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商榷】从经济学角度,文革反腐经济吗? -- 不打不相识

共:💬32 🌺16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商榷】从经济学角度,文革反腐经济吗?

接受达雅兄的建议,把最近我写的几个关于文革的讨论帖综合一下,现悬鹄于此,求教达雅兄等高人共同讨论。希望进来讨论的各位河友理性分析文革得失。在我看来,好的辩论是一种境界:不要过多纠缠词语皮相,也无所谓胜负,清晰的说出自己的道理来,分享自己的思考,令自己和对方都有所收获。不好的辩论就入鸡同鸭讲,对对方的话肆意曲解,对对方所说的真理既不去思考,也不回应,只像复读机一样说一些陈词滥调,这种辩论只好强化自己的偏见,纯属浪费时间。更不要说打棍子、戴帽子等下作手法,坏的辩论我真没有时间参与。

帖子由来:《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通过后,文革在政治上已经被彻底否定,这是TG内经历文革那一代TG党人全党的共识,是一份总结过去继往开来的文章,从政治上彻底结束文革,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有人如江东一苇、达雅兄认为,在经济学角度看,文革未必不好。如果我们让思维汪洋恣肆奔流,设计问题太多也不一定辩出个结果,不如大家限定一下,主要在经济学角度看文革,只讨论反腐问题如何

江东一苇:要有效的治理官僚腐败还真得秉承文革的精神不可。

对江东一苇兄的观点,我不以为然。

不打不相识:【原创】控制腐败要考虑成本,文革是死路一条

您说的有一定道理。经历过文革冲击的干部,胆子比较小,不大敢贪。想想自己面对群众质问的情景,想到毛公说的“七八年来一次”,不寒而栗啊。文革的“好处”仅此而已。

控制腐败需要成本,香港特区廉政公署年支出相当于大陆一个普通县的财政收入,2009~2010年度支出7.67亿港币。腐败造成损失和查处腐败的成本相等时,就是经济上能容忍的腐败。花10000元去查1000元的腐败案,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一苇兄喜欢化疗的比喻,化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可以接受,如果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能接受吗?

文革期间的确干部比较清廉。但是,经济上、政治上、思想道德上付出的成本多么高昂,你有数吗?举国瞎折腾,有多少心思用在发展经济上?四川武汉等地出动重武器互相射杀,毛公都承认文革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这场准内战损失多少?中国那么多聪明的脑袋不敢思考,甚至掉脑袋,损失多少?那时书籍出奇的贫乏,世界上新知识、新思想爆炸般出现,那一代的年轻人还在读语录,恢复高考后上大学那一代人文化、科技塑造比文革前和现在的大学生的确差。一代人的青春被耽误了,损失多少?

50年代道德水平还是非常高的,但文革期间,当一个年轻女孩子抡着铜扣皮带把老师活活打死(宋要武);当孩子揭发自己父母的“反革命罪行”(貌似是杨沫之子老鬼);当大家都举着毛主席语录用轻重武器互相残酷杀戮时,道德还升华了?那时人人道路以目、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不敢说知心话,不敢发牢骚抱怨,您当真喜欢那种“自由”的生活?

达雅兄,达雅:我觉得你应该算一算经济帐

现在腐败情况的确非常惊人,如果毛公有灵,能气得坐起来。这是我们的共识。如果有人觉得现在一派盛世大好景象,也请不要败坏了自己好心情,出门左拐到开心乐园去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反腐败成本与腐败造成损失相等时,那个点是均衡点,即在经济上能容忍的腐败程度。

在图中我标出了,左侧是文革状态的模型——“用极大的代价来反微小的腐败”,腐败不可能为零。李讷上中学时,回家告诉爸爸吃不饱,说那点粮食不够学校食堂大师傅揩油的。毛公笑笑而已。即使像他那样大能也不可能把食堂大师傅揩油那点腐败清除,大旱三年饿不死大师傅,向左到某个程度人心坚硬如铁。

右侧是现在的状态,腐败已经到了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恬不知耻没羞没臊路人皆知的地步,只需要花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反巨贪硕鼠,经济上合算、政治上得分、赢得民心、社稷牢固。从重庆看,三少多付一点加班费、诉讼费而已,重庆官场干净多了。如果执政者有这份心,诸事可为。

凡事我们应该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文革已经发生,可行性自不必说,我上文讨论过文革没有必要性。现在发动文革,没有可行性。谁能有毛公那样的威望发动一场新文革还不动摇TG的执政根基?人群易聚不易散,新文革发动起来,怎么收场?8*8就差点没好收场?人心似水,民动如烟,开始喊着口号“拥护TG、坚决反腐”,局势顺利,一个孩子喊出“打倒TG”,TG可能就倒台了。信夫?

