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家园 奥卢斯(Aureolus)是奥勒良吗

罗马这阵子也真是够衰的。

家园 关于摩尼,我是这么看的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太宗每次大战,摩尼都要跟着。如果摩尼这么悲观厌世,崇信独身吃素,那么在讲究功勋、注重实利、诡计百出(如太宗生擒瓦勒良)、血腥残酷(两次血洗安条克)的军旅中,非常不合适。别的不说,打胜了仗,官兵们自然要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来庆祝,摩尼在王中王身边板着老脸,不吃肉不喝酒,让人看着就招人烦,沙普尔还是个讲究生活情趣的人,随军带着妻妾美女,这些都是摩尼反对的,如果摩尼不是谋主,那么像姚广孝那样留在北平守老窝才合适。

那么沙普尔带着摩尼,一定不是听他絮絮叨叨传教的,是有实利的,我认为摩尼要么是张良、法正式的谋主,要么是陈平型的秘密战线工作者。至于阿驮传教,我还真不知道,也许摩尼很低调,罗马人不知道他吧,也许罗马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弦绷得不够紧。因为即使摩尼不是谋主,那也是太宗身边的红人,也不该允许他的弟子在罗马传教。

摩尼是个大画家,有人说他是波斯细密画的先祖,而细密画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给上面提到的那些长诗作插图。

田中芳树的《亚尔斯兰战记》中,提到【画圣马尼】,原型就是摩尼(Mani)。看来摩尼多才多艺,当然也可能是后人附会。

家园 不是,Aureolus下文中还会提到

不是,Aureolus下文中还会提到,这厮觉着自己功劳大了,羽翼丰满了就造反称帝了,结局很悲惨,灭族了。

家园 罗马皇帝与中国皇帝不同

中国的皇帝,是秦始皇发明的,【皇】、【帝】本身就是上古君主的称号,本身就有【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意思。在罗马,真正与其相对应的是【Rex】,罗马共和国之前的【七王时代】,这个【王】就是【Rex】。共和之后 Rex 是个敏感词,不许用了。屋大维称【帝】,这个帝是【奥古斯都】(Augustus),原意是【庄严的、伟大的、崇高的】,并没有【皇帝】的本意。而且【奥古斯都】称号,需要由元老院选举或认可,理论上元老院搞出几个奥古斯都都可以,没有人数限制。

另一个帝号【emperor】,本意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或【太尉】啥的,是个职务,由于在罗马帝国,军队意味着一切,所以奥古斯都们一般都有【emperor】头衔,久而久之就成了【皇帝】的另一种称呼。

在中国【王】、【皇帝】只有一个,王不能册封另外一个王,也不能承认另一个王,例如周天子就不承认楚王,战国时期一票诸侯要当王,也不能找周天子册封,只好【自相王】。【皇帝】也是如此,汉贼不两立吗,蜀汉认为曹魏是国贼是敌人,因此蜀汉承认孙权为皇帝时,诸葛亮还费了一番嘴皮子,给死脑瓜子的大臣们做一番思想工作。

这种事在罗马帝国不是事,理论上讲,只要元老院愿意,其实就是军队愿意,整出几个【奥古斯都】都行。从实际上说,伽利埃努斯在西部脱不开身,奥登纳图斯又这么乖,做个顺水人情,元老院举手通过,白送一顶【奥古斯都】头衔就行了,免得东部又冒出一个马克林。

当然伽利埃努斯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按照帝国传统,册封一个儿子做奥古斯都,去东部上任。问题是他的儿子太小,东方经过沙普尔血洗、马克林叛乱,实权操纵在奥登纳图斯手中,儿子去了不仅是傀儡,还成了人质,还不如不去。

家园 奥古斯都就是皇帝呀,俩奥古斯都互不统属

名义上奥登纳图斯是罗马元老院选出来的奥古斯都,与伽利埃卢斯地位相等,只不过一个坐镇东方的埃美萨(奥登纳图斯迁都于此),一个在西方的罗马。

理论上奥古斯都是罗马元老院选出来的,并不是世袭的,那么奥登纳图斯死后,他的儿子巴巴拉图斯就不是奥古斯都了,想当也行,需要元老院选举。但巴巴拉图斯没经过这道手续,法理上他就输了,这样奥勒良讨伐他们孤儿寡母,就有了法理依据,按小鬼子的说法,奥勒良有了【大义名分】。

家园 【原创】第2季 沙漠新娘 第6章 采旄桂帜

表面上看,27岁的太后与1岁的皇帝主持的国家,一定会给人一种主少国疑、暗流涌动的印象。然而事实上,芝诺比亚母子接管权力的过程波澜不惊,顺风顺水。除了芝诺比亚在9年皇后生涯中展现的出众能力外,她自己的文武班子也功不可没。

