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家园 盛矣哉!!!
家园 宰达也被杀了吗?
家园 没找到他的结局

我前面还提到一位大将宰贝,但没看见他参加任何战役,他俩可能分管军政、军令。

宰达最可能的结局,是在埃美萨大审判中被处决了,其次是带到罗马,在凯旋式上游街示众。最悲惨的结局,可能是作为角斗士,在圆形斗兽场结束生命。

家园 有数据,但完全不可信

《匈奴列传》说“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而刘邦的人马,史书上说是32万。当时樊哙带兵十万在围外,一般认为32万是刘邦的全部军队,樊哙的人马也包括在内。

注意,匈奴人的相关史料全是汉人写的,冒顿的总兵力是军事机密,汉人的信息来源,一是推测、二是根据匈奴人的宣传。可是《史记》上写的很清楚,夸大自己军队的数量是当时的通例,“项王有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屯于新丰鸿门;沛公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屯于霸上....”

我个人的推测是刘邦动员了总共32万人参与这场战争,被围在白登的只是他亲领的先锋部队,最多不超过十万人。但是,对外已经宣称了自己的兵力,又被人家包围了,那就只能尽可能的夸大敌人的数量了。骑兵的机动力强于步兵,以少围多并非不可能,至于显示自己骑兵数量多,这种小技巧连三国演义里的张飞都会,冒顿玩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了。

这个技巧,史书上也有记载,但这是最显示当时匈奴国力的:“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这些未必都是战马,但它给人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家园 最后那幅画叫做“ Zenobia's last look

最后那幅画叫做“ Zenobia's last look on palmyra".

前几天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得的 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见过原作. 当时就想,找机会把这幅画加上来。

家园 关于射箭确实是现代很多人没注意的一个问题

关于拉弓射箭的手法,的确很多人都没有注意。我小时候在辽宁和内蒙交界的地方长大,小孩子们喜欢自己做弓箭玩,有时候有大人帮着做弓箭,见过牛角反曲弓。那时候大家伙射箭的时候一般都是左手握弓臂,箭杆放在弓右侧,搭在拇指上。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箭末端,顶在弓弦上,一般把弓弦拉到耳后。当时都是拉力很弱的弓,这样拉没有问题,如果是拉力很强的弓,箭杆末端是承受不了的,有的小孩就戴家里的顶针在拇指上,拇指向后弯,勾住弓弦。到了后来我看了一些关于射箭的文章或电视节目,对其中表现的西方式的箭杆搭在弓左侧,除拇指外的其他手指扣弦的射箭法很不习惯,但是对以前玩弓的记忆也模糊了,也不知道到底该是什么样的了。直到有一次到射箭馆射箭玩,我没听别人指导,抓起弓和箭就射,我自然地就将箭搭在右侧,拇指扣弦,一箭就打在了靶板背墙的右下角了,我才发觉我小时候就是一直这么射箭的。现在射箭馆提供的反曲弓的造型虽然和我们中国传统的反曲弓有点像,但实际上差别很大,弓臂左侧还开了一个缺口,便于搭箭,弓弦的搭扣点略低于弓臂搭扣点,用传统方法射箭十分难受,准确性也是没谱了。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由于现代西方式的反曲弓、滑轮弓等在中国推广,很多人都已经不记得中国传统的射箭法了,现在的影视剧制作粗糙,也把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弓箭和射箭法按西方方式给“创作”了。

家园 呵呵,作者的画得过于想当然

这幅画我早就找来了,也知道画的名字,可要说这是女皇离开帕尔米拉的场景,不太搭调。感觉是作者利用卡皮托山的场景,来画帕尔米拉。

首先她在帕尔米拉是个战俘,没有被展览,因此没必要给她戴上黄金锁链,还佩戴黄金匕首(貌似只有鞘)。

其次画的远景是一大片神殿,帕尔米拉可不像罗马那么大,有这么多神庙。唯一比较靠谱的是女皇左侧的太阳神脑袋,但反向也解释得通,奥勒良在罗马也建设了 Sol 神殿。

有一本史书上说,奥勒良在安条克展览了一番芝诺比亚,这时戴上黄金锁链还差不离,不过后面说在罗马芝诺比娅再次被展览,然后被斩首,这个结局过于孤立,所以连前面我都没采信。

家园 太谢谢了,有实际操作经验真好

我看过文章,分析过汉式(蒙古式)射法的优点。讲对骑射尤其重要。因为汉式射法弓箭在弓臂右边,直接搭上用拇指抵住就行。而拉弓借助扳指,实际上还打拳之前蓄力一样。这种操作在颠簸的马背上照样可以完成,一搭,一拉,一放。经过一定训练的骑射手,可以快速的完成多次发射,而且可以再颠簸的马背上保证射击精度。

