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谈谈《伤寒论》的成书年代 -- 人间树
但看石人兄恐有误会,所以忍不住说一声,真请您不要多想。
江城和楼主绝非一人。若您有耐心,读一读他们的文字,就会发现他们两从思维路径、分析方式、逻辑推理、文字表达,乃至思考到达的深度都不一样。江城,他的政治观点其实尚不成熟;楼主则不然,其主张和思想都很坚定,不管是讨论波普尔、讨论庄子、讨论数学、讨论易经,都可以看出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或目标:即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优越性破产之后,我们该如何通过反省、比较、吸收、重建,从而在世界文明中重塑中国文明,或找到一条东西方文明融合之路。楼主在这个主题方面的思考是非常自觉并深刻的,但是江城的文字从来没有体现出过这样的自觉性,江城,在某个意义上说,还是处在积累知识和材料的阶段,但如何找到他所掌握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他自己的思想去驾驭这些材料,他还尚缺火候。
----所以请石人兄真不要多想,尤其不要说什么“以后真不能多写伊斯兰的帖子”,我之前就读了您相关方面的帖子,觉得对我全面了解一个问题,很有帮助。写文章做事情,坚持我手写我心就好,即不必迎合他人,也不必因为他人而生了恐惧心,还是希望您能多写一点。
关于这个“纪年”,我用此为关键字搜索了我的古代文史书籍电子书库,包括(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及续、全唐文、文选等等),共得到123条记录,基本都看了一下,实在没有看到可以解作“第十二年”的用例(当然,也许是我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有限)。
我又检索“建安纪年”,在史部书籍中没得到任何检索结果。
检索“建安十二年”,得记录十三条,如“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魏书)。
我自己读古诗词的经验,当“纪”解作十二年的时候,一般是做时间跨度说,而不是指时间点,除李商隐之《马嵬》外,又如王粲《登楼赋》“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另外,不知为何您确信王粲亦死于瘟疫?我以前为写读《登楼赋》,也看了一些王粲的资料,感觉能确定的就是,他随曹操征讨孙吴,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但没有看到资料说他死于瘟疫,曹植的《王仲宣诔》也只是说“寝疾弥留,吉往凶归,呜呼哀哉!”
以上,供商榷。
其实我读到石人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帖子的时候,我便在想:哇,好厉害!这河里能在这话题上和您深入讨论然后让我们这些围观群众有所收获的,就我所知,估计就楼主和夹报纸的怪叔叔了,只是好可惜这两个家伙都不来了。
然后,看到楼主发言了(虽然没有直接讨论星象历法天文问题),我真蛮开心的。
怪叔叔因为西河被墙,很久不来了,他以前给我说过,他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时候,学得最苦的就是天文星象历法,所以我估计他在这方面功底不错,如果他在,按他那超级话唠的性格,肯定也会发言。
至于民族话题,恩,石人兄既然自有主张,心安为上,也不要太紧张了。
最后,你们好好写文章,我就等着给你们送花,不再瞎捣乱了。祝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样对您自己也不好。
其他,我不好越俎代庖来替楼主解释,但是以我当年学逻辑学留下的一点底子,我真没觉得楼主有“利用逻辑上下其手”或“诡辩”。
另外,我自己的阅读经验,当“纪”解作“十二年”的时候(该是量词了),用“纪”字就够了,不会再加一个“年”字。一些例子:
蓄力一纪,可以远矣。(《国语》)
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谢灵运)
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柳宗元)
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于十纪(潘岳)
...........
祝好。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结构上
年+季节 月份+日子
这么清晰的表达,
跟把二十二年拆成
从十二年,又加十年有可比性吗?
毫不相干的事。不用说上这么多和主题无关的。
若是献个花,推个宝就要给计较成马甲,那河里的大牛们马甲未免太多了。知道您和别人有意识形态上的分歧,难道要进而论及人身?看人不顺眼莫非就要把他的喜憎全盘接受?那就成了睚眦之徒了。
偶习惯两分法,不知道这个世界有纯粹的恶,纯粹的善。伊斯兰没有不可说之处,只有不对的理,没有不对的人。更何况这是在网络上,用得着打生打死嘛。
虽是苦口婆心,但未免太罗嗦。
依偶看,就算是马甲又如何,也没有东扯西拉的理。问题不在错认,而在对人不对事。
比如这里说的
建安纪年以来
意思是
用建安这个年号纪年以来。
使用“建安”这个年号纪年不是应该从建安元年开始吗?那么“纪年以来”不就可以解释做建安元年以来吗?
求解惑。。。
我是一个粗鄙之人。
谢谢您的指教
只能说解释做建安元年与正解的效果一样,但前者是不成立的。
这话是针对
石人所说
而说的。
他以为要把《伤寒论》的成书年代考证为建安十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建安纪年解释成建安元年。
这个解释当然不成立,但并不需要这样解释的。
我所阐明的是,
这里的建安纪年以来,意思是用建安这个年号纪年以来。
就象旧中国你说民国以来,跟说民国元年以来是一个效果一样。
但民国二字并不等于民国元年,而是民国成立,使用民国纪年之义。
重要的是,
民国元年,是以已命名好的时间点为起点。
民国,是以事件为起点。
建安元年,以时间点为起点。
建安纪年,以事件为起点。
这些说法的效果相同,只是因为时间点与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致,
更准确的说,是因为时间点因事件发生而得名。
然而,事件与时间的差别是明显的,不可混为一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偶说的是如果。
自醉堕落不知返,才是可悲。您不是认错了吗。
教化嘛。这就叫教化?未免也太简单了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