芝诺比亚旗下有两位智勇兼备、忠心耿耿的名将,他们都是与太后同族的阿拉伯人,一位是【太尉】(commander in chief)【塞普提米乌斯-宰贝】(Septimius Zabbai),另一位是【帕尔米拉大将军】(commander of Palmyra) 【塞普提米乌斯-宰达】(Septimius Zabdas),这二位是帕尔米拉帝国军界的双子星座。

芝诺比亚的幕府参谋班子同样星光璀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卡西乌斯-朗基努斯】(Cassius Longinus ,约 213–273 AD)。朗基努斯是埃美萨人,早年四处游历,在多位著名哲学家门下求学,最后在众多哲学学派中,选择了柏拉图派哲学作为毕生追求。学成之后他去往雅典,从事柏拉图派哲学、修辞、语法教学和文学批评长达30年,因此桃李满天下,他最著名的学生,是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波菲利(Porphyry,约233-304)。大约在260年代中期,年过半百的朗基努斯决定叶落归根回到埃美萨养老。也就在这时,他被热衷艺术、文学、哲学的芝诺比亚重金网罗,成了帕尔米拉皇后的私人哲学、文学老师,之后逐渐转型成了皇后的首席幕僚。奥登纳图斯死后,朗基努斯实现了人生最重大的转型,由一个学者或幕僚,转型为皇太后的首相和参谋长,以政治家的崭新形象出现于世人面前,他以切身经历告诉西方人,什么叫【学而优则仕】。

既然帕尔米拉的国内局势十分平稳,那么芝诺比亚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来自外部。在她的东方,是沙普尔一世统治下的萨珊帝国。自从260年奥登纳图斯主动攻击萨珊帝国以来,两国就一直是敌国,奥登纳图斯还攻占了萨珊西北部要塞尼西比斯。不过沙普尔对这个新兴的敌国十分低调,似乎一直在隐忍克制。也许沙普尔高瞻远瞩看出帕尔米拉帝国迟早是罗马的敌人,是自己的潜在盟友;也许他年老体衰失去了年轻时的斗志和精力,无论如何帕尔米拉的东方战线一直很平静,终芝诺比亚之世,萨珊人都没给他添乱。尽管如此,萨珊帝国仍是一个可怕的强敌,本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态度,芝诺比亚在幼发拉底河畔修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要塞,取代被毁的丢拉来抵挡可能的萨珊入侵。这座芝诺比亚要塞,十分坚固而且战略地位重要,300年后的公元540年,库萨和一世出兵西征时还路过该城。

芝诺比亚的西方,则是一直忙于对付日耳曼人和高卢帝国的伽利埃努斯皇帝。奥登纳图斯的意外身亡,使得罗马的东西二帝局面,又变成了他一家独大。显然伽利埃努斯对年轻的芝诺比亚并不了解,一厢情愿的认为她只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普通女人,无法面对东方的复杂局面,现在是收回东方事权的天赐良机。于是伽利埃努斯以为父亲瓦勒良报仇、远征萨珊的名义,派遣大将、禁卫军长官赫拉克良(Marcus Aurelius Heraclianus)去东方征召军队,准备讨伐萨珊帝国。这位赫拉克良绝非易与之辈,他生于巴尔干半岛,以禁卫军军人身份,追随皇帝参加过多次对日耳曼人的战争,逐渐成长为功勋卓著、荣誉等身、威名远播的百战名将。

即使没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东方名言,芝诺比亚也立即洞悉了罗马皇帝的险恶用心。于是芝诺比亚不顾自己名义上是帝国臣民的身份,果断的与赫拉克良开战。此战是芝诺比亚掌权之后的第一战,只能胜不能败,史书上对此战的描述简单明了,只有一句话:【赫拉克良 …… 被帕尔米拉人击败并全军覆没,因为芝诺比亚以男人的才智和魄力统治着帕尔米拉和东方】 (Heraclianus …… was defeated by the Palmyrenes and lost all the troops he had gathered, for Zenobia was ruling Palmyra and most of the East with the vigour of a man)。赫拉克良仅以身免(怀疑是芝诺比亚故意放他走),狼狈逃回西部向皇帝复命,为了推脱战败责任,他添油加醋的将芝诺比亚的英勇睿智、帕尔米拉军队的人数战力,大大夸张了一番。

于是皇帝马上派人去埃美萨向芝诺比亚解释,这一切都是误会,大家本是一家人,【大水冲了龙王庙】,帝国东方的局面还请您主持云云。芝诺比亚也借坡下驴,继续以罗马东方长官的身份实施独立统治。芝诺比亚的这开国第一战,对于帕尔米拉帝国的影响极为深远。芝诺比亚意识到,罗马帝国并非真正信任她,只要有机会就会毫不怜惜的灭了她们母子,既然你们罗马不仁,就休怪我们帕尔米拉不义了。许多后世史家根据这一战认为,奥登纳图斯的遇刺是伽利埃努斯策划实施的,与芝诺比亚并无干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267~269年间的日耳曼人海上入侵 =====

