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特大喜讯】在西西河赚到第一个5毛,纪念一下 -- 加东

共:💬426 🌺1793 🌵6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家园 后代看前代,物质总是匮乏的。

这没什么奇怪的。

奇怪的是,把物质匮乏归咎于带领自己走出物质匮乏的领袖。

家园 你有什么资格判断我及格不及格呢?

就你那家庭拮据怪不加工资的逻辑?

家园 因为我知道改开前人们的心态,而你在想当然

老话叫“社会风气”。那年头风气好,人们并不是想占便宜,只是确实没钱,能省2分是2分。现在风气坏,有便宜不占WBD,不差钱也不想给。

你想当然的用现在不差钱来证明当初不是钱紧的问题,所以你不及格

家园 大家来鉴定一下加东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

加东在楼下讲了一个如下故事

再告诉你一个细节,我当红小兵的时候,一项任务是在天津的和平路上把路边的自行车推到存车处,车主需交罚款才能把车领出来。那么车主为什么不愿意把车直接存到存车处?主要原因是存车要花2分钱

我本来倾向于这个故事是真的。但是现在想了想,觉得至少有两点可疑:

第一,二分钱太多了。我印象中80年代中期大城市的自行车存车费也就才2分钱。而这离“红小兵”被取消已经好几年了。

第二,这个推走车罚款的事情很怪异。我maps.google了一下,和平路是一条不短的路。照今天中国的情况,这种路上一般是有些人多地段,例如大医院门口设立存车处,另外一些地段随便停车,还有一些地段禁止停车。而一个人如果想省钱,他只要找随便停的地方把车放着,然后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就可以了,不用去存车处也不用在不许停车的地方停。而加东的说法似乎是,对于停在存车处以外的车,一律推到存车处然后罚款,这看起来是非常怪异的。

所以想请大家,尤其是天津的河友来鉴定一下,加东的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

家园 没错,越看越可疑

我真的在天津呆过嘛?好像是的。

但是,毛头派们为什么觉得可疑呢?

唯一的解释是,那是不同时空的天津。俺在天津出生长大,而那时毛头派们还在另一个世界。他们显然对於那年头的天津比俺了解得多

家园 其余不知道,只知道我爷爷

在三年困难时期因为城市粮食不够被从单位下放到农村去劳动,当然也不排除因为爷爷比较耿直,被当时的领导打击报复,因为那个年代像他一样有高中学历的少之又少,而且还是放弃高考去参加了抗美援朝。

他和我奶奶极其辛苦地拉扯我的三个叔叔读书,而我姑姑则早早就辍学帮家里务农,供出了三个大学生,她却成为整个家族唯一一个不识字的人。

长期艰苦的劳动让身体强壮的爷爷在经济条件开始好转的时候就病倒了,长期卧床,两年前我回家的时候爷爷对我说“没有享受到老年生活的乐趣”让我潸然泪下。

我们不能借用一部分的成绩去掩盖另一部分的失误。

家园 看不出有什么假的
家园 谁说不抱怨不涨工资的

事实上不涨工资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

解放初期,早加入工作的,工资还是涨

的不少。倒是大概是58年以后开始不

涨了。这就造成了一种不平等,58年

毕业的大学生反而比当年同年纪不上大

学上中专早加入工作的人工资要低不少。

而且58年以后,大学毕业生还要比原

来法定工资低半级。(家里长辈单位这

样的人不少,没意见才怪。)

家园 那一万人都交历史报告?你这生活水平比那100多个可高

您的招式还很多您随意,反正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您了!

家园 又是纯文摘,请大家自行询问作者好了!

再穷的人家几百元存款总有的

貌似有的人家八十年代初都没有几百元存款,可见这些人不是中国人了……

家园 还是那个逻辑
家园 还是那个逻辑,希望你提高一点逻辑水平
家园 顶一下加东,感觉他说的都很靠谱啊!

我外祖父母的生活费就是我母亲出的,因我舅舅收入较低,舅妈没工作。医药费丧葬费对当时收入而言确实是一大笔费用。当时有的单位还有一种“互助金”,每月从个人工资扣一两元,就是用于有人有这类急需。当时抱怨不涨工资的多了去了,印象最深的是,四人帮倒台以后,第一次调资,我父亲的两个同事本来关系不错,结果一人有份,一人没有,居然为此反目成仇。加多少?就六元左右。你要问,区区六元,值得吗?问题是当时这就感觉不少钱了,最重要的是,人们根据以往经验,下次加薪还不知是猴年马月,多拿一级,天长日久就觉得很可观了。

家园 这个我从我舅舅那里听到一些他自己的原话

村子里面一个老书记,就压着他不让他出去当工人(走出农村),

当时和舅妈没结婚,他想出去之后在结婚,结果就一直压着他,他一生气,那里也不去了,把那个老书记竞选下去了(我挺佩服他的,当然不是因为这个,还是因为在我懂事之后,见到他做的事情,虽然有一些是有私心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他认识的人,或者他认为有能力的人,他都尽他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然后 在他自己村里,把能出去想出去的人统统往外面敢(不管愿意不愿意),当然还包括自己家的亲戚(我想肯定有私心并照顾了一下,这点我不敢问他)。

和他谈话到现在,他都很痛心的说,自己当时让人压着,要不然如何如何,跟我说“你不知道当时出去有多么的困难”。

当然现在,不论给人家弄出去之后变成什么样的,有财大气粗的,或者位高权重的,或者勉强温饱的,他现在根本都不当回事,

我可以感觉到我舅舅跟我说话时的潜台词就是,“不管他们现在怎么样,但是如果他们不出去,或者断了他们出去的念想,结果都会很惨。”

家园 说的是

我妈妈就回忆说她16岁就参加工作正式上班了。现在我爸爸还经常拿这些嘲笑我妈妈说她十四、五岁就知道上街卖蔬菜,会拿着秤杆子说一斤白菜多少钱,你这是多少斤我还给你便宜了多少云云。我岳母当时就回忆说上班之后一半还要交给她妈妈养弟弟妹妹云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