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你说的显然都是些产业的补充,比如深发展还是得有一个大企业,正常的机票也不会大折扣。
这就是土财主与大企业的区别,大企业注重的发展,是开源,你说的这些是发挥余热,是节流。
没有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哪来的生产要素,你拿什么东西去组合?上帝7天造世界?
次贷毒资产的前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经出现,就吞噬了正常生产的资源,原因就是他是脱离生活技术的凭空制造。
决定你组合合理与否的标准,仍然是物质技术生产,没有了物质技术生产,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包括货币、支票,都成为次贷垃圾。
良心比你强的能力不如你。又有良心又有能力的人,或许有,但是绝对是少数。
这么说好像有点打击面太广了,好像我们的干部是一团漆黑一样。其实不是的,其实那个时代不仅仅是有做人的最低限度的良心就行了,他需要的简直就是高风亮节,才能关注自己,不让自己堕落。
听我给你分析。
表面上看,这个企业是有希望的,厂房,设备,熟练工人,这些生产要素全在,主要让他生产起来,情况就能好转。但是,事实上这么想的人那就是计划经济思维,在计划经济里企业只要负责生产就可以,采购、销售、融资这些都由政府的计划部门帮你搞定。而一旦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东西全都推向市场了,这些东西都要企业自己搞定,那么在这个时代这方面的人才必然是稀缺的。因为这相当于整个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骤然加大,一方面一个计划部门变成无数的市场部门,另一方面民企对这种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所以总量必然是不足的。
最后只有两种结局:
一种企业没有及时进化出这种能力,或者说在对市场人才的争夺战中失去先手,于是这种企业很干脆的就会死掉,即使他的生产组织的再好,结局也是死。就比如张厂长,他需要找融资渠道,却只能找你这个外来户,这说明他这个生产型人才从来就没有市场这方面的储备。
还有一种企业及时进化出了这种能力,拥有了稳定的客户,原材料和融资渠道。但是,这种资源是掌握在谁的手里?掌握在采购科、销售科的负责人办事员或者强势的厂长手里,就是说掌握在个人手里。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部门也是存在的),这些资源掌握在个人手里或许关系不大,因为那个时候即使个人也是属于单位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没有了,这可就是大问题了。所以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实际情况就是,表面上这是一个国有企业,厂房设备熟练工人仍然掌握在国有企业手里,但是这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客户资源、进货渠道资源、融资渠道资源确实掌握在个人手里的。而这个恰恰还是当时最稀缺的资源。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你能要求人家把手中的东西捐献给国家吗?不可能,这个对于个人来说是过于高尚的要求。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些人凭借这些资源中饱私囊,有些人凭借这些资源自己办民企反过来挤垮了国企,有些人干脆凭借这些资源要挟企业把企业据为己有。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联系以计划的形式掌握在政府的手里,其结构相对简单。而改革就是要重建这种社会组织结构,这种重建是在原有的经济联系基础上重建的,但是问题是旧的经济联系是掌握在个人手中的,然后企业通过掌握个人实现掌握经济联系,但是问题是企业要解放个人容易,要让个人掌握的资源吐出来可就难了。
我觉得这个事,无解。
基本原则:互相制衡,掺沙子(这是毛主席原话)。所以班子一定是不团结的,团结一致的班子是不利于组织部门控制的。你的明白原因了?
不是这些人能力人品不行,单个都是好样的,组合在一起,就是内耗。
就是把大家被剥削的价值部分返还,本来是要资本家做的,资本家不肯,国家只好拿过去了。但是国家也撑不住,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剥削发展中国家分担一部分,但是也撑不住,新兴国家,历史包袱小一点,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一点,所以可以撑久一点,但是也肯定撑不住。而且这个基本上是谁分担谁死,除非大家一起分担。
这样看来,国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起码是半官方组织,是中国特色的NGO,是以营利为目的受朝廷掌控的的NGO。
人民有支持某些人和组织的权利,没有支持人和组织的义务!
