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秦与马其顿战术系统的比较 -- 神州遗少

共:💬29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再说一下

马的骑兵唤做伴挡骑兵,应算是世界第一种重骑.虽无马镫但冲击力应还是很强的.

至于罗马其骑兵一向非其主力.

家园 是相对于波斯战车的结论吧!

没有面对准备充分的步兵进攻成功的纪录。而且很多情况下还是由于突然出现对方措手不及造成的。骑兵的冲击力不可能强大这是他的致命伤。关键不仅仅在于武器攻击力量不足而且由于没有马镫。双手脱缰后马匹无法控制。这些骑兵不是亚洲骑射手的对手。

家园 【文摘】帖一个顾剑写的高加密拉战役片断,我的注解版

是役亚历山大统率4万步兵和7千骑兵,所面对的是大流士三世指挥的一支数量上远占优势的联合兵种军队(最保守的估计是20万,有的估计100万),其中不仅有步兵骑兵,还有希腊雇佣军、大象、和装置长柄镰刀的战车。曾经有网友问,为什么是役大流士不利用自己的数量优势迂回并包围亚历山大呢?其实双方都想到了这一点,而且都有相应的行动。尤其是亚历山大这样的统帅,战前不可能不预料会发生被对方优势兵力迂回包围的情况,而且他也相应作好了事先的安排。和他的历次战役一样,亚历山大亲率近卫骑兵在方阵右翼作为主力。但和以往战役不同的是,他在主阵线后方安排了一个第二线,由左右两半组成,任务是在遭到迂回或者包围时,能够面向两个侧面或者后面旋转展开,让整个军队构成一个空心的大方阵,可以面对任何方向作战。

战役开始时,马其顿和波斯军都向马其顿军的右翼方向延伸,波斯军是想迂回,马其顿军是想避免被迂回,我觉得这有一点象一次大战中马恩河战役以后,德军和协约国军"向大海进军"的场面。当大流士发现两军运动的结果可能越出波斯事先选定并已经平整过地面,以便战车发挥威力的预定战场时,命令左翼骑兵发动攻击,截住马其顿右翼,并尽快迂回。这个时候,波斯骑兵也是有盔甲防护的,第一阶段与马其顿右翼掩护兵力交锋的结果,占了上风,但是马其顿的骑兵(不是近卫军主力)的反攻稳定了战线,双方骑兵交锋而且中央部份马其顿的轻步兵掩护兵力也用弓箭和投石阻止住波斯军中央的战车冲锋。

这时候发生了高加米拉战役中有决定意义的一幕:波斯左翼骑兵数量众多,仍然迂回了亚历山大的右翼,但是迂回以后,波斯左翼和中央之间出现了一个空洞衔接不上,亚历山大看准这个战机,亲率右翼精锐的近卫骑兵,连同中央的四个重步兵方阵,注意是连同步兵方阵一起,其实这里骑兵起的作用是利用速度抓住空当掩护方阵到达而已,没有冲击因为是占领空阵地向这个空洞后面的波斯军中央猛冲过去,到达空阵地看到战机---波斯乱了,连同方阵冲击,谁在冲击,骑兵还是方阵,想想这是波斯御林军和大流士本人所在的地方,大流士中军立刻乱成一团,皇帝本人落荒而逃,乱了,逃了,无论是骑兵还是方阵都没有遇到强的抵抗,退出了战场。这大大影响了波斯军的士气,要知道,这种各部族联合的军队虽然数量巨大,却不容易管束和协调,一旦退却就非常容易"脆败",这和南北朝时前秦百万大军在淝水边一败涂地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马其顿军这时也发生了一个危机:因为亚历山大亲率右翼冲锋时的速度过快,和战线中央拉开了距离,马其顿的辅助步兵部队还来不及填补这个空隙,波斯军中央的骑兵就乘势也突破了马其顿阵线的中央部份。波斯骑兵也抓空当,不要理会作者的突破二字,根据上文明显是波斯骑兵和马其顿辅助步兵拼速度抢空当,波斯骑兵先到,仍然没有对阵线的冲击此时是马其顿军最危急的关头,如果中央突破的波斯骑兵能够向左或向右转弯,从侧面席卷马其顿的左翼或右翼,那么这次战役的胜负还未可知。主要是迂回但是波斯骑兵不知道是由于战术纪律不佳,还是指挥官见不及此,竟然放弃了这样一个大好机会,直接向前突进,扑向马其顿的军营(据说那里关着被俘的波斯皇帝的家属,有可能他们是想救出皇室,或是抢劫战利品)。此时,马其顿第二线预备队按照亚历山大战前的部署,以一个旋转的机动,重新封闭突破口,切断了突破的波斯骑兵,并从背后攻击他们。与此同时,马其顿左翼也不可避免地被波斯军迂回,已经陷入包围之中。但是波斯人现在还想谋求胜利已经为时过晚,因为亚历山大此时已经击败了波斯军的左翼和中央,再掉转马头,切断波斯军的退路,最终波斯全军大溃。 主要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比对手先到达空阵地后那是守势,下马打都可以,没有骑兵的冲锋。亚历山大冲波斯中军有点意思,也是大家肯定伴当骑兵冲击力的证据,我看也值得怀疑。是冲击,还是作为方阵的前锋先到拖住敌人等主力到达,只看见在跑,没看见突进。就是方阵的补丁。如果光骑兵就冲得动人家中军或形成威慑要方阵干嘛?扮演屈突通式的配角?拣战果?

