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伤寒论》的成书年代 -- 人间树

共:💬38 🌺118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谈谈《伤寒论》的成书年代

石人一支煙兄的一个贴子

石人一支煙:【原创】星星总是沉默不语 古代天文学背后那点事之序章

,引来了不少鲜花,当然,这是应得的。

我也很欣赏他的贴子,但我奇怪的是,一个明显的大错为什么大家视而不见。

石人帖中有这样一段话(蓝字):

刚才说了,木星是被上古先民当表用的。木星在周天运行一圈近似等于12年。汉字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这一周期。那就是“纪”一纪年也就是12年。

但是许多人明显不知道纪年的由来。尤其是党国的那些“大师”们,望文生义。闹出类似“七月流火”“致仕”这样的笑话。

比如中国医学史中《伤寒论》的成书年代。被考证为A.D 206年。即建安十年。而且还被堂而皇之的记入大学教科书中。

其依据是《伤寒论序》中这么一段话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考证的专家犯了什么错误吧。

因为某年号的第一年则称元年而不是纪年。张仲景作为当时一流大家。可不会犯咱们党国大师们那样低级错误的。

建安元年是A.D 196年。以次推建安纪年是A.D 208年 稔指一年,犹未十稔,指还超过九年但不到十年。以九年半算,则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当是A.D 218年,即建安二十二年。

后汉书.五行志 亦有这么一段记载

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在这场大瘟疫建安七子中王粲,陈琳,刘桢,应訰四人死于此 其他百姓更是不计其数。也包括张仲景的家人。张仲景哀叹于此。更全身心投入《伤寒论杂病论》的著述中。此书被后世奉为中医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

我们就从纪的含义谈起。

古人结绳纪事,满一个单位就得换一根绳子,当以十二年为单位时,一纪就成为十二年的别称。

但是,要记住的是,纪有多个彼此相关的含义:

1 绳子及其引申

如 三纲六纪

2 用绳子做的行为及其引申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约束,管理,如纲纪四方。

另一个是记录,如纪事,纪年,纪日。

3 作为纪年的一个单位,即十二年。

时间单位这个含义,用法很狭窄,

基本上只用于

数词+纪的情况。

【書·畢命】旣歷三紀。 【傳】十二年曰紀。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 莫愁。—— 李商隐《马嵬》

这个含义并不能排除其它含义的存在。

相反,在很多时候,我们倒可以很容易排除这个含义。

比如说,三纲六纪的六纪虽然也是数词+纪的结构,却明显不是十二年的含义。

比如说,纪年的纪,就只有记录的意思。

《竹书纪年》或简称的《纪年》纪年中的绝不能理解为十二年。

又如左传中的绛县老人在讲述自己年龄时说:

“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也是如此。

至于年号+纪年的结构,纪作记录讲,那就更是板上钉钉,没有丝毫争辩余地的事情。

道理很简单,年号本就用来记录时间,所以年号+X年作为事件发生时间在二十五史中所在皆是。

例子就不用举了。

年号与纪年直接相连的例子如下:

今上元统历,献岁发祥,宜革纪年之号,式敷在宥之泽,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为兴元元年。

——新唐书

己丑,改元明受。

..........

庚戌,复纪年建炎。

——宋史

这是说的南宋的明受之变——,建炎三年

苗傅刘正彦二人发动政变,逼高宗赵构退位,皇太子赵旉即位,把年号改成明受。其间高宗复辟,又把年号恢复为建炎。

明白这些之后,再来看这段引文: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其纪年一词,即记录年代的意思,没有别的解释。

这里

建安纪年以来

意思是

用建安这个年号纪年以来。

建安纪年当然不是建安元年的意思,但石人一支煙 所反对的时间界定却没有错,错的是他自己。

这里再说说

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的问题,由于这个巧合,石人一支煙对自己的正确更加坚信不疑了。

而这又涉及到对原文的另一个理解错误。

张仲景说的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的族人陆续死去,而不是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中同期过世。

张讲述的是时间段,石人却证之于时间点,这也算是个常见的逻辑误区吧。

综上,

《伤寒论》的成书当于A.D 206年,即建安十年左右,教科书无误。

通宝推:江城孤舟,
家园 另一可能

日人山田正珍的研究成果。

"建安"与"建宁"之争.

