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 九霄环珮

共:💬172 🌺789 🌵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太搞笑了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呵呵,据说这话和胡兰成、张爱玲有关,他们也算是小资鼻祖了。

在网上交锋,把你看不惯的东西和“胡兰成”之类的联系上是一个用烂了的招式,因为胡兰成 已经臭了大街了,把你看不惯的东西和一个臭大街的人联系上,不就搞臭它了吗?所以,对这一招,很多人就有样学样。

《舌尖》系列最大的问题,就是拍了那么多,却不大能给人带来味觉、嗅觉上的馋,和感觉上的大波澜。因为小资的心脏是受不了大波澜的。在这个系列里,食物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表现据说是很高尚的文化的。

其实,这才是问题的真实所在。《舌尖》这个片子主要是“不大能给人带来味觉、嗅觉上的馋”,这成了《舌尖》的罪。“老子要尼玛个文化干啥?”,在有些人眼里,什么东西只要沾染上一点“文化”了,就象犯了罪一样。

一个人能指望从食品上得到怎样的“感觉上的大波澜”呢?大概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快饿死了,然后得到雪中送炭的食品,这时,一种“活命”的大波澜是可能产生的。第二种,是从食品上联想到某种情感,比如对母亲、故乡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与自然之间的谐调,这种情况大概会有一些波澜,至于大不大我没有把握。《舌尖》与第一种情况无关,和第二种情况稍有关系。

可是,平常来说,食物,总归是食物,能掀起多大的波澜呢?只能说,某些人是不是太饿着了?我国不是解决温饱问题了吗?对了,是解决了“饱食”的问题,没解决“美食”的问题,这不,多少人指望一个电视片解决他 的 “美食”需求,你不解决,他骂你小资,他骂你胡兰成。

再啰嗦一点,说说文化输出应该靠什么?

西方文化占优势,难道是因为它真的最文化吗?在西人眼里,日本文化被认为能代表东方,难道真的因为日本比中国有文化?

文化不过是战争胜负的延伸。

从中国食物的话题,跳跃到文化输出,再跳跃到西方和日本,再跳跃到战争。一个字,“强”!强得跟青蛙、蚱蜢似的,尼玛真能跳。

非洲倒是认真输出过文化,然后呢?非洲收获了猎奇!一个没有拿到军事、经济主导权的国家,是没资格讨论文化输出的,除非它能找到日本那样被豢养的位置,或者,除非它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给西方主流文化添点作料。

所以,没有经济、军事主导权,又不肯输出革命的中国,出来的文化作品,如《舌尖》,必然透着讨好西方的味道,所以片中的文字是那么的销魂

您说得可真发人深省,可是您不觉得有点过了嘛?刚才还在要吃要喝地嚷嚷要“馋”,突然一转身作忧国忧民状,真让人有点不习惯。

家园 你提醒我了,还有嚼酒呢

软妹子嚼出来的一定不错吧

家园 解说词颇有几处病句

比如第四集那个香港人去看老人们

“尽管...对老人们的创新印象深刻,但是...”

句子欧化厉害而且语义不清。

感觉有点中国国家地理的调调...

家园 还有建水豆腐摊的夫妇

这部纪录片的泪点在于,普通中国人,特别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尊严!

家园 呵呵,没错,就这个味儿

就像中国国家地理与国家地理,读者与读者文摘……

非得这么做么?

没有味蕾的国家,才需要把美食套个“文化衫”。中国是有味蕾有美食的国家,不需要这么装。

没东西才过度依赖包装。这个《舌尖》的包装,让人觉得拆开后或者啥也没有。

家园 网上说话,没必要带那么多“尼玛”。

不喜欢舌尖,就是“只是口口声声爱好中华文化”?我是中国人,有必要装得“爱好”中国文化么?这个就在血液里,没必要靠《舌尖》里酸倒牙的文字告诉我“原来应该这样感受”,似乎心跳不按《舌尖》的节拍,就得开除国籍了?

按你说的,舌尖是测试一个人是不是真爱中华文化、是不是装“人上人”的标准,那我倒想知道,这个测试剂的用语,怎么这么翻译腔?难道测试中华文化的试剂,原来是舶来品?难道中华文化就虚弱到不作就显不出自己?

家园 这是你的臆测

土脏,这是历史.中国人的使命是改变这样的历史而不是停留在历史里.历史里很多东西需要继承,也有很多东西需要扬弃.停留在过去的历史里与人无益.与民族无益.

土与脏,如果回忆到往日前辈的艰辛而增强创造更好历史的动力,这是有益的.如果沉湎于虚幻的往日温情里,漠视前进的必要,试问谁有权力要求大众就这样陪着满足于回忆土与破的温情心理?难道还希望若干时光以后中国人还是这样的"土"与"脏"?下一代,再下一代还要继续回忆"土与脏"?

人当然不能光吃吃吃,人同样也不能老是温情脉脉的主动忽略责任与义务.改变老师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改变老师傅的生产方式,使得黄馒头更健康,老师傅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周围的人免除潜在的风险,这才是中国人的责任.至于味道,大家不都说不重要么?

下一代的中国人所归的乡,应该比上一代中国人记忆中的家乡更好.强迫下一代接受上一代的关于家乡的记忆,固化家乡的一切甚至顽固的拒绝改变,这一点对去乡的人,是极自私与狭隘的.

至于所有这些关于家乡的记忆中是否都还带有中华遗传,这一点其实不用担心.这个遗传的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是不懂的.我想舌尖的主创也没有弄懂.因此遗憾,他们用完成伟业的热情干了一件半成品.

家园 你的思维一冲一冲的,模式是

把别人的话经过扭曲、放大,然后诉说别人的不合理。

不喜欢舌尖,就是“只是口口声声爱好中华文化”?

谁发表这个判断?没有,只有你。本人说的是“有些......”,并非“不喜欢....就是....”。我说的时候你还没现身呢,说的不是你。

我是中国人,有必要装得“爱好”中国文化么?

没人说你有必要装.....你这是无效发问。

似乎心跳不按《舌尖》的节拍,就得开除国籍了?

一会“心脏”,一会“心跳”,这只能说明你很喜欢从“心跳、心脏”这种角度遣词造句。

按你说的,舌尖是测试一个人是不是真爱中华文化、是不是装“人上人”的标准

我没这个意思。别瞎“按...”

怎么这么翻译腔?

就这个判断还有点靠谱。本人主贴的语言确实有一定的翻译腔。so what? 我还洋腔呢。

难道测试中华文化的试剂,原来是舶来品?难道中华文化就虚弱到不作就显不出自己?

看您激动地。Easy!

看过你报纸上的文革,当时觉得还颇有见地,但你看待事情有不少偏激之处。

家园 未必。

在我老家,包子是正经主食。

家园 豆腐乳应该全国各地都有

也是毛霉发酵制成,想来跟毛豆腐差不多

家园 第五集还有切丝呢

文思豆腐

家园

解说词有点糙,很多场景转换的时候照例来一句央视一贯的大而无当的无厘头串场词,其实很多时候还不如不说话。这个毛病在国庆阅兵、奥运会等几次重大活动中都是一再出现

家园 那是你“觉得”黄馍馍脏。实际并不脏,句号。
家园 我可是顺着你的逻辑来的
家园 可惜你“顺”得不对,不知道走哪去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