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 九霄环珮

共:💬172 🌺789 🌵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承认啥了?我承认你的语文水准不及格。
家园 莫要气急败坏嘛 莫非你是懂导弹的语文老师?

我的中文就不劳您评价了。还是忙着封你的小资骑士去吧。

家园 片子中一口一个食材食材的,怎么听着那么别扭.
家园 最主要的特点,个头比较大

一个小伙子一顿吃两三个就饱了。外出读书前,没见过(起码未见过实物)小笼包、灌汤包之类的。

妈妈做的包子有点像放大版的饺子,一般没有什么汤汁,就是厚厚的面皮(不会破,当时也应当有容易填饱肚子的考虑)裹着馅(以素菜为主,切得粗一些,加两三丁肉块或者排骨),就着醋、生蒜或蒜泥吃。生活条件好了以后,包子皮也越来越薄,不过还是厚实一些更有嚼头、更香。

家园 这个

夏天做饭的时候都这样……

不过,确实有点不卫生啊

家园 花之,有同感。您说的作者对中国食物自信似乎有些不够,

细细想来,

可能还是源于您说的那种“独特”。

或许也是敏感了些。虽然片中没有了宫廷菜官府菜的那种仰视,基本都是普通生活中常见的美味,但有些美味本身的独特性又 让人倾向于对它本身产生仰视。

个人喜欢这个纪录片,现在想来可能不全在羡慕其各种美食或者其制作甚至是环境的独特性。

比如我看到煲仔饭虽然没有南方人那样的流口水,但是我回想起我妈妈做的白菜馅包子。那种味道。。。片中主角每天的辛劳,那是我身边亲人一样的辛劳。这些我都会感同身受,然后就是共鸣。然后就是无论大家怎么评论,在情感上的某种隔阂就这么没有了或者没那么深了。

家园 包子是主食吧

河北山东?

比拳头还大的包子,好像无法归类到小吃里。

家园 我猜是因为蔡澜做顾问?

他的两本书就叫做《蔡澜食材字典》和《蔡澜食材字典续编》。

这个食材的名字好像很广式,或者港式。这个词当然没错也很恰当。但是我看完了蔡澜的两本书,他的话题基本是在香港、台湾、到日本,最多到东南亚,也有些欧美口味,但是很少深入中国内地!我想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系,他成长和成名的时节,中国内地还没对外象今天这么开放,所以他对中国内地的美食,不免隔靴搔痒。相比之下,解放前的唐鲁孙,生于北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那才是正经吃货...

家园 好诗

看了第一集,很不错的片子,立意与我很有共鸣。不过底下一些负面的评论(不是评价)我也有同感。很强烈的BBC记录片风格,赞。但是解说词的翻译风格太重,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每种语言都有习惯的表达风格,个人以为不必要的违反容易破坏语言的美感。

你的诗里缺了对海洋捕鱼一段的描述。我不喜欢这一节的解说,生硬地用废话来凸显海洋捕捞的艰辛和不确定性。我中意的旁白是言简意赅,画面胜过万言,基本上不提供数据就不用开口了--例如The deadest catch。

老鼠屎是凿冰捕鱼一节解说冰下水温零下四度,不能容忍。顺带对火腿的美味由霉菌产生的说法持强烈怀疑。

多谢推荐,有空再看后续几集。

好诗
家园 马老兄说得有道理

对该片的赞扬和批评我觉得说的都有道理。

海洋捕鱼那段,我个人的猜测,是作为查干湖捕鱼模式的对比而言的,因为同是捕鱼,并没有特别的必要在同一集安排两个,但是这两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一个是可持续的,一个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海洋捕鱼的那段和整体风格相比显得突兀、不谐调。我个人猜测是作者有意布置,用以隐晦地批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毕竟,在中国,第一集交待的种种良好现象并不是事情的全部。

因为海洋捕鱼在立意上的特殊,所以在解说词上导致观众的负面印象,如果观众很欣赏、很享受这一段情节,那就反而有点奇怪了。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猜测,很难说编导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因为海洋捕鱼的特殊之处,所以我在主贴的文中也就只好省略了。

我对翻译腔不敏感,下一集再留意一下是否真是如此。

家园 很遗憾,没有讲玉米,在不长时间之前玉米的主食地位比小麦高

很遗憾,没有讲玉米,在不长时间之前玉米的主食地位比小麦高得多。现在在北方长大的中年人,小的时候都是吃玉米长大的,细粮一年也吃不上几次。

家园 二十年前,我曾经在杭州火车站见过有卖大包子,

怎么个大法?大小有当时北方馒头一个半那么大,肉馅,一块钱一个,饭量一般的女士吃一个就能当一顿饭了,但我估计杭州人还是把这个算点心,不算主食。

家园 无聊的民族

过于讲究美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家园 别扔草,搬个板凳听讲座,啥样的是有前途的。

2004年的id,不容易。

家园 这么说倒可以理解

查干湖捕鱼一节以很夸张的语气解说网眼的大小,给我有点用力过度的感觉。

我前面说翻译腔损害语言的美感表达的不确切。应该说好的翻译腔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外语的美感,但用于乡土的表达感觉有些疏离。但不以辞害意,这部片子总体还是给我很亲切的感觉。

我向来对现代汉语,尤其是普通话有些偏见。因为发音带音调,每个字都是音乐,表意的随意组合却很难悦耳,不如口口相传的土音土调远矣。你在现代诗上的尝试是对这个偏见的有力反击。九霄兄的作品,和舌尖上的中国一道,我在合适的时候和儿子分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