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盟军头号王牌阔日杜布与拉式系列 -- 蛇公子
伊凡?阔日杜布1920年生于乌克兰奥布拉热耶夫卡镇,1940年从化工技校毕业后参军。1941年从丘古耶夫航校毕业后因飞行技术优秀留校任教,直到1943年3月才如愿上前线,分配在刚换装拉-5的第240战斗机团。3月26日他首次空战中被6架德机包围,座机被击伤,好不容易才返回机场。直到7月6日在库尔斯克上空,阔日杜布才首开纪录,击落一架Ju87俯冲轰炸机。这年夏天,他在基辅上空取得10天内击落敌机11架的战绩。1944年2月4日,阔日杜布因击落敌机20架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半年后,又因34架的战果获得第二颗“金星”。1945年2月12日,他达到波克雷什金59架的纪录。3天后,他击落德军最新型的Me262喷气战斗机,成为苏军击落Me262唯一的战例。4月19日,他第330次战斗出动,在柏林上空击落第62架敌机,成为苏联空军的头号“王牌”,也是盟军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为此,他第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1950年,30岁的阔日杜布成为最年轻的空军少将,曾率喷气机部队参加朝鲜空战。1985年他晋升空军元帅。
阔日杜布一直使用拉沃契金设计的战斗机。1940年初,由拉沃契金、高尔布诺夫和古德柯夫设计的新型战斗机伊-22(后称拉格-1)试飞后不久,改进的拉格-3投入生产。由于缺乏轻合金,这种装备M-105P液冷活塞发动机的飞机广泛使用甲酚醛树脂浸透的木质层板,成为战争前期苏军战斗机之一。由于发动机功率不足,拉格-3的加速性差。拉沃契金换用1 700马力的“阿沙”82星形气冷发动机设计的拉-5在1942年5月通过技术鉴定装备部队。拉-5时速达626千米,在6 100米以下中低空的性能超过德军主力战斗机Me109F,机头上方装两门20毫米机炮,同时机体结实,星形气冷发动机可靠又耐寒,适合野战机场使用。年末,拉-5投入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力地掩护了地面苏军作战,被红军官兵爱称为“斯大林格勒的小救星”。为了改善爬升性能,由全木改为木金混合构造以减轻飞机重量、换装1 850马力“阿沙”82“菲恩”发动机的拉-5“菲恩”于1942年底开始生产,并于1943年夏的库尔斯克战役首次亮相,其最大时速达647千米。阔日杜布1944年夏驾驶的、由农庄庄员捐献的“苏联英雄科涅夫中校”号即是拉-5“菲恩”,它与拉-5共生产了10 000架。
1944年,更先进的拉-7投入生产,其外形与拉-5“菲恩”相比变化不大,但更光顺精炼,明显的区别是滑油散热器从机头下移到机身腹部,机头上突出的涡轮增压器进气道没有了。其最大时速达680千米。拉-7共生产5 753架,阔日杜布击落Me262时驾驶的就是拉-7。在他的62架战果中,还含有22架Fw190和19架Me109,充分证明拉系战斗机的优良战斗能力。现在莫斯科近郊莫尼诺的加加林空军学院博物馆内,还保存着阔日杜布驾驶的拉-7,机身侧面描绘的62颗白星和三枚金星勋章使人们追忆他的战功和荣耀。
拉系战斗机还发展了全金属、层流翼型和4门炮的拉-9,以及远程护航的拉-11。
“无脚司令”巴德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27847
二战英国皇家空军头号王牌――“乔尼”和“喷火”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28362
英国夜战王牌“猫眼”肯宁汉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1379
海上的埃文斯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2235
二战美国陆航王牌――邦格、麦克盖尔与“闪电”
http://www.cchere.net/article/334224
美国陆航欧洲头号王牌――加布雷斯基与“雷电”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5224
4分钟王牌奥黑尔与猫家长子“野猫”
美国陆战队头号王牌博英顿与“海盗”
海军头号王牌麦坎贝尔与“泼妇”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8194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亚历山大?波克雷什金1913年生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斯克。1932年参军前当钳工时已在航空俱乐部学习飞行,1933年从彼尔姆航空机务学校毕业分在库班任机务中队长。经不懈努力,终于进入卡恰飞行学校,1939年毕业进入战斗机部队。德寇入侵时,28岁的波克雷什金中尉正在驻西部边境的第55战斗机团任大队长,部队正进行米格-3改装训练。开战第一天他就升空作战并取得了“战绩”,可被他击中迫降的竟是一架友军的苏-2轻轰炸机,由于“保密”,大部分战斗机飞行员还不认识这种单发双座飞机。第二天,波克雷什金终于取得了真正的战绩,在猛烈的机动格斗中击落一架Me109战斗机。由于飞行技术精湛,又喜欢探索新的空战动作和战术,波克雷什金不仅个人战果不断上升,而且具备优秀的指挥员素质,他创造了“高度-速度-机动-火力”空战制胜公式和多层空域、钟摆式飞行剖面等战术,被誉为“苏维埃空战战术之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后,波克雷什金随队飞往伊朗接收美制P-39战斗机,随即参加1943年春苏军大反攻。