽走兽

中亚就是一个走廊,选择住在这里就要接受被踩来踩去的命运,要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

高仙芝比较过分,属于破坏规则的玩家,但实力又没有大到可以摆平一切的地步。他要是战胜阿拉伯人,接踵而来的肯定是无数哭着喊着白送的金钱美女。

家园 高仙芝的行为是不是也跟他出身并非汉人有关系

因为出身被汉人灭国的高句丽,所以要闯个名堂出来,反正闯出祸来也是汉人的祸事,间接为高句丽报了仇?

家园 维吾尔以前有个老说法

中亚就是一个走廊,选择住在这里就要接受被踩来踩去的命运,要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

水可以流走,石头还是在原来的地方。

就是说外来统治者是水,不能长久呆在那里,而他们是石头。

维吾尔自身都是外来迁入,也能总结出这么一条规律来,看来中亚这个地方呆久了,“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了。

家园 石头也真是的

水头猛烈的洪水,巨石也要随波逐流;经过河流的长途搬迁,大石更是化为卵石和沙粒。。。。

准部还在的话,哪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家园 估计是因为高仙芝没为高句丽出过什么力

高句丽灭亡是在668年,而高仙芝是756年去世。因此很大可能性高仙芝是高句丽灭亡后在唐朝出生的第二代遗民。对高句丽无尺寸之功,唐朝对他父子又不错。所以韩国提到高仙芝的时候,往往也就顺便说明一下他的血统而已。

对比地看,黑齿常之就不一样。常之一半以上的时间生活在百济,而且率领百济兵多次击败唐军。所以虽然最后还是力竭降唐。但是在书本上收到的待遇就不一样了。

家园 他们在南疆还是呆的下去的。

准噶尔对南疆没什么兴趣吧。

前面那句话的原意是特别针对南疆的。外来统治者在那里采取的不是直接统治,而是任用臣服的官吏来直接统治到基层。

家园 送花一朵,等着填坑
家园 【原创】(上)百年宿敌

其实,怛逻斯之战并非是东西亚这两大帝国的第一次撞击,阿拉伯对中亚的染指以及与唐的冲突,从帝国建立后不久的公元7世纪中叶就开始了。

但是,按照阿拉伯史书的一些记载,这次战争的爆发却并不一定和石国有关,而很可能是唐军对阿拉伯帝国向东方扩张的必然反应。

阿拉伯帝国负责东方事务的主要官员,是位高权重的呼罗珊总督。现在的呼罗珊是伊朗的一个省(2004年又被分成三个省),但古代呼罗珊即所谓“大呼罗珊”的范围却要大得多,包括今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南部、阿富汗北部以及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一部分地区,阿拉伯地理学家甚至说过,呼罗珊曾延伸到印度的边界。

呼罗珊曾是古波斯文明的大本营,这个词在波斯语中的意思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着波斯帝国的东部领土。阿拉伯帝国崛起后,萨珊波斯王朝末代皇帝伊嗣侯(即耶斯提泽德三世Yazdagird III)的儿子卑路斯王子,逃亡到曾属于呼罗珊的吐火罗(大致在现在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继续领导乌浒水(即阿姆河)流域各小邦国反抗阿拉伯帝国,这里由此成为波斯复国运动的大本营。

在此期间的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被反对者刺杀,阿里的死标志着由信徒公选产生穆斯林最高领袖的“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结束,被后人目为阴险狡诈的一代枭雄穆阿维叶以武力攫取了帝国政权,由此诞生了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即倭马亚王朝,哈里发从此成为世袭的帝国君主。这个王朝以现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为首都,因其崇尚白色,中国史书中通常称它为“白衣大食”。

利用阿拉伯人内斗的机会,波斯王子卑路斯继位为萨珊波斯帝国名义上的君主,并得到了唐朝的承认——唐高宗于公元661年立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又在公元662年春立他为波斯王。但由于阿拉伯人继续东进,卑路斯在暂居地并不能久留,到了公元667年,阿拉伯大军东征吐火罗,卑路斯在其追逼下极为困窘地逃往中国,并终老于长安,波斯复国运动烟消云散。

阿拉伯哈里发给呼罗珊派了总督(汉文史料中称之为大食东道使),波斯东部的这个地区从此成为阿拉伯人侵中亚的基地。但在倭马亚王朝建立初期,帝国并没有太多精力光顾中亚,哈里发们一直忙于巩固政权,尤其是与阿里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谓什叶派的战争让他们忙得焦头烂额。阿拉伯史料显示,直到公元673年,倭马亚王朝从未组织过对乌浒水也就是阿姆河以东的大规模远征,其对外扩张主要集中在西线,也就是针对东罗马帝国属下的小亚细亚等地。

