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鹿版唐穿指南:“王大人!”“哎?你要认我当义父?” -- 森林鹿

共:💬100 🌺5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鹿版唐穿指南:“王大人!”“哎?你要认我当义父?”

同志们,朋友们,腐女们,宅男们,有兴趣体验穿越时空的各位:

如果中国历史上的唐朝,特别是安史之乱前的初盛唐时代,被你们列入了穿越目的地名单里,请关注这个系列的小短文。

在当前无良历史剧满天乱飞,各种史实错误层出不穷、广泛误导大众的情况下,这些小文将尽量减少你们穿唐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惊诧、失望、郁闷、欲求不满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会使您避免做出一些危及生命的举动。

当然,由于唐代是一个社会制度变动剧烈的时期,文中所提到的各种事物也不断随时间发展变化,再加上作者水平有限,填坑很懒,文章篇幅不想弄太长,就不可能详细全面地加以叙述。这系列文章的内容,只能保证涵盖到该事物60%以上的面貌,如果您穿越过去后不幸遇到了那40%并因此发生了不愉快事件,作者深表同情,精神支持,概不负责。

在上一篇唐穿指南里,我们了解了穿越成皇帝以后“发圣旨”的过程。有些同学提出来,穿越成皇帝技术要求太高、难度太大,能不能讲点更普世的唐穿知识?

根据作者的有限了解,穿越回古代的一众男女,除投胎成皇帝以外,投成后妃、皇子、公主、贵族子弟的概率最大。那么今天俺们来讲讲您投成王子公主贵族男女以后,睁开眼看到面前的人,都应该叫啥。

假如说您跟原宿主的灵魂斗争胜利,占据了他/她的身体,醒来时感觉到自己躺在一张被褥柔软华丽的大床上,鼻子里闻到浓烈的熏香味和煎药味。床前屏风外面有人喊:“皇后,郎君/公主终于醒转啦!”随后床帷掀起来,一位穿戴华贵的妇女俯身来看你——

这时候,您亲热地喊“阿娘”也行,严肃地喊“皇后”也行,最好不要喊“母后”——这个词在唐代不用作当面称呼,她老人家没准儿会以为您烧糊涂了orz

唐代儿女当面呼唤母亲的用词,现代人倒是不陌生,以“娘”的衍生称呼“阿娘”“娘娘(不是用来专门称呼后妃的,只是普通的儿女叫自己母亲)”等为主。如果您觉得自己是个有身份的成年人,在母亲面前需要规矩严肃,那么就叫“母亲”或者——注意——称呼父母的专用名词“大人”。

如果被您穿越上身的那位皇子或公主,跟皇后感情很亲密,那在非正式场合可以象普通平民人家一样直接叫“阿娘”,唐代宫廷里的礼法规矩并不象后世那么冰冷严格。如果是正式场合,或者你惹皇后生气了需要小心陪罪,那么就得跟着外人一起,当面称她为“皇后殿下”——不是“皇后陛下”。只有皇帝可以称“陛下”,俺们是穿唐,不是穿茜茜公主= =

您叫了“阿娘”,皇后答应一声,叫你的小名,或者“儿啊”之类,娘俩儿正谈心,外面奴婢通报:“圣人至。”

来的不是孔夫子,也不是关二爷,是你亲爹当朝皇帝。

唐代一般人等对皇帝的当面称呼,较流行的有“圣人”“主上”“大家(皇帝身边人用,大臣一般不用)”等,传统的“陛下”当然也可以使用。至于“皇上”这个穿越流行词,在唐代似乎是一个书面用语,没看到活人这样当面称呼皇帝的例子。“万岁”则是群众情绪激动时给皇帝拍马屁用的,日常并不把这个词当作一种称谓。

至于您这个刚穿越上身的王子公主嘛,不建议叫“父皇”,这个词在唐代也未见作为称呼语出现。同样,如果感情亲密,您就象平民家庭一样直接叫唤“父亲”或者“阿耶”就行了。

跟叫母亲的“娘”系列相比,唐代对父亲的称呼,俺们看上去会觉得比较陌生、比较乱,也比较坑爹。最流行的称呼是“耶(爷)”的各种衍生,如“耶耶(爷爷)”“阿耶(阿爷)”。父母合称“耶(爷)娘”很常见,如老杜《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但是还有一种对父亲的称呼,是“哥哥”@_@《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曰:‘四哥仁孝’。”这里的“四哥”,指的是玄宗的父亲睿宗(在同母兄弟中排行第四)。《棣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这里的“三哥”也是指他父亲玄宗(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李世民有一封写给儿子李治的信,文末署名也自称为“哥哥”。

