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1左传中的车战00 -- 桥上

共:💬161 🌺9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人拉的黄包车,没有专门背人的人驼。

春秋战国时代,背着全副武装的人还能跑得快的战马还没有培育出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兵马俑

[IMGA]https://encrypted-tbn3.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hSS5C9RcyDgzgCfMkodGTrTBmKj4X_rtlGGyNa0ybYWW5bGuT[/IMGA]

蒙古马

[IMGA]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xjUJog0vh3k2gy4o3wl1i9imM1PfwLC9ji-x5B7xmMsYrCZhffA[/IMGA]

现代赛马

对比一下就知道,秦马的骨架比蒙古马细瘦,个子也不高。体力和耐力都可能不如现代马。 当时轻骑兵恐怕都是挑瘦矮的人来当。

家园 桥上君,能发给我一份吗?

我买了一套09版的春秋左传注,读了右140页,但是感到没地方注释,又不舍得在书上画,能发给我一份word版的画,万分感谢。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家园 稍待,我会慢慢发给您
家园 期待中
家园 是不是这样?

一辆战车有72个人的附属部队,但是并不是没有人都参与战斗。

其中36个人负责战车的后勤:宿营、草料。

另有36个人负责战车的战时防御、维修和替补。但是正式战斗时,特别是发起冲击或者快速转换阵地时,这些人员是无法参与战车的防御、维修和替补。可以实现的时机是战前、战斗间隙(没有战阵或者战阵不远)和战后。

战场是个动态的过程,战阵也不断变化的,72人的附属部队与战车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但绝不是一直在一起。

这就像坦克连与它的附属部队一样。炮手、驾驶员、装填手是它的正式成员,但是附属的侦查、维护、医疗救助和预备人员很多。

通宝推:桥上,
家园 荆州熊家冢车马坑博物馆有大批殉葬马骨。

300多匹。

按照马到南方会退化变矮的规律,这么多殉葬马表明当时马很多,必然是经过多年本地养殖才繁育而成。可以参考现在的滇马----那时楚国气候还很炎热(还有犀牛),也可以用现在云南的气候推测。

那马骨架看上去比一头大绵羊大不了多少,比现在的驴子矮小多了。反推当时即使北方马估计也不会很高大,估计跟现在的驴子差不多。

鞍具、战术都会是影响因素,马长得不大估计也是原因之一。

家园 杨先生不赞成每车72人,认为当时每车只有十人,

在这个基础上,我和您的看法类似,即在上战场的人之外,还有数量差不多的后勤人员。

家园 关于鱼丽之阵

看了桥上兄和嘉木兄的讨论,我倒有另一个解释,其实就是把黄朴民先生的见解再脑补一下。

丽的本义是“双”。汉典:"麗,从鹿, 丽声。鹿成对, 并驾。本义: 成群; 结伴; 成对"。后作“俪”。《小尔雅·广言》:“丽, 两也”。

你引述的黄朴民先生对鱼丽之阵的解释,就是建立在这个“丽”的本义之上的。

所谓“鱼丽阵”,古今注家对它的解释多有分歧,我们认为,就三军阵的特点而言,是军队部署两翼靠前、中军稍后的倒“品”字形,像张网捕鱼似的打击敌人。

两翼前出,就是“丽”。至于为何是“鱼丽”,我的脑补是这个倒品字形阵势类似鱼尾。。。

通宝推:桥上,
家园 部队或战车成对也是漂亮的想法

那我就凑热闹再提出我脑补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徒兵(伍)在后不动,“伍承弥缝”,战车则顺时针衔尾驶过敌方阵前放箭,衔尾所以称鱼之丽也。

家园 工作效率和驾驭能力

首先是工作效率。

马拉车需要克服车子遇到的地面阻力,没车轮的时候累点,有了车轮就飞快了。

驮人就要出力负重,而且还要抗人砸。

人加甲杖食水,重接近两百斤。驮人就要克服这个重量。但是拉车如果要克服这么大的阻力,是什么效果呢?我在网上看:在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只有滑动摩擦阻力的1/40到1/60。然后我看到有个数学题:水平雪地上重1200N的雪橇在水平拉力40N作用下匀速行驶……雪地要比土地和草地的摩擦力小,但是滚动摩擦本身也很小。一匹马可以拉一车上千斤粮食,但是却不能驮这么多。

所以马拉车比马驮人更有效率。

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坑:掉坑里的时候,车就变成坠着的重物。所以地形崎岖,马车不如骑兵更轻便。

然后还是驾驭能力。

学骑马很危险。会骑马以后会好一些,不过还是危险。

所以我觉得最初的人就是少数人会驯马也会骑马,但不是都会骑。最安全和易于推广的就是,极少数人驯马,少数人赶马车,多数人坐车。

骑兵大发展应该是由于战争需求日益提高,地形越来越复杂,载具轻量化要求提高,战车技术适应能力不够导致的。现在也有复杂地形使用较轻型坦克的现象。

家园 戈是个比较独特的兵器

只见于中国和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以东地区。

家园 公孙!

公孙!与后世的“六郡良家子”异曲同工。

贵族的自豪感来自于武勇和军功。

家园 似乎源自芟镰,但也不一定

您是否能多谈谈?

家园 确是难以定论

我所知实在有限。

但若说是源自镰刀,农业先发地带比如西亚没有戈,比如江南不是早期戈的肇源地。全球农业区不知凡几,戈只发生在东亚。

家园 不是镰刀,是芟刀,

大概您没见过,似乎在我国东北地区才有,长柄,因此我才想可能是,用腰劲,带着贴地一轮,就扫倒一片草,当然刀要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