你也可以把这段话发给你同学看看是不是真的。
薄当省长的时间太短了,无法改造辽宁的省级公务员,几乎就是薄一个人在四处奔走,到国务院求爷爷告奶奶。对公务员他最多也就是搞个半夜鸡叫,发个火,骂个人,买账的公务员不多,反倒是当时大家对在沈阳慕马大案中毫发无损的省委书记闻世震十分佩服,认为这种部下犯错误,自己摘干净的做法叫做闻书记有高超的政治驾驭能力。
风气就是有机会就捞钱,管他什么贪污受贿,抓住算倒霉,没抓住就算自己的。
薄从辽宁离开的时候,省政府的公务员几乎都弹冠相庆了。甚至很多人把薄在辽宁重用的某副省长连着一起骂,相当难听。新省长上来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不搞半夜鸡叫,让大家睡个好觉。
可以看出辽宁在全员大下岗,工人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时候,辽宁公务员尤其是省级公务员在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之间的选择。
下岗工人很多不知道薄熙来的活动,对此宣传也不够,一段时间大家都在骂国家怎么抛弃自己,现在都开始怀念薄熙来了。
所以我认为东北是没有希望的,积重难返了,比现在重庆差得太多了。重庆主要是各级干部经过包续定斗了一届,贺国强和汪洋都是外来的。而且重庆是新建立的区域没有那么错综复杂,这也是薄熙来成功的关键。
上次了解到瑞安一个做紧固件的,就搬到合肥去了。
这是趋势。
老牟好象说过,国企私有过程是初期私企国有过程的轮回。物极必反,阴阳转换,也不是没道理。但相比较当年公有化过程,这个逆的过程真不怎么样,当年老毛一帮人吸取了苏联的经验教训,给时间给出路,方式方法都很灵活,转的很成功,《南下》《上海的早晨》这些片子很好再现了那一个过程,至少把那些资本家当人看,给出路了。财政再困难,能有建国初期那么困难吗?至少也有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实践认识反馈过程吧,至少也给底下人有个准备过程吧,至少给人留点念想吧。
好嘛,这边下岗,那边高学费高医疗费高房价,国企催命一样成批成片逼死,这那是什么顾全大局的暂时牺牲,就是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更要命的是这不是你一个,是连同你的子子孙孙。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是幸运的,就是个放羊娃,至少读书还是有机会读上去的,以后好点大学,还会象我们那会一样,大多数是中低层工农子弟吗?不会了。这一步拉下了,就分开了。
说白了,是不把人当人看。从敬佩到鄙视,许多人估计都是让事实给教育的。“官视民如草芥,民视官如寇仇”。现在知道怕老毛怕文革了,整天喊着维稳维稳,早干嘛去了?!
对于不买账的专业警察部门,上去就换了局长。
薄在辽宁的时候还是省长不是书记,薄的那套吃不开。
薄就是在大连的人气高。而且有自己的班底。
我是唱歌跳舞画画艺术哲学一概不会一概不通,运动更不用讲了,游泳靠的是小时候在塘子里自学成才的狗爬式,结果发现人家的速度是咱的N背,咱使劲赶啊赶啊,吃奶的劲都没了,可根本没有追上人家的可能,这有没有教育有没有人教有什么样的人教带来的差距是极其极其显著的。
我觉得如果说一个人多才多艺不那么容易,问上一圈,琴棋书画,体育艺术,一般就全了。有很多人的爱好和特长,不交流真不清楚。
为什么选择巴基斯坦做盟友啊?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的反美言论你肯定听过吧?就是印尼猴子也是想着成为世界大国,也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以前在省政府当个小翻译,后来到美国念书。你讲的半夜鸡叫,也是他抱怨的重点。薄熙来走的时候,用他的话说,就是省政府都快放鞭炮了。而且他也是非大连出身的辽宁人。
不过我还有点疑惑的是,薄熙来搞半夜鸡叫,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工作繁忙,在多大程度上是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