图中没画出一种状态:用巨大的代价反巨大的腐败,这是中国最大的危险。中国每个封建王朝就是这么毁灭的,民众不去自焚了,宁肯肝脑涂地也要把TG拉下马,你以为老百姓还会陪TG玩过家家去唱红歌背语录早请示晚汇报造个神顶礼膜拜?

本帖观点及图片参考了

《控制腐败》(Controlling Corruption)【南非】罗伯特克利特加德(Klitgaard R.)著,杨光斌等翻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有兴趣的可以读读。1975年菲律宾国内岁入局反腐败,马科斯上梁不正仍能取得很显著的成果。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至今香港清廉令人称道。50年代后新加坡海关局反腐败。70年代后驻韩美军采购反腐。成功的案例有的是,不要那么绝望,非得不切实际想去发动什么文革。

关键词(Tags): #文革#反腐#经济学通宝推:达雅,
家园 这样的分析也有局限性

首先, 反腐代价与腐败程度大致成反比, 我觉得不太可能. 就拿两项典型的廉政建设措施 -- 高薪养廉与规范制度 -- 来说, 其成本 -- 即额外的养廉支付和制度严格化所造成的效率损失的代价 -- 都和对应经济规模大致成正比. 因此随着经济发展, 腐败程度加重, 廉政建设的成本也应是不断增长的.

即便如你所说, 现在以很小代价就可以显著的打击腐败, 这反而引出了一个更令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一本万利的事情, 却只有少数领导人这样做, 多数领导人仍旧是浑浑噩噩, 无所作为呢? 这是否说明, 腐败的负面影响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甚至都影响到了反腐措施的执行? 如果各级领导人意愿和政治决策过程都卷入了腐败的话, 即便反腐败的效费比再高, 也意义有限, 因为无法保证它被各级政府和党组织认真执行.

在有限度的言论自由和政治权利下, 反腐败倒是有一个严重的搭便车问题. 人人都痛恨腐败, 但要搜集腐败证据, 抵制腐败行为, 反对腐败决策, 控诉腐败官僚, 督促政府对腐败的有效作为, 这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 因此大部分人都选择搭便车, "打酱油".

通宝推:不打不相识,
家园 我认为必须考虑腐败的“破窗效应”

我认为不打不相识的这个帖子非常好,因为他试图用一种学术的方式来探讨“文革式反腐好不好”,并建立了一个定性模型。这就使得大家可以按照学术规范来讲道理,而不是一派大喊“好得很”,另一派大喊“糟得很”,然后比谁的声音大。

不打不相识的模型的关键是他贴出的图。图中,蓝线是反腐代价,红线是腐败代价(我觉得似乎说“反腐成果”更合适)。不打不相识认为,两条线的交叉点是反腐的平衡点,在交叉点的左边,反腐代价大于腐败代价。如果左得比较厉害,处于“文革状态”,反腐代价远大于腐败代价,就不合算了。而“文革”就是用极大的代价,例如中断各种正常工作,去反社会中很少的腐败,是不合算的。

我认为这是一个讲道理的模型。但是我不同意他的结论。

我的理由是,由于“破窗效应”,这个平衡点是一个不稳定平衡点。或者说,这个平衡点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中,由于“破窗效应”,你如果用平衡点上的代价反腐败,那腐败就会越演越烈。

所谓“破窗效应”,是说:一个大楼,如果它有一扇窗户被打破了而不能很快修复,那么其他的窗户也会被逐渐打破,因为大家觉得反正没人管,自己也可以砸烂一扇万万。如果想详细了解“破窗效应”,建议搜索河友切地雷的帖子,我记得他讲过这事。

