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来说说“汉城”改“首尔” -- 锴锃

共:💬72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也来说说“汉城”改“首尔”

http://www.kzeng.info/drupal/node/570

今天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在汉城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呵呵,觉得这不是一件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别国提供一个自己城市的外语译名,在外交史上也屡见不鲜,譬如中国规定"东北"的翻译不再作为 Manchuria; 翻译中国地名时应使用汉语拼音, 把旧时习惯上的称呼Peking,Nanking改为Beijing,Nanjing等。以国外为例,缅甸将原来的英译名Burma改为Myanmar,因为Myanmar更接近缅人的自称Myan Mar的发音;柬埔寨把Cambodia改为Kampuchea等等。所以更改自己国名或是地名的翻译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影响到汉语翻译的以前也有,譬如“象牙海岸”把它的拉丁语翻译一律改为Cote d'Ivoire,于是英文译名也从Ivory Coast改为了Cote d'Ivoire,汉语也跟着从“象牙海岸”改为“科特迪瓦”。

可是就这么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不知道为什么激起那么多网友的不满,口诛笔伐的,从早上到现在。呵呵,人家韩国改一个本国地名汉语的翻译,也有人家的一些道理,怎么到后来连“去中国化”都扯上了,又不是台湾。韩国的地名一般都是用汉字书写的,韩国人称之为"한문",也就是Hanja,所以不少韩国的地名都是同时用韩文,汉字,和英文标示,同系一个韩国同学悬挂的韩国地图就是这样的。但是在这些地名里也有一个最显著的例外--那就是“Seoul”。

Seoul或是按照韩国人的习惯拼为Soul并不是一个来源于汉字的地名,而是一个韩语的词汇,大致的意思也就是“首都”,其实它的辞源汉语也有记载,这个词来自于Seorabeol,韩文“서라벌",中国的史书上记载为“徐罗伐”,是朝鲜三国时期,新罗国最早的称呼,也是新罗首都(现在的庆州)的称呼,后来拼写几经变化,引申为首都的意思,1945年后专门用来指南朝鲜的首都。呵呵,中国的史书(《后汉书》《三国志》)说新罗最初的创建者是秦人避役出塞者,并举例说建立的新罗的朝鲜人“言语不与马韩(另外的一支朝鲜人)同。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说这是秦人的习惯而不是靠近朝鲜的燕人和齐人的习惯,呵呵,又是一段公案,先按下不说,继续说正题。

说完了Seoul这个名词,在说一下汉城这个地方。汉城这个地方和其他所有韩国地名一样在古时都是用汉字书写的,用的就是“汉城”这两个字,也有一段时间称为“汉阳”,是因为旁边的汉江的缘故。日本占领的时期称呼曾经改为“京城”,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朝鲜一分为二,南朝鲜选定首都汉城,并将日占时期的名称--汉字作“京城”,日语作Keijo,韩语作Geongseong,改为Seoul。而中国却一直沿用旧称,加之45-49年中国在打内战,49年后新中国并没有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所以中国的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因此,这后来的汉语名称和韩语名称其实是不相符的,韩国要求更改也情有可原。

另外,关于该名称,受影响比较大的是官方文件,对于平时咱们怎么叫没什么太大关系,你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呵呵,Burma改为Myanmar已经这么久了,别说一般的老美不在意,就是我们一个教授---当我和他说Myanmar的时候,他还追问了一句,Where? A part of China? :)

元宝推荐:神仙驴,
家园 哦,这样啊
家园 不知“东京”要改什么?

Kyoto 按音译是不是要改成“剃油头”。不过韩国的心理可以理解。

家园 老外好象就是这样

这么多年了,见到的听到的还是PEIKING比较多.

以至于有些疑心老外是不是发不好JING这个音.

后来有一次坐国内航线,发现国航的行李标签上也写着PEIKING,看来不能怪老外.

家园 没错,当年老老萨还专门问过北京的发音

北京申奥成功前,萨马兰奇专门找北京的官员咨询,北京的官方读法应该是Beijing还是Peiking,据说当时萨还专门花了一段时间来练习发音,看来他们内部还是习惯读Peiking呀

家园 Tokyo是东京

Kyoto是京都,无它,想到便说尔。

家园 说得对!