“哥哥”这称呼,在唐代既指父亲,又指兄长,如唐玄宗还曾经在公开场合称他长兄宁王为“大哥”“宁哥”。据说这称呼是从草原民族传过来的,在唐代还没有定型。所以作者俺郑重建议各位穿越者,不要随便管路人甚至自己亲兄长叫“大哥”“哥哥”,这称呼很容易让人家在辈份上沾您的便宜——唐代对兄长的安全称呼是“阿兄”“(排行)+兄”,建议使用。

咱回来还说对父亲的称呼,口语上可以亲热地叫“耶耶”“哥哥”,书面语或者严肃场合,自然要叫“父亲”或者“大人”。

“大人”作为一个当面的口头称呼语,在唐代,只用来呼父母,个别情况下可用来呼直系血亲尊长,绝不能用来“张大人、王大人、李大人”地称呼各种官员= =比如李世民在太原劝他爹李渊起兵反隋时说:“大人受诏讨贼……”,敦煌变文《舜子变》里也有:“舜子叉手启大人:若杀却阿娘者,舜元无孝道,大人思之。”

其实用“大人”来称呼父亲,直到近代,还一直保存在书信习惯当中。举个例子,俺们可以从《红楼梦》里看到清代人在口语上已经不叫父亲为“大人”了,贾宝玉叫他爹“老爷”,贾环和贾蓉是叫“父亲”,但是一写书信,比如认了宝玉当干爹的贾芸,就写“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至于“大人”是什么时候变成对官员的称呼语的?具体的时间,作者俺也说不清,但是“大人”和“爷”的称呼演变过程一样,都是从“称父亲”逐渐扩大、外延,一种叫做“亲属称谓语外化”的现象与谄媚风气相结合,最后“大人”的语义变化为称呼官员,“爷(老爷)”变化为称呼主人、贵人。

好吧,您这就问了:既然在唐代不能用“张大人”“王大人”来叫官员,那我面前站着姓张姓王这两位大官,我该怎么叫他们?总不能直接叫名字吧?这也太不礼貌了。

嗯嗯,懂礼貌的是好孩子哈……唐代称呼官员呢,大致上有以下这么几种叫法:

一是“姓”+“官爵”。这里的“官爵”不必是全称,比如刘某人任职“散骑常侍”,往往只呼为“刘常侍”。基本上各个官爵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姓赵的“兵部尚书”和姓钱的“礼部尚书”都被称为“赵尚书、钱尚书”,姓王姓李的“司勋主事、考功主事”被叫为“王主事、李主事”,等等。

二是“姓”+“公”之类的尊称,应用广泛,民间可用,官场也可用。您要是穿越到贞观年间,见了房玄龄说“房公安好”,见了魏征说“魏公万福”,人家会觉得你这孩子挺有教养的。此外称字号、称地望也可通用,“太白今日又得新句未?”“柳州何时动身南行?”这样。

三是“姓”+“官名别称”。比如唐人称县令为“明府”,于是张县令李县令会被叫为张明府李明府,中书舍人和门下省高官都别称“阁老”什么的。

总之,您要想见了什么官员都叫“大人”混过去的话,这种偷懒方法是行不通滴。被叫“大人”者会轻抚你头笑而不语,您的真正大人尊公在旁边听见了,大概会气得拿棍子抽您一顿。

回到您穿越成功的第一现场,皇帝阿耶进来看您了,坐下说说话,室外就有人进来禀报各种事务。进来的这个人,如果是那种明代以后叫做“太监”的,那么在唐代他是被称为“宦官”“宦者”或者“给使”。如果进来的是女的,就是“宫人”“宫婢”“侍女”,倒与后世差别不大。

这些奴婢进来,拜过“大家、皇后”,随后向您行礼。至于他们怎么称呼您,要看您到底穿越成了谁。

如果穿越质量高,成了正式册立的皇太子,奴婢以及官员们会叫您“太子殿下”。如果您当时还只是一个封了王的皇子,下面人一般是叫您“大王”(觉得很山寨很难听好像上了花果山黄风洞?咩哈哈,其实当时的发音,还真就是叫“戴(dai)王”^_^),非皇太子,基本不会被称为“X王殿下”啥的。

至于公主,也是被当面称为“公主”或者“贵主”,变化不大。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进来的是您父母很看重的奴婢,摆出一副“咱们就象普通家庭里那样亲切温馨”的架势,那么有可能他们不叫太子公主,而象普通家庭里一样,叫男性主人“郎君”“(排行)+郎”,叫女性主人“娘子”“小娘子”。

“五郎”“六郎”和“大娘”“七娘”这样的“排行+郎/娘”词组,是唐代社会里,对于男性女性最普遍、最亲切的尊称,上至皇室,下到贱民,通行无阻。

您要到一个普通贵族或者平民家庭里去观察他们的生活的话,会看到奴婢们叫男主人“阿郎”或者“主人”,叫女主人“娘子”“夫人”,叫男女主人的儿子们“郎君”“大郎”“二郎”“三郎”……叫男女主人的女儿们“小娘子”“大娘”“二娘”“三娘”……至于叫男女主人的媳妇、女婿,也是在“娘”和“郎”之前之后加上姓氏、排行等各种修饰限制语,变化很多,就不细说了。