5月24日,他因击落敌机19架荣获“苏联英雄”称号,3个月后战果上升到30架,得到第二枚“金星”勋章。为了参加战斗,波克雷什金拒绝调往空军总部工作。1944年7月,已担任第9近卫战斗机师师长的波克雷什金驾驶P-39在迎面攻击中,击落一架号称“空中开罐刀”的Hs129反坦克攻击机,这是他的第59个战果。此后,他因升为部队指挥员,失去升空战斗的机会,否则苏联乃至盟军的头号王牌还到不了阔日杜布的手中。8月19日,波克雷什金上校成为第一个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人。在他指挥的部队中有30名“苏联英雄”,其中3人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包括列奇卡洛夫大尉(58架,3号王牌)、古拉耶夫大尉(57架,4号王牌)等。波克雷什金完全当的起“飞将军”的称号。
?―≌胶螅?波克雷什金曾任国土防空军第一副司令,1972年晋升空军元帅,1985年病逝。
波克雷什金优秀的战斗素质不仅体现在他的战绩上,尤其令人信服的是,他使用的都不是性能一流的战斗机。
在战争前期他驾驶米格-3。这种原称伊-200的战斗机是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的处女作。为了满足军方提出的高空截击机要求,它采用米库林设计的带增压器的AM-35A液冷活塞发动机(起飞功率1 350马力),比国外同类发动机要重200千克以上,加上飞机大部分部件采用木制,结构重量也大。1940年初,由于欧洲局势紧急,伊-200原型机尚未完成就奉命生产100架。5月底试飞后, 最大时速曾达651千米,但试飞员叶卡托夫的结论是“不合格”。原因是主翼和尾翼距离太近,纵向稳定性极差,连射击瞄准都不可能,操纵性和运动性能也达不到最基本要求。由于同期拉沃契金的伊-22和雅克福列夫的伊-26(即雅克-1)都出现问题,所以伊-200(米格-1)只好一面利用中央航空力学研究所的大型风洞严密试验,一面在生产线上修改调整生产,如增大外翼上反角,改变进气口、散热器和后机身形状等。经改进的第101号机于1941年2月完成,命名为米格-3,但机重过大的问题仍未解决。米格-3交付部队后,飞机只能由老手飞行,低速时很难保持稳定,盘旋时极易进入尾旋,以致部队出现不敢飞米格-3的“米格恐怖症”。开战后,以高空截击任务为主的米格-3由于中低空机动性差、火力弱,与德军Me109F交战难有胜机,驾驶这样的飞机,飞行员不骂娘才怪。可是波克雷什金却用它取得十次以上的胜利,并且还有Me109这样的名机,让人不能不佩服其高超的飞行技能。
波克雷什金使用过的另一种战斗机是美国按租借法案交给苏联的P-39“空中眼镜蛇”(亦译“飞蛇”),好飞机美国佬怎么舍得送给苏联。这种由贝尔公司设计的单座战斗机布局独特(本想说“怪异”,不过想一想,还是改成独特吧),将一台“艾利逊”液冷活塞发动机放在飞行员背后的机身中部,通过一根3.05米长的轴带动机头的螺旋桨。机头尖长光顺,内部空间可容纳武器和前轮舱。1门37毫米机关炮从可变距螺旋桨的轴心伸出,上方还装两挺机枪。为解决发动机散热问题,起初原型XP-39将散热器突出于机身两侧,后来把进气口设在主翼根部前缘,冷风由导管吹过发动机下部的散热器后从机腹下表面排出,而发动机汽化器进气口则在座舱盖后机背上,飞行员由类似小轿车的侧门进出装有防弹板的座舱。原型1939年春试飞后,P-39秋季开始生产。生产型改用不带增压器的“艾利逊”发动机以降低成本和改善低空性能,但损害了它的高空性能。1940年以后生产的P-39又装备防弹油箱和机翼机枪(4挺7.62毫米或2挺12.7毫米)。美国人将P-39的出口型称为P-400,英军只称其绰号“空中眼镜蛇”,并对它评价不高,认为它爬升慢、高空性能差,参战只两个月就退出一线空战。在太平洋战区的美陆航飞行员认为它不是日军“零”式机的对手。盟军在北非战场上也只用于对地攻击,不用它空战。不过由于在苏德战场上,苏军战斗机的主要活动是低空支援地面战斗,火力强并具有飞行员防护装甲的P-39却受到欢迎。P-39各型共生产9 558架,其中4 773架通过北大西洋海运、阿拉斯加和伊朗交给了苏联。为了减轻机重,苏军常常拆去它们的机翼机枪。在波克雷什金击落的59架德机中,就有47架是“空中眼镜蛇”的战果,他曾用它在一次空战中击落4架Me109,这是西方飞行员难以想像的战例,使西方“评价欠佳”的P-39在苏联获得了巨大的战斗荣誉。别处失掉的面子,此处全找补了回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而且37炮的火力强到变态,真正的“擦着既死碰着即亡”。
要是换个强点的发动机,评价应该有上升空间的~
发动机还好说, 其实能有好的增压器就行了
苏联空军对大炮鸟还是很喜欢的.
尤其是战争刚开始的时候 苏联还绝大多数都是一些 伊15 16 之类的老式飞机 少数的米格之流的也都有很多的缺陷
德国方面则已经换装了109之类的一代名机
(在东方 与之相类似的零式战斗机对国民党空军的 伊15 16 已经是压倒性的优势了)
再加上训练的不足 指挥员的不足 准备的不足
大清洗造成的主动性的缺乏
可以说不利之处都被占全了
这样的环境能坚持下来也算得上个奇迹(这就是底子厚的好处了 好歹苏联当时有两万来架飞机 )
西线的德国空军好像一直是比较少的
最重要的诺曼底地区 德国空军也不过几百架
可是好多人都认为是西线消灭了德国空军主力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我认同的看法是:德国空军的精锐,东西线都有损失,但主力是在对抗战略轰炸的战斗中被磨死在了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