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地沟油不会上餐桌的原因(作者:竺琳) -- bxdfhbh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67156.shtml
自今年3月份武汉工大教授何东平曝料“地沟油”上餐桌的重磅炸弹以来,从央视到各大、小媒体,对此丑闻轮番轰炸式。同时上至国务院及各部委,下至省、市、县各级政府,有关查处“地沟油”上餐桌违法行为的文件层出不穷。可不知有人仔细想过——“地沟油真的会上餐桌吗?”
我真没料到一个能将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泱泱大国竟会闹出这种大笑话!
全中国有那么多专家教授,有那么多获国务院津贴的院士,就没有一个人出来反驳这种荒唐之论?特别是全国有那么多油脂加工专家,他们应该懂这种论调是荒唐可笑的吧,怎么也不站出来吭一声?
要想把“地沟油”重加工到气味、颜色和口感与食用油近似来蒙骗市民,它最难闯的一关是除臭,此外还有色泽和油中的涩味……,如果将这一切都做到位了,成本远远比生产天然食用油要高得多。可以说,眼下全国还没有一个油脂加工厂具有此等技术水平。就连在实验室都还没有谁能用低于普通油价格的成本来做到这一点。
一个教授加上全国的大小媒体,又一个冷笑话在中华大地诞生了!
我本不想去揭穿这个谎言,因为揭穿任何一个谎言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可我又不得不去揭穿这个谎言,因为我不想让全中国人民都笼罩在这个谎言之下!
这是谁的悲哀?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1 16:48:35
降龙十八砖,谢谢你。
食用油的加工远比石油要复杂的多。当年我们在用工业用油精制注射用油时,就伤尽了脑筋。色泽不光用了白陶土,还加了活性碳,但硬是难达标。还有一个过氧化值,也很够呛。如果油质好常常能精制过关。如果油质质量差,根本就只是浪费人力物力。而“地沟油”充满了臭味和过氧化物与乱七八糟的杂技,有油溶性的,也有水溶性,甚至还有洗涤剂,你说怎么分的开?加碱、酸和破胶剂也无济于事。再怎么努力费劲,加工出来的产品色泽、气味和口感都瞒不过人的。其实这些加工过的“地沟油”是卖到饲料厂和生物柴油厂与制皂厂去了。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1 18:06:00
我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是——湖南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叫朱宝利,去年上过中央台和北京台,还上过湖南都市台。为“人造鸡蛋”之事和“夺命双黄连”事由采访我媒体已有数百家。你只要搜索一下“主任科员朱宝利”就可以了
为揭穿人造鸡蛋谎言和揭开夺命双黄连真相,上级对我很恼火。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1 18:14:34
如果将地沟油加10%到正常的食用油里的话,那正常的油也会很臭的,全浪废了。油这玩艺这特殊,只要混入了臭味,怎么也除不掉的。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1 18:19:05
很多人在小餐馆里吃菜时确实可以吃到废弃油,但那不是地沟油,而是猪皮脂肪和肠脂肪等下脚料熬的劣质油,也是很便宜的,甚至很难检验出来。我前几年就带人查处过一起,但检验却是合格,真叫人苦笑不得!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1 18:23:07
不知各位尝过用猪肠子脂肪熬出来的油不,当然是自己在家里熬制的,那种污染了猪肠臭味的感觉比地沟油强,但无人咽的下肚。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1:09:42
%1.我说的地沟油只包括两种,一种是从下水道捞出来,另一种是潲水油。至于其它废弃油,我研究的少。
2.确实有捞地沟油的人,也有加工的人,但半年来,全国上百万执法人员至今没真正找到过起地沟油回流到了餐桌的证据。连何东平都没找到。
3.懂油脂加工技术的人都知道,正常食用油的脱色、脱臭、除非油中的杂技很难,能将臭气薰天腐败变质且杂质众多的地沟油加工成近似普通食用油的外观,难于上青天。
4.油混油,鬼都愁的行内话,指的是菜油混茶油或花生油混其它植物油的鉴别,而不是指地沟油混入正常信食用油的鉴别。食用植物油混入5%的地沟油是很容易鉴别的,测一下过氧化值就行了。
5.谁如果掌握了将地沟加工成近似正常食用油的技术,那何必来加工地沟油,干脆来将菜油、棉籽油等低档油加工成色拉油就发大财了色拉油每斤在10多块钱以上,而棉籽油才2块钱1斤。又没风险又挣大钱。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2:43:57