腐败这事,就是一个典型的“破窗效应”。因为在一个社会中,不管你用多大的力气反腐败,总会有些腐败会漏网,所不同的是,你用大的代价反腐败,可能5%会漏网;你用平衡点的代价反腐败,30%会漏网;你用小的代价反腐败,90%会漏网。而不同的漏网比例,对下一阶段大家搞不搞腐败,有不同的刺激作用。漏网比例越高,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潜在腐败分子实施腐败行动,因为被抓的概率小,不妨赌博一下。

现在我们假定在第T年,反腐代价处于平衡点,30%的腐败漏网了。既然是平衡点,那么如果第(T+1)年腐败案件、反腐代价都和上一年一样,那么仍然会有30%的腐败漏网。但是,如果有更多的反腐案件,而反腐代价不增加,就会有多于30%的腐败漏网。

这里取决定性的是,潜在腐败分子们认为30%的腐败漏网概率是否足够高。如果足够高了,那就值得一试,冒70%的风险去搏一把富贵富贵。当然腐败分子的勇气也是不相同的。

现在我们把这个事情一般化.设第 T 年发生了腐败案件 S(T) 起,漏网概率为 v(T)。假定所有当年被抓的腐败分子,下一年都不能作案,而所有漏网的腐败分子,下一年继续作案。另一方面,假定对于漏网概率v,下一年会有 P(v) 起新的腐败案件发生。显然,函数P(v) 是关于 v 的单调增函数。于是,在第(T+1)年发生的腐败案件数量为

S(T+1) = v(T) S(T) + P (v(T)).

如果 P(v(T)) > (1-v(T)) S(T)

那么 S(T+1) > S(T)。

这时如果反腐代价不变,则仍然只能抓住 (1-v(T)) S(T)起腐败,于是 v(T+1) > v(T),

P(v(T+1)) > P(v(T+1)).

即再T+1年,腐败案件增加了,漏网概率也增加了,对下一年度潜在腐败分子的刺激也增加了。年复一年,腐败就失控了。

因此,如果你用平衡点的反腐代价反腐败,导致30%的漏网概率,你必须保证

P(0.3) <= 0.7 S(T)

才能腐败不恶化失控。

但是,讨厌的是,P 这个函数在实际中你是无法得到的。所以这里也只能作定性研究,得到结论“如果反腐败力度不足,那么P(v(T)) > (1-v(T)) S(T),腐败就会失控。”而为了避免失控,就需要把 v 减小,减到多小正好不知道,那么只好把它减小到一个肯定足够小的程度(这在工程上叫做裕量),而这就要求你得动用比平衡点大得多的代价去反腐败。而一旦动用了这样的代价,那肯定就显得很不合算,处在“文革状态”。明明没有腐败的人也被翻过来倒过去审查,然后找一堆人不从事生产而去反腐败。“文革”里确实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腐败不失控。

当然了,都是“文革状态”,也还有量的差别。所以我也不认为“文革”中每一件事都是反腐败所必要的。但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函数P(v),所以我也搞不清楚哪一件事是不必要的。我这也只是一个定性模型。

最后,我要指出,腐败这个东西一旦失控,例如当下,“用很小的代价取得很大的反腐效果”很可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在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代价”,好像是对某日之前的警察腐败既往不咎的。换句话说,你只能尝试“用大的代价反大的腐败”。如果成功,那么腐败就控制住了。如果不成功,那搞不好就要Game over.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大都是因为反不了腐败而over的,我没听说哪个是因为反腐过猛over的。

通宝推:不打不相识,
家园 文化大革命还是要从“文化”二字入题才好啊
家园 文革与反腐无关

刘少奇很清廉,文革首先灭的就是他

家园 【原创】 达雅兄确实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您的意思是说:因为平衡点对应的漏网概率或许会对潜在腐败分子有鼓励作用,所以当由T年度漏网概率v(t)所决定的T+1年度新增腐败案P(v(T))大于当年破获的腐败案(1-v(T+1))S(T+1)时,腐败程度会逐年加深,进而失控。因此“矫枉必须过正,非过正不能矫枉”。

如果 P(v(T)) > (1-v(T)) S(T)

那么 S(T+1) > S(T)。

似应改为P(v(T)) > (1-v(T+1)) S(T+1)

这时如果反腐代价不变,则仍然只能抓住 (1-v(T)) S(T)起腐败,于是 v(T+1) > v(T),

P(v(T+1)) > P(v(T+1)).

