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用小学数学分析弗里德曼的假设--警惕周小川式“休克疗法” -- 思想的行者

共:💬82 🌺53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教教主,有哪些事例说明国务院和央行执行的是两套政策?

央行确实一再执行紧缩政策,但是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些政策不是根据国务院的指令来执行的呢?

家园 应该说央行对国务院的决策三心二意--温家宝和周小川的博弈

国务院定下了宽松政策的基调,是需要央行来执行的,国务院的货币政策需要央行来执行,问题在于央行那一帮受到了弗里德曼的理论毒害的书生们从理论上不支持温家宝们的决策,当然那帮货币政策委员会里面的不排除有吴敬琏那样的间谍,即主动从美国利益出发来抵制温家宝的决策而不仅仅是从自己对金融学的理解出发来抵制。

这个自从2008年以后,央行对温家宝们的抵制就看得比较的清楚。

我记得2008年四月份的时候,随着周小川的小川政策---即收缩流动性的政策---适度从紧的政策实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们不断的得到企业资金困难,特别是沿海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抱怨,中央政治局因此专程到沿海去调研,听取沿海企业---一方面受困于人民币升值,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订单下降,一方面货币紧缩,一方面劳动法的实施导致工资上涨,沿海企业面临很多的困难,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抱怨很大---据说当年有三川的抱怨,汶川,北川,小川。

政治局成员在沿海调研以后,不久就召开了金融会议,大约是在2008年4月还是5月,召开了一次会议,但是会议的结论是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显然,所谓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的提法是一种婉转的央行方面拒绝实行货币政策转向的一种措辞

以后到了该年7月,随着紧缩带来的恶果继续显现,在7月份再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直接确定了宽松政策的基调

于是,2008年7月25日,中央召开会议确立了下半年工作任务,宏调目标由“双防”变为“一保一控”,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注意,这是中央召开的会议,提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任务

  

之后两天,央行召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明确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取向和措施,强调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要求把握好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

注意,这是在中央会议以后两天后召开的央行自己召开的,依然,有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的提法,所谓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的说法,应该可以看做是中央对央行的批评---即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不足

  直至2008年9月15日,央行才下调了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这也就说明了央行又继续拖了两个月。

而拖了两个月以后的政策就不再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的政策了

当时,货币政策的官方口径已经从年初的“从紧”转到“灵活审慎”,并已经于9月、10月分别两次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周小川却无法放松,11月10日晚间,央行就部署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五条措施,并提出要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接着央行火速降息108个基点,调整幅度创11年之最。12月22日,在市场广泛预期之下,央行又将利率下调27个基点。

注意,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央行自己提出来的,可以理解为是温家宝对周小川们的强制性的提法,之所以相隔两个月多次召开货币会议,因为当时对央行的批评很多了

值货币政策转变,质疑也接踵而来:央行的“变脸”过于缓慢。争议集中在于,当宏观经济露出下行的端倪时,甚至局部省份出现了 中小企业大量经营困难或倒闭的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依旧从紧不动摇,并屡次表态暧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观主体对未来的预期。

这里提到的表态的暧昧,说明央行的表态--一再的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的提法来回应质疑,是不让人信服的。

在9月份,央行两次下调了利率和准备金率,以后的两个月,继续召开会议,并且鲜明的提出了宽松货币政策的提法,显现出中央对央行的敷衍拖延的不满。

11月会议以后,央行火速降低准备金率,火速降息(请注意,中国股市也从那时开始从一片哀鸿中开始回暖,原因很简单,外资要低价做空股市从而用最低价获取最多的股权,内资因为货币从紧,资金不足,因此在对权重股的争夺上无法与外资抗衡,于是2008年,股指由5000多点一直降到了两三千点,股民损失极其惨重),央行猛烈的动作应该可以理解为中央对央行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否则无法解释其从7月份会议的转变提法的不情愿,到9月份才应付性的降息,下调准备金率。

从2008年4月到2008年的11月,可以说中央政府里面的实干派温家宝们与央行的周小川这些书生们进行了长期的激烈的博弈,最终周小川们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以上的摘要全部来自链接

2008年货币政策遭质疑 周小川压力大头发变白

央行实施宽松政策以后,经济情况好转,但是随着大蒜等等物资的猛烈涨价---显然蒜你狠,豆你玩等等不是正常的市场的反应,我搜索到这样一篇文章

“事实上,不规范的电子交易市场才是推高大蒜价格的真正推手。”昨天,青岛天元投资的孙国栋在2009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论坛上告诉记者。

