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讲故事,说年号,学纪年(上) -- 人间树

共:💬7 🌺6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几个相关问题的补充

写作时查到的资料,没有用在主帖中,是为了保持脉络清晰。

现在放出来,可以作个补充,也作备忘。

1

从帝号纪年到年号纪年的过渡

年号纪年肇始于汉武帝,但首先对帝号纪年进行改动的是汉文帝。

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

——文帝纪

其明年,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

——汉书-郊祀志

本来,一个帝号下只有一个元年,但汉文帝得宝之后,把本来的十七年,改成了新的元年。称为后元,前面那个,当然就是前元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随后,汉景帝弄出三个元年——前元,中元,后元。

这之后,就是武帝的年号纪年了。

2 关于年号+以来与年号+元年+以来

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馀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

——史记-平准书

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

——汉书-谷永杜邺传

年号+以来 等于用某个年号纪年以来,是用一个事件标注时间段的起点,

而年号+元年+以来,是用一个业已命名的时间点标注时间段的起点。

这是我在

人间树:答

中说明过的,这里加上文献证据。

顺便说一句,石人的错误就在于搞混了两种标注方式,以为人家把建安纪年理解成了建安元年。

3 代汉者,当涂高

大家知道,预言性质的谶语在中国历史的各个节点都很活跃。

比如 陈胜王,大楚兴,比如十八子,主神器,,

再比如,咳咳,

莫道石人一只眼,石人一出天下反。

这些谶语一般时效都比较短,成了就成了,不成就被扔在一边,没有人会拿起来再用一次。

而一句

代汉者,当涂高

应该说是谶语最长寿的

从西汉开始流传的,西汉末年公孙述用过,过了一两百年,袁术用过,又过三十年,曹丕用过,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浚以父字处道,为“当涂高”应王者之谶,谋将僣号。

——晋书

又过近百年,王浚也加入了这个阵容。

4 关于建安与建宁

年号用字,自然要讨个有利于统治的口彩,安,定,平,这些字便成了

年号中的常客。

这安字和宁字都有个宝盖头,所以容易相混。

日本南丰秋吉氏于公元1849年,孝明天皇嘉永二年(即 中国 道光二十九年)著《温疫论私评》[1],于《原病》条下按云:“长沙《伤寒论》自叙曰:‘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又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宁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若其不流行,不传染者,何为死者之甚多也?”可见秋吉氏所见之《伤寒论》版本,其中《序》“建安”即作“建宁”,而且断定仲景宗族死于流行病。他并引史实证明云:“按《后汉书·五行志》曰:自建宁四年,至光和二年,相云仅九年,大疫三流行,与仲景自序相应。

当然,你也可以说,为什么不能是日本人把建安看成了建宁呢?

这在理论上无法排除的。

但在实际上,还是相反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建安这个年号名气比建宁

大多了,出现在文献中的次数也远远胜出,抄写时习惯成自然,将建宁写成建安好理解,而将建安写成生僻的建宁,倒是不好理解的小概率事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