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改开30年来的外交政策及其未来转向 -- 铸剑

共:💬451 🌺6056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

好文章,很佩服![B][/B]

家园 摩罗先生来西西河了?欢迎!
家园 欢迎。

注意到您是刚注册的,不管是否摩罗先生本人,欢迎您来西西河交流。

家园 我倒是没有这个意思

“如果从不过份强调某一元价值的意义上说价值多元”。而是说在不同环境下价值元的组合有所不同--承认现实的复杂性,并由此引出的应对策略的复杂性以及价值体系的复杂性,就是最大的普遍性,而对某一具体体系来说,总是会强调某一原则或某些价值元,因而表现出其特殊性。

但,对任一具体价值体系来说,任何弥赛亚式的锐化某一原则/体系的企图,背后似乎总是与某种利益博弈相伴;并且任何弥赛亚式的努力,最终也似乎都导致本体系的僵化。

从上面的讨论来看,或多或少,包括张旭东,可能都有这样的情结。

所以,谁的/怎样的活法更有吸引力,答案我亦无法给出,指教就谈不上了。。。。。。你蛮“狡猾的”,是你先开始“不健康”地谈论的,呵呵。

家园 普世与多元、普世与阶级性

对普世主义的反对,有不同的角度。一个是普世与多元的对立,这个是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常跟人群的地域划分相关;一个是普世和阶级性的对立,这个角度是看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差别对人的观念作用有无不同,与人群的阶级或者阶层划分相联系。

我的看法是,前一种对立的更准确的说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两者是可以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说法,就表明了真理的普遍性与文化多样性是可以协调的。对普遍真理的追求不同于普世民主者的普世主义,张旭东对普遍主义的赞成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的。

后一种对立是难以协调的,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是以对抗性为主导的矛盾,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道德、意识形态,试图用普世的概念抹杀不同利益人群的观念差别常是徒劳的。

家园 俺一直搅得吧

阶级 - 这个词,作为class的翻译,其实有点问题。

如果把class直译为“类”,就是指“一类人”,恐怕更符合整个老马的思想体系。

这样以来,前一种区别和后一种区别,这俩至少本质上区别就不大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觉得恐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文化的分类标准很复杂,我没有把握,但应该包括宗教、语言、习俗等等,往往跟地域聚居相关。文化的不同在原始社会这样的非阶级社会也存在。

而阶级划分则很明确,跟上述标准不同,是按照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区分的,主要的是二分法,分为生产者与剩余占有者。这个和地域没有联系,所以工人无国界。而且是个历史概念,在阶级社会里才存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生产过程的冲突性,这个社会意识冲突是无法调和普世的。

家园 阿姨匝地了?

家园 前原是赢家?

抓人后前原天天上镜,放人后这个外相反而没了踪影出来讲话的全是仙谷。我感觉日本人恼怒的更大原因是“早知道不得不放,还不如不抓”,认为抓人过于鲁莽。这责任绝大部分要前原承担。

家园 补充下关于class的翻译问题。

踏翅兄认为“class”译成“类”即可。我倒觉得译做“阶级”可能更符合老马的本意。

因为阶级这个词包含了等级、上下的意味,而马克思的理论中不同class的人正是被他视为不平等的,一个class无偿占有另一个class的劳动成果。而“类”这个概念,常是平等的意味。

家园 嗯,老马有个观点

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是阶级问题。

不过这里面有个背景,在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的文明,是可以做到独立发展的,所以我们能看到从古希腊起源的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客客气气上千年,直到近代以后大打出手。

到1500年以后,特别是一次大战以后(一次大战通常被用作世界被瓜分完毕的标志),可以说,全世界的社会大生产已连为一体了,具体的连接方式可能多种多样,但是,拒绝融入的,都被枪炮解决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地区差异的本质,从“文化”,被生产流程产生的“阶级”区别所取代了。说阶级与地域没有联系,恐怕不太恰当,也许可以这样说:阶级差别是没有地域性的,但地域差别是有阶级性的(当然前提还是近代以后)。

这里有一点应该承认,文化上的区别,更多的只是强调“区别”,而“阶级”,则是对立了。

-------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

刚写到这儿,看到第二个回复,关于class - 类 - 阶级,俺这儿再抛点观点,“区别 - 差别”的“对立”来自“普世 - universal”。

铸剑兄提到普世与阶级性的对立,但是也应该看到,“class - 类 - 阶级”之对立的来源,恰恰也是“普世”。

正是因为有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地区都卷入的同一生产流程之中 - 被“普世”了 - 谁也无法否定“普世”的产生与此相关,虽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究竟是谁的普世,比如像现在某些人正在试图把一些摸石头过河的方式固定下来以保障自己利益从而宣称这些是“普世”,但,更要命的是,“普世”不仅仅是宣称某“价值”“普世”,更重要一点,他给所有的“判断”提出了一个“普世”的标准,也只有在这样的标准下,不同“类”之间才出现了可比性,类与类之间的“区别”才具有了“比较 - 冲突 - 对立”的属性。

这恐怕也是纯粹理论意义上“文化”与“阶级”差别的差别,纯粹的文化差别 - 只是差别,而“阶级”差别 - 由于普世的存在,才成为“对立”了。

马克思对于这种对立的差别的揭示,是非常深刻的,而且在他看来,这种“差别”本不应是“对立”,一个理想的状态有点类似于我们后来所说的“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而class翻译成“阶级”,好处是把“差别”与“对立”都包括了,缺点是把“差别”和“对立”也给混淆了,为了强调这个差别,我觉得关于class的翻译还是需要强调一下的。

家园 美国逼迫日本在伊朗油田彻底放手了。
家园 赞同踏翅兄的看法,接着说两句。

踏翅兄关于普世和民族问题的看法,我很赞同。在阶级社会里文化和民族冲突问题常和阶级问题相联系,确实如此。当然,民族和文化在不是“问题”的时候,也还存在差异。

class这个词的历史性还是应该注意的。我以为,在马克思看来,class这个词不包含“应该不应该对立“的道德判断,就是对阶级社会里人群的客观分类。它指的是劳动成果的归属问题,不是劳动分工的区别,对立体现在这个地方。在不对立的时候,class就消亡了。

家园 中国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收的怎么又是日本的桑榆?

家园 大同社会能实现吗,能实现最高水平的平等,公正吗?

放弃现有的物质,我们输出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会怎么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