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血战太平洋:在东南亚的耻辱(1) -- 黄河故人
他深入一线查看地形和搜集情报,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作战计划确实是一个优秀指挥官的必备素质,比那些坐在后方办公室里面只知道对着地图制定作战计划的指挥官和参谋们要强太多了(记得《高山下的花环》里面还谈到了这个问题:司令部根据地图上的距离规定了尖刀连的穿插速度,但是根本没有考虑到丛林地带行军的困难程度)。更何况,他不但主持制定作战计划,更能做到身先士卒,担任突击队队长,难能可贵。
不过还没怎么听说他欺上瞒下、欺压同僚,故人能否在这一点上展开谈一下?对这个人物有比较大的兴趣。
想起了瓜岛之战的海上作战(铁底海峡),三川的舰队击沉了四艘美国的重巡之后居然没有动美军的运输船队和轰炸亨德森机场,真是匪夷所思,只能说三川胆子太小了,不配作帝国海军舰队指挥官,应该切腹谢罪,吼吼。
三哥,又见三哥。没什么多余的话了,只有用沉默向三哥表达敬意!
不记得在哪本书上读过,说是日本海军飞行员的轰炸水平比德国空军要高很多,往往不畏猛烈的防空火力低空伺候军舰,而德国空军一般只敢在高空拉快屎。
故人的文章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细节啊,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外胎拆掉后,内胎的声音居然和坦克履带相似?真是没想到。不过有个问题:日军嫌爆胎太多把外胎拆掉,但内胎直接和地面接触,不是更容易爆胎吗?外胎本来就是起防护作用的呀,难道是我理解有误?
现在香港主权是中国的,怎么就不能回去啊?
有几章谈到日本南方军的作战,讲到新加坡之战的时候也是有这个细节:到英军投降的时候,作战物资比日军多很多。山下奉文其实是色厉内荏,没有多少进攻的余力了。
41年的时候西方军队的作战意志实在是很成问题,似乎和政治有点关系。到了42年之后,政治关系开始理顺,(美军)作战意志开始变得顽强,好像英军在亚洲一直没什么起色。
别的先不说,克拉克空军基地的事情他要负很大的责任。珍珠港事件已经爆发,这些飞机是他手上唯一可以和日本人抗衡一下的宝贝了,他都不知道提高预警等级,活该。只是可惜了让温赖特替他背黑锅蹲战俘营,在战俘营呆着的应该是麦克阿瑟。
中国现在的民兵还能用于作战吗?深表怀疑。
了解战争历史的都知道,第一线一定要方有战斗力的部队,而不要放弱旅,尤其在防守的时候。否则这些部队一旦溃败,后面的有战斗力的部队就会变得非常尴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这个倒是有点异议。换作是我的话,估计也会把垃圾部队放在第一线作炮灰用。记得罗马军队经过马略改革之后,三条线的步兵,也是以第二线和第三线为强,尤其是第三线,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感叹一下,中国人还是太宽容了。日本这样的国家和民族,记打不记吃。下一次中日之间如果再有战争的话,手上有血债的日军,一定要杀光。留着这帮祸害,现在连南京大屠杀都不认账。这帮南京的官员也是够贱的,操。估计也是现在的中国政府贱导致的。
李光耀父子可是一直紧抱英国大腿的,现在的新加坡,那些香蕉人更是恨不得能重回英联邦的怀抱。
土共已经蜕变为奶共了,当奶共的朋友不如作奶共的敌人好处还更多。不要指望奶共为自己人出头。
他们当时要求取得至少和加拿大澳洲一样的地位,新人治新,而不是英人当NO.1。新加坡战役中英人逃离新加坡时居然不准新加坡本地人上船,尽管船还有空位,严重刺伤了新加坡人的感情。再加上太平洋战争英国佬被同是黄皮肤的日本打的落花流水,新加坡人能不跃跃欲试么?
也难怪人家瞧不上猴子,其实日本人也就嚣张了半年,然后就瘪茄子失掉战略进攻权,短的可怕,德国人4年多才呈败相,走到这一步。
因为和普通防御战不同,登陆站的关键是第一波。
普通防御是炮灰在前面搞消耗,因为进攻方也可能是先派炮灰。
诺门坎前后有精彩发挥,先是擅自下令允许前线试探,大败后又逼败战将领自杀掩盖自己的无能,东南亚战争还冒用大本营名义下达杀俘令。
比如CIA在1948年预测因为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带来的消耗和渴望发展的心态,苏联人不能够满足中国人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假如中国人想要高速发展的话,中国必将倒向美国
整天灌输的是舰队决战,眼里只有对方的战舰,至于停靠在岸边的运输船则不是目标。
所以南云在珍珠港外没有轰炸港口设施和油库,栗田没有冲入莱特湾炮击运输船。
还有一点就是日军本钱小,虽然有世界第三的海军,但是恢复能力极差,开战18艘重巡居然一直靠十八艘重巡打天下,损失一艘难得补充一艘,三川不知道美国人航母已经离开了,所以得了便宜就赶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