之所以罗马皇帝这么快就向芝诺比亚服软认输,除了芝诺比亚确实厉害之外,还因为他又遇到大麻烦了。连年入寇罗马的日耳曼人,已经不满足于从陆上硬碰硬去冲击罗马坚固的多瑙河、莱茵河防线,转而动起了海上远征的心思。268年春,即芝诺比亚打垮赫拉克良后不久,由赫卢利人(Heruli)牵头,包括东哥特、西哥特、格皮德(Gepids)、斯基泰等民族,组织起一支拥有2000~6000艘舰船、32.5万人的空前强大舰队,从黑海北岸的德涅斯特河口(Dniester,乌克兰境内)扬帆出海,攻占并洗劫古城拜占庭(Byzantium,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穿过黑海海峡,杀入爱琴海,随即兵分两路:东路军沿小亚细亚海岸南下,西路军则向希腊挺进。

日耳曼东路军的进展十分顺利,6月,他们连克卡尔西顿(Chalcedon,拜占庭的黑海海峡对面)、以弗所(Ephesus)、帕加蒙(Pergamon);7月,罗德岛(Rhodes)、塞浦路斯(Cyprus)和克里特岛(Crete)陷落,日耳曼舰队直抵安条克和亚历山大港外。见敌人声势浩大,罗马的叙利亚和埃及舰队吓得躲在港里瑟瑟发抖。这些所向披靡的日耳曼人,利用罗马人的防务空虚,深入安纳托利亚腹地纵情杀掠。在这危急时刻,打出了声威的芝诺比亚,面对万里迢迢赶到亚洲的金发贵客挺身而出(这词引人遐想),以隆重的排场欢迎了他们。经过小亚细亚半岛上几次血腥的较量,牛高马大的日耳曼步兵终于输给了强悍的帕尔米拉骑兵,被迫狼狈不堪地撤回海上。在把东地中海上几乎所有的岛屿搜刮了一遍以后,日耳曼人趁着秋风未起,向自己位于黑海北岸的根据地撤退了。经此一役,芝诺比亚不仅威名大振,日耳曼人荡涤过的安纳托利亚也通通臣服于她,芝诺比亚成了名利双收的最大赢家。

日耳曼西路海军的进展也很顺利。位于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希腊,距离东方的萨珊帝国、北方的日耳曼人都很遥远。在罗马帝国统治下承平200多年的希腊人,醉心于商业、学术与文化,早已失去了尚武好战的本色,他们长期没有修缮的城墙更是给敌人大开方便之门。7月,日耳曼西路联军连续攻破雅典(Athen)、斯巴达(Sparta)、科林斯(Corinth)、底比斯(Thebes)、阿尔哥斯(Argos)等希腊名城,在缴获大量物资和人口后北上,于8月初进围希腊第二大城萨洛尼卡(Salonica)。被日耳曼人搞得晕头转向的伽利安努斯,听说日耳曼人弃舟登陆,顿兵坚城之下,留下曾在在色雷斯击杀马克林父子的大将奥利奥卢斯(Aureolus)和奥勒良(Aurelian)镇守意大利北部,以防备高卢帝国的南下,皇帝自己则御驾亲征,与伊利里亚总督克劳狄(Claudius)合兵一处,沿多瑙河东进,去救援萨洛尼卡。

听说罗马援军赶来,日耳曼人便解围北上,在马其顿南部的奈苏斯(Naissus)附近,与皇帝亲率的罗马大军展开会战。奈苏斯战役(Battle of Naissus)被称为3世纪西方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双方各自投入了超过10万兵力。最终伽利安努斯取得了决定性胜利,5万哥特人被杀和被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克劳狄二世铸造的金币 =====

9月,攀上了军事生涯顶峰的伽利安努斯皇帝,匆匆动身返回意大利。他的意大利之行,不是为了回罗马举行凯旋式的,而是后方又出了事。原来在皇帝正与日耳曼人浴血奋战的时候,他心腹大将奥利奥卢斯起了不臣之心,与高卢帝国串通一气,袭击罗马军队后方的粮道,企图让皇帝因断粮而被日耳曼人击败。伽利安努斯赶紧会合了克劳狄和奥勒良的两支部队西进,击败了奥利奥卢斯并将其赶回老巢米兰,旋即将米兰团团包围。见高卢帝国的援军迟迟不到,绝望之中的奥利奥卢斯干脆在城中披上了紫袍,在临死前过上一把皇帝瘾。胜券在握的伽利安努斯没想到,真正的威胁不是米兰城中的叛军,而是身边的几位高级将领。在克劳狄、奥勒良、被芝诺比亚打得裸奔的赫拉克良等人的策划下,伽利安努斯被刺杀。在奈苏斯战役中表现优异的克劳狄,随即被一无所知的将士们拥立为帝,为了与41-54年在位的克劳狄皇帝相区别,这位克劳狄被称为克劳狄二世(Claudius II)。披上紫袍的克劳狄二世宣布杀害伽利安努斯的刺客,是伪皇帝奥利奥卢斯派来的。于是愤怒的将士们以疯狂的攻势拿下米兰,将奥利奥卢斯及其亲属砍成肉酱。