本来嘛,改一个名字有什么值得别人大惊小怪的。

家园 对亚,谢谢指正

Tokyo和Kyoto总是搞混

家园 呵呵,其实,这是韩国人的骨气。很象以色列
家园 【文摘】汉城改称「首尔」之启示

汉城改称「首尔」之启示

  ●徐友渔

  据报道,韩国方面近日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同时正式提请中国政府在今后的文献资料中对韩国首都使用新的中文名称。另外,韩国还表示将通过国内外的舆论及媒体等积极展开宣传以尽快让世人接受。这不是一条简单的新闻,其中包含了值得玩味的信息。

  在第一个层次上,韩方的改动是有道理的。人与地的译名,最好是接近原来的发音,以便让讲不同语言的人知道说的是哪个人或什么地方,这便于交流。比如中国说「布什」,英美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大体上可以知道说的是Bush。中国人知道韩国首都这个地名本来发音的人肯定极少,我们说「汉城」,别人不明白,说「首尔」,不但韩国人、朝鲜人,许多其他国家的人都容易猜到我们想说什么。

  但在第二个层次上,高于发音尽量接近这个原则的,是约定俗成的原则,即尊重历史已经形成的习惯。比如在中国广为人知的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本名Russell,如果现在硬要改为「拉塞尔」,我们就不能把他和一系列已知的著作、理论、历史事件相联系,在学习、表达、交流方面造成不便。

  在我看来,韩国人兴师动众、煞有介事地更名,不是为了坚决遵奉发音相近原则,而是有深层的民族心理原因。说白了,「汉城」者,中国人的一座城市也,顾名思义,这是使他们不舒服的。

  作为语言哲学家,纯粹从学理上讲,我认为这种想法有些多余。当初我们的祖宗取名「汉城」,很可能反映了「天朝上国」对待藩属的心理,但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没有这种联想了。用十分学术的语言来说就是,「汉城」只是专有名词,而不是摹状词即形容事物属性的词。一个经典事例是,当初英国人把达特河的出海口命名为「达特茅斯」(Dartmouth),其中的「茅斯」即出海口,后来达特河改道,它的出海口在另外的地方,但这个城市仍然叫达特茅斯,因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这个地名早已成了专有名称,人们不再顾名思义。

  但是,事情不能只从学理上考虑,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他们想彻底抹去自己历史上曾经是他国附庸的心理,不但应该理解,而且应该尊重。所以,我认为妥当的做法,是大大方方地接受韩方的提议和请求,同意他们的更名,用这种充满善意的行动表示我们平等待人,对世界上不论大小民族一律尊重的原则。当然,更名会给中国人造成不便,在某些方面付出额外成本(比如教科书、地图的重印),因此韩方不能要求太急和过分彻底。

  韩方请求更名也给了我们启示。也许,有人会认为韩方的做法是否太斤斤计较,是否有些形式主义,是否超出了正常的民族自尊心,这些疑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主张最好的态度是我们警惕自己不要有这类问题,而不要过多苛求他人。我们倒是应该自问,近年来我们有些宾馆、餐厅给自己取的那些洋味十足,贵族味、帝王味十足的名称,是否反映了殖民地和封建臣民甚至奴仆的心理,是应该去掉这种心理的产物,还是继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家园 同意,

其实,中国要是牛,早就没有朝鲜韩国了,只有中国的朝鲜族了,

但是!你中国不牛,而且当年很弱,所以人家独立了,既然人家独立了,就要尊重人家!

家园 联想到美国人

美国人在命名上可是比较懒的,前面加个New凑合能用就可以了

象什么纽约呀,新奥尔良呀

不过美国的强大由此以见一斑。我的小外甥一次学到New York一词,我问他为什么叫New York呀。他回说:因为英国有个城叫York。嗯,不错不错,学得不错,不过接着他又解释:因为York和纽约比太寒碜了,人家美国不乐意,人家纽约多新多气派呀,所以为了区别,就加了个New!##$@$@#$$%$$%@$@#$%$^%&*^*

感情上原来York和new York不是老约克城和新约克城的区别,而是破约克城和新约克城的区别.........

