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请教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生活资料不涨价? -- 达雅
据说美国人日常消费开支中衣食消费只占收入的3%,所以衣食类物价涨不涨无关紧要。更不敏感。
10年前,银行实际破产(实际在2002年左右通缩了几年),到现在银行资本金充裕,5大行国家注资的巨资从何来?外汇储备。为何08年金融危机,没人冲击中国,甚至是香港的金融体系?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现在外汇储备已经多出弊端了,但这不能说10年的累积是错的,否则你连这个层次的问题都碰不到,可能现在还琢磨怎么从农民手里多收些税,补国家财政的窟窿和银行的窟窿呢。
中国在这10年间,完成了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转化,工业化中级阶段的标制,就是重化工业的爆发,中国钢产量从1.5亿吨上升到今年的6.3亿吨,许多重化工行业的产量都占世界的3-5成。对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行业,没有金融系统的巨额信用支持,是根本不可想象有这样的发展的。如果指望从农业结余中筹集资本支持重化工行业的发展,那中国这10年的重化工业,中国农业积累上百年也未必够。
如果说中国这10年发展的短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重化工行业发展得过快,占用资本过多,而城市化的滞后,造成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滞后,不利于中低收入者的就业和收入,也不利于社会消费。
对于你的论调,最大的反驳就是中国10年的发展事实,我记得wto前,有人就是你的论调,但事实显然不是朝他们所想的方向发展。
未来10年,你将会看到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越是体力劳动的越明显。同行业中,越是劳动力密集的产品价格,涨得越多,比如粮食和蔬菜,蔬菜价格的涨幅一定会大于粮食。
老美过度消费云云,不过是蒙老百姓的胡话。同样的,内需问题叫了那么多年,结果是一年比一年严重。分配不了当然出口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出口实际上是转嫁危机。
这一点老美早就看透了(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现代版),所以吃定中国,看中国像猴子一样上窜下跳 - 你丫最后不还得乖乖地过来叫大爷。
美国人管理国家水平高,那倒是真的。
食品支出占收入的12%。所以衣食消费只占收入的3%完全不靠谱。
食品和燃油价格。大头是居住价格。而土鳖的CPI构成正相反,绝对权重是食品。而居住价格比例非常小,而且是模拟的。所以无法相提并论
关键就是有前三十年你瞧不上的辛苦积累。
中国没有受到金融冲击的原因是资本管制严格。你以为越南不想管制资本项吗?只是如果他也管的话外资就不来了。结果就是越南的经济动荡的厉害。
所谓的服务业滞后无非不利于注水gdp而已。
越南也有资本管制。
但是各国资本管制的效果不同,关键还是所在国货币的信用。rmb现在的信用高,并不代表10年前的信用同样高,更不代表30年前的信用高。只有资金内外来去没有被阻隔的危险,同时兑换的比例基本公平时,资本管制才会有效,否则不是根本就不和你交易,贸易冰冻,就是在黑市上狠狠地加上一笔风险溢价。中国本质上没什么特殊的,凡是顺应市场规律的时候,发展就顺利,违背时,就不顺利。
发展服务业难道是为了“注水gdp”?这实在太错误了。简单的说,现在,没有工业的支持,就没有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没有服务业的支持,农业、工业都只可能停滞。
赤裸裸地吹泡泡。无论涨跌主流媒体总会提供貌似有理的借口,但从来不会是美元泛滥,投机,市场操纵这种影响社会和谐的原因。
可能是毕竟占人口比例太小,权力基础脆弱,某些险是不敢冒的。
自家不够吃的时候,主人家自是不能少吃,于是对家奴们说,世道不好,饭钱加倍.....
加州鬼谷边上的GILROY原来是大蒜重要产区,结果现在的蒜厂用的大蒜都没有本地产的了.
美国的生活品的物价是很稳定的。我的感觉是,拿上20美金,一天在外面吃吃喝喝的够花了。两口之家,一次进超市50-100美金管一两个星期的基本生活也没有问题。近10年来,不能说没有涨价,但是比之国内生活物品的价格飞涨,有很大的差别。
02年从中国到美国,觉得美国的物价总体较高,但是鸡肉猪肉奶制品还可以接受。现在从美国回来,觉得美国中国几乎物价没有差距。奢侈品、房地产、汽车、电子产品这些东西,美国比中国还要便宜。
老婆移民的念头陡增。
真正变态的生产方法在中国各个城市城乡结合地区的小作坊,粪便臭豆腐、工业盐咸菜、福尔马林海鲜、有毒粉丝、有毒米粉、三聚奶站,不一而足。
工业方法不能完全避免污染食品和有害物质,但往往是有控制的有监督的。所以美国的食品安全远远高于中国。
中国现在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还是提高了不少,市场上的农产品大部分不是自然生产的产物。
涨价的原因一个是原料和燃料的涨价,一个就是4万亿过剩的流动性的遗毒,一部分从房地产转战农产品。
你好像和最近做的一个调查结果正好想法,大部分美国人都觉得在涨
我还以学生。
当然你天天去吃in out, jack in box,可能20块勉强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