剿灭了奥利奥卢斯的克劳狄二世,立刻南下罗马,希冀得到元老院的承认,做正式皇帝。看惯了皇位更迭的元老院,早已学会善解帝意,不等克劳狄下令,元老们就抢先一步杀掉了伽利安努斯的全家,包括他唯一在世的儿子马利尼安乌斯(Marinianus)。从253年被瓦勒良册立为帝开始,伽利安努斯在位【长达】15年,是【三世纪危机】期间在位最长的皇帝。随着伽利安努斯的死去,罗马帝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博斯拉的罗马式圆形剧场,观众席比帕尔米拉的剧场高多了 =====

就在罗马帝国一地鸡毛的外患、内乱之际,芝诺比亚也没闲着,她的矛头对准了杀害其父阿慕尔的【台努赫部落联盟】(Tanukh confederation)。台努赫人原籍阿拉伯半岛最南端的也门,经过几代人的迁徙,在220年代,也就是安息崩溃、萨珊崛起的这段时间,渗透到叙利亚沙漠南沿。他们东北方的触角伸到了幼发拉底河西南,与萨珊帝国接触;西北方的触角伸到了今约旦东部、叙利亚南部,与罗马东南各省、帕尔米拉接触。芝诺比亚时代台努赫人首领,是依附于罗马帝国的哲狄默(Jadhima al-Abrash),他的牙帐设在古城博斯拉(Bosra,叙利亚南部,现为联合国世界遗产)附近。

博斯拉为奈伯特王国所建,2世纪初图拉真皇帝灭亡奈伯特王国后,该城长期为第三“昔兰尼加”军团(Legio III Cyrenaica)驻地,用以防范阿拉伯贝督因部落的侵扰。博斯拉和第三昔兰尼加军团的守护神为【尤庇特-哈蒙】(Iuppiter Hammon),从字面上看【尤庇特】(Iuppiter)与罗马最高神朱庇特(Jupiter,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有关;【哈蒙】(Hammon)则与古埃及最高神—太阳神阿蒙(Amon, Amun)有关,再联系到博斯拉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笔者认为尤庇特-哈蒙应该是罗马神话与埃及神话融合的产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芝诺比亚与赫拉克良,与日耳曼人在小亚细亚的战役,史书上并没有足够详细的记载,所以只画了南下博斯拉的路线。到269年底,至少小亚细亚东部听命于芝诺比亚,比较夸张的说法是,罗马的全部亚洲领土都在她的掌控中 =====

269年,芝诺比亚率领大军南下,大破台努赫人,杀哲狄默。她的行为激怒了哲狄默的保护人,罗马的阿拉伯长官,大致相当于【护阿拉伯校尉】的特拉休斯(Trassus)。连赫拉克良和日耳曼人都不放在眼中的芝诺比亚,自然对无名之辈特拉休斯不屑一顾,干净利索的兵戎相见后,特拉休斯阵亡、全军覆没。帕军随即攻陷博斯拉,显然芝诺比亚对尤庇特-哈蒙毫无好感,她下令拆毁城中的尤庇特-哈蒙神庙。

打垮台努赫人、消灭特拉休斯的罗马驻军、攻占博斯拉后,帕尔米拉通往埃及的大门,向芝诺比亚洞开。一直以埃及艳后后人自居、醉心于埃及文化的芝诺比亚,终于有机会成为埃及的女法老了。

家园 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到戴克里先

皇帝都是披着首席执政官的共和外皮的,这样做好处是避免了残酷的流血内战,坏处是世袭制很难建立,而这是帝国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五贤帝除了最后的奥勒留以外,接班人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在东方帝制里几乎不能想象。

家园 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到戴克里先

皇帝都是披着首席执政官的共和外皮的,皇帝都要经过元老院认证这个手续,哪怕只是个形式。这样做好处是避免了完全无规律的残酷流血内战,也迎合了罗马传统共和心理。坏处是世袭制很难建立,而这是帝国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五贤帝除了最后的奥勒留以外,接班人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在东方帝制里几乎不能想象。

家园 除涅尔瓦之外,五贤帝之间有转折亲

涅尔瓦和图拉真之间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图拉真之后的皇帝们之间有转折亲,八竿子能打上,但这种靠皇帝自觉的选贤以能方式肯定是不能持久的,毕竟血缘关系才符合动物天性。

戴克里先之前的罗马帝制,是一种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凯撒被刺杀的导火索,是有人对凯撒山呼【国王】(Rex),凯撒泰然接受。这下碰了罗马人的底线,屋大维学乖了,不用Rex,发明了【奥古斯都】,但与波斯、中国的王中王、皇帝仍然不是一回事,没有独一无二、世袭的意思,理论上谁都能当,这种帝制,要到从戴克里先之后,到东罗才逐渐转变为东方式帝制。

