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秦与马其顿战术系统的比较 -- 神州遗少

共:💬29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帖一个顾剑写的高加密拉战役片断,我的注解版

是役亚历山大统率4万步兵和7千骑兵,所面对的是大流士三世指挥的一支数量上远占优势的联合兵种军队(最保守的估计是20万,有的估计100万),其中不仅有步兵骑兵,还有希腊雇佣军、大象、和装置长柄镰刀的战车。曾经有网友问,为什么是役大流士不利用自己的数量优势迂回并包围亚历山大呢?其实双方都想到了这一点,而且都有相应的行动。尤其是亚历山大这样的统帅,战前不可能不预料会发生被对方优势兵力迂回包围的情况,而且他也相应作好了事先的安排。和他的历次战役一样,亚历山大亲率近卫骑兵在方阵右翼作为主力。但和以往战役不同的是,他在主阵线后方安排了一个第二线,由左右两半组成,任务是在遭到迂回或者包围时,能够面向两个侧面或者后面旋转展开,让整个军队构成一个空心的大方阵,可以面对任何方向作战。

战役开始时,马其顿和波斯军都向马其顿军的右翼方向延伸,波斯军是想迂回,马其顿军是想避免被迂回,我觉得这有一点象一次大战中马恩河战役以后,德军和协约国军"向大海进军"的场面。当大流士发现两军运动的结果可能越出波斯事先选定并已经平整过地面,以便战车发挥威力的预定战场时,命令左翼骑兵发动攻击,截住马其顿右翼,并尽快迂回。这个时候,波斯骑兵也是有盔甲防护的,第一阶段与马其顿右翼掩护兵力交锋的结果,占了上风,但是马其顿的骑兵(不是近卫军主力)的反攻稳定了战线,双方骑兵交锋而且中央部份马其顿的轻步兵掩护兵力也用弓箭和投石阻止住波斯军中央的战车冲锋。

这时候发生了高加米拉战役中有决定意义的一幕:波斯左翼骑兵数量众多,仍然迂回了亚历山大的右翼,但是迂回以后,波斯左翼和中央之间出现了一个空洞衔接不上,亚历山大看准这个战机,亲率右翼精锐的近卫骑兵,连同中央的四个重步兵方阵,注意是连同步兵方阵一起,其实这里骑兵起的作用是利用速度抓住空当掩护方阵到达而已,没有冲击因为是占领空阵地向这个空洞后面的波斯军中央猛冲过去,到达空阵地看到战机---波斯乱了,连同方阵冲击,谁在冲击,骑兵还是方阵,想想这是波斯御林军和大流士本人所在的地方,大流士中军立刻乱成一团,皇帝本人落荒而逃,乱了,逃了,无论是骑兵还是方阵都没有遇到强的抵抗,退出了战场。这大大影响了波斯军的士气,要知道,这种各部族联合的军队虽然数量巨大,却不容易管束和协调,一旦退却就非常容易"脆败",这和南北朝时前秦百万大军在淝水边一败涂地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马其顿军这时也发生了一个危机:因为亚历山大亲率右翼冲锋时的速度过快,和战线中央拉开了距离,马其顿的辅助步兵部队还来不及填补这个空隙,波斯军中央的骑兵就乘势也突破了马其顿阵线的中央部份。波斯骑兵也抓空当,不要理会作者的突破二字,根据上文明显是波斯骑兵和马其顿辅助步兵拼速度抢空当,波斯骑兵先到,仍然没有对阵线的冲击此时是马其顿军最危急的关头,如果中央突破的波斯骑兵能够向左或向右转弯,从侧面席卷马其顿的左翼或右翼,那么这次战役的胜负还未可知。主要是迂回但是波斯骑兵不知道是由于战术纪律不佳,还是指挥官见不及此,竟然放弃了这样一个大好机会,直接向前突进,扑向马其顿的军营(据说那里关着被俘的波斯皇帝的家属,有可能他们是想救出皇室,或是抢劫战利品)。此时,马其顿第二线预备队按照亚历山大战前的部署,以一个旋转的机动,重新封闭突破口,切断了突破的波斯骑兵,并从背后攻击他们。与此同时,马其顿左翼也不可避免地被波斯军迂回,已经陷入包围之中。但是波斯人现在还想谋求胜利已经为时过晚,因为亚历山大此时已经击败了波斯军的左翼和中央,再掉转马头,切断波斯军的退路,最终波斯全军大溃。 主要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比对手先到达空阵地后那是守势,下马打都可以,没有骑兵的冲锋。亚历山大冲波斯中军有点意思,也是大家肯定伴当骑兵冲击力的证据,我看也值得怀疑。是冲击,还是作为方阵的前锋先到拖住敌人等主力到达,只看见在跑,没看见突进。就是方阵的补丁。如果光骑兵就冲得动人家中军或形成威慑要方阵干嘛?扮演屈突通式的配角?拣战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