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对中亚攻击的主要目的除了驱逐萨珊波斯残余势力外,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掠夺财富与虏获战利品,而并非是为了长期占领。帝国呼罗珊总督经常派遣军队渡过阿姆河去劫掠,但他们掠夺后每年都要返回呼罗珊过冬,并不在那里停驻。

现代学者们经过研究认为,出身于游牧部落的阿拉伯人之对外进行征服,最初并非出于宗教的热情。他们的出征不一定是要传播伊斯兰教,而是为了掠夺财富,在其他地方如此,在中亚也是这样。正如美国著名东方学家希提(Philip K.Hitti)在其名著《阿拉伯通史》中所说的:

“使得许许多多贝杜因部族离开荒凉的故乡,到北方肥沃的地方去征战的,不是宗教狂热,而是经济的需要。他们参加各种侵略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战利品,而不是为了取得永久的立足地。”

这种情况在公元673年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这一年起,阿拉伯帝国开始对乌浒水也就是阿姆河以东的中亚粟特裔诸小国频频展开征伐。尤其到了公元694年,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麦立克任命自己的宠臣哈查只.伊本.尤素福为伊拉克总督,全面负责处理东方事务。

这位新总督野心勃勃,其目光不仅看到了眼前富庶的中亚,积极准备旨在对阿姆河以东长期彻底占领的大规模远征,甚至还瞄准了更为遥远的东亚,据说他曾对部将们许诺:谁先踏上中国的土地,谁就是中国的总督!

于是,一名阿拉伯将军于公元704年被哈查只任命为呼罗珊军政长官也就是中国史书所称的“大食东道使”,他的名字叫Qutaybah ibn Musli,按发音可译为库泰拔.伊本.穆斯林,《册府元龟》则将其称为“屈底波”,但人们似乎更愿意用那个最富有诗意的译名来叫他——古太白。

古太白在其担任呼罗珊长官的十年(公元705-715年)间,运用计谋和武力,将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扩张活动推到了顶峰。研究者在阅读阿拉伯史学家塔巴里的巨著《历代先知与帝王年代记》(简称<年代记>)时,可以很容易发现:古太白以前,大食在东方尤其是中亚的征服结果多半都是“讲和”,尽管总是索取了大量赔款,而到古太白时,开始出现了许多“攻克”。

传说古太白的军队甚至一直打到了现在中国新疆的喀什。这源于阿拉伯史学家塔巴里在其《年代记》中的一段记载,说是古太白在公元714年进行了最后一次远征,入侵了中国并到达了一个叫“Kāshghar”的地方,他获得了大量俘虏,迫使中国国王献出象征臣服的土以及王室子弟作为人质。

“Kāshghar”这个词自然会让人联想到中国新疆的喀什,其全名正是喀什噶尔。因此,由于塔巴里的记载,此后的人们都相信古太白确实占领过喀什。但到了二十世纪初,英国东方史学家吉布等学者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强烈质疑,并找出了许多证据,而中国各种史籍中也都没有当时(公元714年即唐开元二年)喀什也就是安西四镇中的疏勒失守的记载,此后的几年中亦无该事发生,那段时间安西四镇一直完好,因此塔巴里的记载很可能只是YY。

不管是否真的占领过喀什,古太白的好运已经到头了。公元713 年,古太白的靠山哈查只死去,第二年,支持古太白的哈里发瓦立德也死了,其兄弟苏莱曼继位,此人对古太白极其极其敌视。伊斯兰历第96年也就是公元714年,一代名将古太白被部下所杀,随着他的离去,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扩张也陷入了低潮。

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张孝嵩率领唐军及西域各部组成的联军万余人,西出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数千里,突袭了中亚重镇、位于现在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的拔汗那——拔汗那就是汉文史书中所称的那个“大宛”国,也就是当年汉武帝派兵跑去抢天马的那个地方,当时它正处于吐蕃人的控制之下。

唐军在这场奇袭中取得了大胜,“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吐蕃军队败退后,张孝嵩随即传檄诸国,中国史书上说,唐军“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等八国皆遣使请降”。

此时古太白已经被杀,但仍有一些余部驻守在费尔干纳附近,他们在唐军的攻势下无法抵抗,不得不投降。后来的研究者评价说:“这大概是唐与大食第一次短兵相接,这次大食是打败了。”前面所谓的“大食请降”之事,大概就是滞留中亚的阿拉伯残余部队被迫向唐军投降。此时阿拉伯在中亚的力量早已大不如前。

到了怛逻斯战役发生一年前的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延续了近九十年的倭马亚王朝灭亡,号称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后裔的阿布阿拔斯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开始统治阿拉伯帝国。

