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卫慧.美女作家.用身体写作 -- 淑女司令

共:💬20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卫慧.美女作家.用身体写作

在网上读了数篇男士们写的评论美女作家的文章,正巧近来读了些“美女作家”的小说,想试着评一下

首先,我感觉这几位男士似乎都没有细读过原著,论点大多相近,有点那个那个人云亦云,没看到什么独立有创意的观点。

其次“用身体写作”一概被用作贬意,其实这种说法最早是葛红兵(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提出来的。他的原意并非指描写简单的冲动而是指“用感性把握理性的可能”。绝非贬意与负面。

我仅看过卫慧,棉棉和九丹的书。看过一些关于木子美的文章或新闻,但觉得她还够不上“作家”,只算是种“社会现象”

--我偏爱棉棉的<<糖>>--

棉棉从16岁开始写作,高中都没有毕业,也没上过大学,17岁时单枪匹马跑到深圳,并在那里作DJ生活了7年,经历了爱情,金钱,甚至毒品。

<<糖>> 书名甜蜜,但内容苦涩。真切的写出了青春期的压抑,痛苦与迷惘。我第一次读时极为震撼,书中人的忧郁,自卑,反叛使我无可抑制的回想起我自己多年前所经历的苦闷又漫长,对成人世界既充满恐惧又无比向往的青春期。她的小说之所以能深深刺入我的神经是因为她对自己的内心与感受采取完全真实并不加粉饰的态度。她对爱情与性的描写自然地融合于她的整篇小说里并非为写性而写性,她的态度是严肃的。

--九丹的<<乌鸦>>--

九丹的<<乌鸦>>是我一两年前看的,许多细节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体印象是她很真实的记录了在新加坡的生活,而且是较为辛酸丑恶的一面,与其说是“用身体写作”,不如说是写她“用身体讨生活”的经历。

--卫慧的文字功力最好--

卫慧的书我看了三四本,加州的公共图书馆里以她的艺术照做封面的书处处可见。想多讲几句:

与棉棉,九丹相比,卫慧的文字功力最好,可能和她是科班出身有关。她能出奇不意地写出些生动又似有灵气的句子,比如:

“微笑在很多时候可以象油一样擦在脸上,永远得体而含浑不清”。。

或“电话是副老处女面孔,纹丝不动”。。。

或描写她注视她已婚情人的妻子时,她的“瞳孔放大缩小,像一具高度精密的尼康照相机”。。。

有一段写她和男友争吵的场景非常生动:“我叫着,感到身体内部发出一声脆响,被疯狂折磨的心已碎了一地了”。。。

--她的小说则充满了轿情造作--

卫慧的诗应该是不错的。但她的小说则充满了轿情造作,虚情假意。我比较不能忍受的是她总是要大量的不必要地强调着她喝“德国的黑啤酒”听“帕格尼尼或巴赫的音乐”,看“全套的米兰昆德拉的书”等等。。她在短篇<<纸戒指>>里解释了原因:“对于我,听曼托凡尼;看印象派画展,虽有标榜的嫌疑,但却是一种晦涩的标帜,使我从内心深处区别于那些或困窘平庸或时髦得形迹可疑的女子” 她并非喜欢,只为标榜她与一般女子不同。

--卫慧的自卑自恋和琼瑶阿姨很象--

我感觉卫慧有较严重的的自卑,而导致自恋与自傲。她的这种矛盾心理在几乎出现在她大部分的故事里,总是她先抛弃及其痴情于她的男友,或者她已婚男友的妻子大多丰满高大漂亮,而她总是以聪慧与内涵获取那些男友的心。

卫慧这一点上和琼瑶阿姨的心理非常相似,女主角都不是绝对的美人,且出身贫寒但气质特殊,风流潇洒的富家公子弈见之下就置其它所历美女如粪土,唯独对女主角痴心相恋,要死要活。俩人都是把自己在真实生活中对自己的美好愿望在书中实现。但卫慧如不能突破这局限,她的作品只能跻身于2,3流的行列。

--一个新的时代的文化--

我个人仍觉得卫慧,棉棉,九丹的作品是有意义的。描写PARTY文化也罢,用身体写作也罢,轿揉造作自卑自恋也罢,它们都从不同侧面忠实地记录了一个旧的时代的结束,一个充满革命激情,崇高责任感,高道德标准,压抑自身欲望,视一切与性有关的东西为低级下流邪恶的时代,被消极,享乐,个人主义,自由表达,一切以商业化,市场价值为标准的新世代所替代。她们作品中的性的部分或“用身体写作”的部分被夸大也是这个商业社会的一部分,炒作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多卖钱。

文学作品的意义之一是反映时代,比如看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你能知道19世纪巴黎的的生活,同样<<红楼梦>>,<<水浒>>等,也使我们神游中国清代,宋代。同样她们的作品也正标帜了全球商业,文化一体化在中国正式登陆。

最后想分析一下海外同胞们,尤其是男同胞们对美女作家,用身体写大多持及端反感态度的心态。

我对我们这群人有一比:化石。是说我们带着文革后期改革初期的观念和时代特征,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离开中国。与外国文化的巨大差异使我们无法完全融入,而90年代后期的全面资本主义又使得现代化的中国于我们完全陌生 -成了一种“化石”,停留在我们自己特定的岩层里,观望着我们两边仍在继续演变的世界,常感到迷惘又感到失落。

失去了马列毛主义,后文革期的道德观搀杂民族主义(或加孔孟之道或加中国文化)成为我们的主要精神支柱及唯一赖以自豪的东西, 故与中国的9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化带来的一切新的文化与观念,格格不入,完全不能相沟通。不能理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 开骂,

家园 赫赫,好!

