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全款买房,读者们动动脑子 -- 迷途笨狼

共:💬197 🌺238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留个印记,明年630再来看看
家园 不用那么久,呵呵
家园 上层和下层的利益交集太小

>只是很奇怪在房价问题跟我唱反调的多是新马甲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吧, 当你在说 "跟我唱反调" 时,你的意思是你认为有河友是对人不对事, 是冲着你来的.房价是否会涨, 李宇春唱功好不好这类问题100个人是有100种看法的.

讨论是兼听则明的, 何况这里的河友有些是要拿自己的钱去做投资的, 他们犯不着和你过不去, 任何讨论中的正确观点, 他们也是很乐于听取的.

至于我和你的看法分歧, 我也认为房地产泡沫会破, 但一定不是管理层主动干预的结果, 相反, 管理层很乐于现状. 廉租房,只是又一次对P民的忽悠罢了.

家园 上层要收割构成威胁的中层,别学土改前夕买地的糊涂虫

不用急着洗地

我的意思就是对房价崩盘看法这件事,很多新马甲很关心

上层下层的交集很多,上层要收割构成威胁的中层,别学土改前夕买地的糊涂虫就是了

快的话用不了半年,两个月内就可以看到更严厉的调控了

家园 看看这则新闻

2011年新年京剧晚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等出席观看

2010年12月31日 00:51:17  来源: 新华网

2011年新年京剧晚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观看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2/31/c_12934893.htm

这则新闻可以和“温家室”联系一下

家园 我赞同“不是管理层主动干预的结果”

主贴的阴谋论逻辑太重。似乎一切都是某些人控制的结果。美国人不想房子下跌,日本人也不想房子下跌。可是现在日本美国还是拦不住房子下跌势头。主动能控制一部分,但主要还是经济自身规律,供需和价格乖离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反映。

所谓“廉租房”,现在被概念置换了,报纸上说的是“保障房”。保障房是什么意思,只有天知道。过去廉租房就叫廉租房,经适房就叫经适房。现在推出保障房的概念,就是为了统计局编制数据而已。到年底统计局上报保障房1千万平米,皆大欢喜。可里面包含了经适房,廉租房,面向教师公务员的内部集资房,拆迁户回迁房。最可气的就是把拆迁户回迁房都算里面。那个折扣价是放弃了货币补偿而用自己的货币补偿款回购的房子。

而过去8年来经适房和廉租房计划,从没有完成过。

家园 现在没在家而已,不可过度解读

出外巡演

家园 电力局是吃素的

家里住了人不走表?

我想6000万套不走字完全可能。里面有一部分是外出,有一部分是空着。而且过去的老房子面积很小,绝不都是90,100平米。我们家的老单元房只有40平米,一直空着。

智能电表说的是老概念,就是IC插卡电表。因为IC卡电表到银行交钱刷卡,然后自己拿卡到电表上刷一下就充值,不需要入户检查。这样,理论上不需要派人入户检查,只要统计一下帐户有多久没交钱充值了,就知道基本上没住人。这种IC卡电表10多年前就开始推。跟时下的智能电表不是一个概念。

家园 看清楚,说的是建1千万保障房,不是廉租房

这个保障房是个胡勒的概念。只是为了统计局编造数据方便而已。从没有明确说过什么叫保障房。但至少明确的包含有经适房,廉租房,面向教师公务员的内部集资房,拆迁户回迁房。最可气的就是把拆迁户回迁房都算里面。那个折扣价是放弃了货币补偿而用自己的货币补偿款回购的商品房。这样一弄,明年的保障房统计局可以随便写多少是多少。

实际上除了重庆薄熙来以外,从来没具体说过到底计划要建多少廉租房,实际完成了多少。

家园 自己搜索一下什么叫保障房再放炮

自己搜索一下什么叫保障房再放炮,反正2011保障房和乌纱帽挂钩,看热闹就是。

“至少明确的包含有经适房,廉租房,面向教师公务员的内部集资房,拆迁户回迁房。最可气的就是把拆迁户回迁房都算里面。那个折扣价是放弃了货币补偿而用自己的货币补偿款回购的商品房。”

给个出处!