家园 【原创】第2季 沙漠新娘 第7章 入埃及记

埃及行省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以农业发达著称,是帝国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地,号称【罗马的面包篮子】,其首府亚历山大为亚历山大大帝所建,是仅次于首都罗马的帝国第二大城市。另一方面,随着亚洲被芝诺比娅控制,罗马唯一能控制的与东方的商路,是奈伯特王国灭亡后就日益衰落的【地中海—>埃及—>红海—>印度洋】一线。对于克劳狄皇帝来说,亚洲领土相继被萨珊、日耳曼人蹂躏,所过残破、民生凋敝,丢给固然芝诺比娅固然可惜,可还不至于过于心痛。埃及则是帝国必保的土地,一旦失去埃及,不仅帝国将陷入粮荒,而且通往东方的商路将完全被芝诺比娅堵死,钱粮两荒的罗马帝国就真要亡国了。幸好当时的埃及总督(dux,本意为领导“leader”)是普罗布斯(Probus),一位威名远播的名将,手下有数万精兵,虽然亚洲为芝诺比娅所有,导致他孤悬海外,可普罗布斯一直向罗马克劳狄皇帝效忠,堪称海外孤忠。

为了征服埃及,芝诺比娅调来了帐下头号名将,【帕尔米拉大将军】(commander of Palmyra)宰达(Septimius Zabdas)。所谓【瞌睡有人送枕头】,就在太后厉兵秣马之际,一位名叫【提马根涅斯】(Aurelius Timagenes)的埃及亚历山大人(可能是个商人)主动前来投效,这位埃及版张松愿意充当向导,为帕尔米拉大军征服埃及贡献力量。

对于帕尔米拉人的异动,普罗布斯并非没有防范,他集结了5万大军部署在帕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上。在普罗布斯看来帕军虽精锐,但人数不多,何况芝诺比娅名义上还是帝国的臣民,面对他的大军,会有所顾忌而知难而退,他本人则奉克劳狄的圣旨率领埃及舰队,围剿还在东地中海零星活动的日耳曼海盗。269年,宰达以极快的速度召集了一支包括帕尔米拉人、叙利亚人、各色蛮族雇佣兵在内的7万大军,并迅速从博斯拉西进,将5万埃及军队打得大败亏输,一举占领整个埃及。以为大局已定的芝诺比娅,只留下5千人驻守亚历山大等地,将宰达和主力军队撤回。

显然芝诺比娅小看了普罗布斯,这位在海上漂泊的将军,听说老窝被端了没有率舰队逃走,而是迎难而上率领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回到亚历山大,视帕尔米拉人为入侵者的市民也趁机发动暴乱。城中的几千帕尔米拉守军见势不妙,不战而退拱手让出城市。随后普罗布斯迅速收拢此前被击溃的军队,又广撒钱财招募阿拉伯贝督因人、努比亚黑人做雇佣军,很快就势力复振。芝诺比娅不甘心失败,以宰达为主将、提马根涅斯为副将,率领大军返回埃及与普罗布斯决战。两位名将的首战,以主场作战的普罗布斯获胜而告终,但宰达主力未损,为了缩短战线他向南退却,一副【不动如山】的架势。普罗布斯见对手不好对付,便构思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要将宰达和他的大军一网打尽,他的目标是巴比伦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尼罗河三角洲与法老运河。巴比伦堡位于三角洲根部、尼罗河东岸、开罗以北 =====

尼罗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埃及首府亚历山大在三角洲西北角,三角洲内水网密布,不适合大军行动,所以穿越三角洲最好的路线,是从亚历山大向东南,在三角洲根部渡过尼罗河,然后折向东北。早在罗马帝国入主埃及前,在三角洲根部、尼罗河东岸、现代埃及首都开罗以北,就建起了一座重要城堡,名为【巴比伦堡】(Babylon)。从名字看,巴比伦堡可能是由第一波斯帝国第二代皇帝,热衷埃及文化而且死在埃及的冈比西斯,驱使巴比伦人修建的。巴比伦堡北面,则是连接红海和尼罗河的【法老运河】(Canal of the Pharaohs,也叫托勒密运河、图拉真运河),连接红海—尼罗河—地中海,其地位相当于现代的苏伊士运河。罗马征服埃及后,由于巴比伦堡的战略位置过于重要,它成为第十三“盖米那”军团(Legion XIII Gemina)的驻地。普罗布斯的计划是率领轻骑兵,绕过宰达的大军,抢先占领巴比伦堡或周围地区,截断宰达通往叙利亚的退路和粮道,让敌人匹马无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帕尔米拉的埃及战役第二阶段示意图。青色为帕军路线,紫色为罗军。紫色细线是罗军奔袭巴比伦堡的奇兵,红色细线为帕尔米拉奇兵,双方战于巴比伦堡附近 =====

