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上) -- wqnsihs
据说香港某个富翁,经常和女明星传出绯闻的那个。
听下面的人报告,5分钟说不清楚的,就真的扔手机砸过去。
他说他老人家有时间和女明星玩还不够用,那有那么多时间听又臭又长的报告。
都很让人寒心。透骨的寒
希望忙总说的中国人的传统能帮我们走出这一段困境。
要是能抄出F22就已经足够好了。能抄好就好。
国内很多的研究所是能跟上国外研究前沿的,由本领域顶级的学术刊物的文章发表可以证明(可以查查物理所、化学所的国际顶级期刊的发表文章,不比国外顶级研究机构差)。
等到大部分领域都做到这一点,整体的研发水平就会有质的提高。
即使在国外,基础研究的结果绝大部分也都没有什么产业化前景。这也就是为什么叫基础研究。
科学家就是专业搞研究的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大企业的研究机构。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就是贝儿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开始的。然后在硅谷的小公司发展壮大。因为大公司可以做到既足够基础,又足够应用。
中国最缺的就是这一环。
目前即使是科研内的最大问题是,研究方向都是成熟的领域,通过投入和设备提升来继续添砖加瓦,在如此的筒状视野中,体系内是不可能出革命来的,只能越研究,难度越大,需要的钱越多。
体系外的,可能是爱好者发现的特殊的现象,根本无人关注,或者直接一个“水变油”否定了,或者认为发现者是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的,没实验数据,没前人的论文指引,这种东西不会有人研究,不会有基金支持,看多了就平常了。所以不再有爱迪生了,不再有牛顿了,只有一个乔布斯也要死了
对文明真正有贡献的科学发现是所有科学发现中的非常小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历史证明,如果你放弃了那绝大部分没有贡献的科学研究,也就不会有那些有贡献的科学研究。
对于科学家来说,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就是,忘记他的应用,踏踏实实的把所研究的东西搞清楚。
是方向.所以你会发现那些理论所揭不开锅,基础课题研究估计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上海周边地区的政府对有高科技背景的公司支持是不余遗力地.看了一下苏州,确如你说的是个发展的好地方,政府的人员非常有头脑,竟把有些大所给分过去了,估计以后北方好的院所都会空了.
但是国内大部份有产品出来的高科公司命运都不会长,2-5年内你的产品马上会被复制出,量大价廉,把你的公司挤垮.我问了两个现在正在干的同学他们如何考虑这个问题,他们的办法不外乎两条 1.配方保密,2.上市拿钱开路.我的经验是配方保密时效太短,中国人太聪明. 上市拿钱开路太短视,丢了以后的事业,对己弊多. 难啊!
怎么评价,可是现实是谁来养活你?我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今日理论物理所或数学所都做不到安放一张书桌而可以两耳不闻油盐柴米事,就算是做数论研究的,都得自己去寻找2011年的经费,而自然科学基金少得可怜。找部委或企业申请,第一个问题:你有什么用?
中国已经没有纯粹的研究环境了。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不得不从数学所离开,回美国大学继续教书研究。
在今日中国如果你敢说你研究的东西不管有无用处,你连维持最起码的温饱都不可能。
与一些团队谈完后,决定放弃,原因很简单:观念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项目管理问题都无法解决。这些才是中国研究的软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种模式没法效仿,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一次政治站队的机会,还要押对了宝。
站错了队,就成当年的海南省长梁湘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想落实,就得重新定义中央地方责权利,这玩意是搞不动的。
当山寨成为地方主要经济增长动力之一(另外一项就是卖地搞基础设施投资),你就无法动摇了。
现在40多岁的“科学家”流连于权贵门下的已经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