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些事实以及其他 -- 史文恭

共:💬478 🌺5477 🌵16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看看这时间。

  老百姓是十月中旬就上街了,那时还只是小道消息。

家园 还好,还好,看到只给教头喂了二颗草

西西河目前对文革的赞美一片。看到教头的文章真替你担心。目前,文革后诞生的已经35岁,文革后懂事的要40岁以上了,所以目前网络主流都是没有经过文革,只知道文革造反对当官的制约作用,他们很难体验到极端贫困条件下人民的渴望生活改善的心理。我记得我父亲参观大寨回来后说,大寨的精神可学,但大寨的生活太苦,这可是当时全国十几年的标兵。在当时的方针政策引导下,大寨干得再狠,不过图个温饱。前两天在外地出差,喝着大寨核桃露,我们几个经过文革的同事非常感慨,“来,为大寨人再干一罐!”

家园 没看懂督工的意思

这些传言说明了群众的什么态度吗?

家园 我觉得统计数字方面还需再完善些

做类似的纵向比较,我觉得可能引用的统计数字的年份应该更多些,只用间隔一二十年的两三年作为指标,逻辑上并不是非常严密。

最好是每年的统计数字都有,如果做不到,多引用几个关键年度也好,比如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国家全面转入建设)、1957年(大跃进前),1959年(大跃进中),1962年(大跃进后)、1965年(三年困难恢复期后,文革前),1969年(文革高潮)、1972年(林彪事件后)、1976年(邓小平的整顿后)、1978年(文革后,全面改革开放前)、1984年(全面改革开放后)。

家园 没有工业化,人口大国是没可能经济起飞的。

首先是苏联援助了我们工业化。后来是和美国正式建交打开了进入国际的大门。当然再后来改开是历史的必然,只有早做与晚做的区别。文革对于真正的人民生活的改善的破坏作用是有限的。没有上面的三个大事件并大时间点,文革不文革都不能有决定性变化。

家园 老兄说得很对,住房确实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有很大改善

我们小时候住的是五十年代盖的楼。原来是一个单元四家,分东、西两边,每边每家两间住房共四间住房,两家共用厨房厕所。等到我们家70年代入住的时候,每边的四间就住三家了。顶头一套还是两间分不开,分给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另一套两间,中间的门封上,各开一个门对走廊,住两家。那时候基本上是两个孩子。所以一家四口甚至五口住一间房(15到20平米),三家十六七号人共用一个厨房厕所的,是普遍状态。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单位开始大规模建新房改旧房,住房条件开始逐渐改善。

家园 意思是敲锣打鼓并不能证明民心向背吧

题外话,话说邓小平去世时,我家乡的工人群众倒是自发放鞭炮庆祝的。

家园 对于中国农业进步的历程,河里的有关文字已经很多了。

但是某些人就是看不见,除了选择性失明,已经没有什么可解释的了。

家园 我来写写我所记忆的1976年的生活吧

当时的我家的情况是:家在北京,父母是中央事业单位双职工,三班倒。两人都是技术工人,都属于车间的主力,经常被临时叫去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我上小学一年级,家兄上五年级,奶奶(临时户口,没有任何收入)和我们一起住。

1)住房:五口人住一间19米的房子。这间房子是一个三居室单元中的一间。另两间分别住着三口之家。5+3+3=11口人公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只是厕所而已,不是现在的卫生间)。单元没有厅,只有过道。没有暖气,冬天烧蜂窝煤。有一次轻微煤气中毒。据说在还没有我的时候,我家也中过一次煤气。那次很玄。老哥(嗯嗯,当时还是娃娃)半夜突然哭了起来,老妈起身就晕倒了。老爸知道不对,躺着没动,看好了,起身,忍住在晕倒之前打开了窗子。我嫂子也中过一次煤气,给送到海军医院高压氧舱救回来的。做饭也是用煤炉,不少同学负有回家后把炉火烧大,好让父母回家后可以马上做饭的责任。后来什么时候换的液化气记不清了,应该是80年代了。

2)吃:吃饱是没问题的,好不好就各人评价吧:肉是每天买2毛的(那个时候的猪肉很肥),基本是我和哥哥吃。蛋肯定不是每天有,牛奶是没有的,其他菜和副食记不清了。偶尔能吃次鸡或鱼(带鱼、黄花鱼)。食用油都是肥肉炸的猪油。曾经经常性地给四川的叔叔寄猪油。当然,永远的记忆是每年冬天的大白菜。瓜子花生这些是要到过年凭购货本才能买到的。随便吃要到自由市场开放以后了。

3)穿:记不清了,大致上是拣哥哥的,补丁肯定是有的。冬天总是会把脚冻得生疼。

4)收入:记不清了,但父母的工资肯定不到每月每人50元。每月还要给姥爷寄5元。

5)其他:开始有一台电子管的收音机,后来因为收电费太多,卖了,换成一个晶体管用电池。电扇、缝纫机、自行车、照相机一件没有。老爸的手表是不是那时候已经买记不清了。

跟周围其他家庭比,收入应该差不多,但因为人口较多(当时我父母的同事一般是一到两个孩子,但要负担老人的很少),生活水平偏低。

----------好日子来了-----------

1977年普调工资,开放自由市场(时间存疑)。1978年的除夕夜,我家第一次摆上了大条的鲤鱼和一瓶葡萄酒。这是最好吃的年夜饭,到现在都没忘。

家园 一味用历史上的某些缺点来掩盖现实中的尖锐矛盾是没有出路的

楼主可以很不喜欢文革,但是如果目前的贫富分化的趋势不能确实以相对和平的方式逆转的话,那么这个矛盾一定会以比文革猛烈的多的形式解释。这是中国历史的规律,不要指望有什么所谓的时代新方法来改变。

家园 俺记得不是

俺记得不是“物资奖励”。

我记得当时狠批的就是邓的“物质奖励”。

好像是 “物质刺激、奖金挂帅”。

家园 你确定你曾经生活在文革中的中国?

至于城镇。一般的赫鲁晓夫楼大约每家使用面积50平米吧,三房一厅一卫一厨,加上建筑面积和公摊后,折算到今天每套房约80平米。

在哪里?是普通人的家庭住房吗?

在70年代末
和文革结束就有很大不同了。

家园 扯淡要有个界限

几代同堂
是同屋吗?

父母同大子女同室怎么就叫你看不惯了。
你自己能不能过得惯?

家园 描述得不准确,以自身为例

俺家那时住的平房,因为奶奶畏光,整个房子暗无天日。房子也是分成几块,不能够全部连通。条件确实不好,不过也没到三口之家12平米的地步。

厕所是全单位公用,离住宅区有一点距离,路灯时好时坏。院子里调皮的小孩经常在监视到有人出恭时把灯拉掉,然后跳出来学鬼叫吓唬其他小孩。若是不幸有大人受害,遇到的就是披头臭骂。

农村茅草房很多,要说不富裕,那是真的

家园 是的,全句是这样的,那时我还小,记不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