《伤寒论序》:"余宗族素多,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有谓"建安"当作"建宁'者,始倡其说者为日本山田正珍.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云:

建宁,后汉灵帝年号.《医史》云:张机,字仲景,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由是观之,旧本作"建安"者,盖传写之误也.若夫"建安",献帝年 号,与下文"感往昔之沦丧'之文不合也.考《后汉书.五行志》,自建宁四年(171) 至光和二年(179),相去仅九年,大疫三流行,与"未十稔"之文若合符契,可见其称伤寒者,果是天行疫疾无疑矣.否则未十稔间,何以至于病且死者若斯之 甚乎 故《千金方》引《小品》云:伤寒是雅士之辞;天行瘟疫,是田舍间号耳.《外台.天行病》门引许仁则云:此病方家呼为伤寒是也.

考灵帝之时,大疫连发,情况如此:

建宁四年(公元171年)三月 大疫;

熹平二年(公元174年)春 大疫;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春 大疫;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二月 大疫;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春正月 大疫.

据史料观之,灵帝建宁年间,大疫相连,死亡甚众,则《伤寒论序》之"建安"作"建宁"于史有徵.

外链出处

家园 花。。。。。。

支持有益争论。。。。。

家园

年号+元年的用法很常见,但年号+纪年的用法很多吗?

家园 很多

我倒奇怪,年号+元年会给人更常见的印象——

我自己最不需要想起的两段是

永和九年

庆历四年。

很多
家园 我是说和年号+“纪年”比,年号+元年明显要多

读书不多,但第一次见到年号+“纪年”这一用法。

永和九年和庆历四年,我就没背下来过

家园 懂了

你是说

年号+x年比 年号+纪年明显要多。

这当然成立,也不足为奇——

就象 公元纪年一样,

虽然公元纪年也可以搜出很多,

但我不用尝试,就可以肯定地告诉你:

搜索公元n年,n = 1 到 2012

的总和要比公元纪年多很多。

这里要紧的不是例子的多少,而是逻辑。

纪年作十二年讲,已经根本不可能的。

更别说,石人的说法是把它解释成了第十二年。

这就连一个用例都不会有。

三纪,四纪,都用纪来指代一段时间跨度。

把建安纪年说成建安十二年,

用纪指代时间点,这是闻所未闻的说法。

家园 江城第一个宝推

保留个人看法

家园 不要这样子来生事,只是辨析一下“纪”字的用法,

如何就引申到谁要倒霉上去?

还请您不要对河友妄加揣测。

其实我读到石人兄关于《伤寒论》那段话的时候,心里也打了个问号,觉得不妥,但我没甚功底,不大敢说话,现楼主的帖子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我们这些没去做功课地读了,长了知识,对石人兄和楼主都存一份感激,如此岂不甚好?

家园 正是
懂了
家园 谢谢了

最后一句说的明白。

家园 你这个只能为一家之言。

《伤寒论》的成书年代现在依然没有定论,

您知道吗,还有一种说法更激进,就是《伤寒论》是在曹丕篡汉后成书的。因为张仲景,张机 《后汉书》无载。对于张仲景生平资料匮乏

就是他本人《伤寒论.序》还有这段话

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这里张本人说的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都是汉朝名医。但张不称本朝或者今医而称汉。说明他本身已然不在汉朝了。

再来说 “纪 ”

“纪” 的本意是

纪,别丝也。——《说文》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纪字的绞丝旁就已然说明他的起源了。

我已经说过。木星等行星。被被叫为 “纬星 ” 它在周天轨迹犹如织机的纬线。 古人指称他的周期用“纪”是很形象的。

这也是纪年的由来

根本不是由结绳记事来的

纪字同样有纲纪之意那也是是纪字(丝线或者绳子)的本意引申而来

而你说的纪字有记录之意那是从 纪年的意思再 引申来的

你举得那几个例子都离汉晋太远,因为文字古今意义变动很大

比如“走”的意思在古代那可是跑的意思。日本人说“暴走”倒是符合走的原意

古人真正说走的话倒是“行”字 。你不能说古人的原意和以后的意思有差异反倒是古人的意思有毛病了。

还有《竹书纪年》可不是一出土封皮上就写着竹书纪年四个大字。那是西晋人整理一堆竹简时候起的名字。

由岁星纪年方式来引申为历史也很正常,因为事件要用历法串起来才能称之为历史,不然连谁前谁后在一起都分不清的一堆事件叫历史是滑稽的。就是现在称呼为 某某编年史这样的历史书籍也多的数不胜数。

《竹书纪年》或简称的《纪年》纪年中的绝不能理解为十二年。

你这样的论述明显是很牵强的。

因为 纪年等于十二年这是非常古老的观念。先秦时代就已然以常识形式存在的

还有古人有结绳事的说法

结绳事说法闻所未闻。

《易.系辞下》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注意这意思是古人没有文字之前,结绳以记事。重点是记忆事件。既不是说绳索的,也和历法没有关系。