女人分析女人,两个字,苛刻.真正的苛刻是来自一种深入骨髓的理解.

其实谁不是用身体写作? 当然不是指用左手或右手执笔,或两手都用敲键盘.. 指能写得引起人共鸣的作家哪个不是或善于观察捕捉周围人事的核心,或身体力行经历过?

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作品.这种文学的出现与性的觉醒,价值的重新定位, 发廊小姐,按摩城,等等的出现,都无新奇可言.阶段性的东东都是一季的花而已.

但一种文字能流传多久就不在于是不是"用身体写作",, 而在于是不是用最人性的心来写作.人性这东东,随有小小波动,古往今来变化不大.比如说"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这种颠扑不破的人性真理 (犯了MM的名讳了,赫赫)

家园 “严重的的自卑,而导致自恋与自傲”

说得好!个人感觉《上海宝贝》很大程度上是在意淫---话说回来,现在男女平等了,女性也可以意淫了。

家园 这是现象,而不是可以引来做例证的根据

葛红兵的身体写作这种说法是在媒体社会下被无限放大的一个口号。本身对葛红兵这个人来讲,他也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严肃作家。从某种并不是很尊敬的程度上,他也是一个靠噱头吃饭的人。他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份悼词》是一个典型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大炮,至于新的作品《沙床》其实并没有比卫慧等人高明多少,结构陈腐,情节老套,语言能力也并不突出,可以说所有不高明作家的毛病他都犯了,唯一引起噱头的仍然是其中的性描写。因此把他的一句话作为文学上的某种引证是不够恰当的。

在媒体所宣扬的通俗文化的体系中,美女作家完全是出版社的销售策略,或者说在隐含的寓意里这是对写作能力的讽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有很多才华与姿色相称的女作者,陈染和瞿永明算是其中比较广为人知的。至于这几位,我想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足以接受严肃的文学批评的吧。

回到这三个人的作品,其中语言能力最突出的是卫慧,姑且不讨论这种语言风格是否落后,腐朽,至少词语的韵律,句间的跳跃感或者说段落的弹性还是很突出的,这是受过比较系统训练的结果,能够保持的才可以称之为风格。

九丹的特长是地缘的疏远感,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行为所带来的陌生,是她作品最突出的地方,但是她的语言相对更明显的继承了通俗言情小说的特点,那就是没有特点。

棉棉也许算得上是情感比较鲜明,但是从创作的角度上讲,一个作者很难把强烈的情感长时间的保持下去,从而贯穿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这样的话,创作就会变成了一时兴起的意兴之作,文学价值可想而知。

就当代来说已经很少有可能作者凭借一部作品(比如《飘》)就可以奠定自己的严肃文学地位。以上这三位,以目前的表现来看,好像还不够谈到代表作的地步。

家园 推荐失败,只好送一朵花了!
家园 所以我不太喜欢动不动就把什么都和&quot;美女&quot;相连

确切地说是有些反感,基本上都是花瓶.真正有分量的女人根本不需要.比如,格拉芙是货真价实的美女,可谁还会在她名字前面加"美女"?

家园 快来瞅才华力压张爱玲风骚堪比木子美的美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连小说名都要盗版的复旦高材生卫慧,

面对比你玩的更狠的模子美,主营青铜

你的身体还顶得住否?

家园 同意!用花顶一下.

文学到了需要用"美女"来吸引眼球的地步,确实很可悲.

家园 无关的评论

知道卫慧的时候是很为她辩护的心情。。。其实没看过她的作品,而是误会了她的名字实在很象我以前认识的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子也是文艺圈里的,很多人可能比较熟悉,不过不是用笔的。那个女孩子在一次风波中很勇敢的把一个不同的声音发给了世界,结果当然。。。 可以想象在孤独中迎接不知的命运,一个人面对一个制度的压力是怎样的艰难。我记得那一段她把一头漂亮的长发剪成短短的男孩头,有的时候又染成各种古怪的颜色。挺能理解那种发泄的心情。虽然对于她的行动应该怎样评价我有我的观点,但是对她的勇敢,确曾让我想起一个电影 -- 《一个人的战争》。

当然她最终过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九十年代的中国不是六十年代了,红色暴力也要有红色的群众。好久没有消息,当听到卫慧的名字时,我还以为是这位MM改换了风格,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一个人。。。

家园 好文。她们的书全没读过。感谢你的认真评论。送花。
家园 还是要建议你去读一读

味道还是要闻一闻才知道对不对?呵呵.

家园 西西的美女们(见过的和没见过的)

可惜西西的设定是可以看见回帖题目的,否则这个帖子一定成为西西近期点击率最高的帖子之一.

结论是: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世界里,男性关心的只是女性的自然条件.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世界里,男性的性取向决定了媒体的性取向.

只要某女性符合男性的某种性期望,就会被关注.

很多人反对诸如"美女作家""用XX说话"之类的东西,恐怕不仅仅是"卫道"那么简单吧?

最后,向被骗的西西们道个歉,同时惩罚自己不看美女三天.

不知道第一个被骗的是谁?

家园 哪去找那些闲工夫
家园 卫华?
家园 气愤!

什么内容都没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