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两弹一星 Vs 运10 -- iantsai
根据其使命一般以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优良的大型客机改型发展,需要:
有足够的任务载重和能源供应能力
航程足够远、续航时间长
足够的巡航高度、巡航速度
与任务系统有良好的相容性
隔振、降噪、环控效果好
舱内增压大,供氧好
作为预警机来说,IL76的限制比Y10多。
两者相比:
1、运10巡航高度达12000米,IL76是9千-1万米,我国国内航线从南到北是一个斜坡,南方夏季7-8千米以下常是雷雨区,巡航高度7-8千米的飞机适合在北方空域常年执行任务
2、运10单发失效升限高,航线适应性好,可全商载(25吨)进藏,优于 IL76(必须减至20吨商载)(在这里要说明下:IL76在47T载重的时候,航程在4000KM,滞空时间不够,要达到足够滞空时间,载重比Y10要少)
3、作为行政专机设计的运10,舒适性好,舱内噪声振动水平显著低于 IL76;高空增压压差0.6-0.63大气压,显著高于 IL76和一般客机(0.5大气压),氧气分压高,保证空勤人员长时间有效执行重要作战任务;按货机要求设计的IL76无法匹敌
4、采用背驮圆盘天线时,运10下单翼布局较IL76上单翼布局的雷达盲区小得多
5、运10安装的4台9-10吨推力涡扇发动机,与世界上机队规模最大的150座双发飞机相同,来源甚广,有自行研产、进口新发、采购旧发翻修多种途径,且易于选装大容量发动机驱动发电机,比IL76所需12吨推力发动机容易解决,不受俄方制约,不必在噪声敏感区安装APU作为补充能源
6、运10机身最低点离地1.2米,高度适中,便于安装特种飞机任务系统所需各种装置
7、到上世纪末。我国已经有能力对Y10进行局部结构增强,增加载油同时使载重达到40T以上。
在质量控制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每个零件每道工艺有严格的规范和检验。只有达得到和达不到,没有可以将就的说法。超出规范要求,总工也不敢签字的。
而且,当年我干航空的时候, 还在执行出了差错无差别青海2年游起步的规定。
要是照你这么说,那么当年制造飞机占投资比重最大的工夹模量就可以忽视了。内部的质量规范可以无视了,还不如套用ISO之类的好了。实际上,内部执行的是比6西格玛还要严格的规定。96还是97年,波音审核中国供应商资质,国内各航空制造商全部有份。我和波音的QA的头违规交流过(单位规定,和老外交流必须通过翻译,那次有3个翻译在场,但是对我们用的大堆专业术语表示鸭梨很大,最后默许),他对于我们所做到QA,QC的层度表示很惊讶,他承认在很多方面我们做的比波音要好,问我为什么不体现在对外的文件上,以展示自己的优势。后来, 我们同事去波音厂区考察后,才知道他没谦虚,波音也就那么回事,不比我们好。
补充说明:
军品指凡是国家下达或者与航空相关的生产物资
民品指赚小钱钱的各基层单位自己接的外协产品,系统内QA/QC一般不予负责。
是拿枪顶着脑袋,还是开扩大会议逼着做检讨?
你看286不顺眼可以,但是也不能这么说吧!45年七大以后,太祖在党内就是说了算的,建国以后更是如此,建国初还可以,56年是个转折点,他受赫鲁晓夫抹黑斯大林,匈牙利事件的刺激很大。
56年有个南宁会议知道不,那个会上他狠批周恩来和陈云,说反冒进泄了全国人民的气,弄得周公有一段时间在家赋闲没有事做,太祖这么干说不好听的就是太霸道,党内同志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何况管经济根本不是他的事。太祖那副左派,还被别人逼,都是他逼着别人!
也并不希望中国永远是拿来主义,也希望早日坐上自己人造的飞机。
反对运十,支持运十,唯一的不同就是反对这个项目,是因为那时候中国基础工业太差,财政困难,先把自己的基础打牢,家底厚实了再来做高精尖,技术难度大的东西。
支持运十的人还是希望效仿两弹模式,搞跨越式发展。其实大家都是为了中国好,思路不一样而已。
不过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国内搞大项目不能都用两弹那种模式,那种办法弊端是很大的,况且民用的东西和军用的路子完全不一样,没什么可比性。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