还有看戏的新闻,和错别字结合一块就是,都是那天的。

保障房

百科名片

保障房的全称是保障性住房,此用词自国六条之后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新闻媒体与社会人群之中。但什么是保障性住房却各自有不同的理解,让更多的人在认识上产生混乱,以至于对市场中的现状产生不同的争论。只有政府买单的才叫保障性住房。

   房价高涨,低收人群解决方案

世界各国将住房大多分为公屋或私屋。公屋——公共住房是由政府买单的保障性住房。包括无偿提供土地和建设性费用,也包括无偿提供土地补贴费用等方式,包括人头补贴或砖头补贴,补贴中包括减免税费或贴息,当然也包括直接的财政转移支付。政府提供的是居住权利的保障。   而私屋则为商品房。是私人拥有不享受政府买单优惠的自建或市场化的商品房。是私人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成本与建筑成本的财产权利。   住房的保障性恰恰不是要取消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房。反之正是为了完善市场经济,挽救市场危机,刺激经济发展,弥补市场住房商品性缺陷的有力支持。这也恰恰是恩格斯与凯恩斯和类似经济学家的政府在住房问题上参与干预的理由和原因。   中国实行的是土地有偿出让制度。一条划分保障与非保障性住房的分水岭就是土地的使用性质是出让还是划拨。出让土地中的商品房不管有什么样的差别与限制都是私有财产的部分。是个财产权利与实体财产的结合,是一种财富的概念。中国物权法中所保护的这种用益物权,就是对私人或法人财产权的一种保护。   只有划拨土地上的住房是土地的财产权利归国家所有。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者只拥有房屋的实体财产,但并不拥有土地的财产权利。而土地非出让的划拨则是政府的买单部分或财产收入的转移部分。这就是住房保障性质的最基本特征。   许多人错误的理解70%的新建商品房限制在90平方米以下的房型是一种保障性住房。也有人错误的理解:“双限”商品房是一种保障性住房。这都是从根本上忽略了政府已从商品房的土地出让中获取了应得的或最大的利益。政府不但没有承担买单的责任,反而要求市场去提供社会保障,岂不是荒谬吗?   “住房权”的保护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人权范畴的政府责任,目前中国的宪法中并没有将“住房权”列入人权的部分,而这恰恰是政府应承担保障的责任。在联合国的《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文件中都有明确的约定,尤其是《第四号一般性意见:适足住房权》也对此做了明确的解释。   另一类“住房权”则与人权的保护非直接关联(财产权是人权的一部分,但并非直接部分)。而主要针对于财产权、用益物权的保护,两者之间既有关联但又分为两个不同意义的部分。   保障性住房权是国家对人权的保护。就像中国有城市对流浪者救济的制度一样,是人权的保护,也包括提供政府买单的免费食宿。但财产权则是非政府买单的另一类法律保护。由政府买单所提供的居住权利,并不直接或与完整的财产权相关。   社会保障性住房,政府当然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建设,但并不等于凡是市场化的住房都成了社会保障性住房。尤其凡是交纳了土地出让金的商品房都不能列入保障性住房的范畴,更不能认为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削弱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房。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自认为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是为了平抑市场中的房价,这就更错误了。政府买单的保障性住房是针对于买不起商品房和无能力自行解决住房问题(包括无能力租市场价的住房)的贫困家庭或中低收入家庭的人群。正因为自身无能力解决,才用政府买单的方式保障。而市场中的商品房则是针对于有能力自行解决住房问题的家庭与人群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收入、有严格限制差别的不同消费群体。   商品是针对于有购买能力的人群,而保障则是针对于无消费能力却又从人权的角度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责任的部分。   因此房价的高低与保障性住房的多少无关,也与保障性质无关。试图用市场化商品住宅来提供社会保障,不但在恩格斯的文章中,也在凯恩斯的文章中早就已有明确的说明了。这不但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错误的。也恰恰是政府不应和无能力限制市场中的价格变化时,才必须用保障性住房解决社会矛盾和保护人权的基础理论。

编辑本段保障房2011

  2011年,中央安排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但反馈显示,各地政府对完成规划动力不足,完全落实难度大。[1]   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为580万套。新华社此前曾在报道中表示,58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任务已全部完成。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2011年中央定1000万套保障房目标 各地落实困难

http://esf.gz.soufun.com/newsecond/news/4212529.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066740.htm

家园 调控措施实际是想护市托市而不是打压

保障房和以前推出的所有房地产调控措施一样, 都属于雷声大雨点小, 对于房地产市场起的是"小骂大帮忙"的作用.只是向P民做个交代表个姿态, 管理层实际是想护市托市而不是打压的. 不可对此抱太大希望.