家园 呵呵,倒也的确是不同的风格。有意思。

好在美国不讲法语,否则,恐怕也得因为名称大动干戈。

家园 新奥尔良八成是当年法国人自己起的

现在还有个区叫France Quarter,是那的主要游览区

家园 【原创】说点不同意见

韩国人“去中国化”,是自打耳光

“汉城”一词如果有对其他民族侮辱之意,则应该改称。五十年代,我们自己就把安东改为丹东,辑安改为集安等。问题是汉城是专用名词,谈不上对韩国有侮辱之意,我看汉城市长在改名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明,也没有说汉城称呼有什么不好,只是为了音译相符,不为别的。如此,汉语中不按音译的外国地名多了,旧金山、东京、海参葳等,由于历史原因,对历史上与中国联系密切的东南亚邻国的城市更多的沿用习惯称呼,西贡(现称胡志明市)、河内、仰光、曼谷等等。

朝鲜半岛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副产品或者说得露骨一点,就是中国历史地方史、诸侯史。这很无奈却是事实,历史就是历史。现在韩国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民族自大情绪,如果是将来不与中国文化为伍,走自己的道路,那倒也值得尊重。可是现在韩国国内出现的是,伪造韩国游离于中国历史的“独立”发展史,显现出一种无知狂妄的“瘪三穿西装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不是今天才有的,把历史事实连接起来,就可以看清“汉城”改名背后文化心理。

一、在结束日本占领以前,朝鲜半岛是通用汉字的。朝鲜光复后,南北差不多同时取消使用汉字,已显现与朝鲜民族自强和独立而相应的文化上独立性。

五十多年过去了,韩国发现新一代受教育的年轻人因不懂汉字,看不懂光复以前的朝鲜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甚至官方档案,出现了文化的断层。在韩国和朝鲜所说的“代沟”与我们不一样,是指懂汉字和不懂汉字的两代人之间的思维差异。朝鲜情况不明,在韩国,年轻一代成了没有文化根的“草头人族”,要他们弘扬朝鲜文化,那就是被美国化以后的韩国浮萍文化。要真正弘扬高丽文化就要懂汉字。前总统金大中在一九九八年发布总统令,在韩国中小学恢复汉字教学,列入课本的约近两千个汉字。

二、韩国历史学家通过见不得人的考古发掘,写出专著说纸是韩国发明的,中国的纸是从韩国传入的,云云。中国历史学界召开国际会议,声称韩国发明纸的历史学大拿都不敢来开会照面。

其实,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一说,来源于《后汉书》。以后考古学早就证明,纸在西汉就已使用。敦煌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古纸,陕西出土的“灞桥纸”、甘肃出土的“金关纸”、“中颜纸”等等,都是西汉时期的。史学界只是认为蔡伦对纸的推广、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才沿袭《后汉书》的说法,在教科书中把发明的桂冠继续给蔡伦。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把西汉的纸拿出去展览,韩国把可以翻的地挖编了,也没找出更早的,就不敢再争了。但是韩国出版的历史书,还有不改悔的。

三、八十年代,中韩举行建交谈判时,韩国向中方提出,两国建交后,中方不能再继续使用“汉城”这个称呼。理由是,汉城的名字是中国古代的叫法,是中国人给起的,是殖民主义、霸权的产物。建交后,中方必须改称汉城为韩国人起的名字,应叫SEOUL。中方表示,汉城的名字由来以久,历史上韩国人也这么叫,一旦叫中方改称SEOUL,中国的史籍、尤其是教科书和地图等的改正,牵扯的面儿太多,实际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但韩国就是不肯答应,两国的建交谈判就僵在这儿。这个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说来好笑,为打开局面,中国的学者开始查找历史书,结果发现,SEOUL也是中国给起的,其历史比汉城的叫法还要早,中国史书里用的是“苏坞”,和SEOUL的发音极其相似。面对史实,韩国人这才哑口无言,只好接受中方汉城的叫法。

还有前不久,中韩两国关于“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纠纷等等,韩国人硬要否认这个历史遗址在中国的事实。想干什么,想抹掉真正的历史,伪造一个韩国独立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我的观点是,韩国人把他们的首都叫什么,是他的事情。我们要翻译成什么汉语,是我们的事情,说大一点,这是主权,说小一点,是话语权。韩国再有钱,也不能让别人只能鹦鹉学舌吧。

元宝推荐:神仙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