奴婢称男性为“郎”,女性为“娘”的叫法,因为尊卑含义很明显,流传到社会上,就变成了广泛应用的尊称,大家都相互称对方为“X郎”“X娘”,以显示自己有礼貌有修养。

比如穿越者您某天自己偷偷溜出来上街迷了路,要找人问路,如果面前这个人是有年纪的老人(男),就叫人一声“丈人”“老丈”,是老女人的话,称一声“阿婆”“老夫人”;是青壮年男子,叫“郎君”,青壮年女子叫“娘子”,少年男女叫“小郎君”“小娘子”这样。

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太熟的人,您不要象现代社会一样随便叫人家“大哥”“大姐”“叔叔”“阿姨”,这种 “亲属称谓语外化”的现象,在唐代并不普及,被叫者说不定会吓一跳,以为您要分他的家产什么的= =

那么对于很熟的、亲人以外的朋友怎么叫呢?

除了“郎”以外,“君”“卿”“公”“足下”之类的一般尊称,都可以作为当面称呼语。如果您跟这个朋友的感情亲密到了某种程度,还可以直呼他的“姓+排行”,双方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关系非同寻常的表示,比如大量唐诗诗题中的《送元二使安西》、《宴兴化池亭送白二十二东归联句》、《送韩十四江东省觐》、《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夏日南亭怀辛大》……这就跟现代人给朋友打电话,一开口“老六”“猪头”“老狗,你在哪儿呢?”意思差不多^^|||

叫唤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比如子侄,可以直接叫他的大名、小名,当面说话时用“你”“汝”“尔”。叫自家奴婢,也是叫名字,生气起来可以骂“狗奴”“贱婢”等,但是不要叫“奴才”。您家的奴婢也不会自称为“奴才”,这个词在唐代虽然已经出现,但还不是一个称呼语。奴婢的自称有“贱奴”“婢子”等。

最后说说您穿越过去以后,跟不同人说话,都应该自称为啥。

跟尊长或者平辈说话,要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自己就应该用谦称。比如跟皇帝说话当然要自称为“臣”,您穿越成王子公主了也可以对着皇帝皇后自称为“儿”,但是不要用“儿臣”,唐代未见此称呼。

另外比较普遍的是称呼着自己名字回话,“回大人:阿穿喝过药了”“张公莫恼,阿穿在此赔罪”之类。《隋唐嘉话》里有一条八卦:“太宗……初嗣位,与郑公语恒自名,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意思就是李二刚当皇帝的时候,跟魏征(后封郑国公)说话,总是“世民(见识浅陋敬待公以教我)”“世民(快要累死了魏唐僧你少唠叨几句行不行)”这样非常谦恭有礼地做秀,于是公共知识分子们大为激动,认为“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 =||||

男性用的谦称还有“仆”“愚”“鄙人”“下走”等历代通用词,不详说。想说说的是比较有唐代特色的“某(某甲、某乙)”,这个算是谦称里语气较为不卑不亢的那种,全社会上下通用。如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杨坚启言皇后:‘某缘力微,如何即是?’皇后问言:‘阿耶朝廷与甚人诉(素)善?’‘某与左右金吾有分。’”——这里杨坚是皇后杨丽华的父亲,但皇后份位比杨坚尊贵,二人说话,称呼上比较尴尬,于是杨坚用了“某”这个万能自称。

女性用谦称除了一般的“婢”“妾”之外,具有唐代特色的是自称为“儿”,而且不必对着父母,对一般尊长平辈客人也这么自称。在各篇敦煌变文里,女性自称“儿”的占大多数,如《伍子胥变文》:“女子答曰:‘儿闻古人之语,盖不虚言……儿家本住南阳县,二八容光如皎练……’”等等。

还有一个您大概听着非常别扭的自称语,是“奴(阿奴)”,唐代男女上下尊卑都能用@_@《韩擒虎话本》: “时有金璘陈王,知道杨坚为军(君),心生不负(服)。宣诏合朝大臣,□在殿前,当时宣问:‘阿奴今拟兴兵,收伏狂秦,卿意者何?’” ——这里的“阿奴”是南陈皇帝陈叔宝自称——“皇帝宣问:‘阿奴无得(德),槛(滥)处为军(君),今有金璘陈叔古(宝)便生为(违)背,不顺阿奴,今拟拜将出师剪戮,甚人去得?’”——这里的两个“阿奴”,都是杨坚自称= =。宋代以后,“奴”系列自称才演变为女子专用,男性一般不再使用。