在地方政府没有找到新的财政增长点之前, 政府一定会托房地产行业的-也就是繁荣被人为延长成虚假的繁荣了,已经很大的泡沫被人为吹的更大了. 地方政府没有钱对政权造成的威胁远比P民的不满对政权造成的威胁大, 所以宁可牺牲些下层的利益也要保房地产.

当然, 管理层抗不过经济规律.该来的迟早会来的.美日也一样.

所以我很怀疑房产税也一定会开征, 但是不是为了调控房产市场, 而是因为没地可卖了, 政府需要开辟新的财源.

顺便说一下, 预测一下在三座大山(医教房)之后什么会成为政府敛财的工具, 是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这会是今后几年个人炒股/投资的方向. 所谓跟着红旗走是也, 找准方向并投入的话, 是可以把个人的资产翻个几番的.

家园 打压组合措施之一

地方债券+物业税是最好的财政来源

后者可以逼着各类机构吐地,等于是白赚

现在正抓紧出货,崩盘(一半,少了反而容易脱身)才可以套住

按人均30-40平米居住面积,未来几年规划人口(包括流动的),沿海地区城市住宅存量早就超出需求了

投资首先要避免全军覆没性损失,现在房产明显要收网

家园 上千万套廉租房这句话值得商榷

>我的看法是2011建造的上千万套廉租房上限收费标准是77元/月,毕竟北京收入非常高

这句话值得商榷,

看起来楼主认为2011年新建上千万套廉租房,上千万套房都是用于廉价出租,每套上限收费标准都是77元.

1)如果真是这样每套房每月政府需要补贴500-1500元, 一年下来是个天文数字.这个钱谁出?

2) 现在每年新建商品房数量也就是千万级, 这个消息如果如LZ所理解的那样, 是会极大打压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 因为正常人都会选择77元的廉租房而不去买房, 然后拿买房的钱做其他投资/消费,那么新建商品房卖给谁? 但是这几天房地产股变化并没有这么大, 而消费旅游类股也没有上涨, 所以说明房地方大鳄并不是这么认为的.LZ要相信他们比绝大多数人都聪明和更掌握充分的信息.

家园 的确值得商榷,不过不影响房市崩盘

1、住廉租房的条件是什么?最穷的城市贫民,不是想住就能进去的。按30-40平米/人住宅面积,目前沿海地区城市房产存量足够未来几年规划人口住的,最大的打压是梯级累进物业税,不是廉租房。

2、廉租房成本主要是平均每套14万的贷款利息,和预期的物业税收益比,九牛一毛,香港翡翠台那个很喜剧。个人看法,最好用过去三年价格决定未来三年物业税标准。

3、本地很多房产公司公开信箱是废的,假设这不说明什么。

每十天被万科兼并一家如何解释?据葡萄帖子称,年底几天有敢借8分利(就几天)补窟窿的,还有部分大企业借长期的三分利。说明2010房市火爆还是2011即将火爆?

家园 地方债券+物业税是最好的财政来源

老大, 地方债券是要地方财政做担保的, 不然会造成银行烂帐.

而现在大多数地方财政靠正常税收维持人头费就不错了, 最大的一笔额外财源就是土地出让金. 还有一些可以用来担保的是 向居民的固定收费项目如 过路过桥费, 但数量太小.

以今后几年的土地出让金来担保从而发行地方债券思路是有问题的, 因为债券发行要付给买家利息, 还要支付发行成本并给上级好处费. 如果今后几年有固定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或其他收入则无需发行债券, 如果今后几年没有固定的收入则无担保.除非从P民身上找出新的固定增长点- 比如自来水/电力公司引进外资,市场化,然后提高水电价.

当然, 开征物业税并以物业税担保再发行债券就太TM恶心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