“现在开办这些电子交易市场的主要是民营企业,他们为了增加交易量,就拉大现货价格和盘面价格差,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扩大市场规模,但价格拉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将处于失控状态。这种情况在2004年至2006年就出现过。”孙国栋说。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告诉记者:“价格被一味拉低或者拉高,都是一种炒作,2007年大蒜被砸到7分钱一斤,现在炒得这么高,都偏离大蒜本身的供求关系。”

“如果这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偏离了其为现货服务的宗旨,就应该有监管部门站出来管理,但这次大蒜炒得这么高,却无人来管,目前大宗商品交易这块监管完全处于真空状态,一是没人管,二是不知道怎么管。”胡俞越说。

谁才是大蒜疯狂的真正元凶?

此文没有提到外资企业的投机,但是我认为在对大蒜的投机中,显然有外资的企业混杂在其中,由于缺乏监督,人们也根本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进行投机,上文只是笼统的提到了“民营企业”的字眼。

怎么理解蒜你狠,豆你玩,这些事件呢,我的理解是投机势力对央行政策的猛烈的报复,与此同时,在官方发布的CPI数据一再保持稳定的时候,对于CPI的数据统计舆论发出了强烈的质疑声。同时,经济媒体一再貌似天真的询问周小川们什么时候开始升息,预测周小川们什么时候将要扛不住要升息,实际上营造出了一个舆论界对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极度不信任的舆论氛围,而央行也貌似专业的提出了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提法---其实所谓的预期是指可以影响到市场变化的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向的主观的预测,本身是一个主观的变量,并非是一种客观的趋势。在这个媒体不断的质疑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周小川们一再对外表态--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当然了,周小川们在2010年的元旦的那一天就提高了准备金率,股市又开始了下降。周小川们一边提高准备金率,一边对外表态宽松政策不变的2010年结束以后,在2011年初,中央货币政策会议再次召开,那次会议的提法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那个提法实际上也就显示出了坚持要宽松的温家宝们最终的一个退让,当然不是退让到2008年7月份以后的适度从紧。

问题在于,2011年,周小川们的政策与2008年相比,有宽松吗?

没有,显然如同2010年实行的政策,周小川们把宽松政策执行成了稳健政策,而到了2011年,则把稳健政策执行成了紧缩政策。

当然周小川们又可以提出理由了,你看2011年物价涨了这么多呢,对于这帮受了弗里德曼的理论毒害的人真是没有办法讲道理的。

可以观察到,每次央行升息或者是提高准备金率,股市都是一次向下的波动,中国股市熊期漫漫。

家园 real good

flower

家园 不要在意某些人的批判

有的时候,被这种人骂了,才说明自己没错。

家园 不认为你写的对,但认为你写的很好

巴曙松的马甲吗?人家可是要放水的,相反,周小川的适度紧缩,对现在的中国未必不是一个很骑墙,但是不错的选择。

苏联最后休克疗法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苏联太大了,外界的资金可以到达比如波罗的海三国,但是要覆盖整个苏联就不够了,结果,有人上天,有人入地了,不是休克疗法本身有问题,不过要把治人的方子照搬到大象身上,最后没效果很正常。

中国经过30年开放,接轨很深入,这点远不是当初刚打开国门的苏联可以相比的,换句话说,至少沿海地区,休克疗法的资金是不需要担心的。确切的说,现在对银根的紧缩,导致了私营企业借款困难,而很多企业,办法就是从海外借钱,外储升的那么快,这群蚂蚁搬家功不可没的,你要是认识在加拿大找老华侨卖各种债券的就明白了。

现在欧美利息那么低,把他们的钱借来搞自己的建设不好吗?所以,中国现在适度紧缩,对自己的资金面影响不大,反正能借来,倒是把别人刺激经济的资金都吸走了。

中国要是放水呢?那么定时炸弹很快就要炸了,欧美资金兑现跑路的日子就不远了。

家园 不是不进去,而是进不去

那种喊着誓死保卫企业,绝不能贱卖给国外资本的左派想必大家都见过

家园 那你认为我的帖子好在哪里呢?

