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共:💬904 🌺6644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高中的时候所有的奥赛,第一轮在校内的初赛就被刷下来

了。没学过嘛,跟平时学的东西一点关系木有,能考好才邪门了。我们学校整了二十多人去省城参加奥赛,全军覆没,人家别的学校就去一两个人,人家还能拿奖。

家园 unwarranted confidence

at least from your this post, you lack of the basic trainning of reasoning.

家园 同意, 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的

我见过最刻苦学习的人是我哥. 我哥见过的最不刻苦学习的是我. 我们两个同年级不同班. 因为我身体不好, 经常缺课. 题海战术对我来说,身体上首先就吃不消. 而同样的题量, 可能只够我哥热身的. 我们俩共用一间房. 学习睡觉都在一起. 经常是我睡一觉醒来, 我哥还根本没有睡觉的意思. 他是我的半个老师, 经常帮我完成作业.我基本上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只做自己有兴趣的题. 当然作业不白做, 我会做饭给他吃的.

父亲跟着所在施工单位,常年在外修桥铺路. 几个星期不回家是常态. 母亲只是个国企里的普通职工. 上中学后, 学习上的事情我父母基本上不再插手了.当然花钱上补习班之类的想都不要想. 我哥肩上承担着家里的期盼和压力. 还好, 在体校呆过好几年的他没有被压垮. 高中3年, 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 全国化学竞赛拿过二等奖, 10省市英语竞赛一等奖. 跟这种能竞争高考状元(可惜数学少做了一页)的人做兄弟. 我也混进了某重点大学(现在的说法是211). 现在的独生子女就没有机会体验有兄弟姐妹的好处了. 可到今天我还庆幸当时一个家庭允许生两个孩子. 如果我当初是独生子的话, 估计在中学就被劝退了.

家园 也许你不觉得,可你真的是幸运的

在野地里疯玩所给你的远比背上几十首唐诗,做上几位数的算术要多的多。以山某所见,象你所说的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中,绝少有在某一方面极差的。比如说跑个八百会死,把水倒试管里会洒,倒车进库练一百次还是会碰杆,或是某一门功课会永远学不好等等。

对一个不是天才的人生来说,没有一块明显的短板要比有一块略微长一点的长板要好过的多。

家园 这才是奥数的思路

难题简解。看不懂题没错,看不懂解做的人一定有问题。

家园 都上花。缺少练习的悲剧在俺考研的时候发生了。

但练习也不是全然管用,而是有思辨的练习,否则会越做越烦得。

另外,被动学不如自己学。俺当年也是普通家庭、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几个经验是:

一、家庭提供条件,有时间,有独立房间可以安静学习,这个很重要。没有独立的房间或空间,就没有长时间思考的条件,很难考虑复杂问题。这个现在一般知识分子家庭根本不是问题,但很多打工家庭就问题很大。没有安稳的家庭条件,搞脑力劳动就比较困难,这个是相当现实的。

二、有钱买参考书。俺当年学校发的参考材料还不多,俺自己还经常去新华书店买,自己挑选。俺一般是翻一遍,找自己有感觉的买。什么是有感觉呢?即感觉有点知识含量、感觉能学到东西的、有点难、有点严谨的买。故意把字体放大图钱的,印刷拙劣的都是不入眼的。有时甚至买老师用书、老师进修用书,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很有用。买回来后,就是从不同的参考书的对比学习中,学习不同解题思路,并并配合老师教的总结。

三、提前学,反复学。这个是硬功夫。提前做到掌控局面,心里有数。反复学就是实打实了。很多东东,单元考背一遍,期中考背一遍,期末考背一遍,校摸底考背一遍,省摸底考背一遍,初升高再背一遍。以政治为例,基本上能全书背出。甚至能说的出那段话在哪一页,哪一个地方。

四、学难一点的要比学简单的要容易。这个很重要。因为简化的知识往往没有把事物之间的联系讲清楚,没有说明其中的联系,没有暴露更多的问题。就会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疑惑,造成填鸭的效果。而深入的书,则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的比较完善,丝丝入理,反而更容易理解。这个俺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数学的学习中体会最深。物理方面,俺是在初中时,就开始半懂不懂的看大学的教材了。特别是电子技术方面。看明白一部分后,对中学物理里的电学部分就太容易了。最后高考是本市第二,过了北大、清华线,但报的是本省211校的热门专业。