郑康成注云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

这就说的更清楚了

你有意把“记”偷换成“纪”

然后马上引出

古人结绳纪事,满一个单位就得换一根绳子,当以十二年为单位时,一纪就成为十二年的别称。

这段话,一说满一个单位就换一个绳子,多少个呢。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绳子打多少个结可是不一定的啊。

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你看这里一个绳子可以指60天。你说的十二年是怎么来的呢,

难道绳子的寿命是十二年的,难道古代的绳子已经有9002的质量体系认证了。一到十二年自动断裂

倒是木星的公转周期11.8年近似等于十二年这个事实谁也无法改变,说纪年来源木星,这是都是定论了。您的结绳记事。不对应该是结绳纪事法来源说我第一次听说

您这这句

当以十二年为单位时,一纪就成为十二年的别称

推论和前文毫无逻辑关系,倒是你把“记”有意换成“纪”非常符合形式逻辑里诡辩术的作风。

你要是没有这段我还认为你真诚讨论问题的。但是加了这段。。。。。

不说了,楼下的马甲阴谋论那真不是胡说八道。

尤其是你文中武断的推论,更让人不舒服,《伤寒论》成书于建安二十二年。不是我的独创,中医界一直有这个说法。当初给我们讲授五运六气课程的老师是全国有名的权威。他就支持此说法。我的观念也是来源于他的讲授。

因为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非常有名,建安七子死了五个。(我原文也有误)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死于此,鲁肃亦死于此。

石人一支煙:王粲的确死二十二年瘟疫,曹丕还曾在在他坟前学驴叫。

只有这么大瘟疫才能对张机家人造成巨大的杀伤,因为在此之前那是建安十二年到建安十三年才有瘟疫。时间无法相符,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

用纪指代时间点,这是闻所未闻的说法。

你又在为我当代言人了,纪年当然可以用于指示一段时间,怎么不看看后面犹未十稔 也是一段时间。两端时间相加正好是二十二年。

谁说“以来”只能死死的用于形容时间点。

那东莞的某些人士抱怨的。“这段时间以来扫黄风声很紧啊”。是怎么回事?“以来”只能用来形容时间点成立吗?

又给我用了一招诡辩术:虚假概念术。

建安纪年以来,指得是建安十二年以来,后面再加个补充,犹未十稔。这有什么好争论的, 反得上兄弟把诡辩术都用了,还断章取义引了不少材料。

为什么会有“建宁”一说,就是建安元年到十年没有大的瘟疫,无法解释张仲景家人的大比例的病亡现象,所以安到建宁期间,但这又和张仲景的自序产生矛盾。还且《医史》成书于明代,关于张仲景的描述有太多传说的成分。因为《后汉书》从来没有记载过长沙有个叫张机的太守。《医史》的可信度不高。

还有《伤寒论序》毕竟是文学作品,不是论文。

文人喜欢把一平常事说曲折了那是常有的事,

比如屈原 《离骚》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是关于屈原生日的重要文献资料

但是一直有两种说法

一说“摄提” 是岁名 是“摄提格”的简写

一种说“摄提” 是星名。

现在这两派都没结果。

怪就怪屈大夫不好好把自己的八字写出来,偏偏玩个文字游戏。

不过兄弟对我自信而指名道姓的论断我到不在乎

但你论证用了诡辩术是我非常不齿的。

如果您真是某人的马甲,可以用本尊上来商量嘛

看来以后真不能多写伊斯兰的帖子了,太危险!

还有真要较真的话 《伤寒论》是王叔和整理的。王还背了个篡改仲景原意的骂名。还有一个更邪恶的说法是《伤寒论》就是王叔和写的。王叔和可是东晋人哦。

家园 花,并有小疑问

建安十二年是否是一个重要的时间?

否则为何要在《伤寒论序》里特意用“犹未十稔”把这个时间点出来?

家园 就是想把建安二十二年凑成两句话说

直接说建安二十二年太过直白,没有语言之优美,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这样例子不是很多吗

家园 说两句

石人兄的星星文实在强大,以至于我实在控制不住宝推的冲动,石人兄其它大作也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对于“纪年”的理解问题,我和人间树感觉类似,但我对这方面功底太浅,所以不好多讲了,而且从你这篇回帖我也能了解到许多知识......我意思是这个具体文字的争论完全正常,而且石人兄和人间树都被我加好友了,私心上说不希望二位之间有什么不快。

人间树我和他打过交道,也发生过争论,但是这些争论对我都有所裨益,所以虽然有所争论,但还是比较愉快的。我想石人兄对人间树多一些了解,打过交道之后,大概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