从您的叙述来看,我认为您并没有理解我的主贴中所论述的问题。

我主贴的观点很简单,就是放水在很多情况下--即只要带来商品生产量的增加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秘鲁那样的国家搞休克疗法虽然达成了一些政策目标---即控制了通货膨胀,但是那是以国民经济被外资控制为代价的,也就是说在秘鲁本国的央行实行严厉的紧缩的情况下,秘鲁本国的民族企业的资金严重不足,而秘鲁的外资企业则获得了西方的流动资金,这样从宏观上来看,秘鲁的流动性并没有产生多少的改变,没有产生类似于俄罗斯那样的严重的后果,但是秘鲁的民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而倒闭,或者被外资所收购,这个对秘鲁的民族经济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拉美国家在开放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民族经济份额,导致国民经济主导权丧失,成为西方跨国资本的掠夺对象,也是拉美之所以常常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西方外资不可能一下子控制那么多,所以他们采取了让俄罗斯先崩溃,然后再设法进入的途径。

对于中国来说,让那些民营企业跟海外借钱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在海外本身就没有多少的人民币,人民币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升值空间,谁会乐意借人民币给你,而中国出口企业要想维持运营,需要的是人民币而不是外币--因为出口企业需要的原材料,人力成本都需要以人民币来支付。

所谓让欧美资金兑现跑路,人家跑路干什么呢?人民币没有升值一倍人家会跑吗?

人家就等着中国经济崩溃了,趁机低价收购中国资产,人家跑路干什么呢?人家对于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那是多多益善,这也是中国外汇储备每年不正常的增加那么多的原因。

家园 中国是商品出口大国,汇率不变,怎么可能短缺呢?
家园 大师,应该是really good,您这英文啊。。
家园 我没有否定你的主要观点

这并不代表我肯定你的观点,或者你所认为的,我没有明白你的观点。所谓通缩必然带来物价上涨(因为供应减少)是个绝对错误的理论,但不代表在特定的情况可以成立。

搞休克疗法,就像移栽树木,有人挖坑,有人移植,有人浇水,有人填土。结果呢,有人阻止了别人浇水,其结果呢,就是移栽失败,最后树死掉了,但你不能拿一棵树死掉论证移栽的这个程序有问题。

经济问题撇开了政治来看,就很可笑了,因为无数变量中,这个变量的影响最大。

如果国企现金周转不灵的时候,卖掉一部分股份,筹集资金,解决眼前问题,就算卖的便宜了,但能活下来最重要,但这个时候,乌有之乡里面的那种(应该用什么名词呢?)跳出来闹事,说这是贱卖人民的资产,坚决阻止,然后国企死掉了,结果呢?他们认定了自己是好人(比如河里的洗心,永远认为自己是好人,同理,和自己作对的必然是坏人……),但干的事情却是最坏的。

这么干的人里面,很多人是明白自己行为的结果的,更知道自己的收益,所以,看上去最左的,反而是帝国主义的真正卧底,而少数脑残跟着闹腾,也就有了你说的结果

家园 支持罗总

我是在西部地区做电杆制造的,典型的民营小企业

去年底以来随着资金链越来越紧,从银行借不到钱,从民间借贷的利息由两分已经涨到了3分、4分。高昂的资金成本使得做生产的利润已经和将资金抽出去放贷的收益接近,而且放贷还不用自己操心那么多事情。

在这种状况下,至少我们圈内的几家企业都已经开始撤离实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外汇不会短缺,但是人民币由于央行抽紧会短缺

因为我们的企业在中国运营,因为人民币是在国内的唯一合法货币,他们需要的是人民币,而不是美元。

如果央行一抽紧,那些中小企业就很难办了

2008年的时候,深圳有一家最大的玩具厂就因为没有流动资金而倒闭了。

家园 我觉得紧缩---如同抽走氧气,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是治病办法

紧缩政策---严厉紧缩政策--休克疗法的使用就好像给病人提供氮气而不是氧气一样,有这样的医生吗?

一般的情况下,我不建议我的回复者使用“脑残”这样的带有人身攻击意义的词语,不过既然您提到了国企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国企的进出一方面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一些中小型的国企由于部署分散,没有规模优势,占用行政的管理资源,我觉得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义进行私有化是可以的。

但是对于大型国企而言,第一,实际上中国的私企基本上还没有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

第二,现在的国企的买卖更多是为了买卖而买卖,即为了侵吞国有资产,占有原来被国企占有的市场、人才而进行的并不是为了进行更有效的经营的买卖,这样的国企买卖就如同俄罗斯在私有化过程中的国企资产大部分最终被一些犹太寡头控制一样,对国民经济是一个极大的危害。

当然,具体针对每一个企业的买卖而言,中国境内当然也有有志于实业的民营企业家,与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的买卖完全可以公正的进行,但是现在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这个。

也就是说在探讨国企买卖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矛盾,在这个问题上,我支持郎咸平,洗心们。

家园 楼上可以去补补英文了
家园 您是说俺吗?哈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