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易经》心得】观卦:如何树立榜样,驯服人心,凝聚意志 -- wqnsihs
色聊的,飞天鸭却爱键盘政治局,那么就会根本无话可说,最终会孤独地被排除那个圈,如果又加入不了新圈子,那么在网上宣传道义至上,平等博爱就会带来很强的心理满足的。
如果自己能身体力行做到,我百分之百支持
而且,在道德上,如果我做不到的,也不会要求别人做到。
还有,拿“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卫道士”说事的人,经常是给自己的道德堕落找借口而已,所以,我不介意别人这么说我。
有:前赏,后赏;明赏,暗赏;名赏,利赏;等等吧。
韩非子,孔子,都不过是西西河的写手,草民而已,又怎么知道宫廷里到底发生了
什么呢?单凭人民日报的新闻,以己昏昏,能使人昭昭吗?
从明赏角度(就是给社会大众表率)说,当然是舅犯在后,不然天下汹汹,争为权变,
哪个王公还坐得住江山?
过度吹捧韩非子,公然把韩理论实践化主流化,还不如回到儒家呢,至少讲师出有
名,要个脸皮。
小本建议的,是以儒墨道(这个道是老子,不是老庄或道教)为第一梯队,辅之以法
家和兵家,来鼓吹和传承中华文明,而不是独尊(或过分突出)其中任何一家。
所以孔子像是可以立的,但要大家一起上主席台。
只是想起这个例子很经典。
韩非是韩国贵族,对宫廷之事多少还是了解的。战国时代士人崛起,各国君王无不借助士人力量推行变革,主要是为了打压内部反对力量。
如范睢入秦,以危言耸听打动秦王,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为其割荣也。.....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於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于是秦王大悦。
然后,范睢又故意刺激秦王,对宦者说: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
这里显然可以看出,范睢是号准了秦王的脉,但是,他又顾忌秦王是否有决心,否则秦王为何一年不用他?
秦王是个聪明人,立马打消他的疑虑: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会义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
义渠是西北部少数民族,长期与秦作战,是秦的大敌秦一直要灭之而后快。正好秦王后与义渠王私通,于是秦王后就引诱义渠王入秦然后杀之。
秦王告诉范睢,之前不用你,那是因为俺有求于太后,现在太后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所以你大可放心。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谋划如何把太后一干人等废掉。
范睢废掉的不仅仅是亲贵,而且还有名将白起。
亲贵削,白起死,范睢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昭王曰:“....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欲以激励应侯。应侯惧,不知所出。
秦王以白起来敲打范睢,意图很明显,难怪范睢恐惧了。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政治家必须因势导利更加好些。政治家也是不能违背天时的,只能顺着去吓唬民众。
我看文公很可能暗赏舅犯,这种人材城府深沉,可以只授实利而掩其虚名。至于怎么
赏,门道就多了,过几年找个理由赏他儿子也可以,他等得起。如果明赏居次而没
有暗赏,恐怕舅犯心生怨恨又长期潜伏,那就后患无穷了。
弱势一国不可以明用“法家”,因为弱势者一着不慎,被人痛扁的概率比较大,此
时倒地抱头,正需要第三方同情,法家平时太得罪街坊了。
而强势一国也不能无止境地用“法”,一旦越过极限,会反伤己身,所有帝国(包括
美国)都是如此。
法家的优势,是把世事简单化处理,剥去虚名假势。强国要面对的世界事务太多,
渐渐会觉得这样走捷径比较方便速效,最后总不可避免要落入法家“操切急就”的
陷阱,其实儒家的拖泥带水,老子的遇事绕着走以柔克刚,都各有千秋,最好组合应用,因地
制宜。
秦二世而亡教训深刻,以后的统治者无人再敢冒此风险。
大国的情况非常复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疆域的扩展,统治成本急剧增长,想推行严格法治需要庞大的管理阶层,将导致强大的统治力量逐步压榨民众生存空间,从而激化各种矛盾,最终逼出陈胜吴广。
与法家观点相反,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同样也是对的,人性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综合。
统合与分离是所有大国乃至世界统治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列国争雄血流千里,天下纷扰何时休?统合是个趋势但不是谁都有资格来承担。美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管理这个世界,却以一己之力而藐视天下英雄,其败亡早被老毛预言:这个世界这多事,他美国管得了那么多?汤因比曾经预言中国将统合世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唯中国自古有天下苍生平等的胸怀尔。
关羽忠信的前提是刘备讲义气
要是统治者有刘备的本事和胸襟,还用得着提倡关二爷
关羽一怒之下杀了恶霸亡命天涯
人民都学习也是好事
其中涉及王权,宗室,军功,后权,地方家族派系的博弈。
其中的力量对比,王权并不占主导地位,按百年来粗略统计,王权占主导的博弈占20%.
其二,士人没有合力,其中各国的士人主导派系不同,和秦后的士人派系概念完全不同。法家,墨家,阴阳,鬼谷在各国依附不同的主导力量博弈,地方理论派系在各属国打压其他理论派系,并随着主导权力力量的变化理论不断变化。具体可看何炳棣先生的研究。
其三,后权的发展,后权一部分力量来源于联姻,比如其他国家的王族嫁入本国王族,其他国家的“士人”到本国来并或已经在本国政界发展的,会逐渐依附旗下。而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各国的后权,会随着各国国策的变化(比如战争),而进行一系列博弈。
其四,由于王权的不稳定性,军功阶层的发展,是王权向主导地位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比如嬴政借助,各个军功阶层的博弈(老秦人,齐等等),除去楚氏外戚。具体可看《历史研究》等等期刊的战国史研究。
至于范睢和白起,涉及一系列博弈,没那么简单。
可参照;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统治集团主要的政治阶层》
《秦国早期婚姻习俗及其对后世政治势力和政治变革的影响》
《秦国官吏选任法简论》
《秦国客卿述论》
必然是所有力量都在其中进行博弈的,包括他们代表的派系,所有可联合的力量。
也是超出能在各种权力网交集下能妥协的区间,或利益大的超出集中所以力量的成本。
而结果肯定是各方力量对比,和需求所出来的。
其中最大可能是,争主导国家的权力的力量,或者国策的严重分歧,或者两者皆有。
他们坚持了很多,也放弃了很多。我很有幸,生活中认识一个理想主义者。
只有走得通的理想主义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这是现实和网上的最大区别,网上那些喊着叫着的,都是些娇生惯养的。
媚如春的事确实只是道德的事,她想怎么样都行,可是,把这事这么高调得意地说出来,是什么意思呢?
就如同范跑跑,地震时因为本能不顾学生地冲出去,这是本能应急反应,没什么,但他事后在那里大叫什么"就是我母亲,我也顾不上",(好象是这么说的吧),这就是他自已找打了.
所以,对于媚如春,她可以"悄悄在家想一下,不要说出来,说出来丢人".而如果有人还高调赞许,呵,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