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中石油中石化有几年很不景气,一度有油田搞“夫妻两个下岗一个”。
过几年就好起来了,好得大家口诛笔伐垄断利益。
可是人家一直就是垄断的啊,原因不是市场波动,那是什么呢?
我在理发店理发,电视里播音员正在声情并茂地“共和国长子”。
不知谁说了一句:“长子,就是从小干活把弟妹拉扯大,
等老了爸妈说大家各人顾各人吧。”
我会永远记得这句话。
某些垄断行业事关国家大局,所以我们让它们垄断,并为此付出一些代价和忍受一些现象那也是值得的。。。
什么叫“中庸”?这也是表现之一。这些垄断企业现在也活得好好的嘛。
国家以低工资换取对工人一生生老病死的保障,这确实是以前国企的模式,国家放弃了这些承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当然是亏欠了这些工人。我父母当时所在的厂也是在这样的,最后工厂破产,工人领到一笔不大的费用后自谋生路。
其实工厂破产之后,国家也并不是一点没有管,至少据我所知,我父母亲都有社会医保,每个月也还有1000来块的退休金,虽然这些钱,保险他们基本上不需要动用,但对于条件不那么好的家庭,这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吧。他们的那些同事,后来也都基本上找到了生存之道,没有听说真的谁那么惨的。这个,还是要拜整体经济的发展之福吧。那些个厂是救不回来的,继续往下填是个无底洞。我父亲当年也为工厂的前途奔波过,后来他回忆说,这实在不是哪个人的过错或者是能力所能改变的。
说这些的同时,我觉得也应该看到,国营企业的工人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来年确实是国有经济中的受益者,尤其是和农民相比。他们工资虽然低,但是比农民可是好得多了去了。我家里那位从农村来,成天念叨的是小时候农村生活条件之差,当时若家庭成员中有一个是国企工人,那生活的改善简直差了一重天,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国家那么多年靠强制的工农业剪刀差造成农民生活水平如此之差,又向谁去要补偿呢?
那个经济体制不行,要改,自然,落差最大的也就是那个经济体制下受益比较大的群体,产业工人,所以月色说的有时候需要有牺牲,听起来确实比较冷血,但又确实是事实,这是宏观层面的事实,当然如果贪官少些,上位的人同情心多些,事情也许可以做得更好些,不过这却是微观层面的事。
这不是没意义的。有了个说法,人就好受多了。
的管理者不会这样脆弱。干嘛要去欺压员工,要去欺压该欺压的。老张是没转过弯来。类似的情况到处有。
一群老当兵的60后同学跟我讲,他们入伍时,要求“完成一个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现在最不明白的,就是“如何完成一个军人到老百姓的转变”。还想在国家提供的买断制和再分配中选择,问我的意见。我的回答是:
现在买断,一生国家养,工资随物价涨。分配出去,2年内凭你们这本事(不是指做事的能力,而是指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是换岗就是下岗,公务员也不例外。
还是随大流吧。(利益集团—青春献给了军队,就呆在军队供养体制里吧——应该是中央财政直供预算,转移地方支付)
想和平演变,可能还早了点。
这些人现在还不到50岁,还能跑,还能扛枪—所以,60年代前成长起来的产业工人、军人不死绝,还不是时候收拾他们的养老国家。
再给20年,站起来。写到这里,泪流满面,杀人的心都有。
90年代,外贸进出口权没有放开,制造企业是跨不过外贸公司这道坎的,配额之类的事,企业插不上手,谈不上该不该给谁,外贸口跟纺织局也不联营。即便企业能插手(当然也有些倒配额的个体掮客),但最后都要在我们这里“洗白”。
我们找工厂,要最好的质量,最低的价格,最快的服务(比如打样),外地的也可以。国企确实不行,关键是成本。资金其实不是问题,外贸有钱,我们给乡镇企业垫资很多,否则他们备不了原料。最早期有种做法是这样的:工厂的报价,由我们定(当然内行,也不太离谱),一年做完,根据业务量和合作关系,一次性补工厂一笔“差价”,实在是计划得可以。
经贸委那边,不看脸,只看权的,条子就管用。
当然,倒那个很容易闯祸。200X年,上海某大外贸公司抓了一批,直到副总。当然副总的待遇最好,在提篮桥监狱的小卖部当差,基本都判了十年。
我关于您这一篇的基本意思是:不能太感性看待一个时代。薄公的做法,在一省一市有效,不等于在全国有效。而且他在一市有效,也是靠全国实行了前大位的反做法而得以保障的。这些事,我们没能力下结论。
但问题是,什么算构成垄断呢?市场占有率80%还是30%?
如果一种东西只有某家中国企业能生产,市场占有率8%,其他92%都是三家外国企业的,那这家中国企业要不要保住呢?
我不要盈利,我只要亏损不超过一定额度就维持着好了。
事实上有些企业亏损可能对总体经济是有利的。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有人盈利就有人亏损。中国现在是都想盈利不想亏损,于是就换来了一堆美国的绿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