小餐馆确实使用了一些劣质油,但不敢使用用地沟油加工出来的油,原因不是因为其首选观念好,而是该油的颜色和气味及口感太差,会砸招牌的。那种颜色跟酱油差不多,而且还很粘稠,既不像猪油,也不像植物油,你叫餐馆怎么敢炒菜?再加上油一下锅,臭气薰天,顾客还不起疑心?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2:50:34
其实地沟卖到饲料厂喂猪也是违法的,要挨罚的,所以们就要偷偷摸摸地避开众人。制皂厂用地沟油制肥皂也是违法的,只有用来当生物柴油烧才是正当用途。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3:01:11
去年我在这杂谈版揭露“人造鸡蛋”骗局的时候,谩骂者不计其数。但我挺住了。后来湖南都市台请我到那儿做了一个访谈,节目名叫“问题鸡蛋,问题到底在哪?”再后来,全国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媒体采访了我。现在我成全国“人造鸡蛋”的揭假权威。不管哪里发现人造鸡蛋,记者都会来咨询我原因。
去年9月份,中央二台又请我到北京接受采访,但内容不是“人造鸡蛋”了 而是“夺命真相”了。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3:21:06
过氧化值超标的油入口的特点是“涩口”,上了年纪的人当年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因为当年的社会主义让农村的人很穷,没油吃,所以变质的油也舍不得扔掉。城里的年青人当然不懂这生活常识,只会用烹调油。连猪水油、网油都没用过。那种油也有一股猪肠子的臭味。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3:28:59
再举一个例子吧,我们单位楼下有一个餐馆,几年前,老板有一次在倒抽油烟机回收盖里的回收油时,看到那油很清亮,问我能不能用,我回答不清楚。她就试着给家人炒了一盘菜。我记得当时将油放进锅里加热时,炸的到处都是,炒出的菜谁都吃不下,很涩口。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3:35:06
抽油烟机回收盖里的油一般没存多久,最多一个月吧,因为含水量大,所以很容易氧化变质。一氧化变质,就是过氧化值高过正常值,入口的特点就是“涩”。有的地方叫“哈喇”味。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3:37:44
人吃了变质后的油,是有恶心、呕吐症状的。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3:48:10
其实除掉“地沟油”中的臭味很难很难,难到任何大科学家都不敢问津。原因主要在地沟油“中的臭气是油溶性的,也就是说溶在了油中。而正规的油脂加工艺只能除掉挥发性的气味,对难挥发的臭味无能为力。就是加硫酸也没用。除非你用500度以上的高温把油都烧焦了。但如果烧焦了的油还是油吗?还能卖出去?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3:53:08
几百万公务员中总有几个好人吧,几百万专家中,总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吧!
记者我接触的多了,大多都是为了眼球效应写文章。
我本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但看到整个中国都没人出来说真话,只好又站出来了。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3:54:57
那我要问“回帖不解释”先生一句,地沟油中含什么抗氧剂?应该是含有很多易氧化物吧?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4:07:43
我们当地有一个中型食用油加工厂,厂长老想要我帮他将菜油加工成色拉油,告诉他,我做不到。因为我的水平只够加工烹调油的。为什么,脱臭难度太大。那还只菜油中的特殊气味呢,远比地沟油要淡的多。地沟油中臭味既有蛋白质腐败味,也有粪便臭味,还有其它数百种杂七杂八的臭味混合在一起,水溶性的,油溶性的,易挥发的、,难挥发的……很复杂,很复杂。谁有这等水平?加点化学物质就能中和?真是小孩子打哈欠,不知天高地厚!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4:25:04
楼上发上来确实是报纸登的报导,但我要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则假新闻。不服气就将写这篇文章的记者请出来,我当面与他辩一辩假在哪里?告诉你吧,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后根本就分离不开了。用调整温度的办法来分离动物油和植物油,简直是异想天开。那只是一个幻想而已。不相信的话,你自己用猪油和植物食用油都倒进锅里熬一下,再用冰箱来降温分一分?这个记者之所以这么写,是想多增加点可信度而已!只能蒙外行。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4:31:37