而地中海式射法,弓箭要交叉到弓的左边。有人试验过,第一箭拉好的还好。后边把箭从颠簸的马上从弓右边套到左边缺口可不容易。而且三个手指勾弦在颠簸的马上会收到强烈干扰,基本不可能瞄准。实际上这个我在晃动的椅子上尝试过,三个手指使劲拉住一根绳子,来回一晃荡手指保持稳定性很难。而如果是用举拳的姿势(汉式射法),由于是依靠胳膊来平衡,效果会好很多。

如果老大下次去射箭馆,帮我做个试验吧。找个摇椅或者椅子,在椅子晃荡着的情况下分别用地中海式和汉式射法尝试下。我猜汉式射法由于是主要靠胳膊平衡,效果应该好很多吧。

家园 呵呵,我有五六年没去过射箭馆了,周围的全都不办了

以后找机会吧

家园 我倒是觉得,数据比较可信

站在匈奴角度讲。白登之战是雪耻之战。匈奴先败于李牧,后败于蒙恬,能夺回漠南大片土地那是依靠了秦末的中国内乱。

汉朝平定内部后大举北上,匈奴如果不取胜又会重蹈当年败于李牧,蒙恬的覆辙。大片土地,牧场会失去。从战争意愿上讲,匈奴各个部落都有保护胜利果实的强烈意愿。这和后来的进长城打秋风性质还不一样。

而从统治者角度讲,冒顿是不世出的善战奇才。号召力和统御之威正盛,在当时调动欧亚大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参战不难。他的后代,好像是军臣吧,就调动不动乌孙的10万骑兵了。冒顿以保护胜利果实的名义召集所有部落参战,能发动的力量比后来的进长城抢劫肯定强大的多。

刘邦32万百战精锐北上,显然志向不小。收复秦朝所有故土肯定是基本目标,准备也不会少做。时间也短不了,匈奴也有时间调集整个欧亚大草原上的各种力量。

这样白登最后决战,40万骑兵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骑兵围步兵不容易的,尤其汉军那种步兵大量使用腰张强弩的远射程兵种。樊哙肯定也尝试过解救,刘邦应该也试过突围。如果冒顿手里就20万骑兵,32万汉军前后一夹击,匈奴军还能保证四面合围。就有点太夸张了。

当然,冒顿肯定也尝试攻克白登山了。但在汉军步兵的腰张强弩面前,没有强弩的下马匈奴步兵想攻克山头基本不可能。当年秦赵长平之战,双方的对射覆盖了多个山头,以至于箭头山下过了2千年还能经常挖到箭头。匈奴人马弓射程小于汉军步弓,更远小于腰张强弩(300斤以上拉力,有效射程能到4,5百米)。根本就不可能冲上去,这和当年赵括40多万人照样冲不开秦军封锁一个道理。人家选好了地形,把强弩杀伤力完全发挥,你根本上不去。何况匈奴步兵能力肯定比赵军差多了。

但汉军也突不了围,对方骑兵数量太多,一进入平原就可以用不停的骑射骚扰直到步兵集团崩溃。

但大雾一下,冒顿立马撤退说明了他军事经验的老到。这个时候的汉军在前期战斗的失利中已经有些胆怯了,但冒顿肯定会考虑,一旦汉军步兵依靠大雾贴上来近战,乱战。那么匈奴骑兵的机动优势,骑射能力根本就不顶用。而在纪律性,指挥性上,游牧民族的部落骑兵肯定比不过汉军。而步战经验,汉军绝对优势。双方一旦雾中乱战,那谁吃掉谁可就真难说了。如果冒顿不走,汉军知道他大致位置用步兵阵型突击进去。冒顿兵再多也没用,只能看30米远,你周围如果来了几百汉军长枪兵,就能把你抓了。你多少万骑兵也没用啊,看不见,没法跑和冲击,也没法射箭(看都看不见,射谁啊)。

所以冒顿一看下雾立马撤退是很明智的。40万骑兵的数量,估计也差不多,甚至还要多。

家园 马镫好象是通过

柔然人传播到西方的,欧洲最早的马镫,出土于公元6世纪的匈牙利阿瓦尔人的墓葬中,以窄踏板直柄金属马镫为主。阿瓦尔人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后代。

家园 萨珊波斯最后被信伊斯兰教

的阿拉伯人灭亡,那些穆斯林对萨珊波斯进行了有组织的破坏,很多资料可能在那时遗失了。

家园 那年头当高级公务员也是高危职业呀

站错队的代价是血淋淋的

家园 谢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