似应改为P(v(T+1)) > P(v(T))

这些小问题无关宏旨。达雅兄的思考对我非常有挑战性。我承认这个问题难住我了,我考虑了好几天。试着回应一下。

诚如达雅兄、leqian兄所指出,我的分析没有考虑到平衡点的变化趋势,现在我引入时间坐标,把前图变成3D。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考虑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变化,腐败损失曲线和反腐败代价曲线都会相应发生变化。腐败损失曲线向下移动的情形有:国退民进时,侵吞公共资产这类腐败行为,会逐渐减少。减少政府部门的审批权,掌握审批权的官员腐败减少。腐败损失曲线向上移动的情形有:教育、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相关领域的腐败案件会从无到由大幅度增加。出现新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增加腐败机会。

反腐败成本曲线也会相应变化,它升高的情形有:当整个社会风气败坏,以腐败为荣时,只恨自己没有机会腐败时。官场系统性腐败,互相勾结,腐败案大到不能查时。反腐败成本曲线降低的情形:法律知识普及,互联网普及,公布公务员财产。

在反腐败成本曲线不变时,腐败损失曲线抬高使二者交点向较低腐败程度一端移动,整个社会有经济动力付出更大代价维持较低腐败程度。如果腐败损失曲线降低,平衡点向较高腐败程度一端移动,整个社会考虑反腐代价会维持较高腐败程度。腐败损失曲线不变,而反腐败成本曲线变化时分析略。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族交叉曲线,按时间轴展开。时间变化,交叉曲线未必变化,但当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某一重要因素变化时,可能迅速变化。这些变化总可以放在时间轴依次上表述。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平衡点,必须限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因素不变,这两条曲线也不变。

在物理上,看某点是不是平衡点,一般这样解决:给平衡点一个腐败增量,比如T+1年某个胆大妄为的官员考虑到漏网概率v(T),冒险腐败了一把,给社会造成了一定损失,腐败程度增大。借用工程上一个词,任何调节系统都有死区。他走了狗屎运,漏网了。T+2年,更多官员看到v(T+1)>v(T),也加入腐败行列。出了死区后,社会感知到了,很多受害人举报、散步、在网上喊冤,不用反贪局去侦察,到菜市场上打听一下也能发现线索,沿反腐败成本曲线向下移动。社会造成了明显损失,沿腐败损失曲线上升,两曲线偏离加大。为了挽回损失,反贪局增加支出,加大打击力度,以较小成本承办了一批腐败案件,挽回的损失补偿了反贪局的支出。这时也不会在平衡点停止,一个机构总喜欢多拨款、多立功的吧,腐败程度会低于平衡点,一直到后来发现花了不少钱,只查了很少的案子,民间也没有什么新线索。于是裁减反贪局支出,反贪局办案能力下降,腐败程度经几次振荡后稳定在平衡点。不会出现达雅兄所说的情形,腐败愈演愈烈。

这不是架空分析。香港廉政公署刚成立时,社会腐败积重难返,前几年支出很高,后来逐渐下降。再以后,廉政公署的职责从警察到整个公务员乃至到私营部门后,它的支出随之增加。当时的确出现过警察暴动,后来对某一时间点前的小腐败罪行大赦才平息。水至清则无鱼,严厉打击腐败,会影响公务员士气,这部分损失必须计入反腐成本,毕竟整个社会不止一个腐败程度指标。腐败分子也不可等量齐观,抓堆苍蝇不如抓一只大老虎令腐败分子震撼。杀刘青山、张子善令新中国干部老老实实的,廉政公署起诉葛柏,比抓同样贪污收入的一百个警察都震撼,v(T)的内涵很丰富。