唐代的“奴”含意非常广泛,而且是各种阶层人士的小名、闺名常用字,可以用来骂人表贬义,做父母的也经常用来称呼子女,表示怜爱。

以上说的是对着尊长们的谦称语,下面来说对着下属子侄的自称。

首先要说您穿越成皇帝、太子、诸王以后,其实不必在所有场合都自称为“朕”“寡人”“孤”等等。史官们写史的时候喜欢按照礼制加工帝王言论,使之尽量往“朕、孤、寡”上靠拢,但是大量笔记小说和一手史料里,都有帝王在不那么严肃的非正式场合里自称“我”“吾”甚至“奴”的记载。

举一条很有代表性的材料,唐代一手史料、记述魏征进谏故事的《魏郑公谏录》里,有这么一段:有人对李世民说很多高官大臣都看不起他的宝贝儿子李泰,性子爆耳根软的李二就大怒跳脚,把三品以上大臣叫来骂: “我有一口语,欲向卿等道:往前天子是天子,今时天子即非天子邪?往前天子儿是天子儿,今天子儿即非天子儿邪?我见隋家诸王,一品以下皆不免其踬顿,我自不许儿子纵横,卿等何为蔑我儿邪?我若教之,岂不能折辱卿等?”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抱怨大臣们不够尊敬他这个天子,以及他的儿子们(当然后果是被魏征一顿板砖抽回去蹲墙角反省)。虽然内容其实是跟皇家礼制很有关系的,但因为开篇点明了“口语”,即“不论君臣礼节的大实话、心里话”,他就通篇都用“我”,而不是“朕”。

所以一般人在一般场合,对着下属子侄说话,无论男女,自称为“我”“吾”就可以了。对儿女可以自称为“阿耶”“阿娘”,祖父母对孙辈可以自称“阿翁”“阿婆”(孙辈也这么叫祖父母)。

综上,您穿唐之后,容易用错、最好避免出口的称呼语有:皇上、父皇、母后、儿臣、大人、爷(老爷、少爷)、小姐、奴才,建议使用:奴(自称),郎君、娘子。

本篇附图:《淳化阁帖》中收入的唐太宗李世民写给儿子李治的亲笔家信《两度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以及……其实手头有一本牛志平、姚兆女著《唐人称谓》,但是……以这书第一章第一节列了八个称呼、其中七个考证错误的水准,俺实在是不敢推荐T_T。只好请有意深入了解的读者自己去翻《唐人笔记合集》以及《敦煌变文集新书》(点击书名进入新浪爱问下载)

关键词(Tags): #唐代#称呼元宝推荐:兰凯,铁手,擎箭天使, 通宝推:飞而复来号,玉垒关2,雪个,Soen,易水,柠檬籽儿,天狼星,西瓜子,芷蘅,p3p2p1,bluesknight,繁华事散,不打不相识,RR若林,履虎尾,细雨梦回,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一定要抢
家园 我们那里管伯父叫大大

也许算是变体?

家园 先抢地板

哈哈,抢到地板也不错

二兄的飞白书真的很不错

家园 记得中学历史教科书里说契丹人把头领叫做“大人”

难道后代的“大人”都是这么来的?

话说看完全文很是佩服啊。

家园 “大人”在唐以前还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用来形容德性高尚、品格超脱的理想化人物,与“小人”“俗人”相对,如阮籍有《大人先生传》:“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於内,而浮明开达於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

另一种是鲜卑这个民族刚刚在草原上兴起不久的时候,部落首领们的称号是“大人”,一共有“八部大人”。但是这个制度很快就消散了。

家园 很有趣味的考据

“朕”这个词,大概是明清时期,钦差大臣满天飞。钦差到了哪里,“如朕亲临”。钦差大臣开口便是“朕”,弄得人们以为皇帝老儿真是如此说话。

再看电视剧里皇帝说话:“朕要去洗手间”……笑死……

家园 这个家庭惨剧值得研究一下

舜子叉手启大人:若杀却阿娘者,舜元无孝道,大人思之

家园 怪不得我爸管我爷爷叫“yaya”

原来是从唐朝来的。"耶耶“

家园 就是三皇五帝那个舜帝的传说

舜被后娘三番五次暗杀不死的传说,可去请百度大仙相助

家园 家乡口语,呼父亲为dada,爷爷为didi(第一声)

想来当是古汉语遗风。

dada可能来源大人一词

didi可能是爹爹,记得古代有称祖父为爹爹的说法。

家园 到宋朝“圣人”好像是指皇后了,哈哈
家园 学习了。可以在领导面前显摆一下了
家园 李二还真疼他儿子……

信中的“娘子”应该是指李治的老婆吧,她要是看到这封信估计得气死:“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好歹也是你儿媳妇,李二连场面话都不说,直接就是“原来病的是你媳妇不是你啊,那俺就放心了……”

家园 居然跟我想的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