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我也是这个意思,人人都有股份的结果就是,一开始还行,后来就互相猜忌,最后大家都完蛋。
这是个两难问题,股份太平均了心不齐,股份有控股的,就会有大股东侵夺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香港似乎有保护小股东利益的一些措施,但是大陆要完成股份制的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最关键的是大股东以及政府有多少度量来推动这个。
自己有出口权。(以前的副部级企业)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以前我都是简单地把国企破产归结为朱某人的作为,现在觉得这样扣帽子也没意思,就开始苦思冥想。
我现在觉得,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国一直是商品短缺,再加上政府砍掉了很多大项目,拿出很多资源在农村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后来又在城市涨工资,社会购买力愈发旺盛,大多数商品都是供不应求,物价上涨一波接着一波,这个时候国企亏损的应该是少数。
但是繁荣之下酝酿着危机,国企给工人加工资,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可是能够用来投资的资源就少了,技术改造和增加产能之类的投资进展应该是缓慢的。这样社会需求快速增加,供给缓慢增加,低积累,高消费,实际就助长了物价上涨。最终CPI超过20%,社会出现危机,中央出重拳进行整治,社会需求在一瞬间被打压了下去。国企的各项支出不能减少,而产品开始滞销,物价开始下跌。
这时大部分国企根本没有可能迅速转身,只能走向亏损。再加上历史包袱沉重,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等问题全面爆发,国企出现大面积亏损。开始国企改革,减员增效,砸三铁,关停并转。再加上改革中又有一部分地方官商勾结,政府胡作非为,最终整个社会为改革支付了极大的成本。
我的消息渠道很少,只是跟家里几个下岗的亲戚交流过一些,后来又自己收集了一些经济数据。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推测,也不知道符合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想法,至少没有证据。
政策制定者当时的想法就是解决财政危机,主要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分灶吃饭,收地方财权;节流就是关停并转国有企业,甩包袱);而执行者动机主要是想坚决执行,好好表现,以获得上面垂青,好往上爬。
所以当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是非常卖力的。
最大的问题是当政者的极端性格,不给自己留后路,也不给老百姓留后路,这是我愤怒的地方。
我们那里有两个活下来的例子,纺织企业.
一个是基础比较好,企业风气比较正,经营一直平稳,企业领导还算正直,就这样维持下来,还搞得不错.不过MBO了.职工得到的实惠是没有吃苦.
另外一个破产搞来搞去折腾几次,工人都火了,到市政府静坐,一定要用自己大伙推举的领导人.后来搞得不错.职工得实惠了.不过还是MBO了.
我们那里,仍然保有国有体制的职工还能吃上饱饭的,除了块头特大不能搞MBO的,都不存在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刚好证明了:还是私有制好啊!都分了好啊.
你说过界了.忙总经常提醒不能过界的.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可是也不是资本、市场天然就应该只属于工人阶级的。
发展是每个人的权利,也包括人数最多的农民。现在,为了最大多数的人不要再过那种有了上顿愁下顿的苦日子,要有所改变了,必然会改变某些旧的东西,触动某些一定程度上的“既得利益者”。这是没有办法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太激进就可以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某些东西不是没有机会被检验,而是在全世界已经被检验很多次了。不要才过了十几二十年,就好象又被完全忘却,又留恋起来了。
九十年代垮的,中层干部下岗开三轮载客,做早点维持的有很多。另一个相同的私企倒是做大做强了。
姑伯负担较重,当地找事也不够担负两个表妹读书,五十多岁的人只有去广东打工,他的耳朵有点背,年纪大,所以换过不少工。
他有个钳工的手艺,由于操作失误失去了一根手指头,九十年代末我也正好在广东部队,正好有时间来看我,请我吃饭,饭后他边走边说:我们一起的都是打工仔,但别人叫我打工爹。他在前面缓缓而行,我在后面眼泪只流。
计划调出,原料计划调入,工资国家划拨,而折旧大修理基金无偿上交。所以实际上并无独立核算概念。
国企大规模亏损来自几个原因:80年代末期大规模技改,当时美元汇率1:3,是拨款,后来改为贷款,汇率改为1:10左右,利息巨大,财务费用占企业费用90%以上。
第二就是被改革强行推向市场,自产自销,国有企业成本太高,无法与民营企业竞争(除了财务费用大外,离退休人员巨大,基本是1:2,甚至1:1,此外还有社会职能:学校,医院,剧院,电视台等等所有城市应该有的东西),所以丢掉市场,被迫停产,进入恶性循环。
如果每次经过算过,得过且过,不去反思,不去总结,这样的悲剧肯定还会发生。在现在的盛世背景下去讲过去的难事,有点政治不正确,不过也埋下了未来失败的种子,当然上位者不会关心,就像你说的总会有人死,死的总不会是他。
谁养谁呢?
还真以为工人是靠资本家养活的啊?!
如果把工人和农民看成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为了共同的胜利,农民可以付出牺牲,工人自然也可以付出牺牲。但是,这些牺牲都是有前提的。王外马甲关于集结号的评论是这么说的:
能够安慰死者的不是勋章、不是墓碑,而是他们的信仰是否得到了捍卫、是他们的理想是否成为了现实
这个帖子里很多人在说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希望几十年来付出牺牲的工人和农民能够成为建国理想的烈士,而不是资本和市场的炮灰。
农村,也是实实在在有了发展的.比任何没有方案只会高调的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