心动不如行动,普罗布斯抛下步兵主力,只带上轻装阿拉伯骑兵和骆驼骑兵,人衔枚马裹蹄迅速南行,绕过宰达的帕军,渡过尼罗河夺回防御松懈的巴比伦堡。随后普罗布斯留下少量人马驻守巴比伦堡,自己和大部人马驻扎在巴比伦堡附近的山里,与巴比伦堡形成掎角之势,一举截断了帕军的归路和粮道。消息传到帕军大营,一时间帕军大惧,军心浮动。如果换了旁人,帕军可能不战自溃了,可惜普罗布斯的对手宰达是名满中东的名将,短暂慌乱之后宰达很快就镇定下来,他与提马根涅斯拟定了应对之策,由宰达率领主力装作很慌乱的样子,大张旗鼓向巴比伦堡正面推进,吸引普罗布斯的注意力。熟悉埃及地理的提马根涅斯,则率领2千最精锐的帕尔米拉重骑兵,悄悄渡过尼罗河,人不知鬼不觉的绕到普罗布斯的扎营的山后,乘其不备出其不意,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粉碎了普罗布斯的军队,普罗布斯本人被生俘,不久后自杀。

巴比伦堡战役,是帕尔米拉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战役。此战之后,埃及的罗马势力被一扫而空,埃及不复为罗马帝国所有。《奥古斯塔史》记载,没有法老已经300年的埃及人,齐声尊奉芝诺比娅为克里奥帕特拉(Cleopatra)。一直以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后人自命的芝诺比娅,终于恢复了祖先的旧疆,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这也是阿拉伯人建立的第一个大帝国,此时的她是激动得内牛满面,还是得意的放声大笑,我们这些后人只能按自己的想象来揣度和猜测了。征服埃及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罗马帝国东部,安纳托利亚的众多城市,传檄而定、望风归降,截止270年初,罗马帝国的全部亚洲土地、非洲领地东部的埃及全部、利比亚东部,全部被芝诺比娅的石榴裙覆盖,帕尔米拉帝国达到极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帕尔米拉城中的 四塔十字交叉通道式凯旋门(Tetrapylon) =====

相比于对芝诺比娅作壁上观、几乎毫发无损的萨珊帝国(虽然失去了尼西比斯),罗马可就亏大了,继西部最重要的农产区高卢(法国)独立后,又失去仅有的面包篮子埃及、东方商路完全被芝诺比娅控制,罗马帝国马上陷入财政拮据、粮食紧缺的窘境,随之而来的是粮价高企。粮价是物价的根本,粮价上涨带来整体CPI高扬,除了人命越来越不值钱,好像一切都在涨价。似乎朱庇特大神都在跟罗马帝国过不去,一场大瘟疫横扫帝国西部,在位刚刚一年出头的克劳狄二世皇帝也成了瘟疫的牺牲品,270年1月份,克劳狄二世病逝,他是自211年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病死在约克城以来,第一位勉强可以算善终的罗马皇帝(不算死因不明的瓦勒良)。接替克劳狄二世皇位的,是他50岁的弟弟【奎提卢斯】 (Marcus Aurelius Claudius Quintillus,约220 – 270–270)。别看奎提卢斯年纪不小了,可他的战功和人望都远不如其兄,一场习惯性的皇位争夺战一触即发。所以270年的上半年,也许是3世纪罗马最濒于崩溃的时期。

看到罗马帝国衰到这份上,芝诺比娅认为终于到了称孤道寡的时候。年仅4岁的东方皇帝巴巴拉图斯,拒绝承认奎提卢斯的合法性,给自己加上了【执政官,罗马人的领袖,太尉】(consul, dux Romanorum, imperator)头衔。不久后,巴巴拉图斯按照罗马帝国的习惯,给自己加上了一长串头衔,并刻在石碑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270年左右的高卢帝国、罗马帝国、帕尔米拉帝国形势图。罗马帝国到了最危险的石刻 =====

【太尉 凯撒 卢西乌斯 尤里乌斯 奥雷利乌斯 塞普提米乌斯 巴巴拉图斯 雅典娜多鲁斯,波斯库斯 马克西穆斯,阿拉伯库斯 马克西穆斯,阿狄亚贝尼库丝 马克西穆斯,虔诚的,幸福的,无敌的,奥古斯都】(Imperator Caesar Lucius Julius Aurelius Septimius Vaballathhus Athenodorus, Persicus Maximus, Arabicus Maximus, Adiabenicus Maximus, the Devout, the Fortunate, the Unconquered, Augustus)

这个头衔大致可以分为5部分:

1、Imperator,即中世纪的【皇帝】(imperor),本意为【帝国最高统帅】,也可以理解为【太尉】、【天下兵马大元帅】;

2、Caesar,表示他继承了凯撒将军的遗志和美德;