后人普遍认为,阿布阿拔斯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军事方面完全要归功于他最杰出的将领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此人在中国史书中曾被古怪地译为“并波悉林”。阿布穆斯林并非阿拉伯人而是一个波斯人,据说他还是一个被释放的奴隶,后来结识了一直对倭马亚王朝不满的阿拉伯大贵族阿拔斯家族,并做为该家族委派的代表,来到呼罗珊开展反叛帝国政府的密谋活动。

凭借着杰出的组织才能以及自己波斯人的身份,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取得了巨大成功,据说一天之内就有六十个村子的居民加入他的队伍。公元747年6月,阿布穆斯林率众在呼罗珊揭竿而起,很快得到了波斯人滚雪球般的支持,起义军多次击败帝国军队,终于在公元748年占领呼罗珊首府木鹿,将倭马亚王朝委任的总督及军队彻底逐出了这一地区。

一年后的公元749年,节节胜利的阿布穆斯林率军攻克伊拉克首府库法,公元759年又攻克帝国首都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终于崩溃。阿布穆斯林宣布,拥立阿拔斯家族的阿布阿拔斯为哈里发,阿拔斯王朝从此建立,由于该王朝推崇黑色以区别于倭马亚王朝崇尚的黑色,因此中国史书中一般称其为“黑衣大士”。

新王朝成立后论功行赏,立有头功的阿布穆斯林被哈里发投桃报李,任命为位高权重的呼罗珊总督。新总督刚刚上任,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中亚粟特人的中心城市布哈拉爆发了反对阿拔斯王朝的起义——在一本目前尚无法确定作者的阿拉伯著作《肇始与历史》中,这样叙述此事:

“阿布阿拔斯掌权3年后,布哈拉爆发起义,为首的是舒莱克,他率三万名阿拉伯人和其他人反对阿布穆斯林,反抗他的血腥手段和滥杀无辜的行为。阿布穆斯林前去镇压,派齐亚德伊本萨里和阿布达乌德哈立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为先锋。双方交锋,舒莱克被杀。

“阿布穆斯林再次征服布哈拉和粟特,并下令构筑撒马尔罕墙,以期在敌人进攻时成为一道防御。他派遣齐亚德伊本萨里继续挺进,后者征服了河外地区的城镇乡村,一直抵达怛逻斯。”

这本书继续写道:

“于是中国人出动了,发兵10万余人。”

《肇始与历史》从前一直被认为是公元10世纪的波斯地理学家巴奇(Abu Zayd al-Balkhi)所著,但到了1901年,法国东方学家阿尔(Cl. Huart)将其作者考证为公元10世纪的阿拉伯著名旅行家麦格迪西(Al-Mutahhar ibn Tahir al-Maqdisi)。

按照这个记载,两大帝国之间爆发的战争与石国并无关系,而是源于阿拉伯对粟特人起义的镇压,而唐军的介入似乎是为了防止阿拉伯帝国向东方进一步扩张。这种说法与中国史书的记载差异很大,考虑到《肇始与历史》成书时间大概在怛逻斯战役之后两个世纪左右,时间那么久很可能失真,而两《唐书》等中国史书基本上都是根据当时文献的记载而编撰,起可靠性无疑更高一些。

令人奇怪的是,关于怛逻斯战役,大多数阿拉伯史料无论是著名的塔巴里史,或是流传下来的阿拉伯人早期的历史著作中都绝未提及此事。除了《肇始与历史》外,似乎只有伊本阿勒阿西尔(Ali ibn al-Athir)曾有所涉及,其中的说法可与汉文史料互为佐证,但同时却与《肇始与历史》并不矛盾。

伊本阿勒阿西尔在其著作《历史大全》写道:

“这一年,拔汗那的伊赫希德与石国王反目为仇。伊赫希德向中国国王求救。中国国王派出10万大军驰援,将石国王包围。石国王归顺中国国王,他和手下没有受到他(中国国王)的迫害。

“消息传到阿布穆斯林那里,他派齐亚德伊本萨里前去交战。”

按照这种说法,这场战争确实与石国有关,但石国国王并没有被卑鄙地杀害,而是受到了相当不错的待遇,另一方面,战争也确实与拔汗那有关,中国军队对其进行支持,从而引起了与阿拉伯的战争,除了石国国王的结局外,在其他方面可谓比较合理地综合了两种不同说法。

不管怎么样,在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的命令下,阿拉伯将军齐亚德伊本萨里率军到达怛逻斯,他对面是高仙芝带领的唐军,大战一触即发……

(待续)

通宝推:光年,京华烟云AMIP,铁手,文化体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文章目录】

(前言)英雄性贪

(上)百年宿敌

(中)波谲云诡

(下)千古谜团

(尾声)英雄末路

家园 今天终于当上了从一品

据说是西西河里最高的了,立此为证,准备跳水

家园 努力的再推您一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