家园 新时代"本本"主义在失去话语权以后的迷惘.

有个XX大学的教授采用了科学的方法研发了有关美食的科学理论.

"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科研经验,就应该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1。收集事实(例如历史上的战例)

2。分析事实,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说理论

3。验证理论

4。将该理论应用(例如用于预测一些假想的对抗)"

1. 历史上,麦当劳的销售额比批萨王大.

2. 归纳:人爱汉堡超过批萨.

3. 检验理论:肯德鸡的销售额比多米诺批萨大.

4. 用于预测一些假想的XX: 人爱汉堡过春饼.

真是学习学的XX了.

家园 我觉得其实秦弩的作用在想象中被大大夸大了

实际上秦弩对无甲目标有效射程最多150-200米,3-4石以下吧。传说中的大弩(900米射程)就算真的存在,也是多人操作的,其射速很慢,数量也极少。野战部队很可能都根本不配备,印象中兵马俑见到的都是单兵小弩机。

英国长弓的有效杀伤距离不过100米,对当时的骑士胸甲的穿透杀伤距离只有20米。当然那时候铠甲要好多了,可是长弓的箭头是铁质,也很重,穿甲力比秦箭好很多。

另外秦军弩兵数量太少。6,7千的兵马俑中只有400弩兵。长弓手参加最多的一次战斗可占了一方兵力的80%。弩兵射速又慢,根本型不成箭雨。当然弩这样高精度的武器没必要搞什么箭雨。

中国弩要到汉朝才真正成熟,不光威力巨大,使用也更加普遍。秦弩还差一些。

家园 中亚从来没有军事强国

他们倒卖倒卖丝绸那多赚钱,干嘛去打仗。所以他们搞文化和贸易的。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军事立国的,生下来就是为了打仗的,那战斗力当然厉害。只要游牧民族一跑过去,马上就能征服这些地方。匈奴,突厥,蒙古,都是这样,就连契丹被灭了以后,跑过去还建立了个西辽。波斯其实也不弱,虽然没法跟匈奴,突厥,蒙古比。公元前247年建立的安息波斯(帕提亚)迅速崛起,到公元前1世纪时已成为可以同罗马帝国抗衡的西亚帝国。安息抗衡罗马长达数百年,萨珊波斯帝国建立后。萨珊波斯继承了安息与罗马抗衡的传统,231年,长达400年的罗马波斯战争正式开始。 罗马波斯战争历经400年,双方交战数百次,其实就是两败俱伤的拉锯战,战争的结果只不过恢复了交战双方的战前状态罢了。

家园 马其顿那个重骑兵

马其顿那个重骑兵在菲力之前被称为Hetairoi,意思是国王的伙伴,组成都是些贵族,我看类似于卫军。菲力扩充以后,还有一个团作为禁卫军用。战斗力并不比波斯骑兵强。事实上,高加梅拉会战第一阶段,波斯的大夏(巴克特例亚)和西徐亚的骑兵就突破了马其顿骑兵的阵行,使他们遭受了重大打击。

家园 这话不对。

232年,萨珊波斯同罗马交锋,打败罗马军队,并通过和约获得亚美尼亚。260年,萨波尔一世同罗马帝国军队交战,大败罗马军,并俘虏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至今在帕赛波利斯附近仍留存着纪念这次胜利的摩崖石刻,它以巨幅浮雕表现瓦勒良跪着为萨波尔一世骑马上鞍垫脚的情景。这次战争后,萨珊一度占有小亚东北部的卡帕多细亚。但萨珊与罗马之争一如安息王国时期呈拉锯之势。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都曾率军远征波斯,但未取得显著战果。286年,罗马煽动亚美尼亚起事,萨珊被迫撤退,以后又丧失底格里斯河以西之地。375年以后,罗马帝国忙于应付哥特人等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无暇东顾,波斯也因抵御匈奴人的侵扰无力继续向罗马挑战。

476年,罗马帝国为蛮族所灭,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继续占有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上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利比亚等地区,是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487年,萨珊波斯的科巴德一世上台执政,他好大喜功,梦想再现其远祖的辉煌。他指挥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联军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走了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502年,联军又围攻阿米达城,经80天鏖战,攻陷该城,后又连续击败拜占庭军队的反击。505年,双方媾和,拜占庭以1000磅黄金为代价复得阿米达城,双方维持原有边界,处于和平状态20年。

52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其外甥查士丁尼继位,即有名的查士丁尼一世。为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对内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向东、西两个方向举兵扩张。他向东方的征讨重开了罗马波斯战争。在以后的100多年内,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之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争霸战争。