楼上的尽出洋相,面粉做的出牛肉?有这等高科技?我倒是前所未闻。我只能提醒你一句,面粉是植物蛋白,牛肉是动物蛋白,口感不一样,形状也不同。不过也有人将豆腐皮叫做“人造肉”!它和真正的动物肉是一样的吗?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4:34:13
准确地说,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才叫“地沟油”。潲水油是从潲水桶里捞出的油,其它的应该叫废弃油。比如多次炸油条的旧油,抽油烟机里的回流油……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4:36:44
对潲水油的曝光,早些年就有了。但最终的去处基本都是饲料厂。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4:58:25
有兴趣的话,各位可以认真查一查所有的发现了“地沟油”报导,是不是都找到过捞油的和简陋加工的,没看到过加工成近似食用油的样品?而且那些加工者没有一个承认卖到了餐馆或食用油厂。武汉食品药品监管局悬偿:举报地沟油奖1000,协助抓住嫌疑人奖10000元。至今报案已达数百起,但没一个线索最后证实是真正的地沟油。倒是劣质油查到了不少。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5:32:59
记者制造假新闻的目的一是制造眼球效应,二是想当然,认为应该有地沟油回餐桌这档子事。就像去年的《齐鲁晚报》报导的那个什么记者调查人造鸡蛋之父的新闻一样,也是个假新闻,当时全国很多报纸都转载了。但那个叫杨飞越的记者叫我盯住后,最后连电话都不敢接我的了。今年年初这个新闻还被评为了山东新闻奖。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5:39:30
我现在准备找媒体来发表我的文章,但一联系,很多记者害怕承担风险。他们怕万一我的观点是错的,那他们就下不了台了。我叫他们去找油脂加工技术专家,他们又要我提供电话号码。我除了本地的油脂加工技术人员,对外地的不熟。找了一些粮油网站,又没有论坛可上网交流认识的。不知谁能找到这方面的论坛没有?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5:58:19
为了揭开“人造鸡蛋真相”,我去年2月给温家宝写了一封信,8月份,国家工商总局给我回信说,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组织了三个省的工商局检查了几百个禽蛋企业,没发现“人造鸡蛋”。去年4月,我为“双黄连注射液含隐患之事又给老温写了一封信,5月份,国家药监局专门对双黄连注射液下了一个通报:警惕双黄连注射液液的不良反应。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6:51:32
刘德华教授为什么要说“地沟油大量流向了餐桌”,原因应该是他想让地沟油统统流向生物柴油厂。因为他是能源研究所的副所长中,在为原料呐喊!
作者:竺琳 回复日期:2010-08-22 16:53:50
我想,不是教授没水平,而是教授有私心!
他要为他的生物柴油原料呐喊啊!
都是餐馆的师傅自己处理的。
类似的新闻还有前年的所谓“纸馅”包子。
居然会有人相信,还是说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认为科学技术无所不能。
而不是抱怨和发泄,所以我宝推
一般人想的就是回收以后喂猪(泔水),一般餐馆不会把有经济效益的东西白白扔掉,只有在做菜过程中的洗碗水可能下了地沟,由于其中有油份,所以还有人去捞,这些东西变成食用油在上餐桌应该比较困难。
报道完了以后,发现有捞油的也成了新闻,不知道哪天,我们司空见惯的回收泔水也会成为新闻让我们震惊了。
北京纸馅包子那事,有一个较真的日本人,真的用纸箱子混着肉一起做了一回,最后的结果是,如果要想人的嘴巴品尝不出来,那成本比直接用肉还要高很多。
千骗万骗,人的脑袋容易被骗,嘴巴可很难骗的。吃的东西里有一点杂质,舌头马上就能感觉到。饭菜里有一点异味,鼻子马上就闻出来了。中国人的口舌之灵敏,绝对不是那么好骗的。
查获的地沟油,拿到一个有证的油脂回收厂处理,老板看看还好,给他的职工吃了.
以前查获一个工厂,那一桶桶油,看上去比正常还正常.
西河怎么有这么多粉饰太平的主呀!
当然前提是这油不能脏的太过分,无非是脱水脱盐脱胶,中和酸价,高温脱臭,这几步下来,直接用虽然不太好,但掺着卖应该没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