平衡点在“边际社会成本-时间”平面上的投影,依据香港廉政公署支出趋势画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平衡点在“腐败程度-时间”平面上的投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烟波钓徒,
家园 从好的方面说,文革是试图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

文革的旗帜很鲜明,就是打倒当权的走资派。当然,从技术上说,因为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很可能存在腐败或是类似的问题。但这应该只是一个表象。

不管怎么说,毛的魄力和胆略,确实是其他任何一个领袖都比不上的。任何时刻,他都有勇气摧毁现有的利益格局,而且基本上都能成功。

家园 应该给“腐败”一个明确的定义,比如资本和权利的交易

不仅仅是个个人拿不该拿的钱的事,系统化的腐败更恶劣。当然像美国那样资本绝对控制权力就另一回事了。

家园 廉政公署当年被数千警察冲击后

很多原始档案都被销毁。港英当局对此眼开眼闭,既往不究。这个才是当年事件被平息的关键。

家园 给了花。但反对之

文革是反“造成腐败”思想(小资思想/走资思想)==反修。

家园 问个问题:为什么反腐曲线是单调降的?

我也要花几天时间来读读你这个篇回复。主要是我不太适应这种移曲线的分析方法,估计你看我写方程也有同样的感觉。

但是在仔细分析之前,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反腐败曲线是单调降的?

这种单调降的曲线在经济学中间出现很多,但我对于这个曲线是否适用于反腐有怀疑。离0比较远的单调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腐败都快给反完了,多花一分力气的边际收益是会递减的。但是在离0 比较近的地方,为什么多一分力气的边际收益也是递减的?

我对于这一点有怀疑,希望能给解释一下。

家园 构造一个例子,表明反腐边际收益可能不是单调的

请考虑下面这个例子:

假设本年度发生三起腐败案件:

案件A,需要一个警察侦破,侦破后挽回损失1万元;

案件B,需要两个警察侦破,侦破后挽回损失4万元;

案件C,需要三个警察侦破,侦破后挽回损失10万元。

我们假定,案件只有侦破和不侦破两种结果,不侦破则不能挽回任何损失。而警察人数不足时,一定不能侦破。

现在考虑警察数目。

1 个警察,则应该去侦破案件A,收益1万元。

2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B,收益4 万元。

3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C,收益10万元。

4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 A+C,收益11 万元。

5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 B+C,收益14万元。

6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 A+B+C,收益15万元。

7 个以上警察,则侦破案件 A+B+C,收益15万元。

上述例子中,反腐的边际收益曲线就不是单调的。

家园 既然点名道姓的说到了我,我也说几句吧。

您说的有一定道理。经历过文革冲击的干部,胆子比较小,不大敢贪。想想自己面对群众质问的情景,想到毛公说的“七八年来一次”,不寒而栗啊。文革的“好处”仅此而已。

1. 如果从外部限制领导干部贪念,通过某种手段让领导干部“怕”从而不敢“贪”来反腐败,永远是扬汤止沸,或者确切的说外因永远是不可能有效的控制腐败,通过外因永远不可能有效的反腐败。

2.唯一能永远、有效的控制腐败和反腐败只能通过内因结合外因的作用,其中又是内因起到主要的作用。因此要永远、有效的控制腐败和反腐败只能从领导干部自身上着眼,腐败根本来源于领导干部个人的私欲,是领导干部个人的私欲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失控的表现,失控的私欲可以溯源到社会文化,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人,文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旧的封建文化,塑造人民民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文化,在这种新文化下塑造高素质的人民,塑造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通过高素质的人民监督和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自律,内外因结合才能永久、有效的解决腐败问题。

家园 文革的成本高是因为条件不成熟,强行实施造成的。

条件不成熟,有两个方面。

1. 物质条件不成熟,文革前,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物质匮乏。

2. 精神条件不成熟,文革前,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文盲和半文盲。

而现在的条件成熟多了,相信文革的成本会随着条件的成熟成本会急剧下降。

新时期的文革不应是一场运动,而更应该是永久的、自然的教育,从小就开始的教育,新文化的教育。

家园 我还是像复读机一样宣传我的文革观吧。

江东一苇:我的文革观

江东一苇:论共产主义必然实现

但愿能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讨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