第一次战争:528―531年。527年,刚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就任命22岁的贝利撒留为东征大元帅。528年,波斯先发制人,命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向拜占庭军发动猛烈进攻,在529年的尼亚比斯首次战役中击败贝利撒留,并直扑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战略重镇德拉城。530年的德拉城战役,波斯大军全军溃败,后来从叙利亚沙漠方向发动的多次进攻也在贝利撒留的巧妙反击下失败。531年,双方在卡尔基斯会战,波斯打退了贝利撒留的进攻。532年双方媾和,拜占庭撤回德拉城驻军,向波斯支付1000磅黄金。

第二次战争:540―545年。540年,库斯鲁一世率大军从首都泰西封出发,对拜占庭的幼发拉底防线发动突然袭击,先后攻下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直捣叙利亚首都安条克。经过激烈战斗,波斯攻下该城,并大肆烧杀抢掠。543年,乘拜占庭内讧之机,库斯鲁一世进占亚美尼亚,全歼了前来进攻的3万拜占庭大军。544年,库斯鲁再次亲征上美索不达米亚,围攻首府尼德撒城数月之久,但未果而撤。545年,双方缔结5年停战协定,拜占庭收复波斯占领的全部领土,支付赎金2000磅黄金。

第三次战争:549―562年。547年,库斯鲁一世率8万大军进占科尔奇斯王国,并攻陷拜军的庇特拉要塞。549年,查士丁尼一世应科尔奇斯人的邀请,派大军进攻庇特拉要塞。

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攻战,拜占庭军队夺回庇特拉要塞,波斯军伤亡惨重。此战之后,双方在高加索山麓又进行了6年的拉锯战。拜占庭先赢后输,波斯军队连续获胜。555年,法息斯河口一战,拜占庭军队背水一战,向轻敌冒进的波斯军队发起反攻,消灭敌1万余人,大获全胜。562年双方再次媾?和,波斯放弃对科尔奇斯的领土要求,拜占庭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有效期50年。

第四次战争:571―591年。571年,查士丁尼二世停止向波斯支付年金,库斯鲁一世以敌人毁约为名率军进攻德拉城,经5个月的厮杀破城而入。索得黄金4万磅后,波斯撤军。589年,波斯发生内乱,拜占庭皇帝莫里斯派7万大军援助库斯鲁二世夺取王位。591年,拜军在幼发拉底河畔击败波斯军,杀掉篡位者,攻陷泰西封,扶库斯鲁二世登上波斯王位。波斯则将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和伊比利亚的一半割让给拜占庭,并订立“永久和平协定”。

第五次战争:603―631年。库斯鲁二世乘拜占庭内乱之机于606年率大军西征,战火又起。波斯军经过9个月战斗攻陷德拉城。608年,波斯分两路大军西进,一路攻占卡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另一路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威胁君士坦丁堡。这时,拜占庭内战方酣。波斯大军长驱直入,609年攻下叙利亚,611年再下安条克,613年攻下耶路撒冷城,并把该城洗劫一空。616年,巴夏?巴尔兹又率波斯大军侵入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到619年征服整个埃及。同时,另一支大军出征小亚细亚,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次威胁君士坦丁堡。至此,波斯版图达到极点,萨珊的势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617年,波斯军又一次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蛮族共同进攻君士坦丁堡。

620年,巴尔兹从埃及赶到卡尔西顿,参加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在海上攻势受挫后,双方达成休战协定。利用休战之机,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做好了各种准备。622年,他亲率大军避开正面敌人,乘军舰出其不意地在小亚细亚的伊索斯港登陆。 波斯军慌忙派军火速赶往伊索斯。双方在卡帕多西亚遭遇。拜军大败波军,乘胜收复失地,占领科尔奇斯、亚美尼亚、美地亚。至625年,希拉克略平定小亚细亚西部。

626年至627年双方继续征战不停。628年,波斯发生政变。631年,科巴德二世与拜占庭议和:波斯归还历代侵占的拜占庭领土、释放战俘、归还抢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架”,归还抢自拜占庭的一切财物,偿还数年军费。波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按照富勒的描述

亚历山大的骑兵战斗力打不过波斯骑兵,说起冲击,人家波斯的战车冲击力更强。不过亚历山大善于抓住空当,率领骑兵只冲大流士,左边有长矛如林的步兵方阵支持,把大流士吓跑了

家园 在马鞍发明之前不要妄谈骑兵,在马镫发明之前没有骑士,
家园 亚历山大的方阵

也可以部署为在所有方向上接战。高加梅拉会战就是这样。战争还是要看指挥人员的能力。

家园 好归好,不过。。

马其顿重骑兵随身是不是不带弓箭啊?万一遇到波丝的骑兵,不用弓箭对射岂不是很吃亏?

家园 不带

马其顿骑兵的准备是长剑和盔甲,武器是长枪,长枪用来刺击,而不是象中世纪一样用来撞击,因为没有马镫。波斯的西徐亚骑兵人和马都有装甲保护,所以在高加梅拉战役中把马其顿骑兵杀得大乱。

不带
家园 补充

马其顿的弓箭和标枪用来对付的是波斯的战车,因为波斯战车装有镰刀,冲击力很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