通宝推:我爱我家fh,
家园 我的高中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学校度过的

楼主里面提到的各种现象我们那里都有过,比如准军事化管理、分好班与差班、二年级学生参加高考等等,真的是不堪回首。那样的环境,让我再过一次,说啥也不敢去想。黄冈中学估计就是这类学校发展的极致了。

关键词(Tags): #高中 黄冈
家园 非常同意砖家的说法

我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遇到过好多这样的案例,以前在小学或初中学习很好的,也都是各学校的尖子,升到重点初中、高中后,有些人的表现就让人瞠目结舌,泯然众人乎,应该就是楼主所说的分数含金量的缘故。

关键词(Tags): #分数 含金量
家园 黄冈、衡水、临川

还有启东……

这些学校基本都是靠这个上位的

本地农村有个初中,一直是本地初中里升学率最低的学校,已经被列入撤销名单。为了最后拼一下,校长在最后第二年抱着“老子不过了”的心态把初三仅存的一些“好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里,再集中了三个年级所有的好老师,月月火水木金金地玩命。结果那一年创造了该校历史上升学率最高点,而代价是第二年也就是最后一年,升学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遂撤销。

几年后在学校原址盖起了有现代化水平的xx区精神卫生中心。

家园 二十六、简单说说狼爸、虎妈

狼爸、虎妈的基本情况见链接: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这类教育方法的是非对错我认为已经没有必要讨论了,如果连这个都要讨论,那么教育学、心理学领域那么多年的研究、探索都可以作废了。我只说说这种狼爸、虎妈的宣传背后隐藏的东西。

1、“成功”的定义其实是很宽很宽的,上名校在人生当中占得比重太小太小了,哪怕是北大、哈佛。如果上了个北大、哈佛就大书特书,甚至狂妄到总结什么“战歌”,写什么《我在美国当妈妈》,什么“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那么这些狼爸、虎妈对人生对成功的认识也太肤浅了吧!

2、三天一顿打,骂女儿垃圾,练不好琴不许吃饭是不是上北大上哈佛的原因?会不会孩子进北大进哈佛根本不是这些的结果,而是孩子后来自己冲出了这种野蛮专横的环境在抗争中自己走出了一条新路呢?甚至,会不会进北大进哈佛的短暂荣耀之后是严重的心理问题的逐渐发作,今后碌碌无为甚至更加悲惨呢?当然狼爸、虎妈是不会告诉你的,也不能告诉你。告诉了你,还怎么卖书?

那么为什么这样荒唐的东西还有那么多人信,乃至于有人把孩子送到狼爸那里希望也被狼爸打进北大?我想原因倒是值得深思的

其实这种迷信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家长们的两种心态

一个是极端的短视功利,为了北大、哈佛可以轻易地牺牲孩子幸福的童年和长远的幸福健康。其实我已经说过,在取消包分配之后,大学已经彻底变成了你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你今后过得如何不决定于你高考进了哪个学校,而在于未来长远的发展。而未来的长远发展依靠的是丰富的思想、站高一线看问题的远见、健康的身心。我不知道在狼爸、虎妈的折腾下这些还剩多少。

另一个是很多家长实质上的懒惰、庸俗。他们不想认真地探索一些教育、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味,不想和孩子一起成长。他们不想坐下来认真地读读苏霍姆林斯基、读读杜威、读读皮亚杰、读读陶行知,只想着“我出钱”,用打(包括叫别人打)、背某种东西、练某种技能(比如琴)省事省力地让孩子自动变成他们理想中的好孩子,然后拿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或者钢琴十级证书向周围人炫耀,或者向亲家所要更多彩礼、条件。正所谓我不做皇帝无所谓,我孩子做了皇帝(或者我孩子嫁给了皇帝)也一样的。

奉劝各位家长,搞家教,还是老实一点好,这种捷径不要走,这种“战歌”不要听。

通宝推:李寒秋,杨微粒,迷途笨狼,王小棉她妈,雪君,海底鼠拨土,铁手,迁飞的雁,山药糕,黑暗的骑士,strain2,每日闲谈,玉垒关2,
家园 你还漏了运城的康杰中学

话说bt中学很多,为啥黄冈的教辅材料卖的最好?

ps:黄冈中学其实说不上特别bt~

家园 抢得市场先机了呗
家园 曾经的县一中学生不吐不快:指责县一中,有意思吗?

