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比香港与北京地图,论中国应该和港式地产炒作道路划清界限 -- 陈经

共:💬97 🌺4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政委的方法论有了重大的转变

再进一步就是阶级分析了

家园 我们要问,是谁率先学习香港的地产炒作方式的?

RT

家园 没错 当年为什么学香港不学新加坡

这个板子只能打在朱老板的屁股上了

家园 很简单。政府不希望北京人口真的增加到6000万。

很简单。政府不希望北京人口真的增加到6000万。北京现在又不能直接用户籍制度把想来北京的人挤出去,所以只有靠高房价的经济杠杆。香港的情况不同,它可以靠居民身份。设想一下,假如房价足够低,全中国愿意搬到北京去住的人没有一亿也有五千万。另外,北方缺水的现实也使得土地承载人口的能力不能和亚热带的香港直接按面积对比。

家园 全国人民都在北京买房,房价能不涨吗?

房价跌了,会有更多的人买房,到底还会再涨上来。

和那个什么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一样,小排量优惠了,汽车数量还不蹭蹭涨。

家园 思考的角度问题

或者说,PG问题。

任何一个中国的城市,单独拿出来,都可以找到至少10个房价持续上涨的理由。但是炒房收益远高于实体经济收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前段时间中央要求央企撤出房地产市场,就说明央企这种根据政治课本的理论决定了我国公有制基础的“国之根本”都放弃实体经济转向房地产经济了,可想房地产对实体经济危害之大。

我反对,或者说不希望看到房地产经济成为地方财政的支柱,从私心上说,是不希望我的人民币财产在某个时候突然贬的一文不值。

最后顺带说一下汽车销量问题。其实从另外一个方向上讲,汽车销量是房地产经济的副产品。房地产经济导致居民区建设越来越靠近原城郊一带,居民买了房子,上班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若干年来房价上涨越快的城市,上下班时间的交通流量增幅越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统计一下。为了改善交通压力,政府对道路/公共交通的投入以及私人车辆的增长极大的拉动了本地GDP的上升,很多年以前已经有地方政府私下将这种GDP的上涨列为房地产经济带来的效益之一而通盘考虑了。。。

家园 说得很对,政府就是压榨老百姓,从这点就可以

看出现在的中国是官僚资本主义国家了。想想日本,典型的人多地少,可是普通居民不照样有住独门独院小楼房的,而且还不少。现在不说北上广了,连一些二线城市的房价都赶上日本了,这不是开玩笑吗?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人均收入和日本相等了?没地方起房子了?都不是,而是官商勾结,压榨国民。其它的呢?税是按最高的收,费也漫天飞,水气煤电一个劲涨,这是个什么嘴脸?

家园 不能这么比

北京的城市功能是很综合,是这么大个中国,政治、文化集散地,面向世界的窗口。但香港一个弹丸之地,其功能之全,虽然没有北京多北京强,但也不少。大陆经济腾飞前香港就是各大国际公司的亚太总部(有的公司设在新加坡,同样弹丸),香港经济繁荣几十年,各种娱乐、购物、体育也种类繁多,几百万的人口,各项政府功能也很全面,小学到大学也都有的。

其实亲身去过香港走走,再回北京转转,两地的建筑密集程度、道路宽窄,差别很明显的。

家园 北京不缺地

全市1.68万平方公里,40%是平地,出了5环,空地还很多。

今后通了地铁、轻轨、城市火车,家住远郊在城里上班还是可行的。约束可能主要来自水或其他因素——空地不能都盖房啊,也得留点绿地,种点菜什么的。

另外,北京也有类似香港的森林公园哦,香山南边,八大处北边那片,正在建设。山上的路很宽的,开车可以到山顶,从山顶可以俯瞰北京城。陈老大对北京还是不很熟啊,呵呵。

家园 香港的内地移民越来越多

除了97年移民走了很多之外,之后一直都是在增加

家园 其实跟上海一样,买了房也拿不到北京的户口

照样不能享受北京的市民福利,所以一个不在北京工作,也没有北京户口的人,要买北京房子,如果不是为了炒房,升值快,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家园 不一样啊,有的人根本就是留给下一代的
家园 当初的事没有吃后悔药的

那么现在呢?现在为什么不能学习新加坡?

那个弹丸之地,以政府组屋为主体的系统让大多数国民居者有其屋,而且多数宽敞舒适。同时城市里还拥有大量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网和绿地公园。

什么原因让中国做不到?

家园 不太一样

身边例子不少因为负利率不得不去挤着买,没更好的防缩水方法而已,人为的饥饿

家园 北京的房价包含了孩子能以极其巨大的几率进入清华北大念书的

还有几毛钱的公交车啊、低廉的地铁费、几个路口就有武警站岗啊等等全国最高的福利。所以房价高也正常啊。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