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得不扔的砖头!(仅个人愚见) -- 老引北京
故宫盗宝案发生后众说纷纭,5月16日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萨爷的朋友邀请俺帮忙做期节目。俺仅以官方正式发布的消息,分析一下事情的梗概:5月9日报道,故宫被窃,称:丢失艺术仿制品(这不排除警方的烟雾弹),后宣布是两依藏馆的展品。很快公安部领导说犯罪分子已锁定,有前科。报案58小时后抓获犯罪嫌疑人石柏奎。送锦旗…。
最开始故宫方面负责人接收媒体采访称:5月8日晚22点30分在馆内发现嫌疑人,(开始的模拟图像表现为两个安保人员,后又称为一个),在保安人员打电话汇报时嫌疑人趁机逃脱。9日早8点20分巡视展馆时发现斋宫香港两依馆展出的展品9件被盗。
从电视镜头看嫌疑人石柏奎,身高仅1.60米,瘦小枯干。家在山东农村,家境贫寒。在北京打工四年,生活贫困,自称为临时见财起意。
警方说是勘察现场时在墙下发现其中的两间被盗展品。博物院人称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反正是报案以后发现)。
纵观整个事件过程,故宫(简称)的表现绝对让人瞠目结舌。
首先他们自称发现嫌疑人(这是什么目的呢?说明自己工作还负那么一点责任么?)但俺以为恰恰是这一点他们把自己最不可原谅点暴露出来了。
推理一下:晚22;30分发现从模拟图上现实是两个安保人员对一个疑犯。在对方蹲下的情况下打电话(完全不可理解)对方“趁机”跑掉。试问:那个位置,那个时间,不说控制,搜身,不说追上。只找个借口---我们安保人员年纪大啦。(晕)后面十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在做什么呢?!
自称:组织所有力量搜索,一无所获。要命的是斋宫的窗户都被砸开个大窟窿,您如何生生的看不见?您是在组织搜查还是在睡觉???
主持人问俺:你对犯罪嫌疑人如何看?怎么评价?俺不得不说,从报道看,感觉基本属于盲流类的。从作案过程起码两点显示盗窃技术含量太低!
一是,不买票混入故宫(可见门卫素质)随旅行团听到导游介绍展品突然产生盗窃念头---没预谋,没携带作案工具及凶器(更扯不上什么剪断监视系统电线)。
二是,砸开展室窗户,用手掏开幕墙(布的)。用手拍碎展柜(媒体如此介绍),留下清晰指纹。石近期在北京丰台区因携带管制刀具曾被行政拘留,在公安局留有指纹底档。俺请教王大伟教授---这样的现场对于刑侦专家来说,是不是等同于白给?(王教授频频点头)。结果是,国家博物馆的世界级先进防范网被一个极为低级的盗窃者误打误撞捅了一个大窟窿!
盗窃者唯一留给故宫的一点面子是从十米高的紫禁城墙上跳下来全身而退。(这点似乎是个奇迹)查阅紫禁城历史,没有记录一位能够翻越此墙全身而退者。何况石柏奎还有过脊椎断裂史。但从他瘦小枯干的体形,俺个人以为不是不会存在可能…(此举大概在犯罪史能留下神奇一笔,也给故宫留了仅有的一点点面子)。
纵观59年至今的故宫6起被盗案,俺个人以为都是低级盗窃者误打误撞而来。尤其是石柏奎---让故宫滑了一次天下之大稽。
从犯罪角度说,中国是有盗窃文物高手。比如92年9.18盗窃河南开封博物馆的首犯刘农军,号称黑色计算机。可恰好遇到武和平在那里当局长---黑白两大高手一场巅峰对决,以武的胜利告终。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出盗窃高手这方面并不完全落后于世界(况且世界也有此一比吧)。是高手做梦一定做故宫梦,也永远的望而却步。反倒是低能者实实在在检验了一回故宫!
后面一些细枝末节懒得说,但有两个花絮不得不说。一是故宫用文物开办私人会所,被中央电视台记者芮成钢捅了出来---故宫死不认账。再有送个锦旗写错一字---同样死不认账。
能力低,素质差尚可原谅。不认账是品质低---这可如何是好???
把国宝放在这样人手里,让海内外炎黄子孙如何放心的下呀???!
今天,特别为此抽时间看了好几个国内台的有关报道,非常同意楼主的看法:不是能力和素质问题,就是品质问题!真是走得太远了!让人震惊和心痛!
认得那个牵强,这个部门的领导基本上已经沦为垃圾级的了
故宫这么大一个博物馆,管理水平和展览水平实在对不起这个规模。
错别字事件表明,里面的人完全没文化。
还是引叔分析的专业啊。
这么个小毛贼就能得手,这故宫安保实在让人不放心啊。。。
嗯,打算把有线电视费交了,看一下……
比如92年9.18盗窃河南开封博物馆的首犯刘农军,号称黑色计算机。可恰好遇到武和平在那里当局长---黑白两大高手一场巅峰对决,以武的胜利告终。
老引哥详说一下这个吧
长得面目可憎,一口的山西腔,在宫廷辫子戏里演内务府的都不用化妆,真不知堂堂故宫博物院哪儿找来的这人:)
估计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