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现在的县里的中学几乎不存在放牛学校,炮灰学校,“放牛”,“炮灰”就意味着招不到学生,学校没钱花。另外,就农村学生而言,如果觉得升学无望,一般不会选择读高中,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我听一个在某农村中学支教的大学生说,他所在的初中大部分学生厌学,一心等着毕业后去打工(可能是有初中教育不完成就不准出去打工的什么规定吧。)。县一中招收的基本上都是全县的优质初中生(特指学习好的),少部分收费择校生(“放差”的主要对象),不存在大规模“抓优放差”。

您列的从5点到23点的时刻表就好像学生们一个个是被强迫学习似的,说实话,我倒认为至少有一半是自愿的,包括我在内。

八九十年代的县中老师老是问学生一个问题:你将来是想穿草鞋还是穿皮鞋···

所以自愿学习也好,被迫学习也好,想想穿鞋的问题,从5点到23点还算个事吗?学生没城市户口,没有钱的父母,不从5点学到23点,还有什么办法穿皮鞋?

而且,我觉得从5点到23点只是个别现象(我的大学同学中只有个别是这种学校毕业的)。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只会逆来顺受,学校也不会不知道弦绷得太紧的后果,体罚应该比较少,学校也害怕学生出事。题海战术是有的,但您能告诉我中国哪所中学不搞题海战术?谁不想搞素质教育,哪所学校敢不搞题海战术吗?

好吧,我来挟洋自重一回,我认识一个老外曾在某个地位类似于黄冈中学的高中当外教,他说他经常看见学生自己在下自习后留在教室自学的——“中国学生的勤奋让他十分敬佩。”

2、至于“抓优放差”,“分快慢班”,我在县中读书时从城市来“借读”的学生那里听说后都觉得新鲜。反倒是城市的学校喜欢分“好班”、“平行班”、“差班”,(我老婆所在的地级市的中学都是这样。)当然,我不否认“抓优放差”,全中国都一样。现在全国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尖子生单独编班(以种种优惠留住那些可以上省重点中学的学生),而且有些学校喜欢摘桃子,临到高考把别的学校的尖子挖过来。

同样,“分时吃饭”也应该是个例。

3、至于说“不重视因材施教”,岂止是县中。放在全国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又有多少老师去“总结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就是北京的老师也不一定敢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去实施教学,无非是搞公开课时用用,搞地区级的讲课比赛体现一下。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因材施教吧——我老婆的学校从高二开始就动员文化课差的学生去学音乐,学美术···

4、至于说“缺乏监督,不正之风比较严重”。你太小看学生和家长了(抑或是瞧不起),想想征地有多艰难,就应该知道他们不是省油的灯。至于说一些学校借分“好坏班”的机会变相索贿,敲诈勒索学生和家长;还有的学校乱摊派费用,乱收费……城市里更变本加厉,一来农村生源榨不出什么油来,二来大肆行贿的反倒是城市的家长,有钱嘛,还时不时掏钱请客,请钓鱼···

您也不要把中学老师看得太猥琐,他们还是喜欢踏踏实实学习的学生——自己可以少操心嘛。真有什么功利思想,无非是给学习好的贫困生减免费用。现在本市学校大搞“宏志班”,主观上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客观上造福贫困学生。同样,您听说的是之所以“离谱”,也是因为这是个别现象。

5、至于“全封闭军事化管理”。你到让学生家长选选,看他们愿意让孩子上封闭的还是不封闭的。你以为教师都欢迎封闭式管理?我倒想课余拉拉小提琴,画画素描,但我在县城哪里找老师去。

所以,您说的这些现象放在城市的学校也合适。另外,农村学生巴不得变成大城市的学生呢——一味指责县中学,有意思吗?

再挟洋自重一回。想看看西方人怎么看中国基层地区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吗?看看BBC拍的记录片《中国学校》,百度上去搜吧。

至于黄冈中学是怎么回事,看看南方周末的报道吧

外链出处

可能您对BBC和南周都不感冒(我也是),但我觉得他们这次的报道是客观的。

家园 县中现象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也否认?

本人老家的某中据说是全国名校,正是以监狱作为卖点招徕学生

据我观察,那学校的气氛令人窒息。学生都有点目光呆滞

由于坑爹微机派位入学,本人虽然是省top2的小学的前20名,也分到一现在已经撤消的初中(校址现在是我小学母校的分部)

高中是全省top3的中学

大城市的学校不论好坏都不监狱

家园 非常赞同

花钱是最容易的,花时间和精力是最难的。所以很多父母都自动选择前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