3、他的本名,即【Lucius Julius Aurelius Septimius Vaballathus Athenodorus】,名字的前面几部分前文都讲述,只有【Athenodorus】比较新鲜,细看一下就知道它是雅典娜女神(Athena)的变形;

4、勋号,表明他在位期间针对异民族取得的功绩,每打败一个民族就增加一个字,这里是【Persicus Maximus, Arabicus Maximus, Adiabenicus Maximus】,说明他曾经先后打败过波斯人、阿拉伯人和阿狄亚贝尼人,其中“Persicus”后面再加上“Maximus”,是表明他击败波斯人的战役极其辉煌,这个词的现代英语变形是【maximum】或【max】,意为最大的;

5、Augustus,音译为【奥古斯都】,意译就是皇帝,这是罗马皇帝的正式称呼。原意为“崇高的、伟大的、尊严的”,也可以理解为“帝国第一公民”;

另一块石碑上的头衔是【Lucius Julius Aurelius Septimius Vaballathus Athenodorus, King, Consul, Imperator, dux of the Romans】,该头衔尾部是巴巴拉图斯的具体职务,包括国王(King),执政官(Consul),太尉(Imperator),罗马人的领袖(dux == 领袖 leader)。这些职务加上上文的5部分头衔,组成典型的罗马皇帝头衔,换句话说,巴巴拉图斯确信无疑的称帝了。

帝国的文武大臣,以宰贝、宰达领衔,在帕尔米拉为芝诺比娅和先帝奥登纳图斯,建起两座巨大的石像,石像的基座上有帝后的煊赫头衔。先帝的头衔为:【王中王,东方全境的恢复者】(King of Kings and Restitutor of all Orient);皇太后的头衔为【最卓越的最虔诚的皇后】(most illustrious and pious queen)。

到了271年,芝诺比娅终于没忍住皇帝瘾,在埃及首府亚历山大铸造的银币上,她公然给自己戴上了女皇头衔—【奥古斯塔】(Augusta),即【奥古斯都】的阴性形势,至此我们可以把这位皇太后改称为女皇了,她和帕尔米拉帝国的权势和荣耀达到了顶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女皇铸造的银币,正面是芝诺比娅的胸像,胸像下方是新月。背面是罗马最高女神朱诺(Juno,即赫拉),朱诺脚下是她的宠物兼logo—孔雀 =====

伟大的女皇从来不吝惜手中的财富,花费大笔金钱美化故都帕尔米拉和新都埃美萨,为军队购置最好的武器、盔甲和马匹。她对于功臣、宿将们也一向挥金如土,她的身边从不缺乏从世界各地重金罗致来的艺人、学者、诗人。这些人则投桃报李,为女皇撰写诗篇和颂歌。他们用诗情画意的语言,为女皇绘制了这样一幅肖像画:

***** 注:翻译的不好,欢迎纠错或给出更好的翻译 *****

芝诺比娅讲究禁欲,她与丈夫同房的唯一目的是孕育后代。每次她与丈夫同房后都要禁欲,直到月经来时验看是否有身,如果没有身孕,她才给老公再次同房的机会。

Such was her continence, it is said, that she would not know even her own husband save for the purpose of conception. For when once she lain with him, she would refrain until the time of menstruation to see if she were pregnant; if not, she would again grant him an opportunity of begetting children.

她讲究排场,在公共场合,她受到波斯式的的崇拜和罗马式的前呼后拥,她佩戴头盔,腰系有紫色镶边、下沿悬挂宝石的腰带,腰带中央镶嵌有名为cochlis(产自阿拉伯的巨大宝石)的珠宝。与多数女人不同,她不佩戴贵妇们常用的胸针,并习惯于赤裸双臂(可能是为了便于使用武器)。

She lived in regal pomp. It was rather in the manner of the Persians that she received worship and in the manner of a Roman emperor that she came forth to public assemblies, wearing a helmet and girt with a purple fillet, which had gems hanging from the lower edge, while its centre was fastened with the jewel called cochlis, used instead of the brooch worn by women, and her arms were frequently bare.

她肤色微黑,黑色眼眸炯炯有神,她的的仪表有女神般的庄严,又美艳不可方物。她的牙齿洁白如珍珠满口,嗓音清澈又有男人的般威严。

Her face was dark and of a swarthy hue, her eyes were black and powerful beyond the usual wont, her spirit divinely great, and her beauty incredible. So white were her teeth that many thought that she had pearls in place of teeth. Her voice was clear and like that of a ma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19世纪艺术家为芝诺比娅塑造的形象 =====

她行事严肃,如有必要,甚至有些残酷。当她认为应当宽恕时,又不吝惜帝王的仁慈。她慷慨却又慎重,绝不像普通女人那样看重财宝等身外之物。

Her sternness, when necessity demanded, was that of a tyrant, her clemency, when her sense of right called for it, that of a good emperor. Generous with prudence, she conserved her treasures beyond the wont of women.

