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最近的翻拍的老作品中《茶馆》和《手机》不错 -- 瓦斯
翻拍的《茶馆》,没有丢失名著中老北京的那个韵味,结尾部分似乎有些补充,但也处理的不错。
好人坏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唯独那两个从清朝到民国的捕快没有被共产党大兵过来干掉,虽说有点可惜,但给观众作品留下遗憾这个就是有味。
《手机》本来是前几年的贺岁片,现在拍成电视剧了,刚看了一集,感觉不错,王志文和陈道明出场的戏,还是不错的。
新版《三国演义》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胡乱瞎编就没意思了。
似乎叫好的《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我也看不下去,是口味不同的原因吧。《山楂树之恋》这小说我看了很费劲没继续看下去,就像《穆斯林的葬礼》那样,属于女性细腻的笔法,过于沉浸在局部细节的描述,大老爷们看了半天没有出现小高潮就没有耐心了。而《杜拉拉升职记》是因为职场题材不合我的胃口,类似的纪实小说像《围城》我就很喜欢,估计我还是喜欢在高校这种场所的内容,不喜欢公司中争斗的内容。
老舍的另一部幽默讽刺短篇小说开市大吉里,骗子冒充老医生给人用香片打针,得病的老总直说得劲。这才是大家手笔,历久弥新之作。
演员的表现都不错,改编也很符合老舍风格。
说到王掌柜的死真是很感慨,我们看的人知道黎明即将到来,多希望王掌柜能再忍一忍,等到拨云见日。可是身在其中的王掌柜,大概只能看到漫漫长夜,黎明遥不可及。
华北已经是风声鹤唳了,他们家都有土共的后代,应该能够知道点前景了。
我们家乡快解放前,家里有人参加土共的就早已经得到消息,把家里的土地贱卖了,免得大兵一到分田分地,还给家里评个地主富农什么的。
到目前为止,有北京味儿的就两个人。一个是第一集,因为鸽子打架的两拨人里面的一个。另一个就是唐铁嘴。第一个人口音像,唐铁嘴表情太到位了。和我一个安德路出身的哥们儿一模一样。
还有二德子那个地痞相也很到位。
王利发演过了。陈宝国演了这么多年戏,最好的是玻璃花,而且以后再演市井人物也没有超出玻璃花的水平。王利发是茶馆掌柜,不是街头混混,也不是没落旗人,气质上陈宝国没把握好。
秦二爷这个角色给糟蹋了。原版的秦二爷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缩影,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否则不会最后和王利发、常四爷上演高潮戏。话剧里面,秦二爷从开始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到后来的意气消沉是一个很完整的过程,是整部戏的一条线索。但是电视剧里面的秦二爷演的像个傻瓜,完全是插科打诨的戏份。真不知道后面怎么演。
常四爷到现在为止还没出什么大毛病。但是原剧的性格转变没有表现出来。常四爷从一个游手好闲的旗人到参加了义和团,再到自食其力,也是一条完整的线索。目前看,电视剧对这方面挖掘的还不够。
庞太监是个亮点。
张秀英和慈禧完全是多余。
而别人还说了北京。
秀英是用来衬托五爷被杀的。
这个剧后来的反美气氛起来了。
主要是慈禧这个角色和剧情没有任何关系。
马五爷不是死在戏园子了么?和秀英有关系?
所以王掌柜不是随便死的。
昨天看到27集,算是过半了。
整体感觉没变。
我觉得黄胖子的角色定位好像不大准。黄胖子这种人,其实不怕宋恩子吴祥子,只能说井水不犯河水,各走一边。电视剧里面的处理有点歪。
崔先生,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存在的必要。话剧里面好像有一个崔先生,做过议员,严格说来也是当时某一类人的代表。但是电视剧里面把崔先生喜剧化了,不好。
剧中人物的第二代基本都露脸了,现在比起来,对小唐铁嘴和小刘麻子的期望比较高。秦二爷的儿子塑造不大好,有点假。
现在电视剧里面的美女是越来越多了。几个二代美女都不错,我尤其喜欢二姑娘。看来我是对这种类型的美女比较感冒,唉,真是人生不幸啊。
就记得人意话剧里主要人物的形象
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城,还有太监,抽大烟的,俩普快,真是经典丫
希望看连续剧不会失望。
我怎么印象里面王掌柜的演员是梁冠华?难道还有一个版本的茶馆?
于是之——王利发
郑榕——常四爷
蓝天野——秦二爷
童超——庞太监
英若诚——刘麻子
黄宗洛——松二爷
童弟——大傻杨
李大千——宋恩子
林连昆——吴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