她出行乘坐马车,极少乘坐女式香车,但更多的时候骑马。据说在行军时,她经常与步兵一同步行3到4英里。她喜欢狩猎,对此有着西班牙人般的热情。

She made use of a carriage, and rarely of a woman's coach, but more often she rode a horse; it is said, moreover, that frequently she walked with her foot-soldiers for three or four miles. She hunted with the eagerness of a Spaniard.

虽然在其他方面禁欲,她却经常同将军们一起饮宴,目的是和他们搞好关系。她的酒量极佳,即使善饮的波斯人、亚美尼亚人都不是她的对手。宴会上她使用的酒器为黄金和宝石制成,其中不乏埃及艳后的御用之物。

She often drank with her generals, though at other times she refrained, and she drank, too, with the Persians and the Armenians, but only for the purpose of getting the better of them. At her banquets she used vessels of gold and jewels, and she even used those that had been Cleopatra's.

她身边的仆人,多数是年老的宦官,极少有侍女。她让她的儿子说拉丁语,事实上她们母子也说希腊语,但次数很少且并不流利。

As servants she had eunuchs of advanced age and but very few maidens. She ordered her sons to talk Latin, so that, in fact, they spoke Greek but rarely and with difficulty.

她自己的拉丁语很不好,可她不怕露怯,时常会说些拉丁语。另一方面,她的埃及语说得很好。

She herself was not wholly conversant with the Latin tongue, but nevertheless, mastering her timidity she would speak it; Egyptian, on the other hand, she spoke very well.

她熟读亚历山大城和东方的历史,甚至为此编写了一个提纲,在罗马史领域,她阅读希腊文版本。

In the history of Alexandria and the Orient she was so well versed that she even composed an epitome, so it is said; Roman history, however, she read in Greek.

家园 还有一个原因,罗马人实行一夫一妻,很多皇帝没有合适的子女

虽然私生子也被认可,但他们的继承权大打折扣。恺撒自己选定的养子屋大维是他的侄孙,虽然恺撒和埃及艳后有儿子。很多著名的罗马皇帝无子,比如奥古斯都,他只有一个女儿,为了让继承人和他有联系,他的女儿先后嫁了三次。五贤帝中只有最后一位奥理略有儿子,结果偏偏是个暴君。

涅尔瓦选图拉真做继承人是因为不这样禁卫军有可能推翻他,图拉真是当时罗马最优秀的军人。哈德良虽然是图拉真的远亲,但他在图拉真生前并未得到指定为继承人,他的接班有皇太后矫诏的嫌疑。只有哈德良-安敦尼-奥理略这三个人是皇帝自觉的选贤以能,而且奥理略是哈德良隔代指定的。但是这里有一个更搞的原因,哈德良是个著名的同性恋者,他专门为自己死去的男宠建过城市,所以他自然是无后的。

如果皇帝有成年的儿子或弟弟,一般就会先给一堆职务(管他胜任不胜任),培养资历,为日后接班作打算。干得好的,直接就加帝号,所以罗马父子、兄弟同为皇帝的情况很多。这也是后来四帝共治的先兆吧。

高卢帝国帝国分裂的原因,就是加里恩努斯皇帝的儿子在日耳曼前线历练,结果不小心在边防军内讧中被干掉了,杀了太子的大将只好铁了心造反。

家园 Augusta

好像奥古斯都的女性亲属,如老婆、母亲、姐姐之类的,都可以有这个称号。这里说是皇太后和女皇应该都可以吧。

家园 有道理,可能与西方语言的贫乏也有关

像 queen,可能是女王也可能是王后。empress 可能是女皇也可能是皇后。芝诺比娅给自己的 Augusta 头衔,我认为还是女皇的意思,不是皇太后,这是一种母子共治。在亚述、安息历史上,多次出现母子共治的局面,而且还是母亲与成年儿子共治。

我甚至认为,如果巴巴拉图斯能顺利成年的话,芝诺比娅会嫁给儿子,这也是亚述、安息母子共治的常见结局。

家园 高卢帝国的分裂,好像不是这样

Postumus

This man, most valiant in war and most steadfast in peace, was so highly respected for his whole manner of life that he was even entrusted by Gallienus with the care of his son Saloninus (whom he had placed in command of Gaul) as the guardian of his life and conduct and his instructor in the duties of a ruler. Nevertheless, as some writers assert — though it does not accord with his character — he afterwards broke faith and after slaying Saloninus seized the imperial power. As others, however, have related with greater truth, the Gauls themselves, hating Gallienus most bitterly and being unwilling to endure a boy as their emperor, hailed as their ruler the man who was holding the rule in trust for another, and despatching soldiers they slew the boy. When he was slain, Postumus was gladly accepted by the entire army and by all the Gauls, and for seven years

出自《奥古斯塔史 -- 30 伪帝时代》

Postumus 是高卢帝国第一位皇帝 坡斯图穆斯

Saloninus 是伽利埃努斯的次子,镇守在科隆历练,被手下杀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